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水产病害防治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16:43

水产病害防治论文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概述
  萧峰
  西南大学11111111111 1111111

  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渔用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域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业也存在水体污染与滥用各种渔药与添加剂等情况,因而环境保护与鱼产品安全成为捆饶人类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通观历史,人类由于经济的或其他的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一欠考虑和未减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
  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2/3,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570万吨,养殖量达2600多万吨,且养殖方式趋向于集约化、现代化,但是伴随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弊病也接踵而至,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体内的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重视食品的安全,自身的健康,不仅如此,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年和1999年的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2002年中国出口给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水产品被拒事例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

  1、 中草药的发展
  随着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在养殖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物质不能媲美的优点,既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将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

  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2.1 总草药的有效成分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重要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的绿色药物,其来源广,成本低,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中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这些成分可增强食欲,促进机体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产品品质。
  根据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在在食用了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当党参,甘草等回味中草药的组成,不仅增重比例高出44.62%饲料系数降低了.0.37%,蛋白质效率也提高了0.4%。
  增重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初始重*100%
  饲料系数=饲料摄食量/净增重
  蛋白质效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总投饲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100%
  而且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2.2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
  中草药提取于自然并保存了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已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多功能性、能全面调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兼具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多糖、有机酸、疳类,生物碱及其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一种有效成分对肌体的免役系统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多糖具有刺激网状内及系统,诱导淋巴细胞,脾脏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从细胞杀伤活力,诱导产生干扰素等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反映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疳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及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含有的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起RNA的合成。金银花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病菌的繁殖能力。
  作为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机制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均衡调整,直至起正常为止,即时于亢进的状态,同时对其进行抑制直至降低至最低水平,既可使异常高的DNA合成亢进状态降低至生态状态,又可将DNA的合成抑制状态调至兴奋,直至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的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的含有对某一器官组织起兴奋的作用,又有对这一器官起抑制作用的成分,虽然有的中草药含有二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的成分对某器官组织的不同系统进行调节,起到反向的调节作用。

  .防治水产养殖疾病的几种常用的中草药
  3.1大黄。
  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5~3.75ppm,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
  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1.5ppm与0.5ppm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0.7ppm),对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2.5g大黄、1.5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3.2 大蒜。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
  3.3.地锦草。
  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
  3.4.水菖蒲。
  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1.5~3.0%,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1.3~2.5公斤,加食盐0.5~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
  3.5.苦楝。
  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12.5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
  3. 6.五倍子。
  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
  3.7.乌桕。
  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
  3.8.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
  3.9、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3.10、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法是将干的黄柏、黄苓、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和单用均可),每千克鱼五克,打成粉后拌盐五克,投喂或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7天。
  3.11 生姜。姜科, 多年生草本,高40到100cm,含姜醇、姜烯等挥发油,性微温,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和消炎的作用。将姜汁涂抹于鱼体伤口处即可。
  3.11 芦苇。 多年高大草本,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苇根5千克,加大蒜0.25千克和食盐0.25千克。打成浆。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喂4-6天。
  4、中草药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
  4.1 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期采集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相差很大,而且对其产品难以进行准确的药萧评价和质量控制。目前尚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很难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定型产品,
  4.2 科技含量低 目前绝大多数中草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味,仍停留在原始的散剂和煎剂上,精制品少,因此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3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而有研究一般只限于对中草药饲料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水产动物的增重,抗病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其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5.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日益增加,中草药也符合人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所以中草药运用也越来越多,今后运用中草药应针对适应水生动物特点,研究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运转规律、转化过程及药物结构和药效关系等,尽快搞清鱼药和中草药的水生动物作用中的吸收、分布很转化和排泄规律及药物对环境规律的影响,提出在重要养殖水产品体内的掺留期及残留量,制定水产品上市前的保留期,研究制定使用方法,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推广,对防治有效的绿色中草药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中草药成为中国的传统魂宝将会成为防治鱼病的主要药物,也必然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李登来 水产动物疾病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1-44
  2. 魏清和 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
  3. 王权 谢献胜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 2006(4)163-168
  4. 胡梦红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2006(5) 217-221
  5. 刘玉林 周永奎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运用 淡水洋鱼2006(7)62-63
  6. 褚小林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 水利渔业 2006(5)60-62
  7. 田海军 郑阳 渔用中草药复方疗效等研究概述 水利渔业 2006(6)78-100
  8. 孙克年 用林产重中药防治鱼吓鱼病 养殖与饲料 2006(9)22-24
  9. 韩庆 马雨林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 养殖与饲料 2006(12)54-56
  10. 曹克驹 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2)

