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大学学报
宁夏师范大学学报
审稿快好发的大学学报是黑河学院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审核也比较快,3天左右都可以出结果。
大学学报的作用
培育高校科研精神。
现在学报基本上都是实行的外审制度,都是匿名审稿,只有一些文章质量高,有应用价值的稿件才能得到录用,水平低、内容空洞和关系稿将被排除在外,这就可以督促科研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认真撰写科研论文,从而培育了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
论文在发表前,要经过编辑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和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在编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修改文章,这样作者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这不仅锻炼了作者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他的科研素质。
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
学报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教师在科研方面获得的新发现,新认识,就有必要发表来和其他同仁交流自己的成果,学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论坛,不同学科通过在学报这个论坛进行学术探讨,有利于一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等新兴学科的形成。
学报可以为这些新兴学科设置专栏,优先发表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促进这些新兴学科的发展。
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现在由于扩招,高校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招聘了很多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在教课之余也要从事一些科研活动,但是他们刚开始从事科研,经验不足,因此写的论文稍有些欠缺,因而学报尤其是本校的学报是他们投稿的首要选择。
只要文章有创新点,学报编辑便不厌其烦地帮助作者反复修改,这样也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写作能力,增加了他们继续搞科研的自信心,《复旦大学学报》就确立了不靠名人带刊物,要用刊物育新人的办刊思想,从而造就了很多名家。
宁夏师范学院在哪里
一、宁夏师范学院在哪里 宁夏师范学院地址在宁夏固原市学院路,该校是宁夏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隶属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自治区教育厅和固原市政府共建单位。
二、宁夏师范学院介绍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隶属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宁夏唯一的师范类本科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先生任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组长、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宁夏师范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2012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成为宁夏首所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学校。2016年成为宁夏首批整体应用转型试点高校、一流学科创建单位,获批外国留学生招生资质。201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互联网+教育”重点建设单位、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学校。
建校40多年来,学校深深根植于“西海固”这片热土,以服务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几代宁师人恪尽职守,风雨兼程,诲人不倦,薪火相传,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开放办学、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学理念,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倡导“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力行”的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为宁夏及周边地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40000余名,被誉为“六盘山下人才基地,宁南山区教师摇篮”。
学校现有古雁、文苑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928434.16平方米,总校舍建筑面积198799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99593平方米,学生宿舍59900平方米。有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12个,总面积25457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35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81.94万册,电子图书86.5万种,现刊1211种,拥有国内主要网络资源及数据库。《宁夏师范学院学报》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是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现有12个教学单位、2个科研单位、4个直属单位、18个党群行政单位。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8个学科门类36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专业22个,非师范或应用型专业14个)。学校已初步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一流建设学科1个,“宁夏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6个、优势特色学科1个、“十三五”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专业6个、自治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5个、技术创新中心2个、高校新型智库1个,自治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2个、培育建设创新平台1个;有校级重点学科17个、研究(工程)中心6个、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7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教师发展中心1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545人,其中专任教师402人,教授78人、副教授1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95%,有博士47人,硕士26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7.86%。专任教师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自治区第四批“国内外引才312计划”1人,自治区第五批“海外引才*”1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3人,自治区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4人,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自治区优秀青年后备骨干人选3人,自治区“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3人,自治区“塞上名师”1人,自治区“塞上文化名家”1人;有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8人,自治区优秀教师4人,自治区先进工作者2人,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1人,自治区师德标兵1人,自治区“9·10”奖章5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1人,自治区巾帼建功标兵2人,固原市“六盘英才”2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7455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82人、本科生7113人(含公费师范生1099人)、专科生99人、少数民族预科学生161人。学校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与 宁夏大学 实施联合办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同 北京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 浙江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青海大学 、 湖北大学 、西安音乐学院、韩国又松大学、斯里兰卡 东南大学 、印度夏尔达大学、突尼斯国家高等教育学院、新西兰马尔伯勒理工学院、波兰琴希托霍瓦技术大学、马来西亚苏丹依德里斯教育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屏东大学、台中教育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等86所国(境)内外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20多家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和服务合作协议。学校是“三北”地区高师院校协作会议成员单位、全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先后2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称号,是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和自治区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是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授予的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是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先进单位”和2017年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连续5年获固原市“平安校园”称号,被固原市评为“园林式单位”。2015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授予“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战略,以自治区高水平本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加大一流学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主动对接社会行业,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宁夏、面向西部、辐射周边,服务基层、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西部地区知名的教学型师范大学。
马啸的发表的主要论文
1、《明代西北科举与社会环境——以庆阳府进士与举人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为线索》,《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2、《明代庆阳科举群体的施政风格与个性特质初探》,《西夏研究》,2010年第4期。3、《晚清西方考察者眼中陇东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风貌——以C. D.布鲁斯探险队与克拉克考察队对固原、庆阳的探查为例》,《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4.《试论曾国藩的转移社会风气之道》《贵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0,2,独。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摘录。5.《晚清时势与曾国藩体用观的嬗变》,《贵州文史丛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第1期。5.《试论万木草堂的教育特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7.《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2 期。8.《试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之道》,《安徽史学》,2002年第4期。9.《左宗棠与开发甘肃》,《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第二作者。10.《左宗棠对西北水利开发与建设的贡献》,《求索》,2003年第2期。11.《左宗棠与近代西北生态环境的治理》,《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 第2期。12.《试论左宗棠振兴新疆文教的措施与特点》,《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 第3期。13.《左宗棠与开发宁夏》,《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该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三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栏目摘录。14.《左宗棠与近代西北蚕桑业》,《新疆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15.《左宗棠与甘肃水利建设》,《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6.《左宗棠与兰州开发》,《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17.《左宗棠与甘肃吏治人才》,《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18.《吐鲁番59TAM303MU墓所出道教符录考释》,《西域研究》,2004年第4期19.《国内五十年来左宗棠在西北活动研究评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2期。20. 《二十年来有关清代前期治理西北蒙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21. 《1980年以来古代中央王朝统辖西北民族地区政策研究述评》,《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第1期。22.《明朝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初探》,《西藏研究》,2008年第2期。23.《近三十年来蒙藏关系史研究评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4.《1980年以来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评述》,《西域研究》,2008年第2期,第2作者。25.《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明清庆阳方志所载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种为例》,《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8月版。26.《左宗棠与泾河治理》,《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27.《左宗棠与开发董志原》,《陇东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28.《左宗棠与陇东开发》,《陇东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上一篇:中新网投稿怎么投
下一篇:论文专辑是期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