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
关于读书的名家文章
读书 老舍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
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爱念书。
书的种类很多,能和我有交情的可很少。我有决定念什么的全权;自幼儿我就会逃学,楞挨板子也不肯说我爱《三字经》和《百家姓》。对,《三字经》便可以代表一类——这类书,据我看,顶好在判了无期徒刑后去念,反正活着也没多大味儿。这类书可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犯无期徒刑罪的太多;要不然便是太少——我自己就常想杀些写这类书的人。我可是还没杀过一个,一来是因为——我才明白过来——写这样书的人敢情有好些已经死了,比如写《尚书》的那位李二哥。二来是因为现在还有些人专爱念这类书,我不便得罪人太多了。顶好,我看是不管别人;我不爱念的就不动好了。好在,我爸爸没希望我成个学者。
第二类书也与咱无缘:书上满是公式,没有一个“然而”和“所以”。据说,这类书里藏着打开宇宙秘密的小金钥匙。我倒久想明白点真理,如地是圆的之类;可是这种书别扭,它老瞪着我。书不老老实实的当本书,瞪人干吗呀?我不能受这个气!有一回,一位朋友给我一本《相对论原理》,他说:明白这个就什么都明白了。我下了决心去念这本宝贝书。读了两个“配纸”,我遇上了一个公式。我跟它“相对”了两点多钟!往后边一看,公式还多了去啦!我知道和它们“相对”下去,它们也许不在乎,我还活着不呢?
可是我对这类书,老有点敬意。这类书和第一类有些不同,我看得出。第一类书不是没法懂,而是懂了以后使我更糊涂。以我现在的理解力——比上我七岁的时候,我现在满可以作圣人了——我能明白“人之初,性本善”。明白完了,紧跟着就糊涂了;昨儿个晚上,我还挨了小女儿——玫瑰唇的小天使——一个嘴巴。我知道这个小天使性本不善,她才两岁。第二类书根本就看不懂,可是人家的纸上没印着一句废话;懂不懂的,人家不闹玄虚,它瞪我,或者我是该瞪。我的心这么一软,便把它好好放在书架上;好打好散,别太伤了和气。
这要说到第三类书了。其实这不该算一类;就这么算吧,顺嘴。这类书是这样的:名气挺大,念过的人总不肯说它坏,没念过的人老怪害羞的说将要念。譬如说《元曲》,太炎“先生”的文章,罗马的悲剧,辛克莱的小说,《大公报》——不知是哪儿出版的一本书——都算在这类里,这些书我也都拿起来过,随手便又放下了。这里还就属那本《大公报》有点劲。我不害羞,永远不说将要念。好些书的广告与威风是很大的,我只能承认那些广告作得不错,谁管它威风不威风呢。
“类”还多着呢,不便再说;有上面的三项也就足所证明我怎样的不高明了。该说读的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给最佳呗
关于读书的名家名篇!
以下摘自中国经典散文网------------ 我的读书情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你沉迷于网络游戏留连其间时,当你为拜金主义冲昏头脑唯钱是从时,当你不厌其烦地观赏着一部部肥皂剧或喜或悲时,我却静处一室,泡杯香茗,手捧心爱的书本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中。 古人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可以明智,读书可以医愚。晋代大学问家车胤特别喜欢读书。但因家境贫穷,无钱买购灯油,他就捕捉到许多萤火虫放到白绢袋中,晚上借萤火虫发出的微弱蓝光刻苦读书,终于成了一代文豪。他“囊虫照读”的故事流传至今。我们淄川的蒲松龄老先生“写鬼写妖入木三分”,他饱读诗书,虽屡试不第,但他凭其深厚的文化功底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聊斋志异》这部不朽之作。当年游说六国的苏秦曾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闭门不出,苦心研读书本,最后成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们都是古人中刻苦读书,勤于著书的典范。古人爱书,敬书,很少亵渎书本。而现代人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速,把书束之高阁,却挖空心思一味地追求名利、金钱,其实在他们风光的外表下并不能掩饰其空虚的精神。 读书能让人的生活更充实。我与书本已有三十年的不解之缘。是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从一个粗野无知的乡村小丫头成长为今天知书达理、稳重大方的人民教师。感谢少年时代的自由阅读,它在我的心灵中播下的种子是那样顽强,仿佛火种,不断在我人生最失意的时候点燃。师专的读书生活给予我更多思考人生、探索社会的空间,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在我眼前展现出一片新的世界,让我充分领略到书籍的无穷魅力。执教三尺讲台,我最初登台时羞涩、紧张、拙于言辞,后来我从读书中汲取了力量。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博学多才、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我开始有目的地读书,把教材作为研究的沃土,每一篇课文我都了然于胸,进行拓展性批判性研读。我的课堂由原来的死气沉沉变得活跃起来,孩子们向我投来敬佩的目光,每个学生都能津津有味、专心致志地听课。我从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中更加增添了为人师的自信,是读书帮助了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仅在教学上得益于读书,而且我读书的兴趣随我的需要而改变。明代朱熹有诗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我们的知识是要不断丰富更新的。我喜欢阅读医学方面的书籍,卫生部健康教育专家洪绍光写的《40岁登上健康快车》教育我要给健康以时间和空间,要坚持“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一天八杯水”。我从读书中练就了一副强壮健康的身体。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我对研究菜谱情有独钟。忙碌一天,参照菜谱烧上几个精致可口的小菜,既丰富了餐桌,增进家人的食欲,自己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我还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小说、诗歌、散文我都爱读。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的人物卡西莫多,让我在他丑陋的外表下看到了他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诗人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的诗句,鼓舞我努力战胜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因为我心中有一盏不灭的光明之灯。余秋雨的散文耐人寻味,如品一杯清茶,越品味道越厚重。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涤荡着我的身心,让我成熟稳重起来。 读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如果我是一位淘金者,我会不费吹灰之力收获颇丰,因为我认为书中字字如金石,句句如珠玉。漫游书海中,或圈圈点点,或勾勾记记,我会时而感动得热泪盈眶,时而气愤得暴跳如雷,时而快乐得手舞足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在书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读书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充实了我的感情生活。他还影响了我身边的人,我的学生们闲暇便读书,开口便谈书。我们班的读书大王可多啦!我的儿子也成了小书迷,电视不能吸引他的眼球,读书才是他的最爱,把书当礼物送给他是他最快乐的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勤奋读书,与书为友,相伴终生。
上一篇:种子科技杂志社官网
下一篇:延安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