水产渔业类论文投稿期刊有哪些

水产的杂志有科学养鱼,渔业致富指南,内陆水产,淡水渔业,水利渔业,水产科学,水产科技,齐鲁渔业,中国水产,水产科技情报,科学养鱼、内陆水产,水产科学等35种期刊。

吴旭东的主要成就

多年来,主要从事动物资源与生态学研究及水产养殖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勤于实践,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瞄准学科发展前沿,根据宁夏渔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面向渔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确定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开展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重大水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攻关。在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水产新品种开发、工厂化水产苗种繁育、重大水产高新技术项目示范与推广、重点渔业发展规划等领域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开展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动物资源与生态、水产新品种开发、鱼类繁育与选育种、水产品无公害养殖等领域取得了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空白的成果。1.对西部部分地区鱼类病害有系统研究,尤其对宁夏高盐碱水质条件下鱼病的区系、发生及防治技术有深入研究。完成“四川省鱼类病原区系及病害防治研究”与“宁夏鱼类病原区系研究”,在水产学科一级学报《水生生物学报》发表的《中国鱼类假杆咽线虫新种及该属分类地位的讨论》一文,否定了世界著名专家 Morevec, Yamaguti 等的有关结论,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外水产专家编写鱼病学教科书时,特意索要该文用于修订新版教科书;《中国鱼类寄生杆咽线虫一新种》一文被国家鱼病学会编入 <<鱼病学论文集>> (精装本);另有独立发现并命名的六个生物新种,为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的科学资料。《鲤鱼白云病研究现状及流行病学研究》被宁夏评为优秀学术论文;《爆发性出血病发病原因和防治要点》被中国水产学会授予优秀学术论文奖。摸清了宁夏高盐碱水质条件下鱼病发生、流行规律,攻克了宁夏水产病害防治关键技术,提出易操作、适用、实用的无公害鱼病防治规程,并在全区推广应用并普及,有效控制了鱼类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显著降低了鱼病发生率,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鱼类暴发性流行病发生时就为全区挽回经济损失3500万元。2.作为首席专家,结合国内北方地区实际情况,完成《淡水鱼类工厂化苗种繁育系统工艺及应用技术》项目实施,创造性的进行工艺、技术路线等方面的自主设计。经过实际应用,其工艺新颖,调控灵活,先进实用,效果显著,具有前瞻性,为国内首创。项目集水质拟生态净化,无公害化处理,节能、节水型循环,可控类水系,规模化繁育,常年性养殖为一体,为工厂化设施渔业探索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方式,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年增效达1200万元以上,应用前景广阔,总体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完成宁夏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水产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及高效高效养殖技术研究》,紧扣宁夏水产养殖品种单一、苗种依靠外调、名优品种短缺的“瓶颈”问题,对7个在宁夏有养殖潜力的优势特色水产品种,进行了从批量人工繁育到高效养殖的系统研究,形成批量可繁育群体,攻克13项技术关键,形成7个技术操作规程,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应用实施繁育各类优质苗种6.5亿尾,使宁夏良种覆盖率由30%提高到60%。累计取得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对宁夏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渔业产业升级、提高渔民收入,起到显著的技术支撑作用,社会效益显著。3.对黄河鲇鱼工厂化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研究及大规格种苗培育方面取得突破,为开发珍稀濒危野生黄河鲇鱼规模化养殖提供了新技术,不仅填补了该方面研究的国内空白,也为黄河宁夏段珍稀鱼类繁育与良种选育及无公害育种奠定了基础,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完成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黄河鲇鱼良种选育及苗种工厂化繁育技术研究》,形成年产大规格黄河鲇鱼原种鱼种200万尾以上的生产规模,推广年增效达到3000-5000万元。4.进行了毒物对鱼类毒性作用的系统研究,在鱼类急性毒性、生化功能、组织累积与毒性作用特征、组织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首次构建黄河鲇鱼的cDNA文库,并克隆出四个抗毒相关基因。对于系统、全面研究生物抗毒机理,评价毒物对人体健康、环境危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水产品无公害养殖及绿色水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为培育转基因鱼类优良品系拓宽了获得抗性蛋白基因的途径。该研究成果对于提升本学科的学术水平及促进国际国内经贸活动、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前景广阔。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5.进行黄河鲇等黄河特有经济鱼类基础繁殖生物学研究,通过对DNA 标记进行遗传变异与种群遗传结构、种群动态和进化历史、物种鉴定和个体识别、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个体间的亲缘鉴定、系统分类与系统发生等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对黄河特有大型经济鱼类的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科学的指导作用。作为首席专家,进行黄河宁夏段干流及附属水体渔业资源的初步研究,为黄河宁夏段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黄河宁夏段黄河鲇种质资源保护区》、《黄河宁夏段大鼻吻鱼句种质资源保护区》项目顺利得到农业部批准。6.长期工作在宁夏渔业科技推广第一线,参与制定了宁夏渔业科技发展及技术推广规划,在各级各类推广项目中,指导各级渔业技术人员,解决过多项渔业技术推广中的技术疑难问题。每年均主持举办不同层次的科学讲座与技术培训班,年培训各级技术人员100人次、渔民500人次以上。

