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杂志转型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23-12-06 04:39

杂志转型成功案例

美国杂志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广告收入的下滑,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杂志出版业主动采取了移动化、视频化、新纸媒等自救模式,并将美国杂志的评估指标从发行量转换为受众量,进一步明确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本文以2016-2020年五年的美国杂志媒介受众分布动态为样本,对其背后的产业逻辑进行了观察。

【关键词】美国杂志 受众 统计

一、现状

为了适应数字时代的迅猛发展,美国杂志出版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Magazine Publishers)早在2009年就已更名为“美国杂志媒体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Magazine Media)。从“杂志”到“杂志媒体”的转变,表明杂志所聚合的同一内容可以采用通过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多种媒体形式发布多样化的版本,这不仅反映了杂志本身对数字新技术的主动适应,也体现了美国大众杂志广告商和美国杂志受众的强烈需求。

美国杂志出版业呈现出很强的“广告驱动”特征,即广告收入是大众杂志的主要收入或者盈利来源。每个杂志的生存法则就是如何通过生产的内容去吸引有购买力的受众,以换取广告商的广告投放。2000年,美国杂志广告页总数占到总页数的50.3%,这是至今占比最高的一年。2007年,美国杂志广告额达到255.02亿美元,这是至今广告收入最多的一年,以后呈逐年下降的态势。到了2019年,美国杂志广告页总数只占总页数的36%,比如新世纪的头一年减少了14.3个百分点。如果把广告视为美国杂志出版业的血液,那么与21世纪初期的“黄金时代”相比,美国杂志出版业的风光不再,呈现日益“失血”的态势。如果美国读者不再那么喜欢翻阅纸质杂志的话,那么作为输血者的广告商就会越来越看轻美国纸质杂志的广告价值。

正如穆罕默德所说的那样:“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面对如此颓势,美国杂志媒体协会及其领导下的美国广大杂志商如何适应新时期全媒体发展的潮流,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开发各种内容版本去追随读者,“包围”读者,转变发展路径去赢得更多杂志媒体的受众(尤其是更具购买力的受众),以提高自身的广告收益,加强造血功能,已然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1 2017—2019年美国杂志广告页比重变化

有基于此,美国杂志媒体协会从2014年9月开始,发布了全新的杂志受众评估体系——“杂志媒体360度品牌受众报告”(Magazine Media 360º Brand Audience Report,BAR),采用“纸质+数字”版(print+digital editions)、互联网(网络、PC 机或者笔记本)版、移动互联网(mobile web)版、视频(video)版四个统计指标来统计美国杂志受众的数量,以替代旧有的纸质杂志发行量统计方式。杂志受众评估体系的转变意味着杂志媒体行业的生态环境、呈现形式、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变化与调整,其中杂志媒体受众统计转型背后的产业逻辑最值得深究。

而从2016—2020年美国杂志媒体协会发布的“杂志媒体360度品牌受众报告”来看,表现出减少纸本发行量、全方位拥抱网络、开发视频版等诸多特征,值得我们的充分关注和深刻思考。

二、观察与分析

(一)向网而生,迎合数字需求

自媒介融合概念提出以来,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向数字网络媒体转型的步伐就一直在稳步加速,“Z世代”的网络阅读习惯和品位日益趋近网络化。互联网络逐渐成为数字杂志的发源地和数字杂志分销平台,即我们平时说的“网上报刊亭”,其中,电脑、ipad、移动手机等数字化终端成为主要中介,促成纸版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紧密结合,这为美国杂志媒体业的新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从整体上看,美国杂志的“纸本+数字”版数量从2014年高达61%的占比跌至2019年44%的份额,大幅缩水接近20%,纸媒的受众市场在日益萎缩。与之相反的是,网络杂志的受众从39%上升到56%,网络阅读成为了杂志的主流媒介形式。在2016年至2020年的五年间,美国每年前十名的杂志“纸本+数字”受众数量从约2226.41万下降到1846.945万人,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反观美国头部杂志的网络版本,则足足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这显著的变化可以看出美国杂志的网络化求生趋势。

从2016—2020年美国杂志“纸质+数字”版来看,连续五年稳居前十名的美国杂志有5本:《人物》(People)、《WebMD杂志》(WebMD Magazine)、《美好家园》(Better Homes and Gardens)、《十全菜谱》(Allrecipes)和《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见表1)。这五本杂志之所以可以持续保持在美国头部位置的一个共同原因是:杂志实现了从纸质媒体向网络媒体的积极转型。



