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管理方面的论文
卫生管理方面的论文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 教育 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卫生事业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以牺牲健康换取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的健康遭受着严重的侵害,此时,医疗卫生部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而作为卫生事业单位中核心工作的预算管理更是不容忽视。现阶段,我国卫生单位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编制预算不科学、执行预算不严肃以及缺乏预算管理监督和预算分析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详细地对其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现状 对策
卫生事业单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 热点 。基于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现阶段内,仍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现从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编制、执行、监督、考评等方面,具体阐述现阶段内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一、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环节存在的问题
1、预算观念不正确,预算意识淡薄
我国预算管理要求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必须根据其事业发展计划编制未来一个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不重视,认为预算是走过场,走走形式。预算编制时未能对下一年度的财务收支计划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估计。忽视科学的预算编制是对未来卫生事业工作开展的一个资金方面的保证。未能理解科学的预算编制在卫生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
2、 预算编制时间仓促
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为“二上二下”,时间在每年的10月开始到次年的人代会结束。通常财政局在9月份布置下年预算的编制工作,9月底前完成“一上”工作,与此同时每年的人员变动及正常晋升等预算追加也要求在该时段完成。对于单位规模较大,人员增减及晋升变动频繁的单位,追加预算的工作量较大。而预算编制时间紧迫,部分卫生事业单位为了赶预算,在调查取证和分析推测的环节上很难保证质量,也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卫生事业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职能部门的协调性
上至一个国家下至一个组织团体都离不来各个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团结合作是提高综合力量的象征。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呈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预算管理部门更为显著,一些领导人认识财务预算管理无非就是钱的问题,而钱的有关问题是财务部门的事。故而,预算管理工作理所应当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别的部门毫无关系,因此,禁止其他部门插手预算管理的有关工作,长久恶性循环下去,将会导致财务部的有关人员不得不单打独斗,日夜奋战唱独角戏。由于缺乏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语言沟通,势必会造成单靠财务部门苦思冥想编制出来的预算管理制度,其质量以及可行性的价值性极低的低下。
(二)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1、 收入管理不规范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统一纳入到单位预算,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隐瞒、截留部分财政资金和其收入,私设小金库,形成“体外循环”,助长贪污腐败现象。
2、 支出管理不严,预算执行严重缺乏严肃性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在审批支出时不严,出现支出不合理,大量的无预算支出或者是超预算支出。年终决算时,各项经费支出帐务随意调整,以求决算通过。预算执行未能做到专用专用,预算编制和执行力度不一致,使其失去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三)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考评体系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责任制的缺乏,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纠正,预算执行取得的成绩得不到激励和表彰,长期如此下去,极大的影响卫生事业的开展和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预算执行差异性分析
部分卫生事业单位对支出记账时未按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核算,或是记账混乱,不能提供准确的项目实际支出情况 ,这样为预算执行的情况分析带来了困难。部分单位忽视对预算执行的进度及支出结构的否合理,结余或超支原因的分析等,未能发挥分析预算管理,对 以后年度预算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
由以上论述可知,现阶段内,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长治久安,因此,这就需要卫生事业单位在针对以上问题,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之后为解决问题做出相应举措,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改革预算编制
1、改变预算观念,重视预算管理
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应当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各部门应积极参与并做好预算工作,而不仅仅是靠财务部门单打独斗。因为预算编制涉及单位各方面,包括人员经费i、公用支出、日常业务支出、专项业务经费等等。其中专项业务经费就需要业务部门认真分析下一年度的业务开展情况合理编制预算。此外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与预算管理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2、保证预算编制所需时间
在预算编制之前,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提早1-2个月开始做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对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进行充分的预计。业务部门上报各项业务经费,财务等部门编制其他各项经费,并与业务部门进行反复的沟通和磋商。保证预算编制可以得到各方面的充分研究分析和酝酿,可以较好的反映事业单位实际需求和财政支持的结合。
3、科学编制预算,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改进预算管理工作
对于仍采用增量预算编制 方法 的事业单位应改用零基预算法,将各项费用基数重设为零,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结合财政拨款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宏观微观因素,合理的预测各项收入、支出并编制预算,尽量杜绝增量预算方法下可能因为上年实际数与本年情况不符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更好地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坚持预算编制的全盘考虑,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充分考虑各项业务经费的轻重缓急,从单位卫生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综合权衡各项经费。
(二)扩大预算范围、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
卫生事业单位预算范围应包括单位所有的业务收支情况,坚决杜绝收入的体外循环和私设小金库现象。进一步强化卫生事业单位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快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与下属经营实体脱钩。
