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学报出版社
内燃机学报出版社
推导出粒子在气缸内涡流中的运动轨迹方程,提出了周边混合气流形成的原理。发明柴油机的热混合理论。建立了周期性脉动式流动的能用速度分布方程,并求得了其频率影响的无因次式,从而解决了层流流量计多年来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设计问题。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创建高校内燃机专业内燃机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各部门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50年代初,我国不仅内燃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高等院校尚未设立内燃机专业。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史绍熙回国后当即积极推动与筹划,并于翌年(1952年)建立了天津大学内燃机专业,成为我国这一专业学科的首创者之一。他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自由活塞发动机等课程。同时,他又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并注意培养青年教师,为我国内燃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1956年他被选任为我国首批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研究生。这也是由我国专家自行培养内燃机高级人才之始。 他一贯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学术水平和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培育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高等学校成为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达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的双重目的。1958年任主管内燃机与热能的第二机械系主任后,又在取得天津市的支持下创建了天津内燃机研究室;1960年又扩建为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同领导的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并由他亲任所长,承担了不少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和新产品开发任务。他全面组织领导了105系列与85系列柴油机和多种小型汽油机的设计、研究与发展工作,并在小型高速柴油机研制上取得了新突破,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标定转速达3000转/分(实验室内高达4000转/分)的新机型,可满足军用发电、快艇辅机和汽车动力的需要,为我国内燃机产品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60年他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了第一台自由活塞发动机-压气机联合装置,并编写了《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一书,填补了我国的一项空白。1976年随着我国历史性的转折,年已六旬的史绍熙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上也进入了新阶段。1979年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兼热物理工程系主任,并创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接着又筹建了热能研究所,兼任所长,广泛地进行了能源利用与开发研究。1981年被评选为我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又被聘任为美国世界开放大学研究生指导教授。1987年他主持建成了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亲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内燃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他全面负责领导着这两个重要部门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他已培养出博士10人、硕士40人,并已承担博士后科研指导工作。1981~1986年他出任天津大学校长。在他的任期内,天津大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成立了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物理系、化学系、力学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外语系等,使之由多科性工科大学扩大为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各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他非常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并在国内外学术界担任着许多重要职务。在他任校长以后,与国外高校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先后同美、英、加拿大、法、德、日、波兰、挪威、新西兰等国2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他不仅常应邀到国外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而且于1984、1985年在国内组织了两次国际会议。1989年他又组织召开了世界性的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CIMAC)并担任大会主席。他作为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与德国内燃机协会签定了两国合作协议,他还以中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主席的名义与英国大学内燃机学科组签定了学术交流协议,为我国内燃机学术界走向世界,进入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明复合式燃烧系统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我国工业和经济正面临着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当时,国内生产的柴油机,性能均已明显落后,有的产品在生产和配件供应上也遇到了困难。国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新一代的产品。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寻求适合我国当时国情的燃烧系统。为此,史绍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燃烧方式,并定名为复合式燃烧过程,经过近四年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成功并于1963年通过了鉴定。 