总体来看,“纸质+数字”版的发行数量呈下滑趋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人物》杂志,下跌了20%,其次是《国家地理》,下滑了10%,这两者下降比重较大。其中,《人物》杂志的变革力度最大,并在五年内保持在前三名的好成绩,它完成了以纸质版为主导模式到以网络媒体为主要方式的转变。而《WebMD杂志》和《十全菜谱》的纸质版受众数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并在五年内持续走低。

这些引领潮流的美国头部杂志纷纷开发各种网络媒体,其中《人物》《国家地理》网络版受众数量的涨幅最大;《WebMD杂志》和《十全菜谱》这两本杂志本身就是社交媒体向纸质杂志衍生的产物,但也注重在数字网络平台上的开发,且网络受众数量保持继续增长态势。

没有人能够否认,传统的纸质杂志由于一些固有缺陷的暴露,正在面临“寒冬”。而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实际上给予了杂志第二次生命,杂志行业多种方式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二)大屏受冷,小屏渐热

Vice媒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沙恩·史密斯(Shane Smith)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媒体公司的‘圣杯’就是智能手机。”这里指的就是“小屏”阅读方式,是利用手机、ipad等可以随身携带的移动化设备的浏览模式,“小屏”的碎片化特质恰好弥补了台式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等“大屏”模式的版式固定化等不足之处。杂志媒体实行“移动优先”战略,即意味着把适用于台式电脑阅读的杂志内容,优先转移至移动端并进行数字化排版和发行。对于出版人而言,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如今媒体公司发展最重要的着力点。来自美国杂志媒体协会的数据显示,包括《体育画报》(Sport Illustrated)、《人物》和《十全菜谱》在内的一些杂志媒体网站,50%—75%的访问流量都来自于移动端。

从2016年到2020年间,前十名的美国杂志的移动端受众数量是PC端受众数量的2倍,其中电脑网页版的受众数量占比从18%下降到13%,移动手机的受众数量比例从39%上涨到44%,其下降比重和上涨比重大致相同,均为五个百分点,且使用移动手机阅读杂志的读者占比在五年内一直高于电脑网页读者占比。这一些数据充分说明了移动流量的崛起和PC端流量的倒退,用户更愿意选择从手机等小屏幕上阅读杂志内容,手机成为数字媒体流量增长的主要动力(见图2)。


图2 2016—2020年美国杂志大屏与小屏的受众比重走势

美国前十名杂志中在移动终端上均实现了用户增量,如《人物》《WebMD杂志》和《时代》(Time)三本杂志的移动用户增量列位前三,其中《人物》在五年内增长了15%,是“移动优先”战略发展最快的典型杂志,《十全菜谱》和《WebMD杂志》是移动模式基数最大的代表,在2016年其移动化已成为他们的主要特点,并在五年内,引领移动化潮流,保持持续上涨势态(见表3)。



(三)杂志视频化趋势明显

视频打破了文字阅读的局限,能比纯文本页面多传递800%的图像转换模块。2016—2020年的美国头部杂志的视频受众数量逐年增加,从2016年的237.3万人次到2020年的487.0万人次,美国视频杂志增长量超过1倍,呈平稳上升趋势。


图3 2016—2020年美国杂志视频受众变化趋势

在美国头部杂志中,《美好家园》在2016年到2020年五年间实现了视频受众量从1%占比到2020年11%占比的飞跃,《十全菜谱》从2016年2%的视频份额增长到2020年9%的占比。

尤其是在体育界,许多杂志由体育电视衍生而来,易于开发视频,适应小屏化的发展节奏。它在2016—2020年的五年间,曾连续三年位于美国杂志媒体受众总数前十名排行榜。《体育画报》能够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它致力于在所有数字和社交平台上提供一流的优质视频内容,《体育画报》视频团队每季度制作3000 多个视频,其视频节目包括实况、突发新闻、分析特定事件的内容,为各种广告商提供定制的视频解决方案,且每月跨数字和社交视频观看次数超过一个亿。