预算的编制工作只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对预算执行情况要进行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对于事中的控制主要是要合理确定支出项目,加强对费用的审批程序的把关,对经费支出的审批要依据预算进行控制。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中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防止有限的财政拨款被浪费以及挪用等。对于预算的事后执行情况的控制主要是要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将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并能节约资金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对于滥用资金甚至违法挪用资金的相关人员要进行严惩,甚至交由行政处罚机关进行相应的惩处。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一方面,各项预算在执行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对应相应的预算口径,预算执行进度直观。另一方面,单位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后各项支出透明化,这样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单位的不合理支出情况。
(三)建立有效地监督激励体制
建立有效地监督激励体制这就需要卫生事业单位在传统监督机制基础之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同时,建立责权利与奖罚制相结合的制度,坚决实行“有功必奖,有过必罚”采取以上 措施 ,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不断推进卫生事业单位长期发展,使其预算管理制度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会计系统控制,做好预算差异分析
加强财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能够及时的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财务数据,为预算分析提供基础。事业单位各部门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掌握预算的完成情况及与预算是否发生偏离,及时予以纠正。在年度终了时,应对全年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其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 总结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 经验 和存在的不足,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是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效手段,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编制原则,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分析和建立预算考评机制,强化预算管理,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卫生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迈上新的台阶。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文献
[1]陈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实践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0)
[2]海湖.完善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思考[J]北方经济, 2010,(22)
[3]刘莉.我国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模式探讨[J]大连大学学报, 2009,(04)
浅谈卫生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七八十年历史,我国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改革理念,但实践过程却十分缓慢,并且遇到很多困难,卫生行业也是如此。众所周知,卫生事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百姓生活,还会影响国家发展,社会进步。21世纪,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和综合能力的竞争,卫生事业单位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对卫生事业单位至关重要。
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卫生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R-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编号:1002-2589(2012)21-0074-02
在各项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卫生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发现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卫生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营方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卫生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和利用战略做进一步的探讨。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动态管理,即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活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在尊重、信任的前提下,使人才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曾先后于1919年和1921年在约翰.R.康芒斯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产业政府》中使用过,康芒斯也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但当时他所指的人力资源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人力资源概念相差甚远,只不过是使用了同一个词而已。直到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再次提出这一概念,并加以明确界定。“人力资源”其基本定义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其人力资本得到应有的提升与扩充。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目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力资源的基础是人,不是仪器,不是设备,更不是人事档案;2)人力资源指的是对组织、对价值创造有贡献作用的人,不是任何人;3)人力资源的价值需要经过组织的合理开发和管理,不是天生就有的;4)人力资源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不管是医院,还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国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制约了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字面上、概念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思想上的差距,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飞跃。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者水平较落后,观念守旧
目前,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或分管人事的领导都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党组织直接任命的,且基本都是医学类专业 毕业 的四五十岁年纪的中年人,长期从事卫生事业或医疗工作,本身缺乏相应的人力资源 管理知识 和必备的管理技能,人力资源专业素质不高。这种现象符合我国卫生事业单位领导任命与工作年限、职称晋升等因素挂钩这一事实,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管理者对卫生事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正是这些管理者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脱离实际,抱着老一套人事管理模式不放,不接触、不接受新鲜事物,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人才难吸引,流失严重
