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周杂志停刊了吗
伊周杂志停刊了吗
1
前段时间有传闻赫斯特中国集团旗下的《伊周》时尚周刊将会在2017年停刊,当时看了这个消息有些意外,就从身边订阅的人来看,《伊周》的销售业绩应该比一般时尚周刊要好很多,毕竟在服饰圈的朋友们都比较看好,而且都会整年订阅。
昨天《伊周FEMINA》通过官方微博宣布了停刊的消息。微博内容表示“在整体经济以及纸媒的寒冬,我们努力创造新模式的改革进程并不顺利”。在2008年5月创刊,到今年也差不多快有十年的时间了,在纸媒遇冷的当下,还是没能逃过停刊的命运。
《伊周》它的价格相对比较低廉,周刊的内容丰富,而且在时尚资讯比较突出,版面时尚有自己的特色,比较受年轻人的欢迎。在众多竞争对手包括《优家画报》、《红秀GRAZIA》和《周末画报》等等的夹击下,拥有自己众多的读者,从2008年创刊以来,一度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女性时尚周刊。
2
咋一听这个消息还是觉得挺难受的,毕竟这本杂志也陪伴了我们很多年,在办公室了的书架上,过去的几年里,都有它的位置,和《ELLE世界时装之苑》《Vogue服饰与美容》《装苑》等等一线杂志并列在一起。
同时因为它的体积小,易携带方便,而且实效性强,办公室的设计师都非常喜欢它。书架上的杂志很多都被翻脱页,还有些也被剪得支离破碎了,但是每年清理书柜的时候也没人舍得丢弃,所以依然保存好多往年的书刊。
每次快递寄来《伊周》,很多同事得知后,都会跑过来围城一圈看着同事把它的外层包装纸拆了,然后对着杂志的封面围观欣赏一番,有遇到是自己偶像的封面的,女孩子都惊呼道:“这是我家的某某···”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还有同事都会叮嘱正在翻阅人说:“记得看完给我看。”云云。也给我们日常枯燥工作时间难得的一份乐趣。
同时每期《伊周》新刊的到来,我们都会猜测这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资讯,呈现那些不一样的素材,这些精美的图片、时尚大片、时装、美容、旅行、生活等等丰富了我的生活也给我带来不了乐趣。
3
其实《伊周》停刊不是没有预兆的,中国这几年随着网络、电子等新媒体起来,在这场生存大战中,纸媒也试图改变自己来迎合新媒体的趋势。
《世界时装之苑》作为赫斯特中国集团旗下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在所有数据下降的趋势下,从月刊改成半月刊,加大了发行量,随后推出iPad电子杂志、移动终端等等。
看得出来赫斯特是试图改变作为时尚纸媒大鳄也是试图改变颓势,而整合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如今《伊周》停刊也是无可厚非。
其实之前《伊周》据其官网显示,《伊周》为国内No.1国际潮流周刊,发行量巨大,覆盖国内一线及二、三线城市。现在《伊周》停刊也不知道是不是算丢卒保车?