另外比如产生于1885年的《好管家》(Good Housekeeping)杂志,它的视频占比从2017年的2%份额,到2020年达到了16%的占比,产生从数以百计到数以万计的视频化杂志的数量变化。该杂志主要在Facebook平台上发布视频,如“Cringe-Worthy Model Falls and Fails”的播放量超过423万次,点赞人数超过2万,并有1602条评论,3490次分享;“Chip and Joanna Gaines's Love Story”的播放量超过264万次,“How To Make Crab Alfredo”的播放量超过215万次。可见《好管家》的视频内容引起了广大用户的关注,越来越意识到视频对提升自身影响力来说至关重要。

(四)网生杂志成新宠

阿伦·卡鲁索(Aron Caruso)认为,Z世代和千禧一代不想在一天中的每一分钟都保持联系,相反,他们想要真实的体验和真正的联系。他们喜欢线下活动,包括与朋友外出就餐、旅行和露营等。他们也喜欢阅读,事实上,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阅读量往往比老一辈人多,甚至比同龄人还要多。在对300所大学的学生调查中发现,92%的学生更喜欢老式的、装订的纸质书刊,逐渐意识到需要从移动屏幕上拔下插头来阅读杂志,而不是电子阅读器的替代品。早在2017年的《杂志与新媒体研究》冬季版的论文便揭示了一个现实:长期以来,纸媒依然扎根于读者的内心深处。

这对出版商是一个极大的启发,在注重纸质杂志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同同时,他们开始思考媒介融合的另一种途径——“从网媒走向纸媒”,采用传统杂志的内容采集方式,从社交网络的海量内容中筛选和整合出优质的内容,再以“纸质+网络”出版方式发送给有购买力的目标受众,以纸网结合的优势换取广告商的青睐。美国“网转纸”的网生杂志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十全菜谱》和《WebMD杂志》,“新纸媒”的商业模式正在迎接那些生活在21世纪数字出版环境下的挑剔读者。

作为大众医疗领域的权威杂志,《WebMD杂志》曾多次获得《对开》(Folilo Magazine)颁发的艾迪奖和奥兹奖(Folio Awards:Eddie and Ozzies)、泰利奖(Telly Awards)、韦比奖(Webby Awards)等。作为美国最大的医疗健康服务网站WebMD线下出版服务的产物,它长年稳居美国杂志前五排行榜,在2016年、2018年、2019年均跻身前三(见表4)。



在2005年诞生之初,《WebMD杂志》就发行了100万册纸质版,覆盖了全美85%的医生办公室。到2016年,它已经有超过1000万的受众。《WebMD杂志》不是像许多出版商那样试图将印刷品牌转化为数字平台,而是将社交媒体品牌转化为强大的线下平台,再开发适合在PC端、移动端发行的多媒体内容。

作为一种反向操作的媒体,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庞大的受众量呢?笔者分析,大致有以下四种原因:一是属于免费赠阅性质的出版物,无偿供候诊者阅读,具有公益价值。二是其内容专业、丰富,包含了115个不同的专题,每年出版八期。额外的还有四本每季度出版的《WebMD糖尿病杂志》、一本校园杂志,以及定制类型的杂志。三是抓住了人们在候诊室时的心理,患者希望在等待医生时翻阅健康类杂志,以便找到自己病症信息并咨询医生,充分利用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最后是利用名人效应,每期杂志都会有参访明星的封面故事。明星介绍自己保持健康的技巧更容易说服大众,来提高读者的健康意识。

《WebMD杂志》是由数媒向纸媒转型的成功案例,其主编兼高级副总裁克里斯蒂·哈曼姆 (Kristy Hammam)在接受采访说:“自我们首次推出以来,我们在杂志上的广告大幅增加,并且还在继续增加。我们期待看到它继续增长。该杂志是一个如此重要的平台,因为它确实允许广告商与广大医疗点进行连接。”因此,《WebMD杂志》的广告导向也非常明显。

三、思考

总而言之,从2016年到2020年间,美国杂志媒体呈现出网络化、小屏化、视频化和融合化的诸多特征,其目的就是为了杂志内容的多方采集和多媒体呈现,抓住受众特别是有购买力的受众,以换取广告商的广告精准投放。虽然杂志媒体的内容采集方式在变,呈现方式在变,到达受众的媒体方式在变,但是不变的仍然是杂志的盈利模式,即“以内容抓住受众,以受众抓住广告商”,也就是“广告驱动”的不变规律。