水产养殖疾病预防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疏于预防造成的疾病经常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疾病预防【1】

摘要: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由于疏于预防造成的疾病经常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要把预防水产养殖疾病提到主要日程,从而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

那么,如何预防?笔者认为。

要采取生态与药物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即采取彻底清塘消毒、创优水体环境、加强水质调控和注重药物预防等多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疾病。

关键词:水产养殖 水体 疾病预防 优化

一、对鱼塘彻底消毒

清塘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一般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15cm即可。

老鱼塘致病因子较多,应注重清塘杀菌防病,这是控制养鱼少生病的关键。

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

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鱼塘用生石灰75~100kg或漂白的粉3~4kg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匀泼洒。

泼洒后应让池塘曝晒几日,并用耙子全池耙动,以达到充分消毒防病的作用,还可以中和淤泥中的有机酸、硫化氢等,改变酸性环境,使淤泥呈弱碱性,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繁殖。

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30~150kg或漂白的粉10~12kg溶化后全池泼洒。

泼洒时要到边到位,尤其池塘四周不要忽视。

二、创建优质水体环境

池塘消毒后就要进水,进水必须进行水体消毒,既可以在池水进入池塘后用生石灰带水消毒,也可设单独的消毒池,养殖用水经过消毒后再使用。

同时,池塘要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

在养殖的前期,因为鱼类个体较小,水温较低,池水以浅些为好,有利于水温回升和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

以后随着个体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季节水深最好达1.5m以上。

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透明度25~35cm。

三、科学放养

养殖中应放养健壮的种苗,并采取适宜的密度。

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

利用某些养殖品种或群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选择和培育抗病力强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可以达到防止该种疾病的目的。

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生病池塘中选择始终未受感染的或已被感染但很快又痊愈了的个体,进行培养并作为繁殖用的亲体,因为这些鱼类的本身及其后代一般都具有了免疫力。

所有鱼种下池前均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浸体消毒。

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适当密度,切勿过密。

四、控制饵料肥料的投放

投饵工作在保持池塘水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投饵过多就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积累,水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繁殖,使鱼生病。

可以在计算鱼种体重测算投饵量的前提下,通过设置饵料台,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剩料多少来调整投喂量。

饵料要求质量高。

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应是对环境污染少的环保饲料。

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

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辅助鱼类生长。

一般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10天一次;7~9月份以施化肥为主,每4~6天施肥一次。

对于养殖鲢、鳙等为主的池塘,应根据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施肥,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cm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

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

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亩可施100~150kg;化肥每次每亩用尿素1kg或硫铵1.5kg,加过磷酸钙1~1.5kg。

驯化养鱼池塘一般不施肥。

五、加强对水质的调控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

为了净化水质,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可人为的改善池塘中的生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

在养殖过程中,可定期的用生石灰泼洒消毒,改善环境,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是定期换水。

