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科学探险杂志

发布时间:2023-12-10 23:56

中国科学探险杂志

中国科学探险是科学类杂志《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作为目前国内制作水准最高的高档探索发现视觉杂志,摒弃以往文化杂志的沉闷,呆板,说教的形式,以纯粹原创的精神,立足东方的视角引领读者了解未知的领域,关注现实社会的光明与黑暗,诠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成果。以极具冲击力的摄影图片,深入内心世界的动人文章,深获关注人文,关注科技新发展人士的喜爱与认可。

有一本杂志叫《DEEP中国科学探险》,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

《中国科学探险》是一本一流的科普文化杂志,始终坚持大科学的概念,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传播中国一流的科普文化,是国内知名的高档探索发现视觉杂志。关注生态和人文,探索人类文明发展和和谐自然的高品质视觉文化。现在网上订杂志很方便。你如果想卖的话,可以直接上杂志铺网站购买。
纯手打。。。。。。请参考。。。。。。

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吗?

四十多年来,官方一直认为此兵马俑的主人为秦始皇,故称之为“秦始皇兵马俑”。然而事有许多专家提出许多质疑,其中最知名的是江苏的陈景元。

质疑一:为何泥俑的头上都没有佩戴着专用的头盔,却留着令人不解的“歪髻”?

兵马俑一向被视为秦始皇的士兵,但与一般战场上的士兵不同,他们不仅没有戴头盔,而且梳着奇怪的“歪髻、偏髻”,发髻歪在一旁。兵马俑的艺术是以写实为主的,因此这种偏右的“歪髻”在当时应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要将自己头发精心盘出各种花式的发髻,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军营里的士兵不可能如此妆扮自己。

质疑二:为什么泥俑会穿着彩色的衣服,而没有秦王崇尚的黑色呢?

为何会出现彩色衣服?秦始皇“尚黑”,但一号坑出土的1087件俑的上衣中,红色衣88件,紫色衣52件,绿色衣118件,天蓝色衣16件,白色衣2件。三号坑里秦俑的颜色更丰富,共有朱红、玫瑰红、粉红等13种。这与秦始皇“尚黑”的记载显然是不符的。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依据五德生克之说,认为周朝为“火德”,就将“水德”定为秦国的崇拜对象。五行学说中水相对应的颜色就是黑色。因此,秦始皇把“尚黑”作为一项法令颁布。很难想象,“尚黑”的秦始皇,会允许自己的陪葬军队穿着如此五颜六色的衣服?

质疑三:为什么在陪葬坑中看不见车同轨?

与兵马俑一起出土的,还有不少车辆。这些车辆的形制是不统一的。战国时期,各国车辆的尺寸是不一样的,道路的宽度也不一样,所以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实施“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秦始皇对车辆的形制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造车必须“舆六尺”。但现在秦俑坑里出土的车辆,车舆的宽度有1米、1.1米、1.2米、1.3米、1.37米等不同尺寸。秦始皇要求全国都要“车同轨”,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

质疑四:大多数泥俑为什么体态臃肿、神态萎靡?

有一位考古学家发表的关于这些泥俑面性的研究中,其中具体写出了二十九个泥俑面部形象的分析资料。据资料显示,在这二十九个泥俑中,其中只有三个是年纪较轻者,其他的二十六个人都是年纪较长或是年老的人。这些泥俑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除了很少数的可以算得上是有朝气,蓬勃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是神态萎靡,体态臃肿的。秦王会选择这些人来组建自己的军队吗?

质疑五:兵俑身上的奇异文字,暗示兵马俑属于秦宣太后?

在秦兵马俑考古队撰写的《试掘简报》中,发现秦代桶瓦上刻有一个奇怪的文字,专家们把这个字解释成“脾”字。然而古文字专家认为查对,这应该是两个独体字,读作“ 芈月”。而芈月正是秦始皇的祖母、秦惠文王的王妃——秦宣太后就姓“芈”。因此,陈景元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并不是秦始皇,极有可能是他的祖母秦宣太后。

质疑六:俑坑中基本是青铜兵器陪葬,而非铁兵器呢?

在俑坑中发现了很多笨重的青铜兵器(数万件,但少有铁兵器),秦始皇这样一位善于征战、统一六国的国君,会放着先进的铁兵器不用而去选择落后、笨重的青铜兵器陪葬吗?这显然有悖于常理。

另外,秦始皇六国统一后,为了巩固王朝,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那么在他死后,怎么还可能有这么多青铜兵器存在呢?

实现“中国科学梦”中的风雨人生 主讲专家:高登义观后感?

高登义观后感

  他50余年从事科学考察,步履不停,足迹遍布地球三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他一生热爱科学探险,用镜头记录下地球环境的变迁;他一心热爱科普工作,每年进行百余场科普讲座。今天,他回到自己工作、奉献的大气所,为我们讲述自己实现中国梦中的风雨人生——高登义研究员科普讲座《实现中国梦中的风雨人生——我的科学考察生涯》。
  高登义研究员参与的“‘科学家带你去探险’系列丛书”项目刚刚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科普类)。1月22日上午9:00,科研楼101会议室,高登义研究员将带来科普讲座《实现中国梦中的风雨人生——我的科学考察生涯》,讲述自己传奇的科考经历。欢迎全所职工前来参加(可携带家属)。届时,我们将准备高登义老师亲自拍摄科考自然风光照片制成的2018年台历作为现场互动的礼品,并会请高登义研究员现场签字留念。
  高登义,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挪威卑尔根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荣誉博士,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社长、主编,中国科普作家学会常务理事,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他是中国完成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第一人,长期从事高山、极地和海洋气象科学考察研究,组织和参加青藏高原、南极、北极、雅鲁藏布大峡谷、西太平洋、东非大裂谷等科学考察40余次,并参与中国南极中山站、北极黄河站建设;先后撰写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等数十万字的科学专著,以及《极地探险》《乐在珠峰》《梦幻北极》《南极圈里知天命》等多本科普著作,在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个人奖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一篇:中国农业信息期刊

下一篇:湖南电大论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