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07:47

电化教育教学论文

知网空间找不到你说的那篇文章吗?要不要我帮你在那边找

1. 中国电化教育早期历史的研究
杨登峰 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时间:2006-05-01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书馆①为教育民众摄制教育影片,中国电影教育开始了。1930年后,电化教育得到提倡,金陵大学、镇江民众教育馆等单位进行电化教育,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并推行教育电影,而且此阶段“电化教育”一词出现,电化教育组织—...

3. 教育、技术与社会
王全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时间:2007-04-01
为了推动电化教育的开展,金陵大学理学院于1941年创办了《电影与播音》杂志,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于1942年出版了《电教通讯》,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编印了《电化教育》资料,舒新城于1948年出版了《电化教育讲话》专著。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
引证文献[1] -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4.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西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潘洪媚 广西民族大学 发表时间:2008-04-01
而从电化教育98定义可知,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是与电教资源自然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因此,电化教育要探讨的内容是教育技术要探讨的内容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电化教育的内涵要比教育技术的内涵...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 下载指数:

5. 我国早期医学电化教育史研究
白一淼 河南大学 发表时间:2009-05-01
地方民众教育馆是卫生电化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33(三)陈果夫等对促进早期卫生电化教育初步繁荣的历史作用36后记80(四)卫生宣传刊物对促进卫生电化教育初步繁荣的作用40三、卫生电化教育在抗战中继续发展(1937-1945)43(一)卫生电化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基于五所师范大学的案例考察
刘晓霞 重庆师范大学 发表时间:2009-03-0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前身是电化教育系,是在创办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下设三个系:信息技术教育系、信息传播系、摄影系。实验室建设方面,拥有一批具有教育技术特色的实验室:虚拟校园网络实验室;...

42. 五十年来教学设计的理论演进对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启示
丁革民 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时间:2007-08-01
电化教育研究,2000,(2):3-99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0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2Walter ...

61. 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
刘兴红 华中师范大学 发表时间:2001-12-01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电化教育界存在着姓“电”还是姓“教”的争论。回顾起来,那时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电化教育就是指媒体技术:另一种认为,电化教育是应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这两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

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民族振兴依靠教育,教育振兴依靠教师,教师技能提高依靠教学实践和研究,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本文试就中小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同仁借鉴。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努力转变观念,树立参与意识,扩大科研组织,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人力物力,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以推动教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各学校也可借此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研究,以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具体方法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活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具有进行教育科研最有利的条件。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立足本职,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注意挖掘和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有关科学理论,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科研论文,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退出“教书匠”行列,逐步锻炼跨入到“科研型”甚至“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因为,教师在科研道路上的钻研精神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正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有力因素;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他较高的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上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争创佳绩。切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万木苦争春,何患未成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践出真知,为教育科研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化教育在今天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通过电化教育的手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为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电化教育也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电化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的目的仍是要实施教育,电教部门和学校电教工作者要为普及电教而提供电教资料,编写电教教材,他们的工作仍然是教学,只有懂得教学具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好电化教育。实践证明,好的电化教育,能够对中小学的教学成绩有显著的帮助。

一、电化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了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能够投入,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幽默性或者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但是这种外部的刺激具有瞬时性,只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同时还存在审美疲劳的弊端。加之,这与教师的性格、环境、语言表达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遇到表情严肃、性格内向的教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单一的表情、较少的肢体语言、单调的语调就很难能够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布鲁纳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他曾表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以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化电化教育就是应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借由它的生动、形象、直观,集中了视觉听觉,通过灵活多变的视听效果来改善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平时语言难以表达的思维,从而达到比传统教学更方便高效的效果。

二、电化教学发掘学生的思维

创造思维是相对传统的思维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就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造思维具有传统思维却又高于一般思维。创造思维也来源于生活,了解的越多思维越发散,越能够产生创造思维,但中小学的学生大都仅限于学校的生活,因此思维局限性大。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课堂就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唯一场所,教师想要学生具有极佳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丰富的课堂教学素材。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因此电化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教材和多媒体电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发散思维产生创造思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

三、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教育的实时性

信息素质代表了两个方面即计算机素质和网络素质,计算机素质主要表现为熟练地操作电脑,熟悉电脑系统解决常见问题、应用文字编辑软件、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解决教学问题、能够制作和编辑处理需要使用的图片、演示文稿制作使用等各项在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各项关于电脑的基本能力;网络素质则包含收发电子信息、网页浏览查询、信息查询收集、软件下载等基本互联网素质。上海师范大学黎教授在出版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一书中,通过下面的语言来定义什么是信息素质,黎教授的表述如下: 信息获取、加工等能力可以简称为"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品质。通过这段表述,我们能够对信息素质有所了解,也能够判定什么才是所谓的信息素质。