换水是保持优良水色的最好办法,但要适时适量才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当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量换水;在水色不良或透明度很低时,或鱼类患病时,则应多换水、勤换水。

三是及时增氧。

通过增氧机的搅水作用,使池塘上下水层形成对流,增加整个池塘的溶氧量,使养殖鱼类后半夜不至于缺氧。

底层溶氧增加,还可以加速物质循环,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使鱼类健康成长,增加抗病能力。

六、加强对养殖的管理

在对鱼类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鱼类受伤。

每天至少到池塘上去检查1~2次,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量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

同时要加强管理,日夜巡塘,调节水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塘内的死鱼、病鱼要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

在生病的池塘中用过的工具应当用浓度较大的漂白的粉、硫酸铜或高锰酸钾等溶液消毒,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干,然后才能用于其他池塘。

还要防止水质变坏,在鱼类浮头或发病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七、使用药物防治

在鱼类进池前要用适当的药物对鱼类进行消毒,防止鱼类体表携带病原。

鱼类进池后的药物防治最好改用内服药,将药物做成人工疫苗,用口服、浸洗或注射等方法送入鱼类体内。

在多病季节到来时,针对某种常发疾病定期投喂药饵或谨慎向全池泼洒药物也是有效预防疾病的方法。

八、改善养殖环境

要在池塘周围设立防护设施,防止人畜接近养殖区,保持养殖区周围环境。

在冬季要注意在池塘的北面、东北面、西北面的塘岸上搭建高度为4m左右的防风棚,棚中夹上挡风物料来挡风。

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清除池塘周围的杂草,禁止向池塘排放污水,避免在池塘周围栽种较高的树木或建设高大的建筑物,给鱼类创造优质的生存条件。

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水产业的发展也逐渐由原来的出海打鱼转变为现在的围海圈湖养殖,但人工养殖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个体密度较大,加之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往往产生多种鱼类的'病害,这严重威胁着渔业的发展,甚至可造成毁灭性打击,所以及时了解鱼病,找到病因及防治对策,有利于养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水产;放养密度;挂袋法

1 如何预防水产养殖疾病

水产养殖业和畜禽病一样,既要治疗,但必须预防,两者缺一不可。

多年实践证明,水产疾病工作只有认真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正确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才能减少或避免水产疾病或死亡,确保养殖户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1.1冬春清淤,修整池塘,彻底清塘。

1.2药物消毒

生石灰:老塘300~500斤/亩,新塘200~300斤/亩,全塘泼洒5~7天蓄水放鱼、虾、蟹等(放前应先试水)。

建议用:二氧化氯清塘消毒。

干塘200~400g/亩,带水清塘按水量算,每立方水体用0.8~1g对水泼洒,5~7天放种。

放鱼虾前试水。

用聚维酮碘300~500ml/亩;底改颗颗净,500g~1000g/亩泼洒消毒。

1.3合理放养密度

鱼苗20~30万尾/亩虾苗40~50万尾/亩;成鱼池塘按比例搭配,虾、蟹苗50~80万尾;网箱养殖应根据网箱大小,苗种规格而定。

1.4合理投喂饵料 应根据水温、气温决定。

一般每百公斤鱼每天应喂5~8Kg饲料(水温在24~26℃左右,虾、蟹每100公斤喂饵料4~5Kg饲料。

1.5抓好饲养管理 做到早晚巡塘,观察养殖品种活动情况,如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1.6养殖品种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 消毒可用治霉灵、鱼广灵、聚维酮碘、病康灵等进行浸泡消毒(时间依据药物浓度和苗种忍耐能力)。

1.7苗种下塘后7天就可以杀虫杀菌 4~9月最好做到每半月一次)按说明用,杀菌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

1.8投药 每半月投喂药饵3~5天,每天一次,(可用恩诺沙星)按说明用。

2 鱼病防治中有那些施药方法

2.1遍洒法 将使用的药品用胶盆或水桶稀释2000~3000倍以上,在池塘的上风口往下风口均匀泼洒,即遍洒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作用是能对水体消毒、杀虫、杀菌、清塘、调水、肥水等,用这种方法要对水体体积进行标准测量,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用药浓度,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2.2内服法 此法是将药品混入饵料后,在投放饲料时并能保证鱼摄入体内才能产生效果,是投喂饲料养殖鱼类的主要用药方法。

