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酒文化论文3000

发布时间:2023-12-06 04:54

酒文化论文3000

  酒 文化 是指在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酒文化的论文篇1
  浅析中西酒文化

  摘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酒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有明显差异。西方酒文化一般指葡萄酒文化,而中国酒文化则是白酒文化。本文从酒的起源,酒与宗教的关系,酒器的使用,饮酒礼仪以及酒的社会功能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中西方酒文化的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酒文化 文化差异 文化

  酒文化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方面,跟其他方面一样,其形成过程以及在地域上造成的差异,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社会以及历史的不同因素形成了文化的最终不同。只有从各个方面把握中西文化的不同才能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1.酒的起源

  从酿酒所使用的原料方面来说,在中国早期的文化起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并且农作物发展较为先进,人们便用粮食酿造就有中国特色的黄酒以及白酒。而在被称为西方文明摇篮的巴尔干半岛古希腊地区,境内多山,土壤贫瘠,不适合农作物生长,反而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葡萄酒的酿造就成为西方酒文化的代表。对于酒神崇拜,从神话 传说 方面来说,西方的葡萄酒最早起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据说他是最早 种植 葡萄并且酿造葡萄酒的。而在中国,中国历史上没有明确的酒神,而又普遍地将仪狄或是杜康认为是中国的酒祖。

  2.宗教与酒文化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讲,____是西方的主流宗教,在圣经中多次提到葡萄酒。耶稣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并且让人们记住自己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因此基督____萄酒视为圣血,而且葡萄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被教会人员视为工作,在这种背景情况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是一种敬仰与喜爱的心情。在中国佛教的影响较为广泛,而佛教的教义是反对饮酒的,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在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人们很多听信佛的教戒,尽可能的控制饮酒。加之中国的白酒多是粮食酒,因此人们对于饮酒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

  3.酒器的使用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人们对酒器的重视都是略见一斑的:酒器制造所用的材质,最终的形状以及做工的精美都有不同的讲究。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依据材质,使用者和时代等因素的不同,酒器的名称很多,比如有尊、壶、爵、角、觥、杯、卮、彝、卣、?、瓿等,不胜枚举。中国酒器的繁多,不仅是因为时代变迁从而生产力所带来的材质改革,更是因为在封建等级社会的中国,酒器的使用更是印上了等级制度的烙印,不同的酒器代表了不同的身份。西方国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种,但是一定程度上来说西方国家的酒器基本上以透明的玻璃杯为主而又形状各异。透明的高脚杯是西方饮酒时所使用酒器的典型代表,但是根据各种不同的酒所适用的不同的酒杯,这种高脚杯的形状又有很大差别,如郁金香型的细高型的香槟杯,矮脚的梨形的白兰地酒杯等等。西方人对酒器的讲究毫不逊于中国。但是中国的酒器更多的反映使用者的身份,西方的酒器则更多的是为了衬托酒本身的艺术性。

  4.喝酒的礼仪

  中西方在酒文化中都存在饮酒的礼仪,但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酒文化中更善于劝酒。同是饮酒的场面,必定中国人一起饮酒的场面更为热闹。劝酒是敬酒的一种方式,是中国人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俗。封建社会中等级分明,很多人一同饮酒时,卑者、少者须向尊者、长者敬酒。一顿饭下来,敬酒的次数是不好计算的。单是敬酒,在敬酒词,敬酒姿势,自己饮多少别人饮多少,敬别人,被敬等方面就有很大的学问。在西方国家,民主与自我意识占主导,在饮酒方面也有体现。首先,因为各种高脚杯形状的不同,手持酒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正确的姿势也是礼仪的一个方面。在西方餐桌上,饮酒的人也会彼此举杯,但是一次喝多少,完全是个人意愿。在一次正式的西餐中,敬酒(toast propose)的次数也一般一次,这一次一般也是面向所有在座宾客,祝酒词是必不可少的。

  5.酒的社会功能

  而西方人把葡萄酒看为艺术品:把葡萄酒的酿造看成制造艺术品;把饮酒也看成一种欣赏与品味艺术的行为,饮酒的兴致就在酒本身,因此可以常常看见西方人在不就餐的情况下而仅仅品味葡萄酒的场景。中国人把酒当做交流或是表达感情的工具,常为“醉翁之意不在酒”,饮酒的兴致不在酒本身,而在乎与谁饮酒以及以什么样的心情饮酒,一般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离不开饭桌的。中国人就餐时相比较而言更讲究的是菜肴,酒则从始到终都是一种酒。但是在西餐中,他们吃一道菜换一种酒, 一般吃沙拉和冷拼小吃时喝干白葡萄酒,吃头道序菜时喝干白、干红或玫瑰葡萄酒,吃海鲜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白葡萄酒,吃肉禽类正菜时喝高度干红葡萄酒,吃甜食时喝甜食酒或香槟酒。正式的宴会要上三五道莱,而每一道菜对应一种葡萄酒。除此之外饭前还有开胃酒,餐后还有鸡尾酒或威士忌、白兰地一类的蒸馏酒。这样一顿餐下来总得需要五六种酒。

  总的来说,中国和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而各个方面的差异又是由不同的因素造成的。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助于对酒文化更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且促进中西交流。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爱德华.红葡萄酒鉴赏手册[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

  [2]侯淑琴.形象礼仪[M].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

  [3]杨乃济.中西酒文化比较[A].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
  酒文化的论文篇2
  浅谈水族酒文化

  水族自称“虽”,汉语译称“水”,是全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古骆越人的后裔,ol(r}s})有着古老的文字《水书》、历法《水历》。水族现有人口40余万,主要分布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荔波、都匀、独山以及黔东南自治州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剑河等县,以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最为集中。(zlcr}3)水族人民喜食糯米,除一部分做成糯米饭,大多都是用来酿制糯米酒。水族的酒味美甘醇,特别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九吁地区的九吁酒,更是远近驰名。在水族地区,不论是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还是各种各样的独特风俗中,酒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人生历程中,水族已经把酒当作一种标志,用以象征人的生命从一个阶段步人另一阶段。酒伴随着水族人走过出生、婚嫁、死亡的各个阶段,贯穿了水族的历史进程。

  一、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饮酒习俗

  (一)酒与水族端节

  端节,水语称为“借端”。“端”,意为“岁首”或端节“新年”;“借”,意为“吃”。因此,端节亦可直译为“吃年”,意为“过年”。水族端节的日期以水历为准,水历把九月作岁首,端节就定在九月初九日,通称“水年’,。f3J(r}s}0)为方便互相走访,水族地区是分期分批轮流过端节。水族端节中,酒是不可或缺的。

