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学生学习报期刊答案

发布时间:2023-12-11 21:02

中学生学习报期刊答案

中学生的报答案方式如下:

语文中学生学习报七年级上第7期答案

第7期A2、A3版参考答案A2版《春》1.B(“散”“晕”“涨”“和”等都是多音字,在这里分别读“sǎn”“yùn”“zhǎng”“hè”。)2.C(A项中“按巢”的“按”应为“安”;B项中“惋转”的“惋”应为“宛”;D项中“繁华嫩叶”的“华”应为“花”。)3.(1)反复、拟人 (2)排比、拟人 (3)拟人 (4)比喻、排比 点拨:有些句子是连用修辞手法,即不止一种。4.示例:动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如通过视觉写春草、春花,从触觉写春风,从听觉写牧童的笛声等,使得所写景物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5.(1)质地:嫩嫩的,软绵绵 色泽:绿绿的 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2)与上文与花有关。从蜜蜂、蝴蝶这个侧面写花的多、甜、香。点拨:这是一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3)示例:花散落在草丛中,映着阳光,随风摇摆。A3版《竹林深处人家》1.岚 隧 箪 liànɡ qī pínɡ2.麓(陆) 轻(清) 斑(班) 箬(偌)3.D(换为“名不副实”。)4.将“非常”与“感到”的位置调换。5.(1)而这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林和竹笋的丰收。(2)连板壁、地板、门窗也都是竹的。6.示例:凌云劲竹真君子7.示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竹石》8.主要从竹的气味、声音两个方面来写竹林的景色的。9.作品结尾写竹乡人家,呈现出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10.“欢笑声”这个细节,反映了竹子给竹乡人家带来的欢乐,也能让读者感受到竹乡人民的忙碌。11.表达了对欣欣向荣的生活的讴歌,以及对勤劳、朴实的竹乡人民的热爱,寄寓了对竹乡的深深眷念之情。A4版《济南的冬天》1.jì huo chéng báo 篮 慈 髻 贮2.情—晴 邪—斜 文—纹 饥—肌3.(1)而 (2) 镶4.(1)清澈明亮(2)搞清楚,弄明白 5.(1)老舍 舒庆春 舍予 《骆驼祥子》 《茶馆》 散文(2)温晴 赞美和喜悦6.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山上——山坡——山腰。 7.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形象、鲜明地突出了夕阳斜射下雪色娇美的情态。8.示例: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作用:动静结合,使得景色更具有生命的活力,体现了“温晴”的特点,引发读者的联想。A4版《树木和草原》  1.xù xuàn qiāng qióng chàn  2.(1)描写 (2)抒情 (3)叙述  3.乐趣、舒服、愉快、温暖等 表达了猎人的愉快心情及对树林和草原的热爱。  4.示例:“远处有一片茂密的橡树林,在阳光底下发出闪闪的红光”“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这些客观的景物在融入了作者主观的情感后显得生机盎然,都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自由空气的情怀。5.作者用第二人称直接描写眼中所见的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是不是你想要的记得加分哦

中学生学习报的答案12期

你好,1 【中学生思想品德树立】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现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现象: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境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举止言行,在思想品德表现方面常常自相矛盾,呈现出两重性,其具体表现为:(1)言行的两重性:不少学生讲道理头头是道,但并没有真正把它们当作自己处事待人的行为准则,也不能付诸实际行动,甚至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口是心非".(2)情境的两重性:不少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往时言行表现迥异,往往是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能安分守己,离开了老师和家长则恣意妄为,甚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了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的不良品性.(3)对人对己的两重性:不少中学生往往对自己和他人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他人的人品和行为可以评头论足,却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自己.(4)角色表现的两重性:学生在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时的表现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如作为学生在学校是三好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但作为子女在家里却是"小霸王"、"小皇帝",自私懒惰.

作者: 222.181.125.* 2007-4-11 13:39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中学生思想品德树立】
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在整个教育目的中,“德”的目标处于首要地位。 因此教育部在《200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可见,加强中学生在基础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关键 。然而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才能务实、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新的时代给每一个高中班主任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班主任的经历,摸索总结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 理论支持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个体心理行为上的表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现代唯物主义心理学认为,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同时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自发形成,它是在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在家庭影响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下逐步形成的。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其道德认识的形成,激发其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培养其坚定不移的道德意志,训练并内化其道德行为。在高中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因为四者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其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的指导、道德情感的推动和道德意志的调节下,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道德行为反过来又可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加深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可以认为,品德在其形成过程中,知、情、意、行具有均衡性和一致性,它们必须协调同步发展才有利于整体品德的形成,如果某一种心理成分发展滞后,必将影响整体品德形成。因此,我们高中班主任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在品德教育的规律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二、 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
(一) 教育说服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下面谈谈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在思想品德培养的实践中,我经常采取“集体讲解法”、“个别谈话法”以及“集体讨论法”。“集体讲解法”就是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的形式,适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具体事例,由《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入手,向全班学生讲解社会道德规范。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授,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掌握道德行为方式方法,提高鉴别是非能力。在集体讲解中我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品德状况、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讲究语言艺术和自身的情感感染力,同时尽量采取启发式讲解,尽量地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也视学生集体情况让学生提出质疑,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的参与性。