复合式燃烧过程的发明,不仅是他在柴油机燃烧理论方面的一项新突破,而且在应用上也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于柴油机的燃油-空气混合与燃烧方式,历来都遵循着传统的“空间式”或“容积式”理论,亦即在设计燃烧系统时,应将燃料喷成油雾,均匀地分布在燃烧室空间,避免油束触壁。1955年,西德MAN公司Meurer一反传统观念,提出了“油膜式”或“壁面式”燃烧过程(M过程),亦即将95%左右的燃料喷涂于燃烧室壁面上形成油膜,由少量的油雾在空间与空气混合着火,油膜随之蒸发燃烧。这一过程在该公司的一些产品上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轻声无烟的良好效果。但是,经过我国的研究与实践,发现了它的某些局限性,其中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当时喷油嘴的生产不易解决,发动机冷起动较困难。史绍熙面对我国中小型高速柴油机发展中的困境,于1959年提出了既适合中国国情而又兼具上述两种燃烧方式长处的新型燃烧系统一复合式燃烧过程。他巧妙地把空间燃烧与油膜燃烧相结合,利用气缸内空气涡流随发动机工况变化的规律,改变燃油在空间与壁面上分布配比,使之在发动机起动或低速运转时,由于涡流速度低,空间燃料增多而具有“空间式”特点,从而克服了M过程起动困难的缺点;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由于涡流速度高,壁面燃料多,又具有“油膜式”的特点,其结果不仅改善了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了燃油消耗率,而且还可燃用多种燃料,特别是避免了采用小型多孔式喷油嘴,而采用我国大量生产的具有自清作用的轴针式喷油嘴,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制造与使用条件。这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过程,而且也早于国外后来出现的类似过程(如德国的D过程和H过程)。日本京都大学著名教授长尾不二夫在“压燃式发动机的燃烧”论文中评价这一新的燃烧过程时指出:“天津大学史绍熙教授发明用普通燃烧与壁面燃烧相结合的新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复合式燃烧系统及其理论已编入高等学校教材《内燃机原理》,并于1973年作为国际技术交流资料提供匈牙利。该燃烧系统已广泛用于我国X105系列柴油机上,曾有30多家工厂生产,年产量高达70多万千瓦。此项成果荣获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内燃机缸内流动及燃油喷雾研究史绍熙身负教学、行政许多领导职务和社会兼职,但却始终作为学术带头人,坚持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他一贯倡导在学习、吸收他人的先进思想与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与发展需要,走自已的创新道路,并在科研实践中身体力行。因此,他不仅把传统的“空间式”和“油膜式”两类不同性质的燃烧方式取长补短,巧妙结合,创造出复合式燃烧系统,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不断开拓进取,并在流体力学、燃烧学、缸内流动、燃油雾化等试验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与成果。 他在燃烧室内空气运动与粒子运动的研究中,提出了粒子在旋转气流中的运动转迹新方程。实验证明,这一方程较之过去人们一直沿用的毕兴格(Pishinger)方程精确得多。他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发展了热混合理论,并提出了柴油机周边混合气形成原理。 他在直喷式柴油机压缩过程湍流场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对压缩过程的能量转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发现了在上止点附近燃烧室不同部位湍流强度的变化规律。这一新规律的发现,对了解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具有重要意义。 他在发动机充气过程的研究中又提出了在进气终结时缸内涡流比的计算公式,实验证明,较之国际上通用的昌卡图(Ricardo)公式更为精确。 长期以来,内燃机科技工作者始终把燃烧节能作为主攻的方向,其核心在于如何实现燃油与空气最有效的混合与燃烧。为此,他在致力于揭示缸内气体流动规律的同时,还开展了燃料喷雾特性的研究。他用高速纹影法、激光全息摄影法、激光阴影法、激光衍射法和气体喷射模拟法,研究了柴油机的喷雾特性,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例如,油束的碰壁反溅对混合与燃烧有重要影响,适当的碰壁反溅作用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加快燃烧速度,但过多的燃料碰壁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高喷射压力下,燃油的射流将引起“卷吸”作用,使油束周围产生旋涡运动。这一现象称为环涡运动(Toroidal movement),而喷油压力愈高,环涡强度愈大。这是一个新发现。经实验证明,当喷油压力达130兆帕时,喷雾的SMD值比在常规喷油压力下的粒度小得多,一般在5~10微米之间。此外,还发现沿喷雾轴线方向向前和沿喷雾半径向外的SMD均有增大的趋势,在油束端部和外围仍有大量燃料尚未蒸发。这与过去一些学者认为燃油由喷孔射出后立即蒸发成蒸汽的论点也是不同的。这些新发现对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发动机测试新技术当今世界对内燃机的性能和排放要求日益严苛,这就更加需要深入研究解决它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然而,内燃机缸内油气混合与燃烧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瞬变过程,要探明并掌握它的内在规律,其测试技术就成了具有决定作用的手段。史绍熙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这一领域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早在1949年他就研究成功了测量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用的片式粘性流量计,1957年他又发表了“关于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的测定法”论文,文中全面分析了脉动流的速度变化和压力变化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或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这也是该领域内在我国最早发表的论文,从而引起了有关专家们的注意并推动了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发展。此外,他还首次把粒子示踪法应用于缸内流动测量,并引起国际上的重视。 内燃机缸内压力测量误差及其解决方法,一直是国际内燃机界重视而又未获满意解决的问题。为此,史绍熙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于1987年在英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的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内燃机气缸内压力测量的数值仿真及数字信号处理的研究”论文。首次成功地把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滤波技术应用于内燃机缸内压力测量,并由此提出了一种测量缸内压力的新方法。