  端节当天凌晨五点左右,水族村民就开始煮韭菜包鱼和糯米饭,煮熟后端到祖宗灵位前的酒桌上祭祖。

  酒桌的四面都要摆满酒杯,酒杯比来贺新年的人数只能多不许少,意为讨个好兆头。天亮后,整个族人就挨家挨户去贺新年,水语叫“幼端”。每到一家,大伙按辈分依序在酒桌前围成圆圈,每人都用右手把自己的酒杯或酒碗举到右边族人的嘴旁,大家同时喊一声“秀”,便从主人家开始喝,而且喝酒的人必须干杯,然后在大家“秀”的喊声中把自己酒杯的酒倾入下一个人嘴里。这就是水族的“转转酒”。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喝“转转酒”的习俗,一般是一个人只喝一VI就把已喝过的酒杯传递给下一位。水族的“转转酒”则不同,虽然也是以传递的方式饮酒,但是每个人的手上都必须有一杯酒,左侧的人将右手所持的酒杯送到右边的人的嘴边,杯到酒干。水族人挨家挨户喝完贺年酒后才回家接待客人。在水族的端节中,这种“转转酒”不仅仅限于族人内,迎接远方的客人进家门后也会以最能表达心中热情的“转转酒”相待。

  水族端节中喝“转转酒”这种习俗是水族先民们“一人获取、众人共有”这种氏族社会公有分配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可增强民族的亲和力;这还与水族先民们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共同抵御 自然 灾害和外族侵略的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也是一种追忆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式。今天,水族端节中的饮酒习俗已成为一种聚合民族和凝结人心的重要方式。

  (二)酒与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按传统一向是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水族卯节的日期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具体的日期是以水历九、十月(即阴历的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水历十月,水书中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卯节的分批是约定俗成。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卯日那天,各村寨的人们都会在村寨门El隆重接待亲朋好友,在村寨门VI都设有“拦门酒”。水族的“拦门酒”由三到五个年轻的姑娘主持,客人一到寨门口,姑娘们立即为远方来的每个贵客敬上一碗“拦门酒”,然后再由青壮年上前把客人迎进家中。水族待客一向有“以酒为尚,以醉为乐,以醉为荣”的观念,所以在卯节中,也会像端节一样,用最热情的“转转酒”待客,总之都要让客人尽兴,醉酒的越多,主人越觉得光彩。

  酒足饭饱后,各村寨的人们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赶往卯坡对歌。这一天,不仅过卯节的水族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青年男女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人对歌,歌词均为即兴演唱,主要内容是青年男女互相倾诉爱慕之情,若情投意合,即可相约成婚。这是卯节受到水族青年男女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酒与水族丧葬习俗

  水族是一个非常崇拜祖先的民族,存在灵魂不死的观念。生前好酒、喜酒乃至嗜酒如命的亲人去世后,仍要让他一如其生地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畅饮美酒。因此,水族在老人去世后,祭品中酒是必备之物,而且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地区,无论家庭是富或穷,老人在60岁左右就特地亲手酿制一坛酒,然后以土坛密封窖藏,直到老人离世的那一天才由子孙取出让亲人和近邻品尝。

  老人活得越久,酒窖藏的时间越长也就越甘醇香冽。这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物质享受,还包含着水族人希望延年益寿的文化 心理。

  出殡之日,亲戚朋友来奔丧所携带的物品中,最重要的也是酒。酒的数量多寡不等,依据奔丧人与丧主的亲疏关系而定,多至数十斤,少至一两斤。奔丧人把酒瓶或酒罐放在棺材前的桌上,若酒太多,则倒人一个大缸中,以便取酒招待客人。但亲戚带来的酒不能全都倒完,在酒罐或酒瓶里至少要留一点酒。因为在免除生者对死者的惧怕心理和寄托对死者的美好愿望的祭悼仪式中,水族人意识上的酒已经具有超现实的幻化功能,奔丧携酒既是出于避邪逐煞的心理,也是对主家的一种祝福,在酒罐里留点酒也是一种祝福,是丧主对亲戚的一种祝福,祝他们年年余酒。可以说,强烈的群体意识是水族的心理特质之一,这一心理特质在丧事活动中表现尤于明显。

  在出殡之日水族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在唱祭歌时给歌手倒酒。这种倒酒方式也很讲究。

  在所有亲戚奔丧结束后,丧主从家中搬出一张四方桌,摆放在选好的宽阔的场地上。酒桌中间摆放爆米糖一斤、白糖两包、豆腐两块、橘子和苹果各一盘。男女歌手各坐一边后,丧主在歌手面前各置五杯酒后,又在桌子边空缺的位置全都摆上酒杯,并倒满酒,以供听众饮酒。待吉辰一到,孝家立即倒酒,倒酒的同时歌手开始唱水族祭歌。倒酒的顺序非常讲究,孝子先倒第一杯酒,之后是孝女及孝主的儿媳妇、孙子,最后轮到血亲的表哥。水族丧事中的这一种习俗也反映一种文化心理,他们很重视孝道,请歌手唱祭歌一方面表明尊重长者,另一方面也是用歌声来寄托心中的哀思。

  三、酒与水族婚姻习俗

  在婚姻中,酒作为许多民族倾心 爱好 的特殊饮料,体现出重要的媒介功能。作为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的水族,酒更是贯穿婚姻的整个过程。

  (一)提亲酒和定亲酒

  水族青年有恋爱的充分自由,但不论是否自由恋爱,想要结婚的时候,都必须察告父母,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L61(})水族的提亲过程很复杂,就算是双方都已经中意,至少也要去提亲三次。

  第一次提亲时媒人所带礼品是四个红糖,第二次提亲所带的礼品是:四个红糖、五斤酒、五斤肉。前两次提亲都会遭到委婉的拒绝,而媒人一般都会预料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还需要精心准备第三次提亲。第三次提亲所带礼品有:全新的一个篮子(内装红糖10斤、糯米五斤、手镯一对、银项圈一个,摆放的顺序是糯米在底层,手镯和银项圈第二层,红糖在最上层)酒(至少10斤)、肉(至少五斤)。 按照水族习俗,第三次提亲议定婚约之后就吃定亲酒,主要是约定吃大酒的日子。吃定亲酒的时候,女方会明确交代男方须准备的礼品: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红糖至少50斤、糯米30斤、酒一坛(100斤)。

  可见,无论是在水族的提亲还是定亲中,酒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迎亲中的酒

  按水族婚姻习俗是结婚前一天晚上男方就要派迎亲队伍到姑娘家去,而且出门的时间还要请懂得《水历》的水书先生选择吉时。

  迎亲时男方所带聘礼:一坛酒(约100斤)、一头猪(约200斤)、红糖(约80斤)、糯米(约80斤)、手镯一双、银项圈一根。结婚时,男方所带礼物中,最重要的就是酒,无酒不成礼。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家后,新娘家立即杀猪,第一次酒席正式开始,喝酒吃肉都很随意,没有人来劝酒。等到女方把猪杀好,第二次酒席开始了。这是正席,水族婚姻中的正席跟许多民族都不同,双方的男女必须分桌。

  按水族婚姻习俗,酒席至一半的时候,新娘还要到酒桌旁敬酒。新娘首先献给自己的父亲,这叫“感恩酒”。然后媒人会上前来介绍新郎的父亲,聪明的新娘会立即接话:“父亲,从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孩子了,孩子在这里给父亲倒一杯酒。”这叫“认父酒”。男方父亲干杯后,一般都要把准备好的红包放在酒杯里,然后才把酒杯递过去,表示大红大喜。新娘倒酒的过程中,凡是男方来的客人都会在喝酒后送红包,但新娘的同村兄弟喝酒后不送红包。

