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童心教育理念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15:53

童心教育理念论文

童心与生命的对话
— — 论儿童文学教学中童心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

摘要:教育的过程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此儿童文学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心体验;生命成长

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6�1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的学习生活时,曾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都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沙利文小姐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地在她的手上写“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海伦是这样来描述当时的感受的:“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6�8�6�8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 t—e—r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叹于沙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她懂得运用体验来唤醒海伦的心灵。体验不仅使海伦理解了难懂的单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对生命的感动,并由此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
的确,我们的教育原本就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所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6�8�6�8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而体验则是使教育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体验使我们融人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过程必然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更是生命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过程,而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 J,那“秋空霁月一样澄明”、“晶球宝玉一样莹澈” 的童心世界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为人生初始阶段的生命包纳着远比成人生命丰厚的内涵,这个尚未人世的生命状态积蕴了美丽的童真、旺盛非凡的生机、“走向将来的成熟的不能抑止的希望”L4j。童年人生意味着率真纯洁、创造发展、理想与未来。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对童心的体验,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一、诱发童心生命的触动
体验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通过直觉或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快感或厌恶表现出来。情感广泛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体验过程浸染着感情色彩;它又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能推动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因此,对童心的体验首先要从情感着手,唤醒学生那潜埋着的童年生命感觉。当学生面对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过去世界,其情感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复杂性:有重温旧梦的,有补偿失落梦幻的,有逃避现实的,也有了解研究的�6�8�6�8而要使这种心理处于最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活动状态,就必须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以触发学生的童心世界,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小学体验生活;也可以师生共同交流童年的趣事;还可以开展儿童诗歌会、故事会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生命个体得到珍视,他们才会涌起参与到与文本进行生命最本真的精神对话的激情。俄国诗人沃罗申曾写道:“让我们像孩子那样逛逛世界/我们将爱上池藻的轻歌/还有以往世纪的浓烈/和刺鼻的知识的汁液/梦幻的神秘的吼叫�6�8 �6�8 ” 当学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解读人生,便会发现一个天籁般的世界:大地广阔而干净,天空清新而明朗,在美的乐园中,去寻觅生命之真。

二、感知童心生命的对接
感知是进人体验的门户。儿童文学是对童心的塑造与展示,充满了对童真童趣的描写与颂扬,显现了儿童生命令人神往的纯真、浪漫、快乐、质朴、稚拙等审美形态。要感受这些美,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味、触等各种器官,将对象纳入个体的生命之中。这实际上是主体在用生命接纳客体。而客体也并非是“纯客体”,是作者生命的体现。因此,主体感知客体,实际上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接。只有学生自身的生命与作家寄寓浸染在文本中的生命开始对接、碰撞,才能获得人生意义的种种启迪,才会对儿童生命诗意存在产生一种深刻而真挚的眷恋。
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朗诵、阅读、听录音或观看影视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接用自己的心灵与教学内容对接,从而有效获取对童心的感知。对于儿童诗歌和儿童写景抒情散文,朗诵是一种获取审美感知的最佳方法。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也可以是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诵,还可以是师生共同聆听配乐朗诵。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进入一种入境入神的状态,并且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已有的生命体验去接纳所获得的新的形象。如李华的《小鸟喳喳》是一篇美得让人不忍释卷的童话抒情诗,通过听配乐朗诵,一幅由太阳透明的帐子,树叶翠绿的掩映,溪水淙淙的流动和沉默、慈爱、善良的大山爷爷所组成的温馨和谐的小鸟的“桃花源”图就会慢慢映入学生的头脑中。与此同时,学生的记忆库为之大开,过去有关小鸟的各种体验被纷纷调动起来,对新的形象加以选择和整合,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达到美的和谐。再如陈丹燕的抒情散文《中国少女》,教师可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当代中国少女生命的美、青春伊始的美,感受到她们对崇高、温柔、自由、神圣等生命形态的探索。

以童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童心是什么?有人说童心是一株稚嫩的花蕾,经不起疾风暴雨的袭击;有人说童心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石头,在工艺师的手中,它会成为稀世珍品;在庸人手中,它会被玷污得失去光泽……

对待童心,人群中有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认为童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得到尊重和爱戴。而另一种则认为童心是小孩子的事,默然置之者有之,无须多加思索。甚至可以随便被戏弄,被践踏。

两种不同的做法,在儿童的成长中会结出孑然不同的果实。一种是使儿童的求知欲,儿童正常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儿童的身心和智力健康的发展。而另一种则使儿童幼小心灵受到压抑,智力降低,造成心灵的畸形发展,导致心灵的挫伤和扭曲。

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女生,父母离异丢下她不管,幼小的她只好跟爷爷奶奶度日。每天放学,同学们背着书包欢天喜地地跑回家。她却站在校门口失声痛哭,像一只无巢的孤燕,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另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生活无靠,流落街头走上犯罪道路。当父母去探监时,他掩面恸哭,大喊着:“我恨你们!你们毁了我的一生”。

为什么?一位离异的母亲回答了这个问题。她沉痛地说:“离异后打碎了孩子的梦,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儿子开始孤独,对生活厌恶,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是其他任何抚慰都无法弥补的。”而来自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心理摧残并不仅仅这些。正如一位父母离异的少年说:“爸爸、妈妈离婚后,我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了半截,觉得不光彩,见不得人。”

童心是稚嫩的,它稚嫩得经不起风雨的袭击,它是一株弱不禁风的幼苗,稍遇挫折就会夭折。它脆弱得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离开母乳的滋润就不能正常地存活。

有人不仅会问。童心到底是什么?