在此方法中,保留了一个短的测压通道,以避免热冲击效应,而通道效应则用数字滤波法滤除。与此同时,还发展了三种数字滤波法,用于对示功图的处理,以代替目前常用的“光顺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提出了内燃机示功图测量误差的热力学修正法。 在激光测雾和测速技术方面,史绍熙也进行了许多工作。例如,1987年他成功地研究出应用激光衍射原理的柴油机喷雾场自动分析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阵列光电探测器并行变换和多路同步触发并行取样及数字延时控制等特点,适用于柴油机等的瞬时断续变化的喷雾场实时自动分析测量,可以对次喷射过程中的不同时刻的喷雾进行测试。这一成果经专家们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8年他研究成功了光电调制反馈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突破了传统LDA的构成模式,用变频光学频移技术和光电混合反馈技术,将光路和电路连接闭环负反馈跟踪环路,提高了信噪比,降低了成本。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用甲醇在内燃机上进行燃的研究 随着世界性的石油危机的出现,内燃机正面临着燃料资源短缺和燃用石油产品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问题。为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非石油制品作为内燃机燃料的研究,其中甲醇则是一种来源丰富的潜在燃料。如果用以作为内燃机的代用燃料,不仅大量节省柴油和汽油,又可减少排放污染。有鉴于此,史绍熙于1980年在我国首先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甲醇的研究,并在第15、16两届国际内燃机燃烧学术会议上先后发表了“甲醇作为柴油机代用燃料的研究”和“双燃法燃用甲醇的研究”论文。在第8届国际醇类燃料会议上发表了“在柴油机上用双燃料法燃用甲醇的燃料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1988年在492Q型汽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并取得成功,热效率较原机提高33%~48%,燃油消耗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9年又完成了“柴油机用热表面点火法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热效率比原柴油机提高4%,功率也增加了9.6%。这些成果为我国今后大量节约石油,拓宽内燃机燃料资源开辟了新途径。编纂专著和大型工具书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已发表了70多篇论文。1983年创办了《内燃机学报》,这是我国内燃机行业唯一的高级学术刊物。它国内外稿件兼收,中英文稿并载,所登的论文为国外多家信息系统所收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他还主编了《燃烧科学与技术》杂志,并兼任《工程热物理学报》副主编和《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的编委。1984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所主编的380多万字的《柴油机设计手册》。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柴油机设计经验,兼收国外最新技术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1988年开始,他又主编了300多万字的《内燃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已作为重点科技图书,于1992年正式出版。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机械卷动力机械部分主编。 他还参加了我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展规划工作,其中包括国家科委制定的《1960年国家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计划》、《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86~2000年基础研究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等,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谦的科研简介
在研项目微型发动机蓄热催化压燃过程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3船用柴油机低污染燃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科技支撑(工业)计划,2010-2013高功率微型发动机催化燃烧技术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2复合进排气系统柴油机燃烧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2008基于均质压燃理论的微动力装置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基于复合系统的HCCI发动机的技术与装备,镇江市科技工业攻关,2005HCCI燃烧过程控制机理的研究,江苏省教育厅,2003低污染车用柴油机新型预混合燃烧技术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创新基金,2002主要论文 Effect of Diesel Nozzle Geometry on Internal Cavitating Flow,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97-101 (2010) pp 2925-2928Visual Computation of Therm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of Dynamically Loaded Journal Bearings,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97-101 (2010) pp 3781-3784Boiling in Microchannels with Refrigerant Mixtures,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34-35 (2010) pp 576-581氢气/空气预混合微尺度催化燃烧. 燃烧科学与技术, Vol.16(1),2010:EI源刊微型管道内氢气催化燃烧的数值模拟. 江苏大学学报,Vol.31(1),2010:EI源刊耦合动力学的微发动机燃烧过程研究. 内燃机学报,27(2),2009:EI源刊柴油机SCR系统CFD优化与降低NOx实验研究,内燃机学报,27(6),2009:EI源刊Adsorption of lambda-cyhalothrin and cypermethrin on two typical Chinese soils as affected by copper,Jornal of Soils and Sedimets,200906. SCI收录微管内氢气燃烧变参数研究. 热科学与技术,5(1), 2009喷油压力波动对喷嘴内空穴发展影响的CFD分析. 