  次日早晨,新娘家用红糖拌糯米稀饭招待客人,然后才开酒席,开席的同时女方把要送的嫁妆全部拿到祖宗的灵位祭祖。女方嫁妆一般有:水族婚礼服装一件、猪腿一只、糯米20斤、布两匹、布鞋至少巧双、棉10床、衣柜一个、马一匹或牛一头。

  到了双方预定的吉时,双方男人齐聚祖宗灵位前祭祖,然后新郎家派代表上前领新娘的嫁妆,代表人一般都是双方的哥哥。在领取嫁妆之前,双方的男人必须在祖宗灵位前履行一系列庄严复杂的程序,并由此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饮酒习俗。

  1.誓婚酒。首先是双方的哥哥上前来代替新娘新郎喝“誓婚酒”,而且还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女方哥哥:“你现在把妹娶走,祝愿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要把她当晒米的木板,不要把她当洗脸帕,不要玩耍她。”(水语汉译,下同。)

  男方哥哥:“现在你放心,我接她回去,到我家就如神仙般,一定好好善待她,不会玩耍她。”

  然后媒人递上两杯酒,说:“现在你们俩代替新郎新娘发誓了,说话算数,请喝了这杯‘誓婚酒’。”

  2.甜酒。喝完“誓婚酒”后,新娘家最有威望的寨老上前问新郎的哥哥饮的这杯酒是甜还是苦,这时候若误答为“苦”,婚事就会立即被取消,对方会认为你嫌弃他家女儿,若答“甜”又得喝一杯酒。这是因为说“甜”便是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甜美,所以不少人戏称为“甜酒”。

  3.媒人酒。寨老接着会想方设法给媒人喝上一杯“媒人酒”,口才稍差的媒人喝了一杯又有一杯,所以水族的媒人除了会说还要能喝。

  4.舅爷酒。媒人喝干酒之后,寨老又倒酒,面对众人说:“追本溯源,先有祖后有宗,不忘祖恩。有你舅爷才有这些儿女,请舅爷上前喝一杯。”舅爷上前来接酒杯,一般都要谦虚一番之后才喝。

  祖宗灵位前的复杂程序结束后,在领取新娘嫁妆的过程中,又涌现出各种各样名称的酒,显现出水族酒 文化的浓重色彩。例如在领取衣柜时,衣柜的钥匙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钥匙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名为“钥匙酒”;在领取棉被时,捆棉被的绳子在新娘的哥哥手里,去接绳子的人也要喝一杯酒,名为“棉绳酒”。

  5.马料酒和汤锅酒。在酒席结束后,众人一起把嫁妆抬出来,男方的人作好抬嫁妆的准备。这时候,新娘家会派一个口才好的人去拴马的地方等候,而男方也会派出早就安排好的能说会辩的代表前去牵马。马匹旁边会摆上几个四方桌,上面都摆上三个大碗,并倒满酒。男方代表前去牵马的时候,女方代表会以忘记喂马料来为难,并要求男方代表代替马喝下桌上的酒。男方不能拒绝,一旦不愿代替马喝酒就无法把马牵走。这就是“马料酒”。

  喝完“马料酒”后,女方代表又以马想上汤锅行去吃汤锅为由带男方代表到预设的汤锅行饮一碗酒,这碗酒名为“汤锅酒”。

  水族婚事中前去的牵马的人不是那么容易牵马走的,其中有许多道酒拦着,最有名的莫过于上述的“马料酒”和“汤锅酒”。当然,能说会辩的人代马喝的酒便少点,口才差的人几碗进肚后就牵不了马了,就会闹笑话。水族喝“接马酒”的过程既幽默又能生动,增添了婚事中的喜气,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使人赏心悦目。

  (三)喜酒与酒歌

  到新郎家后的酒宴,也分有晌午饭和正席。晌午饭也很随意,并不劝酒。傍晚时分正席开始。在新郎家里,最热闹的莫过于唱酒歌,主要是女人那一桌的对歌。

  正席开始后,男方的女歌手先唱第一支歌:“我们三家叫我倒酒,我们四家叫我倒茶,我倒酒也是倒给你们,我倒茶也是倒给你们。提起这杯酒,不知姨娘是否接受?姐与妹共庆哈喂哈喂!”(意译)女方歌手对唱:“坐在你身边应该喝两碗,坐在伯母身边应该喝五碗,喝不得双方都不开心。跟妈学酒学不成,不知哪天才学会。到奶奶身边却让我讲,如果我能讲,我们一起笑。坐在桌边,哪个吝啬?大家一起来干杯!”(意译)众人举杯一饮而尽,然后再接着唱下去。水族婚姻中非常重视唱酒歌,一般都要唱整整一个晚上,而有的地区则连续唱三个晚上,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廷牌乡就有这样的风俗。

  四、结语

  中国 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 历史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 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已经拥有独特的地位。神州到处酒飘香,饮酒习俗自古蔚然成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而水族的酒文化更是独树一帜。

  水族端节和卯节中的“转转酒”、“拦门酒”别有风味,丧事中丧主一家大小轮流为唱祭歌的歌手倒酒的习俗让人对水族的孝道赞叹不已,而水族婚姻中花样百出的酒习俗更是让人开怀大笑。由于特定的生存 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 心理文化积淀的影响,酒不仅在水族独特的习俗中得以体现,在水族人的Et常生活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接待朋友时,“酒重于肉”,如果客人来到,桌上没有酒,主人就有“不成敬意”之憾,可以说酒无处不在。 拜访 以酒为礼,迎客以酒为敬,感激以酒为谢,报恩以酒示情。酒在水族人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不仅是物质赠馈上的多寡,而且可以借以表达 人际交往 和精神需求。可见水族丰富多彩的饮酒习俗与民族风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酒文化氛围,很值得我们探究。

猜你喜欢:

1. 中国酒文化与宴请礼仪论文

2. 中日酒文化对比论文

3. 红酒文化论文

4. 浅析彝族酒文化中的音乐性论文

求酒与酒文化论文~~2000至3000字,要引入三篇文献

  从酒文化的误区"三品"酒文化
  从酒文化的误区"三品"酒文化
  ----访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经理潘好龙

  近年来,随着白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中国加入WTO步伐的逐步推进,作为中国传统行业代表白酒如何直面挑战,参与竟争。文化行销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所以有关酒文化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各种酒类促销活动常冠以“文化酒”的名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专家学者和普通公众也对酒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酒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似有被发扬光大之势。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酒文化又有哪些特征,尤其是在新世纪的今天,如何把酒文化赋予新的内容各方面的看法并不一致,甚至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日前走访了以出产文化名酒“百年孤独”和“百年喜庆"酒闻名的百年制酒有限公司经理潘好龙先生。

