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金融出版社历任总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09 09:00

金融出版社历任总编辑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专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11月。统计学,主编之一,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9月。国民经济统计学,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明教材,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11月。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副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9月。中国证券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如何分析经济形势,专著,中国商业经济出版社,1995年月。社会经济统计调查方法与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年6月。世界十大证券交易所海外上市指南,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5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与曹远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产业结构竞争力主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9)-科技竞争力主题(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如何计算和使用GDP(与王仁曾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金融统计分析(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月。国民经济核算教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5月。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2月。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理论与应用(副主编,编著负责人),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4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国民经济核算教材大纲和习题集(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金融统计分析(主编,新版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2月。金融统计分析学习指导书(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2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1世纪发展主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经济统计和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6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3)-区域发展主题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发表论文(1997年以来)国际竞争力发展的主要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2期。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问题和发展战略,统计研究,1996年第5、6期连载。世界国民经济核算新发展,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5期。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China, 载于《Social Impact of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ed. Tran Van Hoa), Macmillan Press Ltd.,UK,2000年(英文)统计现代化是中国迈向21世纪的基础,中国信息报,1996年1月11至25日连载。世界国民经济核算新发展,《统计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10月Cultur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Development,Information, in Japan,1999,3.首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企业报,1998年12月14.15.21.22.28日连载。首都国际竞争力评价,首都经济,1998年9月。英国创新趋势分析,北京统计,1999年3月。科技竞争力与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科技月刊,1999年4月。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战略与管理,1998年3月。面向市场进行科技资本重组,中国科技日报,1998年11月21日。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欧元的国际竞争力,载于1999年PECC金融与市场发展委员会“欧元研讨会”论文集。Foreign Trade of Asian Transitional Countries and Regions: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and its development,载于《The Cures,their Effectiveness and Prospects After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Edited by Tran Van Hoa), Macmillan Press Ltd.,UK,2000年(英文)。China: Be in Safety or in Danger,同上,(英文)注:论文17和18在澳大利亚Sydney 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与Wollongong大学主办 “亚洲国家贸易与发展研讨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Development of Asia Countries)上宣读。1997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经济研究资料,1997年第2期。中国国际竞争力,求是内部文稿,1998年。中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僚望,1998年9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经济经纬,1999年3期。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研究,日本法政大学统计研究所“统计研究”(日文),1999年5月。从国际竞争力看我国的两个转变,北京日报,1996年4月11日。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调查分析,中国企业报,1998年3月4期连载。国民收入分配的控制,中国资产新闻,1997年11月。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资产新闻,1997年5月。北京、上海、广州私营企业家成长的比较,中国改革报,1998年4月。中国科技竞争力及其发展,管理世界,1999年5月。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评析及展望,中国科技月报,2000年第1期,中国国际竞争力现状与跨世纪发展,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1期。21世纪展望: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科技日报,2000年2月25日。(新华文摘2000年4月全文转载)。首都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社会主义特色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生活质量竞争力评价和预测,管理世界, 2000年8月。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及其发展,金融研究, 2000年8月。