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南京体育学院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02:02

南京体育学院论文

参加下一次的答辩即可

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改革探讨论文

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 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应当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科学的运动方式及终身运动理念等目标。

关键词: 新时期;体育教育;素质教育;改革

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强健学生体魄、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由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状况不同,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阶段的体育教育模式相互衔接,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对自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

一、新时期推动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1.体育教育模式改革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正如前文所述,素质教育是能力教育,强调学生身心健康和均衡发展,是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对的全新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对我国各阶段全部教育模式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体育教育当然概莫能外。相比于其他教育课程和教育内容,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以及培养个体人格等方面的功能更加突出,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更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动自身教育模式的改革。

2.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总体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外,还要具有适应高强度工作和劳动的良好身体机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推动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改革,从本质上符合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要求。

3.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符合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总体要求。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发生了深刻改变,从单纯追求竞技体育成绩的“体育大国”向倡导全民参与的“体育强国”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普及体育专业知识和树立终身运动理念等一系列功能。因此,新时期大力推动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符合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调整的本质要求。

二、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很多调查结论和研究成果显示,与国外同年龄段的学生相比,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总体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水平全面落后,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目标。因此,新时期推动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就是要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作为最为重要的目标。

2.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通过实施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将极大地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3.培养学生科学的运动习惯。在传统的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因教学专业水平不强、忽视对学生运动习惯和方式的科学指导而导致的意外事故层出不穷。通过实施体育教育模式改革,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科学运动,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日常科学锻炼和运动的习惯,以此达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4.树立终身运动理念。终身运动是全世界体育教育普遍倡导和推崇的观念,也是我国新时期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应当实现的目标之一。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理念,始终保持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收获持久的快乐,最终实现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和提高国民体质的目标。

三、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当前,国内各教育阶段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从根本上来说,我国并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体育课程已经列入了中高考考核内容之中,并占有一定比例的分值,但是与文化课程相比,体育教育的比重显然较低,学生为了取得相应的分数,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机械地进行考核内容的训练,而忽视了对身体机能的全方位锻炼。此外,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分数,不惜牺牲体育课程的授课时间和学生的身体锻炼时间,体育课程“可串可占”成为常态。

2.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当前,很多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任课教师都不具备专业的教育基础或教育背景,或者难以定期接受系统的业务培训,授课的专业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3.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体育教育是完整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包括多种教学任务和目标。但是从现阶段国内体育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大部分教学内容严重缺失。

四、推动我国体育教育模式改革的建议

1.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了有效推动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必须要全面提高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体育课程切实纳入中高考考核内容之中,倡导日常考核与临场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考核结果全面体现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各学校要确保体育教育课程的授课时间,转变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现象。

2.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确保体育教师定期接受业务培养。另一方面广泛引进社会优秀专业人才或优秀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全面提高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

3.完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要在现有体育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完善人格、良好意志品质、运动兴趣、科学运动方式及终身运动理念等列入体育教育课程体系之中,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杨小勇.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6).

[2]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2(5).

作者:刘亦凡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求一篇关于论排球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首先阐述一下关于排球的起源,然后讲述一下排球比赛的规则,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排球,是球类运动项目之一,球场长方形,中间隔有高网,比赛双方(每方六人)各占球场的一方,球员用手把球从网上空打来打去。排球运动使用的球,用羊皮或人造革做壳,橡胶做胆,大小和足球相似。

排球运动源于美国,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约克市,由韦廉姆·G·摩根发明;1900年左右,排球自美国传入加拿大。1905年,排球传入古巴、巴西、中国等国家,成为当时风靡美洲的一项时尚运动。1949年,首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举办。

1896年,摩根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排球竞赛规则,同年在斯普林菲尔德专科学校举行世界上最早的排球赛。斯普林菲尔德市立学院的特哈尔斯戴博士将其命名为volleyball,意为“空中飞球”。

排球最高级的组织机构为国际排球联合会,截至2020年9月,共有222个协会会员,分属欧洲、亚洲、非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南美5个洲级排球联合会。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全国性专项运动协会。

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2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千克/平方厘米。

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网宽1米 ,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 ,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

球员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种技术发球、一传(接发球)、二传(举球、托球)、扣球、拦网、救球,而是通常根据球队的战术,以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专长。最常见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种位置:攻手(分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传手和自由人(专职防守的球员)。 为了有效阻挡对方的进攻,并在对方有足够反应时间之前将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弹回对方场地, 一般来说由身材较高且弹跳力好的球员担当攻手。

世界排球的三大赛事是世锦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其中,前两者是排球界的专项赛事。

排球世锦赛是排球界的最高赛事,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一项排球赛事。其参赛队伍最多、赛程最长、赛制相对最为严谨和苛刻。因为含金量很高,世界很多传统强队都很在乎世锦赛。

排球世界杯是正式三大赛中最年轻的。自1991年改换比赛年份后已经逐渐变成奥运选拔赛。同时也影响形成了国际排球比赛如下的节奏:轮空年、世锦赛大年、世界杯外围赛、奥运大年。