作者: 222.181.125.* 2007-4-11 13:4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中学生思想品德树立】

我在采取“集体讲解法”的同时,更多的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我尽量以诚恳、耐心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谈话气氛,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针对一定的中心内容,或表扬,或批评,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同时,允许学生作充分的说明、解释和申辩。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劝说情深意切,批评严肃中肯。实践证明,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诚心、关心和爱心,教育才能行之有效,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如果说“集体讲解法”和“个别谈话法”是班主任处于主动地位,那么,“集体讨论法”则更充分贯彻平等、民主的原则。在德育教育的实践中,我采取的更多的方法是“集体讨论法”。我班的学生在集体讨论中各抒己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在整个过程中,我作为班主任,既是组织者,又是讨论的普通一员,更是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阐明自己的观点,以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们正确的舆论导向。

总之,在中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贯彻“教育说服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学生的道德意志,形成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

(二) 情感陶冶法

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风和班风是一个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环境,对学生是一种异常活跃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多会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班主任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我在建设班风的实践中越来越感觉到优良的班风可以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优良的班风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风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因为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这种舆论对每个学生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
在对学生的情感陶冶过程中,我不但利用班级的舆论导向去感召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也积极地利用优秀的文学艺术来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力和对社会不良现象和思潮的免疫力。人类一切真善美的东西都是相同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完美的造型、诗的意境,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等等,都可以使学生感动,情感受到净化和陶冶,为良好品德的形成提供精神营养。因此,平时我经常在班会课上,甚至在自己所任的英语课上都适时的组织学生欣赏具有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影视片、举办班级音乐会、诗歌朗诵会等,使学生受到艺术的陶冶。

(三) 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高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除此以外,我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等社会实践活动,甚至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班上许多有惰性的学生不象以前那么对班级卫生状况漠不关心了,劳动纪律明显增强了;有的学生本来我行我素,不把班级纪律当回事,现在变得越来越有集体荣誉感了。可见,各种实践活动既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方法,也是矫正不良品德的一条捷径。

(四) 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除了要通过组织读书、看电影然后采取座谈、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外,更重的是要充分发挥班主任本身良好品德的榜样作用。首先,班主任作为一名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班主任,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三、 结束语
高中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培养是一个外在教育的内化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其知、情、意、行的复杂系统工程,同时,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高中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高中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方法丰富多彩,笔者无法详尽所有。实践证明:只要是符合中学生实际心理,按照高中生心理发展规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 222.181.125.* 2007-4-11 13:41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中学生思想品德树立】
个性教育是指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重要方面是主体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个性教育与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创新教育”在精神实质上潜相交通、互为因果。确切的说,创新教育若不以个性教育为依凭、为底蕴,并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中,就有可能在实践中被“异化”。为此,研究和建立个性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将有助于创新教育健康开展。

一、创设和谐环境,营造合作氛围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就必然成为实施个性教育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缺乏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理性霸权横行,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教学活动变成是一种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的活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于是,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稀奇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将学生的奇想视为“天真幼稚”,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视为“不听话”而加以训责批评。学生原本是想从教师那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但却遭到教师的批评,如此便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以后可能都不敢再提出问题了。

如何唤醒与弘扬创新精神,生成与确立创新型的人格,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着追求的优良的创造个性?就课堂教学而言,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去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密切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培养个性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能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无所顾忌、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努力做到:

1、亲切。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 25854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生学习报物理周刊八年级第17期答案

1~7题选择:D B A C D B B
8~13: B D C D B D
14.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15.正;负;电能;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16.闭合;通断
17.正;小灯泡;负
18.外壳;按钮;A;B;断开
——————————————————————
19.作图无答案……
——————————————————————
20.(1)实验器具:电源、灯泡、二极管、开关各一个,电线若干
(2)实验方法:将上述材料顺次连接,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若灯泡发光,则与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的电源的一端为电源的正极;若灯泡不发光,则与二极管相连的电源的一端为电源的负极。
——————————————————————
(3)作图无答案……

中学生学习报数学答案

(A)一个人可以喜欢吃多种水果;
(B)喜欢吃葡萄的人最多;
(C)喜欢吃苹果的人数的喜欢吃梨的人数的3倍;
(D)喜欢吃香蕉的人占全班人数的20%。
A,因为30+10+20+40=100>50,所以必然有人喜欢吃多种水果,所以A是对的;
B,由题可以看出,40个人喜欢吃香蕉>20个人喜欢吃葡萄,所以喜欢吃葡萄的人不是最多的;
C,由题可以看出,有30个人喜欢吃苹果;10个人喜欢吃梨;,显然是3倍,所以是对的
D,由题可以看出,全班一共有50个人,40个人喜欢吃香蕉,所以喜欢吃香蕉的人应该是全班人数的40/50=4/5=80%而不是20%,所以D是错的
综上可以知道,B,D都是错的.

上一篇:男人风尚杂志陈立农

下一篇:肖战伊周杂志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