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文继承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08 12:28

文继承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知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学道术类报纸,在很多学校算做一类核心期刊之列。这要看具体学校的规定,受篇幅影响,每篇文章一般不超过3000字。该报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受到很多答学术机构和学者的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理论、学术报纸。

报刊职能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扎根学术、服务中国、面向未来,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悦读性的有机统一,倾力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精良的报纸。

《中国社会科学报》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瞩目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平等、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强调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注重由博返约。

昌乐骨刻文的骨刻文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

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 刘凤君2012-1-3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山东潍坊至济南一带和关中地区、内蒙古赤峰地区及淮河流域古文化遗址经常出土刻划文字的骨头,还有刻字的滑石器、陶器和陶片等,以骨头为多。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重视。骨刻文发现与文字性质确定2005年,笔者发现一块上面有刻划的小骨头,认定这些刻划应是中国早期文字。2007年,笔者又鉴定了一批有刻划的骨头,进一步确认这些刻划也是中国早期的图画象形文字。2008年和2009年,笔者又相继在关中地区和赤峰地区发现,并于2009年将这种早期文字定名为“骨刻文”。笔者之所以肯定骨刻文是中国早期的一种文字,主要根据:1.这些刻划的字符很多,应该是一种文字记事现象;2.这些刻划多数像人物、动物和植物的图象形符号,“书画同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3.这些刻划符号的布局和结构有规律可寻,有些偏旁多次出现;4.许多骨刻文成行刻几个字,有的十几个字甚至达到几十个字,辞章已经出现;5.近些年在山东、江苏、西安等地都已发现过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时期的文字,只是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骨刻文的章法布局骨刻文多数一块骨头上刻1—5个字,刻10个字左右的也占一定数量,刻20个字以上的骨头为数较少,但也有刻100多字的。其章法布局应是一种顺其自然又初步形成共识的自由舒适型,约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一块骨头上只刻一个较大的字,或有的虽在一块骨头上发现数个字,但其中有的字单独刻在一个空位上,与周围其他字缺少密切联系,这是一字一局;第二种是在一定空位上,中间刻一至几个字符,周围再刻一些字符,这是一种组合字群的布局,可称为散落组合型;第三种是自上而下或横向成行的布局,有的五六个字一行,有的几十个字分列成数行,这种布局发展成书法艺术的主要布局形式。这种成行布局的出现,更能说明骨刻文已经是具有辞章意义的文字了。骨刻文字体造型分类及其解读法探讨目前,笔者已掌握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赤峰地区1000多块骨刻文和属于骨刻文时期的8件刻字玉石器、7件刻字陶片,约计3000个字符。其字体造型大体可分为写实物象型、主干分枝型和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三大类。第一类,写实物象型。骨刻文的字体造型大多属于写实型,主要有人物和动物造型。可能主要是记录人们和各种动物的行动,也可能延伸到人类的思维活动以及与自然界的各种关系。第二类,主干分枝型。这种造型很特殊,主要由一根粗长主线为基础,然后在粗线的左右两侧分刻出一些短细线,类似于树枝形。可能主要与记录数字和植物有关。第三类,中心圆型或近似圆型。其基本造型有三种:一种是中间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的中心,周围向外辐射几根弯曲的线;另一种是中间有一个较大的近似于圆形或方形的中心,周围向外刻有很多较密集的线,有的线上还刻细线;再一种是中间刻划类似眼睛一样的椭圆形,两头尖长较粗,椭圆形的左右两侧仅刻划几根细短线。这种骨刻文多出现在晚期,如果和甲骨文混放在一起,很难分辨。笔者总结前人的解读经验,初步认为解读骨刻文的方法主要有五种:考古类比直读图像解型法、历史考据法、指事组合破译法、与甲骨文金文比较顺读法和彝文比较解读法。以上五种方法很少单独运用,经常是以某一种方法为主,配合其他一种或几种共同解释一个字或一个词组,这是科学的解读法。科学确定骨刻文年代2008年以后,笔者在重点调查济南至潍坊一带古文化遗址时发现三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是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及商代遗址才有这种骨刻文;二是多发现在几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遗址中,有的已经确定是早期城址;三是并不是全部遗址都有骨刻文,而是只在生活区边长100米或200米范围内才发现。这说明骨刻文虽主要流行于龙山文化时期,但可能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经开始产生并使用,一直延续到岳石文化和商代。2010年,笔者将在寿光市城东北角圣城古文化遗址龙山文化晚期灰坑出土的“寿骨60”骨刻文进行碳十四年代测定。检测结果为3363±24BP,树轮校正年代为1690BC(68.2%)1625BC。根据各方面分析,笔者认为骨刻文年代距今约3300—4600年。其使用年代的下限和甲骨文直接衔接。对骨刻文年代的科学认识,可以确立骨刻文是继承双墩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陶器符号发展起来的,而它又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甲骨文主要是继承了骨刻文的造字规律和物质媒介以及雕刻技法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象形和指事两书对甲骨文的影响更大。这就确立了陶器符号和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的远古符号与文字发展脉络。骨刻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把人们对中国文字的认识提前到商代。但又有疑问:甲骨文已是成熟的文字,早期文字在哪里?骨刻文的发现,为这一历史问题找到了答案。骨刻文的发现将我国文字产生和使用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用事实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骨刻文的发现,把长期以来关于东夷西夏文明的研究和争论引向了深入,也把长期以来关于中国文明起源和产生问题的争论,从文明起源时间和产生文明的主要内容作了实实在在的诠释,并把远古的传说历史实证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文字自骨刻文起,甲骨文、金文……楷书,一脉相承,是研究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唯一一份历史最长、发展序列最完善的文字。

文化自信信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文化自信信什么
  中国文化不仅有精神的至高价值,也有物质、制度乃至心态文化层面的价值和传统。这些都是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就是要正视、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在此基础上,创造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保持特色,源流并进,贡献世界,这是我们对文化自信的最高期盼。

上一篇:园艺学报期刊级别

下一篇:岩石力学期刊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