奥运会是世界上除足球世界杯外最著名的体育赛事。任何一个奥运会项目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因为奥运会已经成为不少国家的国家任务。

南京体育学院的办学条件

截至2014 年,学院在编教职工657人,专任教师256人,占比38.96%。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外聘和返聘教师41人,折合教师276.5人,生师比为14:1。 学位结构方面,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所占比例7.81%;具有硕士学位的143人, 所占比例55.86%。 职称结构方面,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专任教师94人,其中正高级27人、副高级6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10.55%、26.17%。学缘结构方面,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18人,所占比例46.09%;毕业于其他高校的教师138人,所占比例53.91%。 截至2014年,学院教职员工队伍中,共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现任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首批人选1人, 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江苏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19人,其中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2个。另有国家级教练32名、高级教练46名。 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广科 、胡星刚、张雄 、陈国祥、史国生、李江、黄步龙、肖爱华、金松、蒋宏伟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正伦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张蕴琨 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宋雅伟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许学宁 、周广科 、庞进、王正伦、李江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 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钱竞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 优秀学科梯队带头人体育人文社会庄萍华 民族传统体育陈志 截至2014年,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3个,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2个,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建成省高校精品(优秀)课程7门、省高校精品教材和立项精品教材8项, 校级实验中心1个。2012-2014年选用的教材中,省部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比例为34.51%,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省部级规划教材37部。获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1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 、运动人体科学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菜单引导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教学成果奖以“有效教学”为核心构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一等奖) 课程、实践、技能——“三轮驱动”社会体育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二等奖)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化探索(二等奖)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一等奖) 《简化太极拳》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等奖) 新形势下体育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施(二等奖) 国内首部《运动康复生物力学》教材的编撰及应用(一等奖) 构建“立体化”篮球专项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 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训练、社会体育 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体育类(运动训练、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省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民族传统体育 、社会体育 省级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名称立项时间运动健身科学研究实践教育中心2005年体适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参考资料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骨肌表面解剖学 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运动康复生物力学 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科学健身新概念、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常见病运动处方、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运动竞赛组织与管理、学校体育学、体育科研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篮球、中学体育教材教法、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 校级实验中心体能康复实验中心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拥有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 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2个,并与南京大学联合建成了国内同类院校唯一的运动生物医学实验室,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江苏省重点建设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创新团队 青蓝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运动生物力学宋雅伟运动人体科学张蕴琨 研究成果 截止2014年8月,学校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00多项,其中国家和地方重点立项课题120多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400多项;发表论文1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多篇(SCI论文2篇)。学院出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月刊)被列入全国体育类核心期刊,《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被列入江苏省一级期刊,并被国内外十多家重要检索机构列为期刊源。 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社会性别视域中的近代中国女子体育》(一等奖)、《体育法学研究:法理·方 法·应用》(二等奖) 竞技成绩 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拥有羽毛球、网球、体操、艺术体操、蹦床、技巧、击剑、自行车、游泳、跳水、花样游泳等11个项目的运动队。拥有15位奥运冠军,以及蔡振华(乒乓球)、孙晋芳(排球)、孙志安(羽毛球)等88位世界冠军和世界纪录创造者,及100多位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教练员。 奥运冠军冠军姓名类别栾菊杰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女子击剑冠军林莉1992年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游泳冠军葛菲1996年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2000年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冠军顾俊1996年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2000年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女子羽毛球冠军张军2000年第二十七届悉尼、2004年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男子羽毛球冠军黄旭2000年第二十七届悉尼、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冠军李菊2000年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女子乒乓球冠军阎森2000年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冠军陈玘2004年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冠军陈若琳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2012年伦敦第三十届奥运会女子跳水冠军陆春龙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男子蹦床冠军仲满2008年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男子佩剑冠军骆晓娟2012年伦敦第三十届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许安琪2012年伦敦第三十届奥运会女子重剑冠军蔡赟2012年伦敦第三十届奥运会男子羽毛球冠军参考资料 馆藏资源 据2016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内藏书18.5万册,订有中外文报刊资料约687种。全馆有中外文体育类及相关学科类专业书刊约4万册,国内体育及健身康复类现期报刊基本齐全。此外,还采订有部份光盘和网络版书刊资料以及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清华同方、人民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等出版发行的部分有关电子信息资料数据库。 学术期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原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其为双月刊,是1987年创刊的由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江苏省一级期刊,以刊载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社会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等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刊物,设有“博士(生)论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全民健身”等栏目。刊物面向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各级体育管理人员及其它体育工作者。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2002年经科技部批准创办的体育类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是由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第二份学报,主编张雄。该学报以刊载与运动人体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科研成果为主,辟有“综述与研究”、“运动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研究”、“运动医学实践报道”、“教练员论坛”、“裁判员沙龙”等栏目。

上一篇:心理问题干预论文

下一篇:武汉大学学报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