  得知记者来意后,潘先生开门见山,侃侃而谈:“目前,酒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促销活动花样繁多,其中以酒文化切入的活动不在少数,这本是件好事,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由于对酒文化狭义的理解或指鹿为马者有之,张冠李戴者有之,牵强附会者更有之,使酒文化失去了本来的含意,陷入商业炒作的误区,也使公众对酒文化的认知出现很大偏差。今年年初爆发的传统白酒与新型白酒之争,表面上看是酒的生产工艺之争,背后反映的却是对酒文化理解的不同。这种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潘先生强调,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乃至每个企业都有独具特色的酒文化。但酒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其基本含义应该是特定和统一的。酒文化因酒而生,酒是酒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产生土壤,没有酒谈不上酒文化,仅有酒也不成其为酒文化,既有酒又具文化属性才能称之为酒文化。但酒文化并不是酒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酒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生产、销售、消费酒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酒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正是由于人的不断创造,酒文化才得以丰富和发展。没有人,酒文化既没有产生的可能,更没有存在的必要。也就是说,酒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和人的创造性劳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酒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存在的,体现着对人的文化关怀。据此,并考虑到人们在生产、销售和消费等阶段对于酒的文化需要之不同(生产阶段强调品质,销售阶段强调品牌,消费阶段强调品位),我们不妨用“品质、品牌、品位”作为酒文化的内在“指标”。其中品质是核心,品牌是灵魂,品位是层次。只有符合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并实现了三者的有机统一,才称得上是完整意义上的酒文化(即品质+品牌+品位=酒文化)。

  一、“品质”误区

  首先是“品质”误区。酒的“品质”是指酒的色、香、味、质地等,所有这些虽与酒产地和酒的生产历史有关,但主要与技术和工艺的先进程度有关,与生产过程中蕴涵的科技和知识含量有关。但有的人过分强调所谓“好山好水出好酒”,把酒产地的某些物质条件如水质、空气等因素绝对化。也有人把酒厂或酒窖的历史拿来作为酒质的证据,甚至为此不惜从故纸堆里、从民间故事里“寻根求源”,或请一些“文物专家”和“权威部门”来“考古”、“挖掘”和“鉴定”,以与死去百年、千年的古人攀上亲戚,拉上关系,并名之曰酒文化源源流长。酒的发展早已经过“作坊酒”和“工业酒”阶段,进入“科技酒”阶段,一些物质条件完全可以依靠科技手段创造出来,大可不必一切靠天。神化“好山好水出好酒”,与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一样不理智和缺少现实依据,除表明其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外,还可能对酒行业的发展产生方向性误导。如果说“地理决定论”还有一定道理,“历史决定论"显然没有依据。美国的历史短,但现在很发达,中国的历史长,目前却明显落后,就足以说明问题。当然,这里丝毫没有否定历史之于酒文化的重要性,而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抱着历史不放,甚至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只有不断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才能真正提高酒的内在品质。新型酒是如此,传统酒也是如此。不把精力用到提高酒的科技含量上,而是埋头于寻找所谓“风水宝地”和“吃历史”,最终结果是不难想象的。

  二、“品牌”误区

  其次是“品牌”误区。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品牌就是形象,品牌就是旗帜,品牌就是利润。但如何经营品牌文化,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严格说来,品牌是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结合,两者不可偏废。过去,企业多以提高质量为主要发展手段,信守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忽视了广告宣传的功效。现在许多企业不惜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而对酒的内在品质注意不够。还有人将名字、包装等当作品牌本身,刻意求新、求奇甚至求感官刺激,什么披金戴银、妖怪出洞、神仙下凡之类的品牌满天飞,包装和外观也越来越花哨和离谱。所有这些都是对品牌的片面理解。就实质而言,品牌是个产品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找准市场,正确定位,才能确定品牌的文化取向,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也才能树立起真正的品牌形象。一个品牌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加强市场调研,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和消费习惯,准确细分市场,正确定价的基础上。否则品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在一些企业不是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而是热衷于一夜成名,做一些表面文章,结果适得其反。这方面的教训很多,值得认真汲取。无可否认,品牌也有个外在形式问题,比如名字、包装等。但形式要有内容来决定,必须以对产品准确定位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赋予名字、包装等更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总之,经营品牌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顾此失彼,更不能投放失当。

  三、“品位”误区

  最后是“品位”误区。“品位”不同于“品味”,前者是指某事达到的人文高度和水准,主要侧重其社会价值,如“某节目的艺术品位很高”,而后者是指“尝试滋味”,主要强调个体感受,如“经专家品味,认为酒质优良”。酒作为情感交流、精神表达和文化张扬的介质,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取向。饮酒时,每个人的品味可以也应该有所不同,但品位却有高有低。“借酒消愁”和“借酒撒疯”不在一个档次上,“把酒抒怀”与“划拳行令”也不在一个水平上,“以酒会友”与“以酒行贿”更不可同日而语!可见,生活中许多人错把“品位”当“品味”了,结果造成酒文化整体品位不高。应当指出是,企业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企业则在引导消费方面存在明显的市场化色彩。如过分宣扬酒的社会功利性,所谓送礼佳品云云,或强调高档、至尊,把一种帝王之气、等级观念强加给消费者,好像喝XO就高贵,喝二锅头就贫贱,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在当前人们对酒文化还知之不多、不深的情况下,企业应当承担起宣传酒文化,进一步提升公众酒文化品位的责任,为发展和繁荣酒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潘先生最后指出,上述误区之所以出现,一方面与人们对酒文化的认识水平不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关。中国的酒文化要获得发展,必须正视并努力克服这些误区,把增加酒的科技含量,明确酒的市场定位,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只有这样,中国酒才有希望,才能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洋酒冲击和挑战。

急需一篇有关酒文化和诗词有关的论文?(3000字左右)

可以针对李白的《将进酒》展开讨论下啊~呵呵,有酒有诗,把酒言欢。李白的诗大多透着浓浓的酒香,有时是凛冽的白干,干脆利索;有时是醇厚的茅台,荡气回肠;有时是清新的花雕,精致典雅……他的诗中酒的出场率很高呢!你可以去找来看看哦~

外国酒文化有哪些?

外国酒习惯称之为洋酒,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各自产酒的历史和文化。目前,洋酒的品种很多,酒牌更是五花八门,举不胜举。比较著名的产酒国家有: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俄国、瑞士、西班牙等。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首推法国。法国生产的白兰地、香槟酒、红、白葡萄酒及各种烈性甜酒,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次是英国,英国生产的金酒和威士忌,都非常受人们的欢迎。苏格兰威士忌特有的烟熏味道使其在威士忌家族中独占鳌头。德国的啤酒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还有原苏联和北欧的伏特加、牙买加的罗姆酒,更是远近皆知。美国的酿酒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比较著名的波本威士忌等。

各种酒类的生产工艺不同,但一般可以分为蒸馏酒和酿造酒两大类。蒸馏酒是在酿造过程中,采用蒸馏的方法浓缩酒精,提高酒度的酒种,酒精含量常在40%(常记为40? )以上,所以又称之为烈酒。在介绍外国烈酒之前,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酒度的表示方法。目前,国际上酒度表示法有三种:第一种:标准酒度(Alcohol% by volume)。标准酒度是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aka)发明的。它是指在20℃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这种表示法比较容易理解,因而使用较为广泛。标准酒度又称为盖·吕萨克酒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此法,或用缩写GL表示;第二种;英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VK)。英制酒度是18世纪由英国人克拉克(Clark)创造的一种酒度计算方法;第三种:美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US)。美制酒度用酒精纯度(Proof)表示,一个酒精纯度相当于0.5%的酒精含量。