The Studies for Ero Competitiveness to U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France Macroeconomy, Beijing, 27-29 May 1999Economic Structure Changing in China: 1987-1997,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Output Techniques, Macerata, Italy, 21-25 August 2000The Impact of Asia Financial Crisis, Macmllan Press 2000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国际竞争力测度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The Analysis of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Fund Flow Movement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Econometric Study of Northeast Asia(JESNA), Vol.2No.1, August 2000.企业怎样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信息报,2000年10月26日。中国国际竞争力有多强(上、下),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6期、第17期连载(包括7篇论文)。为中国应用统计开拓奋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高校统计学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研究,统计学(复印报刊资料),2000年第1期。21世纪:全面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中国统计,2001年第1期。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企业竞争力,中国统计,2001年第3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研究,管理世界,2001年第4期。GDP: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统计研究,2001年第8期。China : Aspect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a Globalized Economy, Macmllan Press 2001。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研究,2001年第5期。建设具有一流竞争力的科技园区,前线杂志,2001年第4期。充分发挥首都国际竞争力的三大优势,前线杂志,2001年第2期。社会科学及管理中的统计学,中国统计,2001年第4期。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中国统计,2001年第5期。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什么是中国21世纪发展主题,科技日报2001年8月10日。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科技日报2001年8月10日。国际竞争力评价原理与方法,科技日报2001年8月10日。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的预测方法,北京市第11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10月。日本国际竞争力的现状、问题和发展,《经济活页文选》2002年第3期。日本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和分析,《经济活页文选》2002年第3期。日本政府行为与日本国家竞争力,《经济活页文选》2002年第3期。2001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转载)中国的竞争力在哪里,环球时报,2002年6月17日第15版。金融危机让泰国清醒,环球时报,2002年7月22日第18版。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日报2002年8月9日第15版。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2002年世界竞争力主流竞争要素与中国发展要点,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10月。南海国际竞争力有多高,经济日报,2002年10月25日。The Studies on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for the Chinese Electronic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1987-2000, Canada,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put-Output Technique,2002-10-10-15从宏观经济层面研究中国经济周期变化,载《统计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11月。China, New Asian Regionalism and the WTO,APE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mpact of Crises on Trade,Regionalism and Globalisation in Asia and Australia,University of WollongongWollongong, Australia5-6 July 2002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科技指标及其在政策中的应用—中澳科技指标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中国大陆科技国际竞争力现状、问题与对策,2002年亚太地区产业科技创新竞争与区位优势分析国际研讨会,2002年8月。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12期。2002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3期.国际竞争力对社会经济统计的影响,《统计研究》2003年第1期。南海市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国信息报,2003年4月11日第5、6版。世界经济歧路徘徊,国际竞争力谁胜谁?--2003年IMD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中国信息报2003年5月30日第5版。加入WTO后的中国国际竞争力:2002年的评价与分析,《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0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广西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国信息报,2003年6月27日第5、6版。中国农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7月25日第5、6版。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8月8日第5、6版。中国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8月22日第5、6版。中国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3年9月5日第5、6版。北京市城区、近郊、远郊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中国地区国民素质竞争力评价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第8期.我国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北京统计》2003年第9期。提升大学竞争力,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国高等教育》2003年第18期。中国国际竞争力最新分析,经济日报2003年9月2日第11版。2003年中国国际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6期。北京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中国31省市竞争力评价报告(日文),日本法政大学日本统计研究所,统计研究参考资料,No.85,ISSN 0288-8734, 2004年2月。中国汽车制造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管理世界2004年第9期。中国31省市食品制造业企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信息报,2004年12月3日第5、6、7版。