《伊周》并不是赫斯特中国旗下第一本停刊的杂志,早前旗下的《心理月刊》和《健康之友》两本杂志已先后停刊。
今年8月《芭莎艺术》与《新视线》停刊,如今到了《伊周》也是一种必然。
另外赫斯特中国旗下另外一本主要杂志《Marie Clarie嘉人》整体的营收状况较过去出现了明显下滑,整合是迟早的事情。
除了赫斯特中国旗下的杂志,国内其他刊物,去年底《外滩画报》和《瑞丽时尚先锋》杂志相继停刊。
4
前段时间,本人也曾经写过现在国人的阅读方式已经改变了,从传统的纸媒到网络阅读,也是导致如今纸媒越来越难熬,包括各种类型的出版业,图书,杂志,报纸等等。
如今赫斯特在各方面的调整并没有给旗下杂志扩展阅读人群,随着读者渐渐流失,杂志刊物广告收入必定下降,关闭旗下收益低的刊物也是必然的结果。
这些都是我们一般读者能想象得到。而中国跟欧美传统喜欢纸媒的国家不一样,中国如今手机和电脑等电子产品拥有量是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网络阅读的各种便捷,让人民抛却纸媒是迟早的事情。
除了杂志、报纸等发行量越来越差,国内传统的媒体人也纷纷跳槽到新媒体的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等。
随着中国自媒体的兴起,中国媒体人才结构已经呈现出传统和新媒体相结合,并且将会迎来另外一种突破传统出版业的范畴,展现截然不同的景象。
这些对中国媒体大环境未必是一件坏事,人们既能从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得资讯,也能从网络、手机APP等各种新媒体获得时效性更强的新闻。
人们选择性更多了,只要符合自己爱好和审美的,能开拓思想和视野的广度和宽度,对一般人来说是一种好事。
5
虽然对于《伊周》停刊有很多的不舍,但是接受起来也并不是难事,毕竟如今能替代的资讯并不少。
我个人是挺怀念《伊周》的时装大片,它的各方面的品质都能与顶级时尚杂志媲美,其风格接受程度更加平易近人,而且《伊周》的价格实在是良心价,从08年原来的2元到现在的5元,物美价廉。用一杯奶茶能买两本的杂志,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简直是太超值了,纸媒的冬天太难熬,成功转型的太少。
希望以后能复刊,哪怕仅仅恢复iPad电子刊也是好事。希望不是所有的Ending,都是所有美好和意义定格,而是另一个从新的开始。
-----------------------------------------------------------------------------------------------------------------------
点赞是赞美, 关注是支持 。亲爱的朋友,我需要你,等你。
关于瑞丽 时尚芭莎等等大牌子杂志
订阅和零买之间,我建议楼主选零售。如果楼主买杂志不是那么太不方便的话。
因为1、订阅比零买要慢一些,有时候市场上出来许久,订阅还迟迟不到,感觉很糟糕。
2、订阅往往没办法享受有些月份的折扣和礼品,比如当月有买杂志送包送什么的活动,如果订阅你就没有办法享受到。
3、有些期刊你可能觉得没有意思,零买时你可以选择不买。订阅之后就没有选择权了。
接下来说刊物问题,其实中国的女刊可以简单分成两类,日系和欧美系。
楼主提到的瑞丽是走日系的,包括服饰美容(年龄偏30左右往上,熟女系)、伊人风尚(年龄在25左右,就是楼主这个年龄)、时尚先锋(17~20左右的小姑娘,萝莉系),
日系杂志最大的特点是实用,细节制胜,许多选题做的非常之精细,指南性较好。还有一本是高端路线的《安25》,目前可能已经停刊了。
其余的大都可以归到欧美系,包括桦榭的《嘉人》(偏高端知性)、《elle》(纯高端服装)、《伊周》(周刊快销品),时尚的《时尚》(与elle定位相似)、《时尚芭莎》(这个好多人也喜欢,偏高端),康泰纳仕家的《vogue》(高端)、《悦己》(口碑很好,性价比不错,指南性也可以)《红秀》(周刊,反响一般),这几个都是国内主流的顶尖杂志代表。楼主可以试试看里面有没有合适你的。
其它就是偏二线一些的,包括米娜(上海卖的很好,北京市场一般,看楼主喜欢)和昕薇(偏大众一些)。
欧美系排版简洁,指南性没有日系那么突出,但有比较深厚的时尚底蕴。
大概就是如此,按照楼主的年龄,还是看看日系性价比较好。
如果楼主想了解更多关于杂志的内容,也可以给我发留言,这方面本人还略知一二。
顺便做个广告吧,敲这么多字不容易。楼主喜欢创意礼品、新鲜数码的,可以去mygeek看看。
《桃之夭夭》宣布停刊,引发了好多人的共同回忆,这本杂志属于什么类型?