人才是一个单位实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基本元素,没有人才一切管理方法都是空谈。近几年,虽然卫生事业单位已经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招揽人才,引进人才,但是受卫生资源有限和编制数限制的影响,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人才吸引难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市以下卫生事业单位,更难引进人才,有些单位甚至两三年招不到想要的人才。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型卫生事业单位,也面临着人才流失海外、继续深造的问题,更有许多寒窗苦读五年、七年卫生类专业的人才在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后改行,放弃从事卫生事业,这些都和卫生事业单位提供的条件不够优越,人才吸引力度不够有关。
(三)人力资源机制缺乏竞争性和激励作用
2009年,国务院出台政策要求在全国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首先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救中心等全额事业单位为开始,目的就是将工作绩效与工资薪酬挂钩,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但是实施至今,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单位依旧沿用过去的等级工资体系,薪酬高低仍然主要受职位高低影响,忽视学历和工作成果,缺乏工作分析、岗位 说明书 ,人才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未能建立起以工作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评价、考核机制和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激励机制。
三、卫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探讨
(一)改变思想,重视人才,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第一重要资源,只有重视人力资源,重视人才,卫生事业才能得以发展。卫生事业单位从整体到个人,都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及时发现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留住人才,提升单位的硬件设施水平,提供能让人才大展身手的舞台,对高端人才,优秀人才实行特殊薪酬待遇。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结合人才自身条件和单位需要,为人才创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机会。
有关卫生事业管理论文推荐:
1.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2. 关于医生毕业论文范文
3.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4. 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5. 浅谈公共事业管理论文范文
6. 浅谈门诊护理管理论文
关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是决定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卫生 人力资源管理 论文,供大家参考。
卫生管理队伍主要由两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一部分是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一部分是卫生行政部门的公务员。在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卫生管理人员是其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的主要动力,对提升整个卫生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较为重要影响。因此,在卫生管理队伍的构建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接下来,本文就以加强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为主要目的,对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进行深入探究。
1 对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1 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自进入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拉近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经济实现全球化之后,国际竞争就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在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竞争力量就是人才力量。因此,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就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应用。为此,我国就应该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放在战略发展高度,在满足我国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需人才进行培养和开发,培养出一支能够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并且掌握比较扎实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拥有比较高的创新、开拓精神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队伍[1]。当前,在我国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卫生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已经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形成了限制,所以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问题,更好的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对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
1.2 实现科学管理
虽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要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能力,就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所以,在注重科学技术提升的同时,卫生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实现科学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注重起对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生产力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各生产要素、动态因素以及各生产变量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力的提升造成影响。卫生事业同样如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卫生科学技术的更新和发展,还应该重视起对科学管理的实现,只有实现科学管理,才能够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才能够充分甚至是超长发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
2 加强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战略
2.1 加强卫生管理规划,实现职业化管理