可以对鱼类进行消炎、杀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生长、驱虫等。

2.3浸洗法(又叫浸泡法) 此法是鱼种放养、转运、转池时采用的主要方法。

浸洗时间及浓度是此法的关键,浸洗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但应随鱼体的大小、多少、体质强弱、用药的浓度、水温高低、鱼体忍耐力等情况而灵活掌握。

2.4食物挂袋法 在食物(或网箱对角)三角区内挂上杀菌,杀虫的两种药物袋,使其食物形成药物区,在鱼类进入食物区摄食时,通过药物区进行鱼体体表消毒,驱(杀)虫,达到防疫的目的,该法简单,省时,省药,但对病原体杀灭不彻底。

此法在池塘精养及网箱养殖的疾病预防中常用。

3 常见鱼病治疗

3.1草鱼出血病

主要是由草鱼呼肠弧病毒引起,主要表现出三种症状:红鳍红腮盖型,红肌肉型,肠内发炎出血型。

此病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养鱼区流行。

主要危害草鱼。

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3℃

用药方法:标碘每亩米水体100~150ml全池均匀泼洒,如病情严重可隔一天再泼洒一次。

同时内服恩诺沙星3~4g、止血灵2~3g、VC 1g,三黄配方颗粒4~5g(每公斤料)拌料喂5~7天;用聚维酮碘溶液300~500ml/亩·米全池泼洒,连用2天;用戊二醛200ml,二氧化氯200g合用每亩·米全池泼洒,

3.2细菌性肠炎病

由为肠型点状气单孢菌引起,病鱼行动缓慢,离群独游,浮于水面,不吃食,不久死亡。

腹部有红斑、肛门外突红肿。

剖开鱼腹,有很多腹腔液,肠粘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肠内无食物,内有许多黄粘液。

本品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和鳙鱼等养殖品种。

发病季节为4~9月,尤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甚。

用药方法:二氧化氯200g全池均匀泼洒,严重时连用2次;用聚维酮碘300~500ml亩·米全池泼洒,严重时用2次。

3.3皮肤溃烂病

由尾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病鱼体表出血发炎有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溃烂,鳞片脱落,肌肉腐烂,严重时可烂及肌肉至骨骼。

病灶无特定部位,全身各处都可发生,严重时遍及全身。

解剖鱼体可见肝脏呈褐色,胆囊肿大呈墨绿色,有时肠道发红。

该病主要发生于罗非鱼、加州鲈、鲶鱼、无鳞鱼等;主要是由于鱼体受伤,放养密度太大,水温变化大和水质污浊,鱼体免疫力差,引起细菌感染所致,严重时感染率可达50%以上。

用药方法:聚维酮碘300-500ml/亩·米全池均匀泼洒;用二氧化氯200g全池泼洒,连用2次;用聚维酮碘300~500ml全池泼洒1~2次。

灾害频发,如何防治水产养殖病害

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防治的难点是什么?如何针对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的特点,进行病害预防?

目前使用的渔药大部分是从兽药、农药、化工产品移植来的, 多属人兽(畜、禽、鱼) 共用药物, 适合水生动物特点的渔药不多。
由于部分养殖人员文化素质较低, 较为广泛地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对药物的药理、配置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盲目使用;
预防
1) 改善水环境,应用生态 系统观点,将生物、水、底质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2) 水源不带病原生物,也不含有毒物质。
3) 不串池,以防发病池池水将病原传播开。彻底清塘。
4) 放养密度不能过高。因为密度过高、水质易变坏,使病原生物在鱼类个体之间的传播;
5) 合理投饵、施肥。肥源最好为发酵过的有机肥,慎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夏季最好用无机肥,并掌握“及时、勤施”的原则;
6) 严格管理制度。要经常消除残渣剩饵,细心操作,并实行早、中、晚定时巡塘,认真观察养殖动物的活动和摄食情况。
7) 控制或者消灭病原生物,努力创造有于各种犹有益生物和饵料生物生存的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生存和发展,减少疾病的发生。
使用药物对鱼体、食场和水体进行消毒,投喂药饵等对防治病害的发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论文摘要模板大全

下一篇:法国时尚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