电化教育就是通过连接的互联网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的教育体系,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化来达到充实课堂使得课堂能够与时俱进,时刻获得最新资讯、最新动向,从而远离"闭关修炼"的教育困境。这样既可以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培养,也能够树立学生对信息化的观念,增强学科教育的实时性,避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四、提高了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发挥主体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电教化则相对平衡了二者在教与学的作用,将讲述和吸收转换为交互式的课堂。将计算机的图、文、动画结合,形成屏幕内、屏幕外教师、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一起分析比较,一起提出问题,一起解答问题,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就是引导的作用,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课堂,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课堂。

同时信息化的今天,合理、正确、高效地使用现代化电化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块和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作用。学生除了能够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下学习,还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自行学习,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双向的信息传输,加强信息的沟通,形成知识的多向网络,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五、结论

运用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和创新的课堂形式,结合传统教育和电化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全新的课堂文化。在现代化的整合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完美融合的新课堂。新的课堂具有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中心发生了转换,教师为中心变成了课程内容为中心; 传统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师授生学的关系变为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材也不再是不变式的标准教材而是求知型的探索式的新教材。这样形成了新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达成以上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和条件,电化教育是构建创新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体会它与传统教育各自的优缺点,将两者有机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振红. 中小学电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顾明远.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 信息化教育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由一开始的不受重视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在美术教育地位逐渐提高,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所具有的作用也慢慢地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以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为题,对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意义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有效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说,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原则。

(一)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若是不能有效的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那么当学生思维已经成熟之后在开展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小学阶段是最好的培养时期。在此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美术教学入手。

要知道,美术这一学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对于教学方式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教学的灵活性比较强,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的发展,而此两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意想象,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照自由、平等等原则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进行的美术教学才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发挥美术教学具有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发散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自由创造,这样其思维就可以得到创新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想要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此种精神,才能在学习中自主开拓,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都会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多启发学生动脑。与此同时,因为美术知识是比较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法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引导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可以根据美术这一科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发散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当教师想要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先给一个命题,就以《夏》为命题,对于夏天每个学生都不陌生,而且此命题和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认为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画出来。很多学生可能会画花朵,会画蓝天白云,这样的想法是较为固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夏天天气热,怎么可以降暑呢?”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想到,夏天还可以游泳,还可以在树荫在乘凉等,当这些想法从脑海中浮现之后,学生进行夏的创作就会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

(三)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得到放松,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思维得到碰撞,进而产生新的火花。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要知道,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迎弟.浅谈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274-275.

教学心得论文3篇

  教学心得论文 范文 1:语文教学心得   九年义务 教育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学习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说普通话,有利于发展 儿童 的语言,发展思维。汉语拼音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基础的地位。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一首儿歌,往往向幼儿展示了他人是怎样来重新结构语言进行文字游戏的。为一年级学生念儿歌,实际上给他们极好的暗示,使之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发展他们从文学作品中获取语言的灵感,受到一种激励。儿歌里的节奏和韵脚,都可能出现在孩子们的语言里,至于那些游戏特点十分鲜明的儿歌,更能使幼儿饶有兴趣地诵读不止。幼孩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正是从积极地投入语言游戏开始的。

  开学初,我结合课堂常规教育教孩子们在上课前念:上课音乐响,赶快进课堂,姿势坐端正,两眼望前方,老师把课讲,句句记心上。通过短短的两个星期的训练,同学们课前的准备工作大有改观。紧接着我抓住他们好表现、向上的优点,又教唱了一首儿歌:我愿做个好小孩,身体清洁精神爽快,无论走到哪里,使得人人爱,使得人人爱。这样一来,协助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就有了方向,激励孩子们做好小孩,争创星级学生。汉语拼音教学前,则教给他们读: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教我学说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这首儿歌已化为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原动力。

  然后在具体的字母教学中更是不离儿歌,像张开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一竖加点iii,乌鸦回家uuu,u上两点üüü等等不一而足;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孩子们进行创作,自编了许多琅琅上口的好儿歌,如声母教学中的拉开天线听广播,右下半圆bbb,举着小旗爬山坡,右上半圆ppp……和平鸽,爱和平,9字拐弯ggg,西瓜西瓜我爱吃,像个叉子xxx等等等等。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是那么喜欢儿歌,能很快读写拼音字母了。教学也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丝毫不觉得枯燥乏味。声韵搭配进行拼读的时候,我又教他们: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还有标调歌:韵母里头先找a,没a再找o和e,iu都有标尾巴;三拼音有点难,但是用一句儿歌就能搞定: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还有历年来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这是一个难点,我们也有一首儿歌突破它:jqx真淘气,碰到ü儿两点要摘去,摘去两点还是üüü。