为了能够有效加强对我国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更好的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早在2002年,我国卫生部便颁布实施了《中国2001 -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除此之外,卫生部还联合中组部以及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在《中国2001 -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和《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中都对我国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规定, 要求我国卫生管理队伍应该采用职业聘任制进行管理,并在队伍管理中做好近期五年和中期十年的发展安排。因此,我国卫生管理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应该以此为标准,对未来五年和十年内的管理队伍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争取在五年之内使我国50%以上的队伍能够满足“四化”(专职化、知识化、专业化以及法制化)发展要求,争取在十年之内使我国90%以上的队伍能够满足“四化”发展要求,全面实现我国卫生管理队伍的职业化管理。
2.2 加强卫生管理队伍的岗位培训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当前的卫生管理队伍中,有近60% 的人员在上岗前没有经过专项培训和管理时间[2]。这部分人员只掌握着一定的 管理知识 ,但是却缺乏应有的管理 经验 ,所以在工作初期大多满足不了管理工作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在进行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卫生管理队伍的岗位培训,其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2.3 对管理人员进行再 教育
对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3.1 补充型
该类型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在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补充教育,弥补当前管理人员存在的不足。在利用该类型再教育方式对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可以结合资格证书考试同时进行。
2.3.2 转换型
该类型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对卫生管理人员的智能结构进行有效完善,使卫生管理人员在转换岗位之后也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上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培养出一支能够胜任多项管理工作的复合型管理队伍。
2.3.3 研修型
该类型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卫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对于高级卫生管理人员和卫生管理干部来说,一定要进行该类型的再教育,以从根本上提升卫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管理水平,更好地促进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结束语
对卫生管理队伍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是当前我国卫生管理工作中重点,对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一直在通过采用加强卫生管理规划,实现职业化管理、加强卫生管理队伍的岗位培训以及对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相信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卫生管理水平,更好的促进我国卫生事业持续发展。
摘要: 在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更是被列为国际优先议程,国际发达国家已经将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列为战略性和常规性工作内容。我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发展的研究明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总体开展。本文就我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作出一些探讨。
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s matur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human resources is listed as an international priority agenda.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taken the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as strategic and routine work content. But in China, this research has lagged behind, which affected the overall conduct of public health work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human resources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 is discussed.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human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1)16-0307-01
作者简介:郝晓圆(1980-),女,辽宁朝阳人, 毕业 于赤峰学院,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
1 定义及构成
1.1 首先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指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的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总和。如下图
1.2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则指为了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全面的国家公共规划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中的一种资源。他们是受过不同卫生职业培训,能够根据人民的需要提供卫生服务,贡献自己才能和智慧的人力资源。
公共人力资源包括:经在卫生服务场所工作的卫生人员或在接受培训,达到一定的学历或技术水平后将被分配到卫生服务场所的人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共卫生人力资源中,老年就业人口也占据了一部分比例,一些老专家教授以他们丰富工作经验及阅历,提升了一定区域内公共卫生人力的素质水平。
2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策略与规划);工作分析(工作描述、工作 说明书 );卫生人员的招聘与配置;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发展;沟通;绩效评估;激励;培训。如下图
3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除具有人力资源的特点,即:生物性、能动性、动态性、智力性、再生性和社会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3.1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周期长,需要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3.2 公共卫生人力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因素及个人心理因素等。
3.3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是有情感有思维的卫生资源,医务人员的技术与经验是卫生资源组成的一部分,同时,医务人员也是有感情有思维的社会成员。
3.4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组合是复杂和不断变化的,这也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而必须具备的特点。具体的组合要根据卫生人力资源的供需计划开展招募、考核、选拔、录用与配置等工作。
4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不足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是个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尽管公共卫生人力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4.1 对公共卫生人力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公共卫生人员的培养上缺乏系统性与实践性。
