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工学sci期刊
感性工学sci期刊
“感性”最早是明治时代的思想家西周在介绍欧洲哲学时所造的哲学用语,当时指的是基于人类身体的感觉而产生的 情感冲动和欲求 。
感性一词在日本应用很广泛,是一个包括认知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 五种感官 感觉的综合的心理学概念。
它既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静态的“感性”是指 人的感情,某种意向 ;动态的“感性”是指人的认识心理活动,指主体(人)从受到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全过程。
“感性工学”的英文表述为Kansei Engineering,Kansei是日本语“感性”即カンセィ的音译。
感性工学基本上可以定义为:以工学的手法,设法将 人的各种感性定量化 (“感性量”),再寻找出这个感性量与工学中所使用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高元函数关系,作为工程研究的基础。简单地说,感性工学就是将感性转译到工学中去,将 对人的感性分析 的结果转化为 产品物理设计要素 , 依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 ,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分支。
感性工学是一项将消费者的感觉与情感需求(感性)应用在待研发的产品中的功能强大的人机工程学技术。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讲感性工学也是一种人机工程学技术。
人机工程学所关注焦点是 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总是集中在如何使消费类产品符合人的生理特征。
感性工学更多的对 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感情 进行考虑,确保产品使用能够带来积极的愉悦性。
1970 年,日本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住宅设计中开始全面考虑居住者的情感和欲求,研究如何将居住者的感性在住宅设计中具体化为工学技术,这是最早将感性分析导入工学研究领域的尝试,在当时被称为“情绪工学”。
1987 年,马自达汽车公司横滨研究所率先成立了“感性工学研究室”,此后,日本主要的汽车制造和家电企业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研究机构。
1993 年,在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感性工学委员会”,研究感性工学发展的可行性,至1997年又成立全国性的“感性工学学会”。
采用感性工学的许多产品研发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其中下列几个较为典型的产品研发的案例使得感性工学在日本产业界具有盛誉。
马自达采用感性工学研发的跑车Miyata(在欧洲被称为MX5)。此车推出后连续十多年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跑车(吉尼斯记录,2001)。
当夏普采用感性工学技术推出一款新型带有液晶显示,而不是传统目镜的摄像录像组合机后,夏普在摄像机领域的市场份额从3% 增加到24%。
第三个成功的案例也显示了感性工学应用范围的广泛,这就是Wacaol 公司,这一内衣生产公司搜集了关于一种普通乳罩的使用的感性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研发出了一种新的产品,此后该公司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42%。
感性工学的介绍
感性工学是感性与工学相结合的技术,主要通过分析人的感性来设计产品,依据人的喜好来制造产品,它属于工学的一个新分支。
感性工学的感性工学简述
如上所述,感性一词在日文中的内涵丰富,其含义具有积极的理解,与Sensibilty有了较多的差异,在英文中没有与日文感性完全一致的语言。由于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各国对感性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加上感性工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技术标准和规范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各国对其命名亦会有多样的可能,但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不会有根本的区别,在国际交流中日本学者以Kansei Engineering命名。作为一个特定的用语,感性工学的感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时代、时尚、潮流和个体、个性时时发生变化,似乎难于把握,更难量化。但作为基本的感知过程通过现代技术则是完全可以测定、量化和分析的,其规律也是可以掌握的。 我国近年来也有关于感性工学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发表了相关论文。
感性工学名词解释
感性工学其实更像是人机工程学2.0版本,原来的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诸如尺寸,安全性,舒适度等关于使用合理性的因素。举例来说,一位设计师决定为当地一名德高望重的书法家设计一张桌子,因为他觉得书法家的桌子太矮了,导致书法家每次执笔时必须要驼着背。设计师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尺寸和舒适度,最终设计了一款极其“合理”的桌子。按照人机工程的知识,这款桌子理应会得到书法家的青睐,结果没过几天,老人家又换回了之前的桌子。设计师很是不解,便向其询问问题所在,老人家说“我执笔数十年,原来的桌子早已形成习惯,你设计的桌子我使不上力。”由此可窥见,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合理”的学科,在个人需求以及人的情感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所以为了便于收集用户的情感评价并进行有效的分析,感性工学就从人机中脱胎而出。
一般对于感性工学的相关介绍都提到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原用于对住房进行情感评价,后逐渐延伸到日本的产业界,比如汽车和家电的制造等。其兴起一方面源于上述人机工程学“合理”的局限性;一方面也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丰裕社会”下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情感化要素,毕竟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设计逐渐开始由消费驱动,如果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消费就无从谈起。
感性工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语义差量法,肌动实验,眼动实验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开发等。其中语义差量法主要是从李克特量表演变而来,寻找亟待研究的产品例如高跟鞋,利用各种渠道寻找市面产品样式,接着细分感性意象
感性工学的感性工学的概念
“感性工学”的英文表述为Kansei Engineering,Kansei ,日本语中为“感性”即カンセィ的音译。
上一篇:西南农业学报副主编
下一篇:世界经济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