在餐厅酒吧和销售部门,通常习惯把烈酒分为六大类:即金酒(Gin)、 威士忌(Whisky)、 白兰地(Brandy)、 伏特加(Vodka)、 罗姆酒(Rum)和 特吉拉酒(Tequila)。

一、金酒(Gin)

金酒有许多称呼:香港、广东地区称为毡酒;台北称为琴酒,又因其含有特殊的杜松子味道,所以又被称为杜松子酒。

据说金酒诞生于17世纪中叶,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医学教授西尔维斯(Sylvius),首创。最初是作为利尿、清热的药剂使用,不久人们发现这种利尿剂香气和谐、口味协调、醇和温雅、酒体洁净,具有净、爽的自然风格,很快就被人们作为正式的酒精饮料饮用。金酒的怡人香气主要来自具有利尿作用的杜松子。杜松子的加法有许多种,一般是将其包于纱布中,挂在蒸馏器出口部位。蒸酒时,其味便串于酒中,或者将杜松子浸于绝对中性的酒精中,一周后再回流复蒸,将其味蒸于酒中。有时还可以将杜松子压碎成小片状,加入酿酒原料中,进行糖化、发酵、蒸馏,以得其味。有的国家和酒厂配合其它香料来酿制金酒,如荽子、豆寇、甘草、橙皮等。而准确的配方,厂家一向是非常保密的。

世界上的金酒名字很多。荷兰人称之为Gellever,英国人称之为Hollamds或Genova,德国人称之为Wacholder,法国人称之为Genevieve,比利时人称之为Jenevers……

金酒不用陈酿,但也有的厂家将原酒放到橡木桶中陈酿,从而使酒液略带金黄色。金酒的酒度一般在35一55? 之间,酒度越高,其质量就越好。比较著名的有荷式金酒、英式金酒和美国金酒。

(一)荷式金酒
荷式金酒产于荷兰,主要的产区集中在斯希丹(Schiedam)一带,是荷兰人的国酒。

荷式金酒是以大麦芽与裸麦等为主要原料,配以杜松子酶为调香材料,经发酵后蒸馏三次获得的谷物原酒,然后加入杜松子香料再蒸馏,最后将精馏而得的酒,贮存于玻璃槽中待其成熟,包装时再稀释装瓶。荷式金酒色泽透明清亮,酒香味突出,香料味浓重,辣中带甜,风格独特。无论是纯饮或加冰都很爽口,酒度为52度左右。因香味过重,荷式金酒只适于纯饮,不宜作混合酒的基酒,否则会破坏配料的平衡香味。

荷式金酒在装瓶前不可贮存过久,以免杜松子氧化而使味道变苦。而装瓶后则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不降低质量。荷式金酒常装在长形陶瓷瓶中出售。新酒叫Jonge,陈酒叫Oulde,老陈酒叫Zeet oulde。比较著名的酒牌有:亨克斯(Henkes)、波尔斯(Bols)、波克马(Bokma)、邦斯马。(Bomsma),哈瑟坎坡(Hasekamp)。

荷式金酒的饮法也比较多,在东印度群岛流行在饮用前用苦精(Bitter)洗杯,然后注入荷兰金酒,大口快饮,痛快淋漓,具有开胃之功效,饮后再饮一杯冰水,更是美不胜言。荷式金酒加冰块、再配以一片柠檬,就是世界名饮干马天尼(Dry Martini)的最好代用品。

(二)英式金酒
大约是在17世纪,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参战的士兵将金酒由欧洲大陆带回英国。1702一1704年,当政的安妮女王对法国进口的葡萄酒和白兰地苛以重税,而对本国的蒸馏酒降低税收。金酒因而成了英国平民百姓的廉价蒸馏酒。另外,金酒的原料低廉,生产周期短,无需长期增陈贮存,因此经济效益很高,不久就在英国流行起来。当时一家小客栈打出一个非常有趣的招牌,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金酒是何等的便宜:
Drunk for a penay 一分钱喝个饱;
Dead drunk for two penay 二分钱喝个倒;
Clean straw for nothing 穷小子来喝酒,一分钱也不要。

英式金酒的生产过程较荷式金酒简单,它用食用酒槽和杜松子及其它香料共同蒸馏而得干金酒。由于干金酒酒液无色透明,气味奇异清香,口感醇美爽适,既可单饮,又可与其它酒混合配制或作为鸡尾酒的基酒,所以深受世人的喜爱。英式金酒又称伦敦干金酒,属淡体金酒,意思是指不甜,不带原体味,口味与其它酒相比,比较淡雅。

英式干金酒的商标有: Dry Gin、Extra Dry Gin、Very Dry Gin、London Dry Gin和English Dry Gin,这些都是英国上议院给金酒一定地位的记号。著名的酒牌有:英国卫兵(Beefeater)、歌顿金(Gordon’s)、吉利蓓(Gilbey’s)、仙蕾(schenley)、坦求来(Tangueray)、伊利莎白女王(Queen Elizabeth)、老女士(Old Lady’s)、老汤姆(Old Tom)、上议院(House of Lords)、格利挪尔斯(Greenall’s)、博德尔斯(Boodles)、博士(Booth’s)、伯内茨(Burnett’s)、普利莫斯(Plymouth)、沃克斯(Walker’s)、怀瑟斯(Wiser’s)、西格兰姆斯、(seagram’s)等等。

伦敦干金酒也可以冰镇后纯饮。冰镇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将酒瓶放入冰箱或冰桶,或在倒出的酒中加冰块,但大多数客人喜欢将之用于混饮(即做混合酒的基酒)。

(三)美式金酒(American Gin)
美国金酒为淡金黄色,因为与其它金酒相比,它要在橡木桶中陈年一段时间。美国金酒主要有蒸馏金酒(Distiled gin)和混合金酒(Mixed gin)两大类。通常情况下,美国的蒸馏金酒在瓶底部有“D”字,这是美国蒸馏金酒的特殊标志。混合金酒是用食用酒精和杜松子简单混合而成的,很少用于单饮,多用于调制鸡尾酒。

(四)其它国家的金酒
金酒的主要产地除荷兰、英国、美国以外还有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比较常见和有名的金酒有:辛肯哈根·德国(schinkenhager)、布鲁克人·比利时(Bruggman)、西利西特,德国(Schlichte)、菲利埃斯·比利时(Filliers)、多享卡特·德国(Doornkaat)、弗兰斯·比利时(Fryns)、克丽森·法国(Claessens)、海特·比利时(Herte)、罗斯·法国(Loos)、康坡,比利时(Kampe)、拉弗斯卡德·法国(Lafoscade)、万达姆。比利时(Vanpamme)、布苓吉维克,南斯拉夫(Brinevec)。