4.2 卫生人力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与分布不合理,管理相对滞后。国内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及城乡,乡村人力资源素质与结构差距过大,尤其是广大的县级公共卫生及农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短缺严重。
4.3 卫生人力管理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5 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建议
5.1 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有计划组织从事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技能扎实、知识面广、预防实践经验丰富的公共卫生队伍。
5.2 优化人才结构。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各种 渠道 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严格实施公共卫生医师执业准入制度,扎实推进乡村医生执业医师化,培养适合在基层工作的全科医师。创造条件,完善 措施 ,不断改善农村公共卫生队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对乡镇公共卫生人员实行全额拨款。
5.3 建立完善考核机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服务质量、数量和责任的考评,加强执业行为管理,提高质量,完善服务。
班级卫生管理论文?
班级卫生管理看似小事其实不然,它代表一个集体的总体形象又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下面是我整理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小学班级卫生管理方法谈
【摘 要】 “教育无小事”,将每一件平凡的小事用心地做好,那就能作出不平凡的事情来。班级卫生管理看似小事其实不然,班级卫生既代表一个集体的总体形象又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既然是习惯养成就要从小抓起。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级卫生 习惯养成
我们学校的情况是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受农村卫生习惯的影响,有很多学生卫生意识较差,有乱丢乱扔的习惯,不怎么注意整洁,个人卫生差,对保持班级卫生和集体卫生尤其认识不足,针对这一现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我制定的班级卫生管理工作从细节抓起,从点滴抓起,严于要求,落到实处。主要有以下三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促进习惯养成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得让学生对讲卫生有足够的认识,得循序渐进。一年级开始,我经常给学生阐明我的观点,我说:“张老师最不喜欢三类学生,一是不讲卫生的,二是好吃懒做的,三是撒谎不诚实的”。我这样讲,一来这是我的真实想法,二来我是利用小学生比较喜欢亲近老师的心理,让学生为了让张老师喜欢他而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我不仅这样说,而且我也这样带头做,只要每次在教室或清洁区里,看见垃圾或纸屑,我都会有意识地当着学生的面把它捡起来,而且我经常和清洁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卫生,整理教室后面的扫帚和卫生角。没想到我这一小小的策略,不几天就见效了,果然就有一部分上进的同学像我这样做了起来,一部分同学自觉捡垃圾了,乱丢乱扔的现象明显减少。有了这部分同学的参与,我班的班级卫生状况确实有了改善,但这还不够,被少先队扣分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这也难怪,有些学生不讲卫生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只要有一个人乱丢,班级的卫生状况也就保持不好,看来光以身作则和树立榜样还不行,得来一个现身说法。有一次班会课,我先悄无声息地走进教室,捡起散落在班里地面上的纸屑悄悄放在讲台上。课上,我就举起纸屑故作不解地问孩子们:值日生每天都扫地,我们的地面又不会往外“长”纸屑,那么这些纸屑又是从何而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终得出出现纸屑的原因是有些同学不注意,乱撕、乱丢本子纸所造成的。然后讨论在洒满纸屑的脏教室和没有纸屑干净的教室,哪个让你更舒适、学习的效果更佳?答案明显是后者。孩子们懂得了:讲好卫生,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习惯要求,每个人都讲好卫生,班级环境乾乾净净,在优美的环境里心情舒畅,做起事情来效果才更高。
接着我又顺势而导:如何才能减少或没有纸屑,拥有明亮而干净的教室环境?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达成共识:不乱撕本子纸,发现纸屑马上捡起来,并且及时地丢入垃圾桶中。不吃零食,不把小食品带到学校,就不会有食品袋了。紧接着,我随机提出“只拣不扔”的规章制度,要求大家互相监督。
慢慢地,我和孩子们都形成了一种习惯,课间时孩子们发现纸屑能主动地捡起来,上课之前,我习惯性地看一看教室地面卫生;我只要往孩子所在位置的地面上瞅一眼,那个孩子就下意识的低头看看是否有纸屑需要马上捡起来。
这样,孩子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这样做的好处等,把良好的卫生意识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头脑中。
二、将卫生工作细化、抓落实,见行动
通过班会的讨论,孩子们明白了为何要创立“无纸屑班级”,讲好卫生。接下来我随之做了以下工作:排好值日表,培训值日生,制定值日制度,加 *** 生工具的管理。
1.排好值日表。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已经有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学校大队委和老师的不断强化,尽管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卫生意识,也知道要讲卫生,但有时由于贪玩,或者因为离垃圾筐比较远,不由自主地就又乱丢乱扔了,这也很正常,但如果因此而放纵这些学生,那卫生状况又不能得到保持,这时必须加强管理。如何管理呢,首先,每天安排两名班干部轮流值日,班长和副班长每天要与清洁委员一起检查,如果遇到有同学请假或来晚了,直接由当天的值日生帮着扫。如果遇到集体活动或时间紧,全体班干部自觉和清洁值日的同学一起打扫,这样就避免了遇到特殊情况无人清扫的情况。另外,我把班上劳动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搭配,共分五组,精心排出每天的清洁值日表,并张贴在教室的一角,这样哪天该谁扫教室,该谁扫清洁区,该扫清洁区的什么地方,全都一目了然,既便于清洁值日的同学明确自己当天的职责,又便于班干部进行检查、管理。每天由扫教室的组长早、中、晚倒三次垃圾,避免垃圾的积累和溢位,影响教室的环境卫生。
2.培训值日生。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会有条理细致地做事情,所以做起卫生来不会得心应手。因此,作为一年级老师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他们,让他们知道怎样才算真正的会扫地。开学的头一两个星期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去扫地。,按一定顺打扫不要有人从前扫有人从后扫,东扫一下西扫一下,翻来覆去地扫,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容易丢落。让孩子们看着老师如何搞卫生工作,经常性地布置一些卫生技能作业:练习扫地,擦黑板,收拾桌子,收集垃圾,如何拖地、何时拖地效果最好,有风的时候如何将垃圾扫得干净等。这些方法在班会课上要集体讲解,下课后还要再对值日生进行个别指导,同时还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给学生提供打扫卫生的工具,对学生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纠正。利用校讯通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在家里的劳动卫生情况,一位学生家长给我发信息说:“张老师,孩子现在在家能主动帮 *** 活了,扫地擦桌子都干的有模有样,我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看到这样的资讯我感到无比欣慰。只有学校、家庭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确立值日制度。每组值日生里挑选一个认真负责的小组长。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值日工作,并负责记录组员的迟到以及打扫的情况。值日生每迟到一次或值日拖拉,第二天继续值日一天,再次迟到或者值日时拖拉,值日一周。当天的值日检查结果由值日组长汇总利用早读或中午时间主动报告班主任。我坚持天天听取卫生小组长汇报值日情况,即使因为临时有事不能当天汇报也要利用第二天时间及时补上,听取汇报。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卫生管理学案例库编制和教学体会论文
卫生管理学案例库编制和教学体会论文
