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内涵论文
素质教育的内涵论文
浅谈幼儿的素质教育论文
摘 要:幼儿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幼儿园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品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开始。幼儿期所获得的最基本的素质培养,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素质教育;幼儿;可塑性;基础教育素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教育时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为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实,"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这便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
吃透了素质教育精神以后,我们制订了三年发展目标和学期发展的子目标,并将标准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动中去,使每项活动都有目的和有计划进行。在工作方法上,摈弃了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幼儿乐于接受的分区活动教学方法,使幼儿在各自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为以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教师怎样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面向全体幼儿发展的观点素质教育不止对幼儿园教育来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而且对家庭教育来说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焦点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传统教育评价是以考核知识定优劣的,是以驯服听话为尺度的。素质教育评价则是以幼儿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品德,知识,行为,态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评价是全面和客观的。注重素质教育的家庭,就应该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行为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对自然的应变能力的增长等等。
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幼儿的品德教育,要贯穿在教师的言行中,无论大小事,教师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为了使孩子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我坚持和孩子说普通话,幼儿入园时我先问孩子"早",离园时说"再见"。活动中请幼儿帮忙随时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先说"对不起",在一日常规活动中,不放过每一个可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比如:我看见地上有纸片就轻轻捡起扔进纸篓,幼儿见到也会把赃物扔进纸篓;老师把图书一本本的订好,幼儿再看书时会轻轻的翻书,也不撕书了。又如:孩子们虽然知道要爱护桌椅,也有爱护桌椅的愿望,但是不知怎样做才能保护桌椅,在这方面我就注意自已的示范作用,在搬放桌椅时尽量做到轻拿轻放。这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像涓涓流水,不断地流进了幼儿的心田,使他们学会了讲文明、懂礼貌、尊重别人、乐于助人、不打人骂人、爱护公物、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三、把幼儿的素质教育贯穿在教学中幼儿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范畴,可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可以采用色彩鲜艳的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并随着季节或内容的不同,创设和谐的氛围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可多采用游戏的方法,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自主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多给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的机会。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可结合主题活动《祖国妈妈的生日》向幼儿介绍我们祖国、歌唱祖国、画国旗、画天门等。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创设育人环境,使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玩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权力。为了满足幼儿这一心里需要,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设施。要多为幼儿准备各类游戏,包括智力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最好在2小时左右)、场地(最好在室外)、材料(丰富多采的活动器具)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关注游戏的进程,因势利导,热情支持,幼儿可根据自已的兴趣和好奇心选择游戏。让幼儿在没有强制和束缚的游戏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其次经常组织幼儿外出活动,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界奇妙的变化,寻找自然界中美的秘密,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在美术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手中的笔、泥、纸等来表现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他们胸中的美景。
素质教育之我见论文(2)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创造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给他们以充分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 素质教育 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实践,我们培养的人不能只会动口,不会动手;一是创新,如果我们永远跟在人家后面走,就永远都不能超越,既不能超越自我,也不能超越他人。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培养人,培养全面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二十一世纪对教育的要求更高,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1. 打破传统模式,更新教育观念
我们长期以来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缺乏怀疑、思索、辨别的精神,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向老师和书本知识挑战,不加以思索,墨守成规,只在考分上计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是高分低能、缺乏全面素质、没有创新意识的书呆子。鉴于此,我们必须打破这种传统教育的旧框式,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使我们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挑战老师、名家,敢于怀疑古人、书本。同时教育者也应该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向老师挑战,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求知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趋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2. 加强课堂教学,贯穿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已成为众所周知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种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的重点,按照自己实践水平去亲身尝试,自主学习。通过多次实践,我认为它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 引起兴趣,集中注意。
要上好一节课,老师必须善于在开讲时运用各种手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为开篇的导入设计的生动、直观、有趣都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应该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能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我在讲《枣核》时,我就这样导入新课:“大家都吃过枣,有谁把枣核珍藏起来呢?”同学们“哄”的一笑,都摇头。有位同学说:“枣核又不是宝贝,珍藏它干嘛呢?”“是的,一枚枣核是很普通,很平常。而本文的华人却把它视为珍宝,其原因何在?”这样一问就能激起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急于想了解问题所在。学习一篇文章不仅导入要有趣,导读也要新颖。开篇导读也是教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一环。内容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导读。如教学《春》时,我就采用配乐朗读,伴着牧童的短笛,伴着潺潺的流水,伴着鸟儿的和鸣,我有表情的朗读把同学们带入意境中,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春景图。这样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可见,导语设计的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起到高效组织教学的作用。
2.2 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我想这指的是,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什么是自学能力?就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独立、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要想学有所得,除了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之外,更多的是靠自己努力自学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并不是什么都要讲,而是要精当的点拨。弄清哪些是老师必须讲的,哪些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例如,我们可以经常让学生去预习教材,或让学生学习一些资料,然后弄懂有关内容,或者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创造一些“矛盾”,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发表不同见解,鼓励质疑问难,引导他们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如我在讲《中国石拱桥》时,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自设问题,分别抢答:(1)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2)中国石拱桥的杰作是哪两座桥?(3)赵州桥和卢沟桥在设计上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能闻名于世?(4)两桥相比有啥不同之处?这样,由简单问题入手,积极提问,学生们纷纷抢答。有的同学又进一步追问“独拱”和“联拱”究竟那一座结构更坚固呢?我就让他们实地操作,用硬纸、图钉摆出两座桥的形状,并在上面压上重物,看谁设计得既好又坚固,同学们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最后,我趁看同学们摆放之际,又进一步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见过不同类型的桥,你能画出它的简图,并说出它的形状吗?同学们众说纷纷,我就布置他们根据说明的要求,把自己的所见之桥写成短文介绍给大家。这样同学们在紧张而有趣的气氛中,积极思考,不断质疑问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
2.3 想象操作,培养创造能力。
语文教学没有理、化教学让学生操作的瓶罐,从而让学生探究事理形成创造能力的优势。但在传统教程中加入想象、操作两个程序,优化语文教程,也能收到引发学生探究事理,形成创造能力的效果。但这要求教育者要有大胆改革的勇气,不受语文课本文字的局限,在引发学生多种想象、操作时:一是延伸记叙型课文文字展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延伸想象能力,进一步深化课文的主题思想;二是充分利用说明型课文或应用文中可操作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实践、改革,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发现能力;三是讲座议论型课文表达的观点、看法或以与作者同向的思维加深对论点的理解,或以逆向思维发现更新的观点。按以上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想象、操作程序,能够优化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的多种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不失时机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创造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给他们以充分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知识,学会做人。愿我们在自己教学“质量万里行”中做发现和保护创新的有心人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振兴,我们的国家、民族才会永立不败之地!