干金酒中有一种叫Sloe gin的金酒,但它不能称为杜松子酒,因为它所用的原料是一种野生李子,名叫黑刺李。Sloe gin习惯上可以称为“金酒”,但要加上“黑刺李”,称为“黑刺李金酒”。

(五)金酒的分类
金酒按口味风格可分为辣味金酒(干金酒)、老汤姆金酒(加甜金酒),荷兰金酒和果味金酒(芳香金酒)四种。辣味金酒质地较淡、清凉爽口,略带辣味,酒度约在80-94 proof之间,老汤姆金酒是在辣味金酒中加入2%的糖份,使其带有怡人的甜辣味;荷兰金酒除了具有浓烈的杜松子气味外,还具有麦芽的芬芳,酒度通常在100一110 proof之间;果味金酒是在干金酒中加入了成熟的水果和香料,如柑桔金酒,柠檬金酒、姜汁金酒等。

二、威士忌(Whisky)
“威士忌”一词是古代居住在爱尔兰和苏格兰高地的塞尔特人(Ce1t)的语言,古爱尔兰人称此酒为Visge一Beatha,古苏格兰人称为Visage baugh。经过年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今天的Whisky一词。不同的国家对威士忌的写法也有差异,在爱尔兰和美国写成Whiskey,而在苏格兰和加拿大则写成Whisky,发音区别在于尾音的长短。“威士忌”一词,意为“生命之水”,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纯饮威士忌。

威士忌的酿制是将上等的大麦浸于水中,使其发芽,再用木炭烟将其烘干,经发酵、蒸馏、陈酿而成。贮陈过程最少3年,也有多至15年以上的。造酒专家认为:劣质的酒陈年再久也不会变好的,所以,经二次蒸馏过滤的原威士忌,必须经酿酒师鉴定合格后,才可放入酒槽,注入炭黑橡木桶里贮藏酝酿。由于橡木本身的成份及透过橡木桶进入桶内的空气,会与威士忌发生作用,使酒中不洁之物得以澄清,口味更加醇化,产生独一无二的酒香味,并且会使酒染上焦糖般的颜色。所有威士忌都具有相同的特征:略带微妙的烟草味。大多数威士忌在蒸馏时,酒精纯度高达140~180proof,装瓶时稀释至80~86proof这时酒的陈年作用便自然消失了,也不会因时间的长短而使酒的质量有所改变。

几百年来,威士忌大多是用麦芽酿造的。直至1831年才诞生了用玉米、燕麦等其它谷类所制的威士忌。到了1860年,威士忌的酿造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人们学会了用掺杂法来酿造威士忌,所以威士忌因原料不同和酿制方法的区别可分为麦芽威士忌、谷物威士忌、五谷威士忌、稞麦威士忌和混合威士忌五大类。掺杂法酿造威士忌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威士忌家族更加地壮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生产威士忌的酒厂,生产的威士忌酒更是种类齐全、花样繁多,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威士忌分别是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和加拿大威士忌四大类。

(一)苏格兰威士忌(Scotch Whisky)
在苏格兰有四个生产威士忌的区城,即高地(High land)、低地(Low land)、康倍尔镇(Campbel town)和伊莱(Islay),这四个区域生产的产品各有其独特风格。

苏格兰威士忌的配制需经六道工序,即:将大麦浸水发芽→烘干、搅拌麦芽→入槽加水糖化→入桶加酵母发酵→两次蒸馏→陈酿、混合。调制的苏格兰威士忌,是由麦芽威士忌供给其香味特色。谷物威士忌的酒味较淡,酿藏时间也较短,调和时占整个苏格兰威士忌的60~70%。调和后的威士忌口味比较粗劣,仍需注入橡木桶中贮存、陈酿,苏格兰威士忌在酿制过程中,需将浸水的麦芽置于泥煤上烤干,所以成品酒均含有烟熏味道。在贮存过程中,酒中粗劣的味道逐渐被橡木桶吸收,木桶的颜色也慢慢渗入酒中,因而成品酒的颜色呈淡琥珀色。苏格兰威士忌必须陈年5年以上方可饮用,普通的成品酒需贮存7~8年,醇美的威士忌需贮存10年以上,通常贮存15~20年的威士忌是最优质的,这时的酒色、香味均是上乘的。贮存超过20年的威士忌,酒质会逐渐变坏,但装瓶以后,则可保持酒质永久不变。苏格兰威士忌具有独特的风格,它的色泽棕黄带红,清澈透明,气味焦香,略带烟熏味的特色,口感干洌、醇厚、劲足、圆正绵柔,酒度一般在40一43度之间。衡量苏格兰威士忌的重要标准是嗅觉的感受,即酒香气味。苏格兰威士忌是世界上最好的威士忌之一。

苏格兰威士忌分为纯威士忌(straight whisky)和混合威士忌(Blended whisky)两大类。所谓纯威士忌是以一种原料加工酿制而成的,通常指纯麦威士忌(Straight malt whisky),而混合成士忌通常指的是谷物威士忌(Grain whisky)和兑和威士忌(Blended scotch whisky)。

1.纯麦威士忌(StraigIlt malt whisky)纯麦成士忌是以在露天泥煤上烘烤的大麦芽为原料,经发酵后,用罐式蒸馏器蒸馏,然后装入特别的木桶(由美国的一种白橡木制成,内壁需经火烤炙后才能使用)中陈酿,装瓶前加以稀释,酒度在40度以上。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纯麦威士忌的泥煤味太浓了,不宜被接受,而混合威士忌,原有的麦芽味已经被冲淡,嗅觉上更为吸引人。所以提到威士忌,多数是指混合威士忌而言的。较著名的纯麦威士忌的品牌有:格兰菲蒂切(Glenfiddich)、托玛亭(Tomatin)、卡尔都(CarI Hu)。格兰利非特(Glen Livet)、不列颠尼亚(Britain Nia)、马加兰(Macallan)。高地派克(High Land Park)、阿尔吉利(Argrli)、斯布林邦克(Spring Bank)。
2.谷物威士忌(Grain whisky)谷物威士忌是以燕麦、小麦、黑麦、玉米等谷物为主料。大麦只占20%,主要用来制麦芽,作为糖化剂使用。谷物威士忌的口味很平淡,几乎和食用酒精相同,属清淡性烈酒,多用于勾兑其它威士忌酒,谷物威士忌很少零售。
3.兑和威士忌(Blended scoth whisky)兑和威士忌是用纯麦威士忌、谷物威士忌或食用酒精勾兑而成的混合成士忌。勾兑时加入食用酒精者,一般在商标上都有注明。勾兑威士忌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通常是由出色的兑酒师来掌握。在兑和时,不仅要考虑到纯、杂粮酒液的兑和比例,还要照顾到各种勾兑酒液的年龄、产地、口味及其它特征。威士忌的勾兑不同于Cognac(干邑、白兰地名品),它在勾兑时,不用口品尝,而是用嗅觉判断来勾兑,在气味分辨遇到困难时,取一点酒液涂于手背上,使其香味挥发,再仔细嗅别鉴定。著名的厂家,凭其出色的酿酒师的经验和技术,独到而保密的勾兑方程式,调制出比原来各种个别原料更令人畅快的新口味来。据不完全统计,苏格兰威士忌约有2000多种勾兑方式,但只有100种左右的苏格兰威士忌,在勾兑后能达到卓越的水平,因而风行一时,销售量远远大于其它混合威士忌。在英国名气最大,产量又最高的牌子“红方”、“黑方”则是由40种不同的原酒样品勾兑而成的,经勾兑混合、贮存若干年后的威士忌,烟熏味则被冲淡,香味更加诱人,并且在世界上销量最多,这是苏格兰威士忌的精华所在。