内燃机工程,Vol.30(1),2009:64-68:EI源刊微型自由活塞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学会,2008.10,中国西安微尺度催化燃烧的研究进展,应用化工Vol.37(11),1376-1380,2008Combined effect cpermethrin and copper on catalase activity in soil, Jornal of Soils and Sedimets, 2008.10. SCI收录HCCI发动机着火时刻控制参数的研究. 内燃机工程,2006,27(6):21-25 :EI收录自由活塞初速度对微 均质压燃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版),No.3,2006:EI收录柴油机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的改进设计. 农业机械学报,2005,36(2):16-18:EI收录垂直多孔喷嘴内部空穴两相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机械工程学报,2005,41(3):92~97:EI收录拓宽HCCI发动机运行区域的方法探讨.车用发动机,Vol.169(3), 14-17, 2007.6自由活塞式发动机NOx排放的数值计算研究. 内燃机学报,2001,No.6,P562-566:EI收录The measurement and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combustion in diesel engine swirl chamber, SAE Paper 2002-01-008,2002:1-6: EI收录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内的瞬变流动研究.农业机械学报,2004,35(1):48~51 :EI收录均质充量压燃发动机的特点与现状,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版),No.4,2005微HCCI自由活塞发动机着火模型研究,内燃机学会年会论文集,2005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结构改进的研究,江苏大学学报,No.3,2004发动机曲轴主轴承润滑分析与节省功率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No.2,2003柴油机涡流室内湍流分布特性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No.6,1999涡流室柴油机高速可靠性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No.4,1999柴油机涡流室内空气流动特性的LDA测试及数学模型,内燃机学报,No.3,1998用LDA研究柴油机燃烧室内空气运动,汽车工程,No.6,1998涡流室柴油机空气运动的实验与计算研究,内燃机学报,No.6,1994教改论文:高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高校教育管理,Vol.3,No.3,2009教改论文:燃烧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版),No.6,2004主要著作1.数值热物理过程,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2.燃烧学,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2主要成果 1.柴油机低排放均质压燃燃烧技术以及SCR排放后处理技术2.微型发动机小尺度压燃及催化燃烧理论与微致电动力系统研发3.柴油机缸内空气运动与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数值模拟4.生物质气化与致密成型技术以及太阳能地热综合利用方法获奖情况 1.动力机械燃烧理论与燃烧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2.动力机工作过程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3.柴油机燃烧室空气运动与燃烧系统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4.以4C能力为核心的流体机械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5.热能与动力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6.柴油机燃烧室内流场的实验与数值模拟,江苏省第一届优秀博士论文,2001发明专利 1.温差电池与蓄电池并用的供电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100397492,2009.2.一种液体燃料均质压燃方式的混合气制备技术与装置,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510037770.4,2008.3.直喷式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方法与装置,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02113010.8,2005.4.进气管和排气管共用的空气预加热微型自由活塞发动机,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10097400.4 20095.太阳能地源联合供暖供热水供电制冷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10097401.9 20086.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0610097398.0 2010其 它 1.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20032.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人选,2007
史绍熙的主要论著
1 Shih Shao Hsi(Shi Shaoxi).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iscousflowairmeter for pulsating air flow with specia1 reference to themeasurementof the air consumption of i.C.engines.Ph.D.Thesis,Manchester U-niversity,1949.2 史绍熙.周期性粘性流动的理论分析.天津大学学报,1956(3):25—29.3 Kastner L.J,Shih S H(ShiShaoxi).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for steady and pulsating flow.Engineering,1951,(9):389—391.4 史绍熙.流体在二平行平板间作层流运动时转化长度的近似计算.天津大学学报,1956,(6):14—19.5 史绍熙.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1.6 史绍熙,黄宜谅.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的研究.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动力机械版,1964,(5):44—63.7 史绍熙,赵奎翰,黄伟汉.