浅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1、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 研究学生,准确放矢
研究学生,把握学生思想实际,是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的关键,因为小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生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愿不愿意学的问题。只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提高实效,更着重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接能力和思想品质的特点,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找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变式”导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恰当地破题导入,不但提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预备状态。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变式”导课,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之中,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为体会中心渲染气氛。我常采用启发谈话,实物图片演示,实际操作,讲故事,学格言,设疑等形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好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善于组织讨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主要靠学生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在语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组织讨论。善于组织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学民主,优化学习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教师讲解的单向、单调,把知识强加于学生等弊端;有利于活跃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2、加强学洁指导
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不想学习又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学应切实加强学法指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会从“读书”中自我获取知识;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养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动脑习惯;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尤其要指导学生学会“以旧推新,知识迁移”,学会用旧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培养其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1)建立了形成性评价制度,保证评价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制定评估办法,成立了领导组织,专人负责学生评价工作的检查与指导。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认真填写评估手册,及时与家长联系,指导学生。
(2)建立了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评估工作力度,督促学校做好学生质量的评价工作。督导检查评估围绕评价内容,采取随机、随时、不预先通知的抽测办法,把抽测结果作为该项全年成绩纳入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奖惩。
(3)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自评制度。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讲开展学生质量评价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并采取有力措施,倡导学生投身到评价中来,认真、自觉地开展评价。 二、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
素质教育担负着完成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素质教育一方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2、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素质教育看来,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知识的主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主体,更重要、更本质的还是在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主体。素质教育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指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根据促进主体性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应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也就是明确为什么而教。教师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
3、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并得到广泛的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着力培养学生具有一种能在其一生中更好生存、不断发展的素质。人们一旦拥有了这种素质,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可以更好地持续学习和发展。而这种素质的养成、发展与完善又是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因此,从这两层含义上讲,素质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使所有学生能够在评价中既展开竞争,又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努力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常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要求。教师的思想导向怎样,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一、教师素质的内涵
教育界对“教师素质”这一概念的界定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争取能够对这个概念做出一个科学的界定。素质就是根据人先天的禀赋为基础,教师的素质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示范性
由于教师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德才兼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主要的特点。
2、全面性
教育界强调的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素质结构全面,既应该具备从事学科教学的能力,也应该具有全面育人的能力。
3、创造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研究教育科学,而且还要勤奋认真,具有创新精神,善于科学地、艺术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性是教师素质的根本特征。
二、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所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态度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品格行为和工作态度。良好的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保证。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倾注教师的全部心血,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在完成这项工作时的付出和所获得的报酬往往是不相等的。这就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应该树立起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目标,把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特别要改变以分数、成绩或听话与否来划分学生好坏的简单化的学生观,并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到工作不息、学习不止,活到老、学到老,以适应以知识创新为基础和核心的未来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
2、教师对自己所教的专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深的理解与认识
教师对专业知识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应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科学成果和发展趋势,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使自己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各类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
3、注重言行举止
美育是塑造良好个性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会感染、影响学生,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最美好形象的化身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举止文明、稳重、端庄,从而培养学生以身立仪的审美素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注意学习审美知识,学会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发现美,充分发挥美学对于学生品格的陶冶作用。
4、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教师要能够很好地处理教育情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迅速做出教育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有很强的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促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5、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学生,追求人生价值,热爱教育事业;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客观现实;自强自爱,具有乐观的心态;具有团队精神,和同事能够团结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加强个人修养,适应社会的发展;正确对待挫折,心理适应能力强。只有具备这样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外延较宽、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道德内蕴丰富的人才。
以上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成功,最终表现出教师的人格魅力:技艺精良、品质优秀、兴趣广泛、意志顽强、毅力坚韧;独立健全的人格,观点不偏颇,处事不偏激,善知是非,善解人意;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有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胸怀,有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工作激情和执著的追求。
三、小结
提高教师素质,从内容到方法,既有宏观问题,又有微观问题,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本地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师资建设计划,做到校有计划、分批培训、逐年落实。
总之,素质教育呼唤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上一篇:毕业论文怎么弄封面
下一篇:生态学报是什么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