胡坚的主要作品

经济学1.胡坚、王海平主编:《国内金融发达城市金融产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1月。2.王铁军,胡坚主编:《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成功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7月。3.胡坚:《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多维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pp302;4.胡坚、陶涛:《日本金融:危机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pp229;5.胡坚:《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再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pp217;6.胡坚:《欣欣向荣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pp376;7.胡坚:《转变中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台湾)大秦出版社,1996年12月,pp365;8.胡坚:《日本金融市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0月,pp157;9.胡坚、刘伟、丛培国和江明华:《当代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pp250。文学1.胡坚:《飞过沧桑的蝴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pp269。2.胡坚:《爱的答案》,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0月,pp280。 1.(美)杰克·弗朗西斯和罗杰·伊博森著:《投资学全球视角》(胡坚等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2.(美)彼德.纽曼等著:《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金融卷》(第一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译,胡坚教授主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pp835。3.(美)威廉·夏普:《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胡坚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2001年3月,pp400。4.(日)林华生:《日本在亚洲的作用》,(曾刚译,胡坚审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p244。 1.胡坚:“供应学派两个主要经济模型述评”,厉以宁主编:《西方经济思想评论》(第二辑),商务印书馆,1990年,pp97-123。2.胡坚:“90年代以来的中国金融改革--步骤与走向”,晏智杰、宁骚、李玉主编:《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课题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pp120-140。3.胡坚:“林华生(日)著:《日本在亚洲的作用》(中译本)序言”,2000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pp3-7。4.胡坚:“中泰两国金融体系比较及未来发展”,北京大学泰国研究所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泰关系--纪念中泰建交25周年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12月。5.胡坚:“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北大论剑》,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7月。6.胡坚:“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2)”,萧灼基主编:《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7.胡坚:“第一章 退市机制与股市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韩志国、段强主编:《退市机制--市场压迫还是压迫市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8.胡坚:“对女性学学科教学、学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一点思考”,魏国英、王春梅主编:《女性学理论与方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pp133-139。9.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的危害”,计高成主编:《世界反腐风云备忘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年6月,pp277-284。10.胡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与趋势”,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第2辑),2002年9月,辽宁人民出版社。pp5-19。11.胡坚、孙素民:“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2003)”, 萧灼基主编:《2003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355-368。12.胡坚:“王曙光:《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pp1-3。13.胡坚:“加入WTO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3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14.胡坚:“从亚洲金融危机看腐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张保民等主编:《亚洲地区的行政改革》,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特区行政及公职局出版,2003年10月。15.胡坚、秦娟娟:“中国国际资本管理制度变化”,王长胜主编:《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4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16.胡坚、高飞:“中国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4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pp265-281。17.胡坚:“王学东:《商业房地产投融资与运营管理》序言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8.胡坚、郭国圣:“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pp81-100。19.胡坚、梁志隆:“中国香港地区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20.胡坚:“序言”,韩玲慧:《经济发展中的银行体系》,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4月。21.郜全亮、胡坚:“2006年香港金融业回顾与展望”,萧灼基主编:《2007年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Pp343-368。22.胡坚、郜全亮:“东盟经济合作背景下的中国与泰国经贸与投资关系”,傅增有、薄文泽主编:《中泰关系30年:回顾与展望》,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8月。Pp126-131。23. 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的现状即未来发展方向——兼论金融海啸对于澳门金融的影响”,李向玉主编:《腾飞的澳门:回归十年的回顾与展望(社会卷)》,澳门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Pp313-320页。24.胡坚:“论澳门产业结构的适度多元化发展”,杨允中、饶戈平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与澳门特区的发展——纪念《澳门基本法》颁布18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出版,2011年7月。25.胡坚、王智强:“中国女性劳动力教育回报率问题研究——基于heckman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魏国英、马忆南主编:《亚洲女性论坛报告——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 (如无特别注明,均为独立完成)1、“论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思潮”,《经济科学》,1992年第2期,pp67-72。2、“‘评斯拉法对李嘉图‘不变价值尺度’难题的解答”,《经济科学》,1993年第1期,pp67-71。