那么,美国杂志媒体从读者到受众的转型是否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呢?笔者分析,美国杂志出版业仍然处于艰难的盘整时期。美国杂志媒体向网络求生存的策略,虽然做出了诸多努力,但其效果有待观察。梅里迪斯公司是排名美国首位的杂志出版媒体集团,从其2020年9月发布的2020财年年报来看,2020年23种杂志的广告页总数合计为11161页,比上年减少18%。其中20种杂志的广告页比上年有所减少,《烹饪时光》和《海岸生活》直接变成了纯发行杂志,不再谋求广告页的投放。部分原因在于疫情的影响使得一些预计投放的广告没有最终到位。目前,美国的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它对美国杂志出版业的影响还无法准确评估,但总体来说肯定是负面的。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艰难的转型是值得的。我们肯定的是,美国杂志出版业创新求变的本质不会变,这是美国杂志赖以生存的强大基础。

9个经典青年创业成功案例

9个经典青年创业成功案例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组织经营管理、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下面为大家带来了9个经典青年创业成功案例,欢迎大家参考!

1.创业成功案例之郭敬明

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青春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而今,郭敬明已经用自己的小说《小时代》拍出了电影,第一部便直奔5亿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这么描述郭敬明“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真正伟大的创业者是干什么的?满足大众的需求。

2.创业成功案例之王兴

一提到王兴,很多人脑海里面第一想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连环创业者,因为他是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这三个中国大名鼎鼎的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之后,没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就开始创业的人。

他是一名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没有参加高考就被保送到中国名牌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随后归国创业,在前一两次不算成功的创业项目之后,王兴创立了中国版fbook校内网,并很快风靡于大学校园圈之中。校内网于2006年10月被千橡以200万美元收购。2007年5月12日,王兴创办饭否。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类twitter项目饭否网,但就在饭否发展势头一片良好之际被关闭,让王兴事业受到挫折。之后连环创业客王兴于2010年3月上线新项目美团网,并在千团大战之中脱颖而出,稳居行业前三,并先后获得红杉和阿里的两轮数千万美金的融资,这个连环创业客的事业正逐渐走上正轨。近年五月份,美团单月流水已经突破10亿人民币。

3.创业成功案例之戴志康

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被数以百万级的站长使用,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互联网,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

戴志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亲属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师。据说,因为这种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接触电脑。在计算机性能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他的编程技术也日益提高。戴志康从小学刚毕业后的1995 年开始初步尝试编制软件。初中、高中时期,他几乎席卷了各类计算机大赛。戴志康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便在校外创业,他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最终他创造的“Discuz!”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建站开源模板,“Discuz!”于2010年被腾讯以6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

4.创业成功案例之陈欧

聚美优品的CEO陈欧也是一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他的大学生创业经历要追溯到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GG游戏平台。陈欧16岁的时候考上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一个资深游戏爱好者,在大四的时候陈欧决定在游戏领域创业,凭着有限的资源做出了后来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作为当时没有任何资源的大学生创业者,那时的创业经历是非常艰苦的,据陈欧回忆,那时候他为了节省成本,不得不每天都吃最便宜的鱼丸面,最后吃得都有些“脑残”了。

后来,陈欧出售GG平台,获得了千万级别的收益,也为自己后来的创业道路做了极好的铺垫。而他创造的GG游戏平台,仍然是现在东亚地区最受欢迎的游戏平台之一,全球拥有超过2400万用户。

5.创业成功案例之蒋磊

铁血网创始人蒋磊——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16岁保送清华,创办铁血军事网,20岁保送硕博连读,中途退学创业。如今,铁血网稳居中国十大独立军事类网站榜首,铁血军品行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军品类电子商务网站,年营收破亿,利润破千万。

倒回2001年,16岁的蒋磊初入清华园,电脑还没有在这个普通宿舍出现,他只能去机房捣鼓他的网页,他想把自己喜欢的军事小说整合到自己的网页上,他的“虚拟军事”的网页一经发布,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第二天就达到了上百的'浏览量。蒋磊很兴奋。他把“虚拟军事”更名为“铁血军事网”。