  实践证明,用儿歌引路教拼音学拼音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将继续探究,争取将这种 方法 推而广之运用到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字词等方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轻松活泼,充满生气。
  教学心得论文范文2: 高效课堂 教学心得
  我校在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经过近一年来的“班班通”教学实践,我个人深刻认识到: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在备课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下功夫。我们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再向从前写写教案那么简单,也不是下载别人的课件就万无一事了,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必须对准别人的课件认真取舍,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 反思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备课就使我们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我们的教学观念随着这高效课堂的教学,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转变。我们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改变了。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也能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常转变。例如:我在上 英语阅读 课时,就经常和学生们商讨,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 思维训练 ,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会更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学,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上的资料和最新信息,利用了动画,声相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同时,节省了原来课堂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思考和做大量的练习。这样的一节课,真正实现了“清”、“新”、“活”、“实”、“大”、“奇”。即: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训练量大,训练强度大;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而学生却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生再也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课,而是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敢说这样的课堂不高效呢?
  教学心得论文范文3:地理教学心得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这一个学期的初一地理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探索的。

  一、认真上好第一节课,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 辩论 。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引言,适当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每一节课的开始要特别注意新课的引入。可采用歌谣法、地理 故事 、地理游戏等趣味较强的 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我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好奇心一来,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后面的东西就好讲多了。

  三、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 谚语 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间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着我就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盛行于哪个季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风引进来讲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让学生动手,搞好双边教学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我讲到高中课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我就例举东西南北四个区域,让去过这些区域的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点说出来,学生讲到北京、海南、新疆时头头是道,几位讲得好的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兴趣不断加深。课堂上没有来得及讲的学生,课后还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述他们对当地环境的亲身感受。这种方法,犹如“一石击破千层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堂小游戏,小竞赛,寓乐于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这样让学生能眼脑并用,在竞争中学知识,在竞争中掌握知识,趣味无穷。

  六、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学生 理性思维 能力还不够强,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其次,放手学生,相信他们也能胜任。我曾尝试让学生和老师交换角色,让他们站在讲台上,体会当老师讲课的感觉。一篇课文交到他们手上,按照要求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下要备好课,抓住这一节的重难点,合理安排时间等等。我发现把课交到他们手上,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更加热爱这门学科,成绩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总之,地理教学让我和我的学生都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更加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作为老师我倍感欣慰。

何克抗的科研论文(1990-2004)