3、“英美银行兼营证券业务的争议及其发展概况”,《经济学动态》,1993年第6期,pp57-60。4、“发展市场经济与转变思想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1期,pp39-41。5、“目标与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观念更新与转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第2期,pp54-62。6、“大陆、香港、台湾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论坛》,1994年第1期,pp20-26。1993年5月28日(美国)《世界日报》先行刊载。7、“B股与其相关市场的联动关系”,《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pp36-48。8、“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与上海的选择”,《经济科学》,1994年第2期,pp9-14;并被编入国务院研究室财金贸易研究司课题组“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专辑”,《经济研究参考》1994年第115/116期。9、“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经济评论》,1994年第4期,pp29-32。10、“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设想”,《经济科学》,1995年第2期,pp38-43。11、“让经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pp22-23;1996年6月29日《文摘报》转载。12、“香港与广东省的金融互动关系”,《国际金融研究》,1995年第5期,pp18-21。13、“1997年之后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几个问题”,《银行家》,1995年第2期,pp8-11。14、“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北京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pp65-69。15、“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期,pp25-31。1995年11月9日《华南早报》(香港)先行刊载。16、“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银行家》,1996年第2期,pp8-12。17、“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评论》,1996年第3期,pp84-90。18、“香港--面临挑战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6期,pp16-17。19、“香港与亚洲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之间的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7期,pp25-27。20、“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运作”,《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8期,pp24。21、“九七临近话汇丰”,《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9期,pp17-18。22、“中银集团--香港金融市场的支柱力量”,《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0期,pp35-36。23、“过渡时期香港的股票市场”,《中国金融信息》,1996年第11期,pp19-21。24、“论亚太地区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经济科学》,1996年第6期,pp67-72。25、“日本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改革与调整”,《经济问题》,1996年第11期,pp46-49。26、“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与前景”,《银行家》,1996年增刊,pp9-12。27、“香港回归在望,更上层楼--96年经济、金融回顾与97年展望”,《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1期,pp30-32。28、“中国因素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2期,pp28-29。29、“1997年前后的港台金融关系”,《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3期,pp24-25。30、“香港上海,比翼齐飞”,《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4期。31、“过渡时期香港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5期,pp24-26。32、“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经济问题》,1997年第4期,pp32-34;《华人月刊》(泰国),1997年7月号,第18期。33、“谈中国因素对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兼论今后两地证券市场互动的方向”,《证券市场导报》,1997年第3期。34、“回归在即,红筹更红”,《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6期。35、“台湾发展亚太金融中心的历程及最新进展”,《中国金融信息》,1997年第8期。36、“从亚洲金融危机看反腐倡廉”,《中国监察》1999年第9期。《澳门日报》,1999年3月28日、4月4日、4月11日分上、中、下三部分连载。37、“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金融研究》,1999年第5期。38、“中国应增强金融实力”,《中国国情与国力》,1999年第7期,《新远见》1999年第4期转载。39、“风险资本投资机制与高科技产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为高科技产业走向市场搭建桥梁》,1999年第14期,总第16期(1999年7月);《会计之友》2000年第1期。40、“从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看我国银行业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国金融》,2000年第6期。41、“亚洲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体系三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问题》,2000年第4期。42、“论在西部大开发中消除城乡差别的基本战略”,《宁夏科技》,2000年第3期,第18页。43、“中国经济的光和影”(中日文双语),《新泻大学经济学年报》第25号(2001年3月印刷出版)。44、“香港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争议及对内地银行业的启示”,《经济科学》,2001年第4期。2004年3月被收入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主编:《中国现代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创新运营成功模式全集》第二集1579-1584页。45、“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经济界》,2001年第5期。46、“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行进”,《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第5期。47、“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南方金融》,2002年第1期。48、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40卷第5期)。49、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上),《信用合作》(台湾)第79期(2004年1月20日)。50、胡坚、郭国圣和林宛洁:“进入WTO与两岸金融的契机与挑战”(下),《信用合作》(台湾)第80期(2004年4月20日)。50、魏子力、胡坚:“基于网络的信息与证券市场监管”,《经济科学》,2004年第2期。51、胡坚、高飞:“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52、魏子力、胡坚:“行为金融理论回顾及其前沿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第31期。53、“金融业改革和开放进程中需保持金融稳定”,《银行家》,2004年第4期。54、胡坚、钱宥妮:“中国消费者短视行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2005年4月)。55、胡坚、董曦明:“西方干预理论述评――兼论西方外汇干预理论在我国的实用性”,《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2005年5月)。Pp17-23。56、刘洋、胡坚:“中国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5年第3期(2005年6月)。