柴油机复合式燃烧系统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65,(5):459466.8 Shi Shaoxi,etal.Development of a new diesel combustion system.Proc.14th CIMAC,1981.9 Shi Shaoxi,et al.Astudy of air swirl and particle movement in dieselcombustion chambers.Proc.18h Symposium on Combustion,TheCombustion Institute,1980.1847—1852.10 Shi Shaoxi,et al.A study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turbulent flow field in cylinder during compresion stroke of a D.I.diesel engine.Proc.18th CIMAC,1989.367—386.11 史绍熙,刘书亮,李延安.发动机气缸内涡流比的预测及紊流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9,(3):191—198.12 Shi Shaoxi,et al.Experimentar study on the atomization and evaporation processes of diesel fuel paper,881253.13 Shi Shaoxi,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atomization process of diesel fuel sprays by pulsed laser.holographic teChnique.ProC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quid Atomization and Spray Systems,1988,sendal, Japan.45546314 Shi Shaoxi,et al.AStudy of diesel spray characteriStics in a model Combustion Chamber of constant volume.Chine Se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Allerton Press,Inc.1989(1):119—124.15 Shi Shaoxi.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using methanol as an alternativefuel for diesel engines.proc.15th CIMAC,1983.61-76.16 Shi Shaoxi,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burning methanol as an alternative fuel by dual fulling method in compression ignition gines.proc.16th CIMAC.l985.D—17.17 Shi Shaoxi,et al.Aninvestigation of fuel Control system for burning methanol as an alternative fuel by dual fuelling method in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S.Proc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lcoholFuels(ISAF).Tokyo 1988.18 史绍熙,傅茂林,刘建新等.汽油机燃用纯甲醇的研究.汽车工程,1990,(3):1319.19 史绍熙,傅茂林,孙志远.柴油机用热表面点火法燃用纯甲醇(M100)的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1990,(2):205210.20 史绍熙.关于内燃机空气消耗量的测定法.天津大学学报,1957,(8):115.21 Shi Shaoxi,et al.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igital processing in mea-surements of cyhnder pressure of I.C.engines. Proc,Institution ofMechanical Engineers,Internati on Conferenceon Computer in Engine Techn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MarCh,1987.211—218.22 史绍熙,盛宏至.内燃机示功图处理用的三种数字滤波方法.内燃机学报,1986,(4):289304.23 史绍熙,王仕康,孙其超.基于激光衍射原理的柴油机喷雾场自动分析测试系统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9,(3):231—236.24 史绍熙,王世康,郭晓明.光电调制反馈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研究.光学学报,1987,(8):743—747.25 史绍熙,赵奎翰,傅茂林,段家修.直接喷射式燃烧室壁面油膜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5,(1):1—8.26 史绍熙.复合式燃烧室喷油规律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4,(1): 51—63.27 史绍熙,王仕康.LDA的相干性展宽.工程热物理学报,1985,(6): 194197.28 史绍熙,赵奎翰,姚春德.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内燃机学报,1986,(3):202210.29 史绍熙,王仕康,郭晓明.激光测速信号处理器的智能化研究.仪器仪表学报,1987,(4):404—408.30 史绍熙,赵奎翰,叶枫.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特性与燃烧过程的研究.内燃机学报,1987,(1):1—12.31 Shi Shaoxi,Su Wanhua.A thermodynamic method for correcting er-rors in the indicator diagram of I.C.engines.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1989,(3):347—353.Allerton Press,Inc.1989.32 Shi Shaoxi,et al.Experimental in vestigation of effects of fuel injec-tion parameters and chamber wall confinement on spray characteris-ticS in constant volume bomb.proc.19th CIMAC,1991.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的实验中心