兑和威士忌通常有普通和高级之分。一般来说,纯麦威士忌用量在50~80%之间者,为高级兑和威士忌。如果谷物威士忌所占的比重大于纯麦威士忌,即为普通威士忌。高级威士忌兑和后要在橡木桶中贮存12年以上,而普通威士忌在兑和后贮存8年左右即可出售。

普通戚士忌(Standard Whisky)名品有:特醇百龄坛(Ballantine’s Finst)、金铃威(Be11’s)、红方威(Johnnie Walker Red Lable)、白马威(White Horse)、龙津威(Long John)、先生威(Teacher’s)、珍宝(J and B)、顺凤威(Cutty Sart)、维特(Vat69)。

高级威士忌(Premium Whisky)名品有:金玺百龄坛(Bal lantine’s Gold sed)、百龄坛30年(Ballantine’s 3O Years Old)、高级海格(Haig Dimple)、格兰(Grant’s)、高级白马(Logan’s)、黑方威(Johnnie Walker Black Lable)、特级威士忌(Something Special)、高级詹姆斯·巴切南(Strat bconon)、百龄坛17年(Ballantine’s 17 Years Old)、老牌(Old Parr)、芝华士(Chivas Regal)、皇室敬礼(Chivas Regal Royal Salute)等。

在饮用苏格兰威士忌时用古典杯服侍,这种宽大而不深的平底杯,更利于苏格兰威士忌风格的表现。苏格兰威士忌在餐前或餐后饮用,标准用量为每份40毫升。可纯饮,也可加冰、加水或用来调制鸡尾酒。

(二)爱尔兰威士忌(Irish whiskey)
爱尔兰制造威士忌据说至少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还有一些专家和权威人士认为蒸馏技术起源于爱尔兰,而后传到苏格兰的。

爱尔兰威士忌是以80%的大麦为主要原料,混以小麦、黑麦、燕麦、玉米等为配料,制作程序与苏格兰威士忌大致相同,但不像苏格兰威士忌那样要进行复杂的勾兑。另外,爱尔兰威士忌在口味上没有那种烟熏味道,是因为在熏麦芽时,所用的不是泥煤而是无烟煤,爱尔兰成士忌陈酿时间一般为8~15年,成熟度也较高,因此口味较绵柔长润,并略带甜味。蒸馏酒液一般高达86度,用蒸馏水稀释后陈酿,装瓶出售时酒度为40度,名品有:约翰波尔斯父子(John Power and sons)、老布什米尔(Old Bush Mills)、约翰·詹姆森父于(John Jameson and Son)、帕蒂(Paddy)、特拉莫尔露:(Tullamore Dew)等。

爱尔兰威士忌口味比较醇和、适中,所以人们很少用于净饮,一般用来作鸡尾酒的基酒。比较著名的爱尔兰咖啡(Irish Coffee),就是以爱尔兰威士忌为基酒的一款热饮。其制法是:先用酒精炉把杯子温热,倒入少量的爱尔兰威士忌,用火把酒点燃,转动杯子使酒液均匀地涂于杯壁上,加糖、热咖啡搅拌均匀,最后在咖啡上加上鲜奶油,同一杯冰水配合饮用。

(三)美国威士忌(American whiskey)
美国威士忌与苏格兰威士忌在制法上大致相似,但所用的谷物不同,蒸馏出的酒精纯度也较苏格兰威士忌低。
1.纯威士忌(Straight whiskey)是指不混合其它威士忌或谷类制成的中性酒精,以玉米、黑麦、大麦或小麦为原料,制成后贮放在炭化的橡木桶中至少两年。此酒又细分为四种:

(1)波本威士忌(Bourbon Whiskey)。波本是美国肯塔基州(Kentucky)的一个地名,所以波本威士忌,又称Kentucky Stright Bourbon Whiskey,它是用51一75%的玉米谷物发酵蒸馏而成的,在新的内壁经烘炙的白橡木桶中陈酿4~8年,酒液呈琥珀色,原体香味浓郁,口感醇厚绵柔,回味悠长,酒度为43.5度,波本威士忌并不意味着必须生产于肯塔基州波本县。按美国酒法规定,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产品,都可以用此名:第一,酿造原料中,玉米至少占51%:第二,蒸馏出的酒液度数应在40~80度范围内;第三,以酒度40~ 62.5度贮存在新制烧焦的橡木桶中,贮存期在2年以上。所以伊利诺、印地安那、俄亥俄、宾夕法尼亚、田纳西和密苏里州也出产波本威士忌,但只有肯塔基州生产的才能称Kentucky Straight Bourbon whiskey。
(2)黑麦威士忌(Rey Whiskey)是用51%以上的黑麦及其它谷物制成的,颜色为琥珀色,味道与波本不同,略感清洌。
(3)玉米威士忌(Corn Whiskey)是用80%以上的玉米和其它谷物制成,用旧的炭橡木桶贮陈。
(4)保税威士忌(Bottled in Bond)是一种纯威士忌,通常是波本或黑麦威士忌,是在美国政府监督下制成的。政府不保证它的质量,只要求至少陈年四年,酒精纯度在装瓶时为100? ,必须是一个酒厂所造,装瓶也为政府所监督。

2.混合威士忌(Blended whiskey)是用一种以上的单一威士忌,以及20%的中性谷物类酒精混合而成的。装瓶时酒度为40%,常用来作混合饮料的基酒,共分三种:
(1)肯塔基威士忌是用该州所产的纯威士忌和中性谷物类酒精混合而成的。
(2)纯混合成士忌是用两种以上的纯威士忌混合而成的,但不加中性谷物类酒精。
(3)美国混合淡质威士忌是美国的一种新酒种、用不得多于20%纯威士忌和80%的酒精纯度为100proof的淡质威士忌混合而成。

3.淡质威士忌(Light whiskey)是美国政府认可的一种新威士忌、蒸馏时酒精纯度高达161一189Proof,口味清淡,用旧桶陈年。淡质威士忌所加的100Proof的纯威士忌用量不得超过20%。

在美国还有一种酒称为Sour-Mash Whiskey,这种酒是用老酵母加入要发酵的原料里蒸馏而成的,其新旧比率为1:2。此种发酵的情况比较稳定,而且多用在波本酒中,是由比利加·克莱(Belija Craig)在1789年所发明使用的。