2004年4月,蒋磊和另一个创始人欧阳凑了十多万元,注册了铁血科技公司。期间蒋磊还被保送清华硕博连读学习了一阵。2006年1月1日,蒋磊最终顶住了家庭已经学校的压力毅然决定辍学创业,以CEO的身份正式出现在铁血科技公司的办公室里。经过12年的努力,目前蒋磊的公司拥有员工200余人,他创办的网站已成为能够提供社区、电子商务、在线阅读、游戏等产品的综合平台。据透露,截至2012年12月,网站已有1000万注册会员,月度覆盖超3300万用户,正处于稳步且高速的增长中。

6.创业成功案例之黄恺

风靡全国,中国最成功的桌游三国杀,其创始人黄恺正是一位标准的大学生创业者。黄恺2004年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设计专业,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不务正业”,模仿国外桌游设计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人娱乐风格的桌游《三国杀》。2006年10月,大二的黄恺开始在淘宝网上贩卖《三国杀》,没想到大受欢迎,而毕业后的黄恺并没有任何找工作的打算,而是借了5万元注册了一家公司,开始做起《三国杀》的生意,2009年6月底《三国杀》成为中国被移植至网游平台的一款桌上游戏,2010年《三国杀》正版桌游售出200多万套。

粗略估计,《三国杀》迄今至少给黄恺带来了几千万的收益,并且随着《三国杀》牌品的发展,收益还将会继续增加。

7.创业成功案例之黄一孟

电驴(VeryCD)之父黄一孟是一名中途离开大学的创业者。2003年,只是爱好计算机的大学新生黄一孟陆续注册的众多个人网站中的一个。当时,因为不满于网络上质量不高且需收费的电影资源,VeryCD很快聚集起了一批和黄一孟有着类似热情的用户,他们在下载的同时也愿意上传自己的资源。这让黄一孟意识到,这个所谓的个人网站不再只对他一个人具有价值。2004年,VeryCD以黄一孟中途离开学校专心创业而成立了一个工作室。

黄一孟除了是VeryCD的创始人,也是心动游戏的创始人。2012年,心动游戏的收入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从入不敷出的VeryCD到年收入10亿的网页游戏公司。黄一孟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摸索去创业。

8.创业成功案例之王学集

王学集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大学时和2位同学一起创业,大三时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学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目前,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与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系列版本则推动了社区门户化。

phpwind于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约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9.创业成功案例之舒义

舒义19岁就开始创业,读大一时就是国内最早的web2.0创业者之一,创办过国内第一批博客网站Blogku,Bolgmedia,还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和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2006年舒义第三次创业,创办了成都力美广告有限公司,后发展为中西部最大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之一。2009年舒义成立北京力美广告有限公司(i-Media),两年内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公司,并于2011年获得IDG资本投资。目前舒义开始尝试天使投资,投资创办过多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从农村到大学,第一年学费是打工赚的

尚晓英,一个从国家级贫困县——洛阳汝阳县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儿。1994年出生的她与同龄人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她读高一的时候,父亲在煤矿矿井因公受伤,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

2013年,尚晓英和姐姐同时考上大学,尚晓英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录取,姐姐考到了郑州航院。为减轻家庭负担,高考完第二天,姐妹俩就到一冰棍儿厂打工,苦干3个月,赚够了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那一年,她17岁。 “上大学了,继续打工挣钱,没想过创业。”在学校,尚晓英是班里的团支书,兼职挣生活费并未给她的学业带去负面影响。活泼开朗的她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加入了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

“因为组织和参加活动,接触了很多校内外的同学,因为做志愿者,积累了很多人脉。”尚晓英说,进入大学后的经历,为她创业奠定了基础,“没有成功失败之分吧,对我来说,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

由打工者到校园代理,挣得第一桶金

大一寒假,尚晓英通过假期工校园兼职代理的介绍,到昆山一家电子厂打工,这次打工经历让她收获很多。大一暑假,头脑灵活的她已经成了假期工校园代理。

“处处留心总没错。”尚晓英自己做过假期工,了解其中的各个流程,用她的话说,因为自己“多操了那么一点儿心”,就从打工者变成了代理,带着同学出去打工。通过与专业劳务公司联络,尚晓英获取了不少可靠的劳务信息。大一暑假和大二寒假,她招募了100多名学生,带他们到昆山、福建的电子厂打工,挣了9万元。她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也成了之后创业的启动资金。