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始建于1956年,现有建筑面积153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700万元。汽车工程实验中心设有3个综合性实验室: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汽车结构与测试实验室;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实验室--汽车运用技术实验室。实验中心共有16个子实验室,分别为汽车排放实验室、汽车底盘测功实验室、发动机性能实验室汽车性能实验室、汽车电子电控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汽车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结构实验室、汽车车身与零部件测量实验室、丰田T-TEP实验室、丰田F-SEP实验室、汽车可靠性与平顺性实验室、汽车CAD室、汽车修理实验室、汽车燃润料实验室、汽车道路性能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中心设有: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培训基地;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销售部培训基地;长安汽车山东培训中心;中国平安财险实操培训基地;国家级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机动车技术司法鉴定所。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是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 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机械工程 物流工程 安全工程专业: 交通运输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交通工程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 本实验中心除承担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外,为相关学科提供了较好的科学研究实验条件。实验中心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实验技术研究、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高职人员发表论文总数42篇,其中三大检索27篇;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教材)成果奖4项;获发明专利数92项。近五年获得了多项科研奖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科研获奖如下:汽车安全环保性能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新型增力式车轮制动器的研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ITS智能车辆运动模式分析与控制器设计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立式车轮动平衡机的研制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类三等奖。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在完成教学科研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充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是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培训基地、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销售部培训基地、中国平安财险实操培训基地、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长安汽车山东培训中心,为汽车后市场人员技术业务提升和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提供技术平台。本中心下设国家级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和机动车技术司法鉴定所,对外进行准确、公正的汽车和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鉴定等工作。 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教学科研人员先后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3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1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被EI、ISTP收录教改与科学研究论文37篇;主编大学教材15部;自编实验教学辅助教材9部;制作多媒体课件12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9项,授权或公开发明专利11项;主持各类科学研究课题77项,获经费资助1819.1万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 科技成果奖 序号 获奖课题 负责人 获奖时间 获奖情况 1 汽车安全环保性能综合研究 徐安 2006.12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 新型增力式车轮制动器的研制 冯晋祥 2007.04 山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 3 立式车轮动平衡机的研制 李祥贵 2007.09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系统的研究 冯晋祥 2005.12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5 智能双循环全自动立体停车库 冯晋祥 2009.01 2008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6 新型能源转换元件的节能机理、性能与应用研究 臧发业 2009.01 2008年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7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工作规范 张永杰 2004.11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8 山东省ITS的模型与应用研究 姜华平 2005.01 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 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负责人 发布时间 专利类型 专利号 1 增力式车轮制动器 冯晋祥 2003.11 发明 0011121.8 2 汽车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钢带轴向跑偏的电液控制装置 臧发业 2004.12 发明 200410023421.2 3 滚柱增力式车轮制动器 冯晋祥 2005.02 发明 200410024268.5(已公开) 4 汽车上坡减速警示装置 冯晋祥 2005.02 发明 200410024267.0(已公开) 5 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臧发业 2005.03 发明 200410035765(已公开) 6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臧发业 2005.03 发明 200410035764 7 复合式汽车变速器 冯晋祥 2008.06 发明 200710115088.1(已公开) 8 一种机动车信号灯电路监测装置 于明进 2008.07 发明 200810013949(已公开) 9 一种电路监测装置 于明进 2008.07 发明 200810013950(已公开) 10 盘式增力车轮制动器 冯晋祥 2008.10 发明 200410024266.6 11 一种非恒压网络下二次调节传动系统的蓄释能控制方法 臧发业 2008.12 发明 200810017123(已公开) 12 新型单板式侧滑仪 于明进 2005.01 实用 200420037866.1 13 新型双板式侧滑仪 于明进 2005.01 实用 200420037868 14 简易式汽车液压举升器 臧发业 2005.05 实用 