语觉论与英语教学改革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基于语觉论的英语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 何克抗; 林君芬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语觉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 陈冰娜; 林君芬;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覃贵双; 林君芬;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2-10 期刊 关于绩效技术的模型评述 林涛; 马宁; 林君芬;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1-1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基础教育参考 2004-10-15 期刊 绩效技术的理论渊源与研究领域 马宁; 林君芬; 林涛;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10-1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4-09-25 期刊 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 李文光;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7-3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中国大学教学 2004-07-10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06-10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下)——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中小学电教 2004-05-15 期刊 倡导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建构主义 何克抗 江西教育 2004-04-26 期刊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上)——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何克抗 中小学电教 2004-04-15 期刊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下)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4-04-10 期刊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何克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4-10 期刊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3-30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 何克抗 科学课 2004-02-05 期刊 基于多主体的计算建模与仿真框架——社会科学领域发现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4-01-30 期刊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04-01-17 期刊 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测评问题探索 冀付军;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4-01-06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 何克抗 科学课 2004-01-0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科学课 2003-12-15 期刊 颇有新意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选》 何克抗 信息技术教育 2003-08-30 期刊 把脉中国教育资源建设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3-04-15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3-02-15 期刊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下)——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2-28 期刊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何克抗 浙江现代教育技术 2002-12-28 期刊 谈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何克抗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2-12-06 期刊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中)——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1-28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余胜泉; 马宁; 何克抗 中学语文教学 2002-11-18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具体方式 余胜泉 ; 马宁 ; 何克抗 语文建设 2002-11-13 期刊 网络时代呼唤教育理论创新(上)——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0-28 期刊 有关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李文光; 张文兰;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10-28 期刊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 李文光; 何志龙;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10-18 期刊 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管理研究 庄秀丽;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10-18 期刊 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中学语文教学 2002-08-18 期刊 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 何克抗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2-08-15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 何克抗 教育研究 2002-04-17 期刊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下)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3-18 期刊 “四结合”与“几何画板”的试验研究 何克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03-10 期刊 CAA研究的新领域——IT技能测评自动化(下) 许骏;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2-28 期刊 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2-02-18 期刊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何克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02-10 期刊 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1-28 期刊 CAA研究的新领域——IT技能测评自动化(上) 许骏;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2-01-28 期刊 网络应用技术新发展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8-28 期刊 网络课程教学试点调研报告 郭莉 ; 李文光 ;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8-18 期刊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8-18 期刊 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评系统研究:模型与关键技术 许骏; 柳泉波;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7-28 期刊 网络课程教学试点调研报告 郭莉; 李文光;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7-18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二) 何克抗 管理信息系统 2001-06-15 期刊 教学软件设计的新思考 李德文;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5-18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关于ME命题的论证(一) 何克抗 管理信息系统 2001-05-15 期刊 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1-04-28 期刊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2-28 期刊 南国农先生的人格魅力与《爱莲说》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10-28 期刊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 张京彬;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0-10-21 期刊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马宁;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0-10-18 期刊 网络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0-09-21 期刊 智能答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柳泉波; 黄荣怀; 何克抗 中国远程教育 2000-08-21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下)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7-28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6-28 期刊 基于Quick Time VR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课件写作系统 姚顾波; 车皓阳;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2000-03-18 期刊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 电化教育研究 2000-02-28 期刊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 余胜泉; 何克抗 中国电大教育 1999-06-21 期刊 “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何克抗; 李克东; 王本中; 谢幼如 第一师范学报 1999-06-10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下)——关于ME命题的论证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9-04-30 期刊 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9-02-28 期刊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下)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12-18 期刊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中)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11-18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专题研究 何克抗 语言文字应用 1998-11-15 期刊 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教改试验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 语言文字应用 1998-11-15 期刊 协作型辅助教学系统的新模型 刘革平;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10-30 期刊 从信息时代的教育与培训看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上)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10-18 期刊 树立教学整体改革观念深入开展“四结合”试验 郑永柏;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8-09-18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下)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8-30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中)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6-30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四)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6-25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二)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8-06-1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5-25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4-30 期刊 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论(一)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8-04-1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 何克抗 学科教育 1998-03-2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下)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8-02-28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中)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12-20 期刊 美国的全球实验室课程(GLC)——一种基于Internet的全新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7-12-15 期刊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9-25 期刊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9-20 期刊 协作化CAI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郑永柏; 刘革平; 何克抗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6-20 期刊 语句级拼音┐汉字转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殷峰;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7-05-15 期刊 计算机汉语文稿校对系统 易蓉湘;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7-05-15 期刊 认知工具——一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李永健;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25 期刊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理论基础与试验模式 何克抗; 李克东; 谢幼如; 王本中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3-20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何克抗 重庆电大学刊 1997-02-15 期刊 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 何克抗 现代远距离教育 1997-01-15 期刊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何克抗 ; 李克东 ; 谢幼如 ; 王本中 电化教育研究 1996-03-20 期刊 面向中小学的汉字编码性能指标分析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6-03-10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6-02-18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1996-02-15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何克抗 中国电化教育 1996-01-18 期刊 当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与发展趋势 何克抗 医学视听教育 1995-12-20 期刊 计算机辅助汉字书写教学的研究──书写汉字库生成系统的研制 刘禹;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4-12-10 期刊 智能自适应中文操作系统 于国荣;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3-10-01 期刊 基于情境理论的汉语理解模型 孙波;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2-04-22 期刊 实现汉字简繁体自动转换的一种方法 杜宇; 何克抗 中文信息学报 1991-12-31 期刊 书面汉语自动分词专家系统的实现 徐辉; 何克抗; 孙波 中文信息学报 1991-10-01 期刊 书面汉语自动分词专家系统设计原理 何克抗; 徐辉; 孙波 中文信息学报 1991-07-02 期刊 青少年升学就业咨询与心理测量专家系统 刘文静; 何克抗; 郑日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05-01 期刊 CLTS C语言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李少辉; 何克抗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91-04-23 期刊 智能型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系统 何克抗; 李秀兰 中文信息学报 1990-10-01 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上的论文为什么在中国知网上查不到

没有收录。出刊后并不是马上就能在网上查到的,都是在出刊后的1-2个月左右才能正常收录,具体看数据库的速度。

上一篇:理论月刊投稿经验

下一篇:技术经济期刊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