摘要 :《卫生事业管理》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经过几个学年的实践,总结编制了教学案例库。案例教学包括案例的编写准备和课堂讨论的过程,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要求应从卫生管理实践中来,有针对性、典型性,内容精炼。课堂讨论过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看法,教师给予必要的总结。实践证明,案例库的编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编写和教学实践更符合卫生管理的需要。
关键词 :卫生管理学;案例编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38-03
0引言
《卫生事业管理》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是借鉴了哈佛商学院和管理学特点实施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广受欢迎的实践教学方法,有人做过统计,某校卫生管理学专业95.38%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很重要或重要;96.53%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62.95%希望增加校外的实践教学时间。[1]本课题组经过我院2009级-2012级卫生管理四个年级的案例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案例数量,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施教方法等方面基本形成了一些规范性的做法。
1案例选编
1.1案例的选择
案例选择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选择适合《卫生事业管理》教学案例时,应当符合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案例必须来自于卫生管理的实际发生领域,要求真实、生动;二是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三是案例必须精练;四是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卫生领域近几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涉及到的问题非常复杂。那么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性。本课程教学过程运用案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卫生管理抽象的理论,案例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同的案例,最好是身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所提问题也是经常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管理问题,这样才能能够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题在选择案例时,只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案例,考虑素材的时效性和选题角度的独到处,案例描述的事件应当是近几年发生的。[2]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案例,得出整体性结论。笔者认为,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应仅仅扣住大纲要求,围绕着必须掌握的15个章节的内容来选择和编写。
1.2案例的编写
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案例的收集和编制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做好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做好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实地调研、收集相关信息等。案例编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小组讨论、学习和分析的过程。对于同一案例,每个学生的看法不同,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有人只能看到表面的问题,有人则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在编写案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案例要反映的本质问题,适当去除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这样才能揭示其内部特征以及案例与卫生管理之间的必然联系。分析和编写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一条或几条管理理论连接起来。例如,在编写“自愿婚检还是强制婚检”这个案例时,学生很容易被表面提供的信息迷惑,即自愿婚检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看似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为什么带来那么严重的后果呢?一些同学分析和编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转向了对法律问题的争论。此时,教师要把握案例的研究方向,不要纠结法律问题,而是从卫生政策制定时的正价值、负价值和零价值这个角度分析。婚检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了,而是涉及到我国妇幼健康、国家人口资源安全等更深的层次必须要考虑长远的价值和导向。所以,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要编写适度、适用的教学案例。所选的案例既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又易于学生接受,最重要的是要和卫生管理理论紧密结合。把握案例编写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涉及的环境背景有一个充分了解,对案例涉及的知识领域有全面掌握,对案例涉及的问题能够通过卫生管理理论来解释。
1.3案例的呈现
《卫生事业管理》教学过程的案例呈现,有不同的时机可以选择,既可以放到讲授每章节内容之前,也可以放到讲授完当天教学内容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或理论时随机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问题之后呈现。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和案例小组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般由教师主持课堂活动,由学委安排好当天的中心发言人,利用PPT的形式在台前讲解,小组成员补充。为保证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效果,要求全班大部分同学参与讨论和交流。此时是课堂教学的高潮,也是全班同学发表见解与共享知识的过程。在讨论案例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另一方面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思考。如:从本案例的内容和分析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受到哪些启发?分析是否全面?提出的结论是否能解释该案例反映的问题?可以运用哪些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教学实践
2.1明确目标
首先,要明确《卫生事业管理》的教学目的。卫生管理学处于中观层面,研究行业发展和管理,教学任务涉及多个层面和领域,各个章节基本独立。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中要调动积极因素,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为每个人基于自己所处的地位、所占有的资源、所积累的经验不同对世界万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3]因此,坚持集体参与原则,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营造一个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知识可以共享。
2.2导入案例
教学所用的案例,一类是教师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后,由教师指导编写的案例。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时,为达到快速进入角色的目的,教师应向学生讲解一下该案例的背景,以及案例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介绍一下案例的收集和编写过程,以及如何进行讨论,大致的要求有哪些,包括时间安排等等。从而使得案例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保障课堂授课的时间。
2.3案例讨论