《桃之夭夭》宣布休刊,纸媒时代的盛世终究和时代说了再见。九零、零零后的青春正以一种悲惨的方式说着告别。“旧的事物就是要被新的事物代替,非人为所能改变” ,在休刊声明中,这句话显得尤为扎眼。
要说《桃之夭夭》是什么类型的杂志,九零、零零后最有发言权。在那个科技还算不上发达,智能手机算不上普及的年代,看小说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自然形式也比较单一。而且当时的言情小说,大多都是避开老师、家长的目光,在书本下、课桌里偷偷看完的。所以,学生时代的言情小说可以算得上弥足珍贵了。
但是众口毕竟难调,有的人偏爱现代言情小说,自然有人钟情古代言情小说。但是杂志并不能够将每位读者的喜好都照顾到。因此,囊括统一风格的杂志渐渐出现在报亭里。《桃之夭夭》正是这样的杂志。正因为《桃之夭夭》的文章大多都有着吸引人的点,所以它还拥有“古风小言第一刊”的称号。由此可见,《桃之夭夭》在书迷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自2010年创刊起至今,《桃之夭夭》中的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对于大多数书迷来说,这里承载了他们太多的回忆。可即便如此,《桃之夭夭》仍旧躲不过休刊的命运。毕竟,时代发展的脚步总是止不住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科技大跨步式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小说网站、漫画网站逐渐占据了大多数书迷、漫迷的市场。而看纸质书这样慢节奏的读书方式,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悖。这也成为多少纸质媒体休刊、停刊的根本原因。
除了休刊的《桃之夭夭》,还有九零后耳熟能详的《壹读》 、《文艺风象》、《悦食Epicure》 、《伊周FEMINA》 等杂志纷纷告别了和读者们告别,从人们的视野中退了下来,成为大多数人青春中不可多得的记忆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们在怀念青春的时候,也或多或少的会怀念这些陪伴青春的影子。
虽然,纸质媒体难逃停刊的命运,但这并不意味着纸质媒体如今已经可以被互联网所取代。毕竟,纸质媒体储存知识的方式要更加牢固和久远。
0基础怎么成为一名时尚博主呢?需要做什么准备?
我一直深信,每个女生心底,从小就住着一颗爱美的灵魂。
偷用过妈妈的口红,结果把自己涂成了血盆大口;偷穿过妈妈的高跟鞋,结果刚一迈脚就一个趔趄摔倒在地; 甚至,常会满心欢喜地看着妈妈衣柜里那些漂亮的裙子,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成人,穿上这么美丽的衣裳呀?
只可惜,似乎所有的父母都会教育自家的小孩,穿得朴素大方才是美,打扮得花里胡哨简直就是罪大恶极。就这样,我们的审美,从小到大都被禁锢在了一成不变的校服里。
记得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我妈带我去买。去到服装店里后,她也不会多过问我的想法,直接简单粗暴地挑最朴实的那件:“呐,就这个挺好的,去试一试尺码合不合身吧。”
而我,只能小心翼翼的应和着,不敢说出自己的不满。那时的我常常委屈地想,自己在买衣服这件事上的角色,大概就是一个衣服架子吧,只负责试尺码就够了。至于衣服的款式、颜色、风格,小孩子关心那么多干嘛??
对于美的渴望从小就被打压,成为了一个绕不过的心结,以至于现在回想起还是会感觉遗憾。
时尚杂志:我的爱美启蒙老师
而在爱美这件事上,直到高中时期,才真正迈出了第一步。
高中时,在穿衣这件事上,我依旧是没什么自主权的。虽然父母定期会给零花钱,但在漂亮的衣服和鞋子面前,这些实在是杯水车薪。在父母和老师灌输下,我将高考视为唯一的要紧事,一次又一次试图说服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根本没用的,学生嘛,必须穿得普通!
但,相信任何人都有这种体会,当你发自内心地渴望某件事物的时候,强制灌输也好,心理暗示也好,通通都是白搭。
以至于,有一次班上有一个穿衣很漂亮的女同学跟我说:“真羡慕你呀,成绩那么好。“我最直觉的回应竟然是:”我还更羡慕你呢,天天都能穿得这么好看……”
这话听起来政治不正确?的确没错。但它却是一个爱美高中生一瞬间的真情流露:是的,学业大过天;但成长这件事,并不完全由分数定义。对于自己身体发肤的认识,对于美感的体会与领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一生。难道这些都毫不重要吗?青春期的女孩子们都曾经幻想过自己扮得闪闪发光的时刻吧?对于美好与生俱来的渴望,又有什么错?