我可以这样回答你,童心是一泓清泉,蓝天可以使它湛蓝,碧野可以使它滴翠,污秽可以使它浑浊。

童心是一株稚弱的嫩芽,阳光雨露可以唤来万紫千红的春天,酷雪严霜会使它枯萎凋零。

童心是一只羽翼不丰的雏鹰,只有在老鹰的呵护下,才能去搏击万里长空。

童心是一张白纸,美术大师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而在有的人手里,却把它变成随意丢弃的纸片。

童心是人生初航的小舟,只有好的水手,才能驾驭它扬起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童心是稚嫩的,弱小的,同时,又是圣洁的,敏锐的,天真无邪的。儿童时期,是心灵最柔弱、最稚嫩的阶段,是需要保护和理解的。如果你认为它可以随便的被忽视,被践踏,被戏弄,最起码的,你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长者。

当儿童的正确要求被置之不理时,当儿童的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时,当童心得不到及时的开发时,你是否认识到作父母的失职呢?当你为孩子的心理留下创伤时,你是否自问过,自己还是一个合格的长者吗?

天下的父母和每一位朋友,请保护童心、诊视童心、爱惜童心吧。因为谁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播下幸福才能收获希望,不合格的耕耘者,种下的是隐患,收获的只能是苦涩。

因为,把握了童心,就擎起了一个时代;珍惜启迪了童心,就拥有了未来。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3篇

  幼儿 教育 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特殊阶段,幼儿教育非常简单 ,但又非常重要,家长必须十分重视!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幼儿教育的 文章 ,欢迎阅读!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一:必不可少的三大 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 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二:怎样做个出色的现代妈妈
  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就在哪里?多数人第一个答案是“孩子”。不过现代妈妈在顾家、顾孩子的同时,还渴望自己保有传统角色的美好,并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希望自己是妈妈、妻子、职员,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本期,来自宁波的妈妈们,向我们展现对妈妈角色的省思。

  观点一:现代妈妈要做有效率的生活规划

  作为年轻的职业女性,既希望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能有所发展,又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好妻子。兼顾事业与家庭确实不易,因此,如何妥善分配时间、工作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生活中,我总是先列出所有工作项目,然后判断哪些是必须自己做的,哪些可请人代劳,如一些需要跑腿的杂事、打扫家庭卫生等,可请家政公司代劳,自己可挤出时间和儿子玩。因为幼儿期的孩子,每天都要有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我的体会是忙禄的上班妈妈,一定要做个有效率的规划,否则会陷入无头苍蝇般的瞎忙,最后落得事倍功半。

  我还有个经验要和妈妈们分享,我随身携带一个印有日、周、月计划的 笔记本 ,及时提醒自己,每天有条不紊地生活。这样做,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妈妈若在工作上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就会让自己有更愉悦的心情和孩子相处,连带着亲子之间互动的质量都会更高。

  观点二:要更重视与孩子相处的质量

  记得我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在厨房忙碌的妈妈,桌上还有妈妈凉好了的茶水。现代社会,职业妈妈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肯定比传统妈妈大,相对地,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可即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我也不愿把女儿扔给祖辈了事。我的做法是,没办法增加陪伴女儿的时间,就关注和女儿相处时的质量。比如,我会预先调整好情绪,安排好内容,以便能专心地在特定时段与女儿谈心、沟通、玩耍,这样做,远胜于时间虽多却漫不经心的亲子互动。

  我看到过一个研究结果,说是幼儿阶段的亲子互动质量越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影响也越大。当然,我这样重视和女儿相处的质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如果现在我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女儿相处,女儿长大后也许会说:“我的人生刚开始,而你开始享受人生。我很忙,没法管你。”这不是危言耸听,将来你要孩子陪的渴望,就是孩子现在要你陪的渴望。

  观点三:努力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现代妈妈压力大是公认的,我想,妈妈们要懂得在生活中找平衡点,只有让自己获得足够的满意度,才有力量去付出。

  当好妈妈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是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和找出适合的家庭教育 方法 。我的体验是,除了把儿子照料好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着手行动。现代女性不应该心里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至少要跟得上社会的节奏,随时保持一颗爱学习、能进取的心,这样才不致于日子过得太松散。

  事实上,家庭琐事永远忙不完,而且我也希望能过自己想要的有规律、优雅的生活,所以,我总在寻找生活的平衡点。比如某段时间工作特别忙,我就临时请家政人员代劳家务,请祖辈帮忙照料儿子。忙过这阵后,我就“回归”家庭,多花时间和儿子玩,亲自动手为全家做美食。总之,我不愿意使自己永远陷在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之中而蜡烛两头烧,让生活变得没有品质,自己也变成怨妇。