200420038944 15 汽车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传动钢带轴向跑偏的电液控制装置 臧发业 2005.09 实用 200420037867.6 16 公交汽车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臧发业 2005.10 实用 200420040925 17 公交汽车并联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冯晋祥 2005.11 实用 200420040920.8 18 汽车上坡减速警示装置 冯晋祥 2005.12 实用 200420041260.5 19 立体停车库液压提升装置 臧发业 2006.01 实用 200420040922 20 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臧发业 2006.01 实用 200420053868 21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臧发业 2006.01 实用 200420053867 22 盘式增力车轮制动器 冯晋祥 2006.03 实用 200420041259.2 23 滚柱增力式车轮制动器 冯晋祥 2006.05 实用 200420041261.X 24 一种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 于明进 2007.11 实用 200620162104.3 25 一种永磁式发动机电涡流缓速器 于明进 2008.01 实用 200620162105.8 26 一种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臧发业 2008.03 实用 200720021283 27 电控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臧发业 2008.03 实用 200720021282 28 一种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臧发业 2008.03 实用 200720021281 29 一种机动车信号灯电路监测装置 于明进 2008.11 实用 200820016881 30 一种电路监测装置 于明进 2008.11 实用 200820016880 ☆ 出版专著、教材 序号 专著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1 汽车构造(上、下) 冯晋祥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08 2 汽车底盘 徐 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01 3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 姜华平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01 4 现代工程机械电气与电子控制 于明进(2)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01 5 专用汽车设计 冯晋祥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01 6 汽车保险与理赔 李景芝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06 7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于明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06 8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英语 于明进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03 9 汽车运行材料 戴汝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08 10 自动变速器结构原理图册 冯晋祥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04 11 自动变速器图册 陈德阳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08 12 汽车贸易 赵培全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09 13 汽车空调维修图册 张桂荣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07 14 汽车维修企业设计与管理 冉广仁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03 15 汽车防滑控制/安全气囊图册 陈德阳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01 ☆ 精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精品课程级别 负责人 时间 1 《汽车构造》 省级精品课程 冯晋祥 2004 2 《发动机原理》 省级精品课程 李祥贵 2004 3 《汽车保险与理赔》 省级精品课程 李景芝 2006 4 《汽车电气设备》 校级精品课程 王慧君 2005 序号 论文 作者 检索情 况 发表期刊 1 车用电涡流缓速器三维有限元分析 衣丰艳 EI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02 2 用活塞位移确定上止点相位方法的探讨 于明进 EI 内燃机学报,2004.04 3 车速表台架检测数据统计分析与建模 徐安 EI 农业机械学报,2004.06 4 Analysis ofFreeway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 秦利燕 EI、ISTP ICTTS(交通运输研究国际学术会),2004.08 5 ResearchonIntelligentVehicleRobustControllerDesign Method Based on Noise-Add(基于附加噪声的智能车辆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研究) 阮久宏 EI 2004IEEE(IEEE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2004.10 6 StudyofVehicleSpeedometerIndicator Errors(车速表故障研究) 徐安 EI、 ISTP ISSST(安全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04.10 7 非公路车辆悬挂系统橡胶弹簧建模与非线性特性分析 周长峰 EI 中国机械工程,2005.02 8 IntelligentVehicleLateral ControllerDesignBasedonGenetic Algorithm and T-S Fuzzy-Neural Network(基于遗传算法和T-S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车辆侧向控制器) 阮久宏 EI Journal of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ic Technology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英文版),2005.02 9 试验确定发动机转动惯量的新方法 于明进 EI 农业机械学报,2005.06 10 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立体车库提升系统性能仿真 臧发业 EI 农业机械学报,2005.06 11 Vehicle Brake Performance