那时候,看着街边橱窗里的漂亮衣服,只有羡慕的份,所以只好无奈将目光转向了时尚杂志。这些触手可及的读物,是我在爱美之路上的启蒙。
《ELLE》《VOGUE》……还有两块钱一本的白菜价杂志《伊周》,也是在那时候火过好一阵。以至于去年年末《伊周》停刊的时候,我还有些小伤感呢。对于高中生而言,稍微省省钱就能将这些杂志就能收入囊中,却足以令人开心到飞起!每次有新一期的杂志到货,都会眼巴巴地奔去学习里的书报亭,一边翻阅一边两眼放光:“哇,这个好好看!”,翻过好几遍后便全班女生传阅,甚至还会聚在一块儿叽叽喳喳地讨论。
正是有了杂志里五彩缤纷的时尚世界,被数学公式和英文单词填满的枯燥生活才有了一点点乐趣。在这些装帧精美的读物里,我第一次知道了Kate Moss和Paris Hilton,也第一次接触到了秀场潮流卷起的浪花。
当然,对于穷学生而言,杂志里一件件精美的时尚单品定价实在是高得离谱,但好歹也见识到了更美妙的世界,在爱美之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看看看,买买买,扔扔扔
而直到上了大学,离开父母来到新的城市,才算真正开始了积累和尝试。
买过成箱成箱的衣服,尝试过几乎每一种感兴趣的风格。从真维斯的运动休闲装,到甜得发腻甜得烂俗的阿依莲少女装,再到酷帅冲天的机车皮衣、破洞牛仔裤,都曾是我某一段时间里爱到疯狂的心头好。买买买,悔悔悔,扔扔扔。看着那些年浪费过的银子,也只好笑着安慰自己,交足了学费才能有收获嘛~
除此之外,上五花八门的时尚网站上浏览资讯也成了休息放松时最大的乐子。上polyvore看成套成套的搭配, 在LOOKBOOK追着我最爱的博主更新照片,浏览 street peeper瞅一眼高清的街拍图……业余时候最爱干这个了!
遇到喜欢的图片就随手右键保存下来,分门别类反复翻看,反复琢磨搭配的方法。以至于毕业时清理电脑,发现里面存了上万张时尚素材图,忍不住感慨满满:原来这就是我大学四年的时光啊!
毕业后,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一家Top 10的外语教育集团,从事着和专业对口的工作。
但,专业对口,就能等同于百分百的适合吗?真相是,那时的我,为了逃避思考而随波逐流地选择了一份工作,却从来没有真正叩问过自己的内心,探索过自己的热情。
回想起自己这些年在爱美路上的近乎疯狂的渴望和实践,我把多年积累起来的穿搭经仔细梳理了一遍,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
我要把我的思考和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一定要。
于是,我在知乎上发布了第一篇穿搭文。
后来,就有了你们所看到的一切。
自从写时尚穿搭以来,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到底该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品味?
可正如我刚刚聊过的那样,十多年的积累、思考和探索才有了我如今分享出来的一点点经验。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如果不是多年用心用钱投入过,怎么可能一夜之间修炼成出挑的审美功力呢?
因此,对于每一位想要变美的姑娘,与其闲言碎语聊八卦,还不如抓住一切机会洗眼睛、提品位、刷美商。要知道,这些通通都是生命中躲不过的必修课。好品味全都得靠日积月累熏陶而成,多接触生活中的那些小美好,自己开心,顺便还能修炼审美,简直一举两得嘛!
阅读
对我来说,书籍的重要性自然是不用多说,以至于以往的推送里,光是推荐时尚穿搭书的文章就写了好几篇。其实,提到过的那些书,都只是冰山一角啦。我并不会指望某一本书能教会我完完整整的方法论,倒是怀着随意又放松的心态去看书。
书中的一点点小技巧、一张令人启发满满的配图、或者单纯就是书本身漂亮的设计,就可以算是不小的收获啦。
上一篇:环球期刊投稿邮箱
下一篇:sci投稿到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