开始进行案例讨论,也就意味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教师的控制作用是通过发言人的角色体现出来的。[4]几乎所有的案例教学中过程中都有对各种可能的备选答案的讨论,有时甚至在问题还没有得到澄清之前,课堂上就有同学已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方法了。此时,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会抑制其他同学的想法,出现想说但怕说错的情形。为克服小组成员互动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倡导在小组讨论中使用头脑风暴法。[5]索尔蒂斯等人也曾对案例教学中的讨论环节提出建议:确定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使得每个人都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对别人的看法提出挑战。在全班讨论前,教师应就学生在阅读案例时对案例的思考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学生认识问题的维度不同,会产生各种可能的想法。那么,教师应当对关键性的讨论进行引导,得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引导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定性时,要抓住主要问题,避免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主要方面。[6]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尽管案例的结论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是在案例讨论的结尾部分,教师也应当适当总结,并提出新的想法,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究案例的后续问题。
3案例教学的成效和不足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卫生管理学》案例教学一直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本研究经过一年的准备和四年的实践,形成了初步的案例库。目前,已经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转变为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并得到学生认可。实践证明,实施案例教学法后,到课率明显提升,大家愿意参与到主动教学中,同时也凝聚了班级的.团队意识。[7]但案例的选编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案例的系统性还有待加强,案例的编写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格式。同时,因为时间和经费等限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案例的过程还比较困难。
4运用案例教学的建议
美国卫生管理的实践教学,很注重学员的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形式已被广泛地采取,实践教学占卫生管理专业教育一半以上的时间。[8]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今后,《卫生管理学》案例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探索。
4.1案例编写应以小组为单位
运用案例教学时,可以提升学生的兴奋点,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但如果在编写案例的成员组成时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卫生管理学》最开始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案例,结果全班学生单兵作战,准备了很多案例,但是很快就发现案例和教学内容相关性不高,案例本身的质量也不高,经常出现不知道案例要反映什么问题的情形。另外,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从网上下载案例直接照搬,没有达到设计的初衷。经过分析和总结,开始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协作编制案例的方式。每个小组中根据个人特长,分工负责,将文献检索梳理、案例编写、课堂讲解等有机整合,使得案例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2案例库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实践证明,案例库的建设应围绕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探索和增加前沿和难解的问题。相较我国医改的复杂性,案例的编制也应及时反映难点和热点问题,与时俱进。学生编制和探讨过程不怕分歧多,教师对案例的把握更多的是在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4.3增加实地调研的案例数量
在编制现有案例过程中,教师也积极组织和动员学生深入实地,进行现实问题的研究,如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现状,应动员学生利用假期和各种便利条件,深入社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通过访谈和观察等,现场收集案例。实践证明,实地调研得出的案例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学生能够直观了解我国卫生管理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并促使大家自觉地展开深入探讨和思考。对学生而言,一个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是那么单纯,可能不是一个政策或措施就能解决的,许多表面看来没有关联的事务,其实都是行业发展或系统的问题。如果有可能,今后会加强实践教学及调研获取案例的锻炼机会,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权,经过积累,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将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给以正确的指导,从而加强开放式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翔,夏雪,张亮,张太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视角下实践教学现状与意向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12):96.
[2]王亚东,胡雪军,王明亮.卫生应急管理教学案例编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2014,18(4):352.
[3]杜复平.教学案例开发:教师个人教学哲学建构的有效途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2):36.
[4]杜同爱.管理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5(4):60-6.
[5]张泽洪,熊晶晶.卫生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80.
[6]刘长兰.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开展卫生审计案例教学的体会[J].医学与社会,2008,21(12):57.
[7]江流芳.医院管理学两种实践课教学方法效果比较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1,25(10):701-702.
[8]胡凌娟,金今花,武锋,等.小组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管理学课堂的新尝试[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152.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参考 题目 1、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对比研究 2、居民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对比研究 3、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4、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对比研究 5、居民不同疾病医疗费用研究 6、居民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研究 7、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8、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9、社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与影响因素分析 转自:
上一篇:现代特殊教育投稿须知
下一篇:保险职业学院学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