  观点四:现代妈妈应扩大生活圈

  我是我们公司第三个在有了孩子后辞职当全职妈妈的。在陪伴儿子成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有很多感想:我不只是“在家带小孩”的,而是“和孩子一起走进社会”的妈妈。“在家带小孩”的传统的全职妈妈,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现代全职妈妈应懂得走出去,增进人际互动,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脚步。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妈妈在成长,孩子才会有成长。现在,我会留意并参与报纸、网络上的一些可供妈妈参与的教养讲座、亲子读书会、社区学校、自愿者行动等活动。这些实践让我明白,现代妈妈应发展自己兴趣,有兴趣才会投入,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喜悦。我最近参与了妈妈读书会,这是个自愿者活动,这个活动除可帮助自己成长,同时还能结交到一些志向相同、可互相交流教子方式的妈妈朋友。

  其实,不管妈妈们有没有上班,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只要融入社会,必定会有收获。

  观点五:善用临托服务缓解压力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妈妈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出现孩子没人带的困境。比如,我的职业是护士,而家中老人都在外地,虽然很想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工作家庭两不误,但要做到却不容易。谁都知道护士工作辛苦,拖着走了一整天的脚跨进家门,看到的是上顿没洗的碗和乱糟糟的家,要是碰到女儿“发飙”,真的有种生活在地狱的感觉。哪还有心情当个好妈妈。面对这一切,自己不调整,没人能救我。最近,我发现社区有个临时托儿中心,最长能管孩子3个小时,收费也合理。我把女儿送去后,抽空办自己的事,洗个头、逛逛街、看场电影、游次泳、跳场有氧舞蹈,或听听演讲、和朋友喝个下午茶,就当是犒赏自己,从整天被工作和孩子“绑住”的状态中解脱一会。然后,再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孩子。

  同时,女儿也有机会认识其他朋友。只是选择临时托幼时,要选固定、可靠的机构。比如,我还会给女儿报困难班(幼儿园附设的服务),可比平时晚接一两个小时,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觉得自己被送来送去。我觉得临时托人照料一下孩子,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可说是两全其美。孩子玩得开心,妈妈也能轻松一会儿。这在现今紧张忙碌、压力重重的社会中,不但是生活上的必需,也是心情上的必需。

  观点六:从孩子的世界看人生

  我觉得,当妈妈最大的喜悦是,孩子能让自己童心复苏,接触到和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面。我常为自己因儿子而感受到新世界、能重回童年而感动。如,有一次带儿子去兜风,他把车窗户打开用力地吸了一口气,说: “我在吃风。”儿子喜欢坐在阳台上,问他做什么,他说:“我在和风爷爷讲话。”孩子的 想象力 真丰富。

  我觉得现代妈妈,要用心和孩子相处、细细欣赏与品味,就会发现童心童语,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总让人惊喜不断,学习不完。

  无论如何,当妈妈虽有其辛苦的一面,也总有其快乐的一面。相信只要有能坚持不断学习的心,积极而有自信,并懂得欣赏与享受亲子相处的过程,您也会是一个优秀而快乐的现代妈妈。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三:保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灵
  我的世界你懂吗

  这是一个美国孩子 写给父母的信 :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请让我和您一起娱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 爱好 、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保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

  家长的忽视 会使孩子“感情阻滞”

  3岁男孩楠楠从幼儿园回到家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缠着妈妈给他讲 故事 。当时,恰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去、去、去,一边玩去。烦人!”妈妈大声训斥楠楠,楠楠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

  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5岁的乐乐变得十分内向,说话很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怯。在妈妈面前,乐乐不敢哭,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其实乐乐心里有许多想法,但他很少对妈妈说。因为,妈妈个性强,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谈心。

  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说,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气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兴奋、得意统统藏在自己心里,不愿坦率表达出来。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感情阻滞”状态中,会认为无人同情他,无人理解他,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

  孩子执拗 家长不妨冷处理

  妈妈:“宝宝,今天的天气太冷,你要穿裤子,不然会感冒的。”

  宝宝:“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妈妈:“不行,等天气好了再穿。”

  宝宝:“不,我不穿裤子。”

  ……

  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了,经常和妈妈顶牛。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变得固执、认死理、软硬不吃,你让她干吗,她就偏不,跟你对着干,要么就大哭大闹。

  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老师分析,两岁以后的孩子,突然变得任性、固执、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孩子就会哭闹、焦虑、反抗,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执拗期”。

  孙园园提醒家长,对待“执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或是不耐烦、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相反,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善于等待,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多倾听孩子心声

  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阴凤云园长介绍这样一些方法:

  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孩子在马路上乱跑,动不动打人,乱扔东西,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告诉他这样不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孩子兴奋、苦恼,或喜或怒,或恐惧或害羞,这属于孩子的感觉,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孩子长大了,有时多嘴多舌,问这问那。对此父母不可厌烦,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倾听孩子。

上一篇:报刊杂志类比推理

下一篇:欧美时尚杂志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