Pp54-。57、胡坚“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南方金融》2005年第8期。58.胡坚、钱宥妮:“政府在日本金融制度演化中的作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学报》(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43期)。59.胡坚、董曦明:“汇率目标区在外汇干预中的作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3期(总第167期)。60.胡坚:“积极发挥工会作用 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中国政治类全国核心期刊),2006年第20卷增刊。61.卜紫洲、胡坚:“我国银行卡业的产业结构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2006年7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2.胡坚、董曦明:“银行往来关系研究理论及启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3.胡坚、郜全亮:“国际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南方金融》,2007年5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4..胡坚、赵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途径”,《南方金融》2008年8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65.胡坚、吕鹏博:“上海股市与香港股市的连动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2月,(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66.胡坚、杨霞:“澳门金融业迈向何方”,澳门社会进步协会:《九鼎》,2009年第4期,总第18期。67.李继民、胡坚:“经典产业组织理论框架下我国保险行业的SCP 范式研究”,《商业时代》(《中文核心期刊要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0年第32期。68.李继民、胡坚:“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绩效与规模经济——基于2004-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总第371期。69.胡坚、王智强:“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2010年11月。70.胡坚、王智强:“房地产业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济贸易类核心期刊),2012年第5期。71.胡坚、杨光、王智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挤出效应研究》,《商业研究》(《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经贸类核心期刊),2013年第8期。 (经济学与金融学)1、“第二届证券市场暨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简介”,《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2、“90年代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规模增大利弊并存挑战尤多”,《中国城乡金融报》,1995年4月19日。3、“新加坡香港角逐亚洲第二大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城乡金融报》,1996年3月20日。4、“香港基金市场的发展”,《金融时报》,1997年5月18日。5、“香港经济腾飞的奥秘”,《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17期。6、“金融业的发展对香港经济的作用”,《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第20期。7、“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金融内参》,1998年1月13日(总73期)。8、“人民币变动的趋势与中国经济”,(日)《东海日中贸易中心通讯》,1999年第1期,总第165期。9、“也谈实行个人金融财产实名制”,《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4月16日。10、“要用政策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中国改革报》,1999年6月29日。11、“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与动因探讨”,《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中关村发展战略议政会专辑),北京市海淀政协办公室,1999年6月。12、“新形势下中关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海淀报》2000年1月15日第二版。13、“香港金融创新给我们的启示”,《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3月2日第四版。14、“董建华美加招呼‘外援’--香港跨世纪发展人力资源战略初露端倪”,《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15、“优势城市群战略可获得规模经济效果”,《南方日报》2000年6月12日。16、“纵观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0日第四版。17、“市场不相信新经济神话”,《中国市场经济报》,2000年4月29日。18、“用经济学原理反思‘假日经济’”,《南方日报》2000年5月15日。19、“对于中关村地区建设高科技园区的建议”,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办公室:《海淀政协》(文件资料汇编)第22期,2000年8月,pp19-20。20、“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经济日报》,2000年9月28日,第12版。21、“让新世纪充满爱”,《北京大学校报》第917、918期(2001年1月1日)。22、“中国大陆股市的‘结’与‘解’”,《商业新闻周刊》(台湾),总第7期,2001年1月8日-14日,pp100-101。23、“发展结构层次丰富的证券市场”,《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3月29日(2001年第12期)。24、“建立退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中国证券报》2001年4月17日,第九版。25、“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和文物收藏”,《东南文化》,2001年第4期。26、“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上),《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14日(2001年第22期)。27、“日本创业板的新格局及其影响”(下),《科技日报(创业板周刊)》,2001年6月21日(2001年第23期)。28、“中国股市急需蓝色兵团”,《证券日报》,2001年10月17日第4版。29、“降息推动经济增长--评央行再度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中国财经报》2002年2月22日第2版。30、“低利率:世界经济的新特点”,《人民日报》,2002年3月1日,第7版。31、“交易所也上市”《三联生活周刊》,2002年第16期。32、“存托凭证发展的国际趋势及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流通的可行性分析”,黄河证券责任有限公司主办《黄河证券研究》,2002年第3期。33、“‘造假’拖累美元”,《人民日报》2002年7月19日。34、“开拓创新拳头产品”,《经济日报》2003年11月25日第14版。35、“笙歌伴忧思: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祭—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胡坚教授”,《中国市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8月。36.胡坚:“金融与实体经济:孰重孰轻?”,《实效管理》,2012年第6期。37.胡坚:“贝卢斯科尼们无法抵御金融全球化的风险”,《中国健商》2012年第3期。38.胡坚:”再接再厉,继续创造新的辉煌”,《金融时报》2012年11月23日第五版。 1、“给我一个小小的世界”,《南方周末》1992年11月12日。2、“今夜无人安睡”,《北京大学校报.校庆专刊》第3版,2003年5月5日。3、“永恒的四季”,何芳川教授纪念文集编辑组:《何芳川教授纪念纪念文集》,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4、“燕园,与你同在”,赵为民、郭俊玲主编:《精神的魅力》(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5、“等您,在燕园”,刘昀、王曙光编:《岱岳长青:陈岱孙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