除了招募假期工,尚晓英还自己找商家谈兼职,介绍同学去。“其实就是中介吧,这些兼职机会,有的是朋友介绍的,有的是自己跑去谈的,也跟一些兼职平台合作。如果合适,就跟他们签协议。”除了做劳务中介,她还做过旅游、服装租赁等业务,认识了很多商家,积累不少资源。

“创业之前,我做过很多行业的工作,创业初期的合作客户是之前资源的沉淀。”尚晓英说。

业绩不俗,一年就挣了30多万元

去年3月18日,尚晓英和男友注册了公司开始创业。“最初的业务就是整合之前涉足的一系列工作。为大学生做好服务,是我们的初衷。”

去年3月底,尚晓英的团队接到了一份英语课程软件推广工作,通过这次合作,又接触到了郑州另外两家做金融类和服务类软件的公司,帮助他们做软件推广。

怎么调动各高校的学生资源?尚晓英有曾经做社团工作的经验,决定联合各高校社团合作。“很多高校社团的经费都比较紧张,我就与他们联合做推广,给他们提供赞助。这也为我们将来在各个高校设立代理点奠定了基础。”

成功完成几个案例后,尚晓英决定把创业团队的主要业务放在地推上。一年过去了,尚晓英带领的创业团队获得了30多万元的净利润。团队核心成员从最初她和男友两人发展到10人。公司业务也从最初的省内蔓延到了省外。“省内覆盖郑州、洛阳等10大重点城市。郑州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有我们的直属代理。一个校园经理带领的核心团队有四五个人吧。山东、山西、河北、陕西等省份已经入驻团队,现在正筹备在西安建立分公司。”

目标,希望学生、白领都能做推广

“针对不同产品设计不同的方案。”尚晓英说,他们签订一个推广任务协议后,会收集相关信息,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对产品进行定位,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策划方案。推广过程中,还能带动其他行业的经济。

在为一家服务类软件做推广时,尚晓英想起之前参与过活动的一家可乐公司也要做促销,她就把两个商家对接起来。“推广了软件,也带动了可乐销售,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尚晓英说,一年下来,公司成长了,还帮助了很多在校生自力更生。“每个高校团队的核心成员,基本上都不用再给家人伸手要钱了。”

说起今后的打算,尚晓英说,主要是健全公司制度,搭建好平台,做自己的产品。“正在筹划客户端,预计6月份上线。做一个整合地推资源的平台,招募地推团队入驻,给地推行业提供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

尚晓英说,地推业务做多了,感觉这个行业比较乱,商家推广产品,找不到合适的地推团队,做地推的人员找不到靠谱的商家。未来,她想要做一个全民推广的策略,线上提交任务,线下进行地推。无论是学生还是白领,在学习工作之外,随时可以寻找自己合适的任务,“最终的理想是,人人都可以在线上领取任务,做推广。”

《时尚芭莎》是一本很具有影响力的杂志,这本杂志经久不衰的秘密有哪些?

《时尚芭莎》在国内的时尚圈中是一本比较出名的杂质,每次它公布的流行元素都会受到很多爱美人士的追捧,而且经常还会找一些当下比较备受瞩目的明星来给拍写真。无论从公信力和火爆程度来看,《时尚芭莎》在时尚圈的影响力都十分的大。而它之所以会像这样成功, 我觉得与它本身的定位,和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理解得很透彻有关。

1、《时尚芭莎》本身的定位就是精英人士

《时尚芭莎》本身的定位就是给那些爱美的精英人士提供潮流的时尚情报,这一点他们一直坐得非常好,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他们也把这个理念从开始便贯彻到现在,才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毕竟在当时,国内的时尚圈并不像国外的时尚圈那样有很多关于时尚的杂志和书籍,而《时尚芭莎》的出现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自然会受到人们的追捧。

二、对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理解得很透彻

《时尚芭莎》对消费者的心理把握得很准,它在介绍商品给消费者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销售的门路,使得消费者在看到商品后不用花太多的功夫去寻找如何购买。从这一点上,它与普通的杂质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但也是因为这种模式,使得它能占据国内时尚圈的重要位置。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里,如果觉得我说的不错请给我点个赞吧。

上一篇:中学历史教学发表

下一篇:杭州新闻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