ParameterAnalyzingandModelingBasedonTravelingSafety(基于行驶安全性车辆制动器性能参数分析与建模) 徐安 EI、ISTP ISTM(第六届国际测试会议)2005,2005.06 12 Study on Throttle Control ofIntelligentVehicleLongitudinal Motion(智能车辆直线运动节气门控制研究) 阮久宏 EI 2005 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VehicularElectronics and Safety Proceedings(汽车电子与安全国际会议),2005.10 13 Research on Speed Control ofSecondaryRegulationLiftingSystemofParkingEquipment(停车库二次调节提升系统速度控制研究) 臧发业 EI ICMIT’2005(第三届机电一体化与信息技术国际会议),2005.12 14 双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在车辆传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臧发业 EI 农业机械学报,2006.03 15 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公交汽车传动系统性能研究 臧发业 EI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03 16 基于更新理论的复杂设备故障率表达 徐安 EI 吉林大学学报,2006.03 17 车辆运行故障率变化规律研究 徐安 EI 农业机械学报,2006.06 18 StudyonIntelligentVehicle LaneChangePathPlanningandControl Simulation(智能车辆车道变化路径控制规划与仿真研究) 冯晋祥 EI、ISTP IEEE/ICIA(国际信息获取会议)2006.08 19 非线性橡胶悬架系统平顺性仿真与试验 周长峰 EI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 20 Study on ADRC Controller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Rock Drill Robot Joint Hydraulic Drive System(自抗扰控制器控制设计仿真凿岩机器人节点液压传动系统的研究) 阮久宏 EI CCC2007(26届中国控制会议)2007.06 21 The Study of Road Traffic Safety Con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ITS(基于ITS的道路交通安全控制系统研究) 姜华平 EI ICTE(交通运输工程国际会议)2007 2007.08 22 ApplicationofRenewalTheoryandRenewalFunctioninResearchonVehicleOptimumMaintenance Period(更新理论与更新功能在车辆最优化维修期的应用研究) 徐安 EI 2007ICTE(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2007.07 23 Automated Traffic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lgorithms for Freeways Based on 3GS Technologies(基于3GS技术的高速公路交通流量模型自动辩识算法) 蔡志理 EI ICTE(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2007.08 24 车辆座椅悬架参数识别与优化设计 周长峰 EI 农业机械学报,2007.10 25 有效性目标下的车辆最优维护周期 徐安 EI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02 26 高速移动平台横向运动自抗扰控制 阮久宏 EI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2 27 StudyonADRCbasedIntelligentVehicleLateralLocomotion Control(基于自抗扰控制的智能车辆侧移控制) 阮久宏 EI WCICA 2008(第七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2008.06 28 基于LuGre动态模型的车轮独立驱动控制研究 阮久宏 EI、ISTP CCC2008 (第27届中国控制会议), 2008.07 29 StudyonAutomatedIncidentDetectionAlgorithms Based onMulti-SVM Classifier(基于多SVM分类器交通事故自动探测算法研究) 蔡志理 EI 2008CCDC(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 2008.07 30 AutomatedIncident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Freeways Based on SVM and Data Fusion Technologies (基于SVM和数据融合技术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自动探测算法) 蔡志理 EI ICCLTP2008(中国物流与运输国际会议), China, 2008.10 31 更新理论在车辆最优维护周期建模中的应用 徐安 EI 吉林大学学报 2008.05 32 ResearchonThe Performance SimulationofTheTransmissionSystemofBuswithSecondaryRegulating Technique(公交车二次调节传动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臧发业 ISTP ICFP'2005(第六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2005.04 33 Study on Impact System of Hydraulic Ramming-drawing DeviceControlledbyPressure Feedback(压力反馈控制的液压夯拔冲击系统的研究) 臧发业 ISTP CFP'2005(第六届流体传动及控制国际学术会议),2005.04 34 StudyOnIntelligentVehicleLongitudunalNonlinearBrake Control(智能车辆非线性制动控制研究) 冯晋祥 ISTP ISTM/2005(第六届国际测试会议),2005.06 35 OptimumResearchonTransportVehicleMaintenancePeriod Based on Renewal Theory and Safety Concept(基于安全性和更新理论的运输车辆维修周期的优化研究) 徐安 ISTP APSS(亚太地区安全大会)2005 36 Constant Torque Energy-saving Braking Simulation ofBusSecondary Regulating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System(恒扭矩控制下公交车传动系统仿真) 臧发业 ISTP ICMT(国际机械传动学术会议)06 2006.10 37 StatisticalRegularity and ModelingofPassengerCars’UnburnedHydrocarbonEmission(汽车未燃碳氢化合物模型和规则性统计) 徐安 ISTP 2007ISEST(2007环境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2007.11
上一篇:中国医院期刊
下一篇:正式期刊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