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是什么级别的领导

楼上错了 应该是“李刚”级别的领导!

李绍光的个人经历有什么?

主要经历:

2002年9月至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教授、所长。

1998年7月至2002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高级经济师。

1997年,新加坡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卿研究员。

1994年9月至199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学位。

1990年7月至1998年7月,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讲师(1992-1997),副教授(1997)。

1987年9月至1990年6月,山东大学社会学系,读硕士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7月至1987年8月,山东潍坊电子研究所(后潍坊计算机公司)助工。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山东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代表著作:

1、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参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2、养老保险与金融市场,副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

3、当代东亚国家、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参著,法律出版社,2002年。

4、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参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

5、资本市场新论,参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

6、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第一译者,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综合评价,参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8、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参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2003年修订版待出)。

9、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

此外还有:

企业形象与企业管理

东营村:走向现代化(合著)

深化社会保障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社会保障改革(参著)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参著)

代表论文

1、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2、养老金改革应坚持市场经济方向,载财经界,2003年第5期

3、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难点和政策依据分析,载〈比较〉第6辑,2003年5月。

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

4、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4月17日全文转载。

5、关于企业年金的几点认识,中国保监会"首届企业年金论坛"发言稿,2003年4月。

6、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寻求金融市场的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书评)。2002年"

此外还有:

我国市场发育中的自增强现象

养老金:现收现付与积累制的比较

养老金经济学概述

基本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出路

基本养老保险的难点与对策分析

社会保障改革三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构想

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制度优化

划拨国有资产和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要有战略性考虑

怎样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试水"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以后

我是天津财经大学营销系09界的学生,请问报考本校的研究生需要考哪几科?(具体科目)

……直接问你们老师不就行了……
而且答案最准确

童鞋,你真是懒啊,算了,我帮你查了
不过没有你那个专业啊

会计学 会计硕士 金融学 企业管理
国际贸易学 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统计学 产业经济学 英语语言文学 经济法学
财政学 数量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
国民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世界经济 工商管理硕士
旅游管理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法律硕士(非法学)
国际法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法律硕士(法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应用数学

▲政治经济学同济大学四平路
1、《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课
2、《政治经济学原理》,石晶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彰武
▲西方经济学共济网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同济大学四平路
2、《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上册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下册宏观部分)》,丛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正门
3、《计量经济学》,于俊年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院
▲世界经济院
1、《国际经济学》,李坤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kaoyangj
2、《国际经济学》,李宏,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版。kaoyantj
3、《世界经济》杂志,《国际经济评论》杂志。业
▲国民经济学济
1、《国民经济核算概论》,肖红叶、周国富编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专
2、赵彦云编《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0092
▲区域经济学336260 37
1、《区域经济学通论》,聂华林、王成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3623 037
▲财政学同济
1、《财政学:理论在政策中的当代应用》,张进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济
▲金融学112室
01金融学 03信用管理辅导
1、《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 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336 26038
2、《国际金融概论》,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出版。
3、《投资学》,张元萍,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
02保险学和保险精算
1、《保险学教程》刘金章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 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产业经济学
1、臧旭恒等,《产业经济学》(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
2、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产业经济学译丛),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2。
▲国际贸易学
1、《国际贸易》,海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国际贸易》,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国际贸易问题》杂志。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第二版),胡学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2、《劳动经济学》,李中斌等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统计学
1、《统计学》,郭英、高建国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数量经济学
1、《计量经济学》,李子奈主编,高教出版社。
▲经济法学
1、《商法学教程》,赵旭东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民事诉讼法》(第二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必读资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及据此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国际法学
1、《国际法》,白桂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国国际私法通论》(第三版),李双元等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划※者为重点):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十七大报告》,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07年。
▲英语语言文学
1、《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2、《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3、《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王学成、齐欣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8月版;
4、《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中级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5、《简明法语教程》孙辉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2002年2月第15次印刷。
▲应用数学
1、数值分析(参考书:《数值分析引论》,易大义等,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2、数理金融(参考书:《数理金融》,叶中行等,科学出版社,2002年);
3、运筹学(参考书:《运筹学》,《运筹学》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三版。
▲计算机应用技术
1、《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4版。
▲管理科学与工程
01管理信息系统、02电子商务、03物流管理与系统仿真
1、《C程序设计(第三版)》编著谭浩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7。
2、《数据结构及应用算法教程》,严蔚敏、陈文博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
或《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
04金融工程
1、《金融衍生工具教程》,张元萍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2、《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05工程管理
1、《工程项目管理》,成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06管理科学
2、《生产与运作管理》,陈荣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会计学
1、《财务会计》,盖地,赵书和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三版。
2、《财务管理》,徐春利,苑泽明编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
▲企业管理
1、《市场营销学》,曹家为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3月。
2、《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陈荣秋、马士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3、《公司治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李维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4、《人力资源管理》,林忠、金延平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旅游管理
1、《旅游学概论(第五版)》李天元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技术经济及管理
1、《技术创新管理(第二版)》,吴贵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技术创新学》,付家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项目管理》,骆珣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
▲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郑功成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考

上一篇:又快又水的光学期刊

下一篇:塞上散文诗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