美国西部的宾州、肯塔基和田纳西地区,水中含有石灰质成份,这是制造威士忌最重要的条件,所以这几个区为美国制造成士忌的中心。美国威士忌的名品有:美格波本威士忌(Maker’s Mark)、天高(Ten High)、四玫瑰(Four Roses)、杰克·丹尼(Jack Danie)、西格兰姆斯7王冠(seagvam’s 7 Crown)、老祖父(Old Grand Dad)、老乌鸦(Old Crown)、老林头(Old Forster)、老火鸡(Old Turkey)、伊万·威廉斯(EvanVilliams)、金冰(Jim Bean)、野鸡(Wild Turkey)。

美国威士忌的饮用方法与苏格兰威士忌大致相同,有时也常加可乐兑饮。

(四)加拿大威士忌
加拿大威士忌在国外比国内更有名气,它的原料构成受到国家法律条文的制约。主要酿制原料为玉米、黑麦,再掺入其它一些谷物原料。但没有一种谷物超过50%的,并且各个酒厂都有自己的配方,比例都保密。加拿大威士忌在酿制过程中需两次蒸馏,然后在橡木桶中陈酿2年以上,再与各种烈酒混合后装瓶,装瓶时酒度为45度。一般上市的酒都要陈年6年以上,如果少于4年,在瓶盖上必须注明。加拿大威士忌酒色棕黄,酒香芬芳,口感轻快爽适,酒体丰满,以淡雅的风格著称。

据专家分析,加拿大威士忌味道独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拿大轻冷的气候影响谷物的质地;(2)水质较好,发酵技术特别;(3)蒸馏出酒后,马上加以兑和。加拿大威士忌的名品有:加拿大俱乐部(Canadian Club)、西格兰姆斯特醇(Segram’s V.O)、米·盖伊尼斯(Me Guinness)、辛雷(Schenley)、怀瑟斯(Wiser’s)。加拿大之家(Canadian House)。

加拿大威士忌在餐前或餐后饮用,可纯饮也可兑入可口可乐或七喜汽水饮用。

三、白兰地(Brandy)

在法国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谚语:男孩子喝红酒,男人喝跑特(Port),要想当英雄,就喝白兰地。人们授与白兰地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称之为英雄的酒。白兰地一词分狭义和广义之说,从广义上讲,所有以水果为原料发酵蒸馏而成的酒都称为白兰地、例如苹果白兰地,但现在已经习惯把葡萄酒经过蒸馏和放在木桶里经过相当时间的陈酿而成的酒,称为白兰地。白兰地通常的意思是“葡萄酒的灵魂”。
(一)白兰地的诞生

白兰地是人们无意中发现的。18世纪初,法国的查伦泰河(Charente)的码头因交通方便,成为酒类出口的商埠。由于当时整箱葡萄酒占船的空间很大,于是法国人便想出了双蒸的办法,去掉葡萄酒的水份,提高葡萄酒的纯度,减少占用空间而便于运输,这就是早期的白兰地。1701年、法国卷入了西班牙战争,白兰地销路大减,酒被积存在橡木桶内。战争结束以后,人们发觉贮陈在橡木桶内的白兰地酒,酒质更醇,芳香更浓,而且还有晶莹的琥珀色,因此,用橡木桶贮陈和贮陈的年限便成为酿制白兰地的重要环节。
(二)白兰地的贮陈

白兰地酒之所以经贮陈后,口感醇和,芳香浓郁,是因为所用的橡木桶对白兰地有微妙的“交换作用”,使本来没有颜色的酒,神奇地变成橡木桶的琥珀色,而且增添了白兰地特有的香气。不过白兰地本身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为一部分白兰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蒸发掉。据说,仅在法国Cognac(干邑)地区,一年蒸发掉的酒约2000万瓶,难怪有人笑称这些蒸发掉的酒是给天使偷喝去了,由于橡木对白兰地的酒质影响很大,因而酒厂对木材的选择和酒桶的制造也非常讲究。首先,被伐下来的橡木,须经两年以上的风干以后,才可以用来做木桶,以防橡木中的水份渗出而影响白兰地的醇美口味;并且,所有的木桶都应该纯粹用橡木镶嵌而成,其间不用一颗铁钉或一滴胶水,也不能用锯子来割,以确保贮陈过程不影响酒的色泽和口味。这就要求木匠师傅以聪明智慧和娴熟的技巧,利用自然界物体热涨冷缩的原理,将木条用火烤弯,互相吸合造成酒桶,这种酒桶的大小以350公升的酒桶最合适(价值约人民币3000元)。装人像木桶中的酒因进入一部分空气中的氧气,会使酒质发生变化。氧气是从桶壁进入桶中,与白兰地发生作用,它在氧化过程中引起复杂的化学反应并发展酒香;另外,橡木桶的溶解物质和它的微生物,对于白兰地的老熟和产生酒香影响极大。酒里的酒精也会蒸发一部分,使酒的烈度降低,每年平均蒸发约1一2%,并且橡木桶的颜色也逐渐渗入酒中,使原本无色的酒变为晶莹的琥珀色,味道也大有改进。
陈酿时间越久,白兰地的风格越柔顺,香气也越精美,价格就越高昂,但这并不等于说,白兰地可以无限止地陈酿于木桶中,酒本身也有一个从未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白兰地的最佳酒龄为20一40年,一般不超过50年,顶多也不超过70年。时间过长,品质将走向衰败,酒中的水份也会全部蒸发掉,酒味将遭破坏变成木质味,一般到了年头的酒可改用搪瓷罐贮存,则可以保证酒的品质长期不变。最好的白兰地是由不同酒龄、不同来源的多种白兰地掺兑而成的。兑酒师要通过品尝储藏在桶内的酒类来判断酒的品质和风格,并决定调兑比例。兑酒师都有自己的配方,绝不外传。勾兑后的白兰地在适当的容器中和谐6个月就可装瓶。白兰地与葡萄酒不一样,不在瓶中沉淀,人瓶以后就成为定型产品。只要避光、低温保存,不泄漏,就可长期留用。

品质优良的白兰地与所选用的原料和加工工艺有关,通常用白葡萄酒酿制比用红葡萄酒酿制好。新蒸馏出来的未经陈年的白兰地酒是无色的,酒度在40一43? 之间,香气低而不调和,味道辛辣不爽口,无醇和甘洌之口感,所以要经过在大橡木桶中贮陈来提高质量。一般至少贮陈2年以上,否则白兰地的名称上必须注明“未成熟”等字样。白兰地的酒龄一般为3一8年,但有许多著名的牌子酒龄长至25年,甚至更为长远。为了突出贮陈年限,抬高酒价,酒瓶的商标上还要有醒目的特殊标记,这些标记各有不同的意义。
★3年陈

急求历史系期末考试论文,是关于“中国社会生活史”的。多谢了!

第二章 中国古代饮食生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人类饮食生活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同时,通过对中国古代酒文化的具体讲授,使学生认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
饮食结构及其演变、用餐制度及其演变、饮食思想与养生理念等。 〈/P>

第一节 饮食结构与饮食方式

人类的饮食生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行为事像,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是人类饮食实践所反映的社会层次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各种形式的总和,其变化主要反映在饮食结构和方式变化方面。
一、古代饮食结构的变化
以谷粒制成的食品为主食,是古代农业民族的共同饮食特征。中国古代的饮食结构,一直遵循着“五谷为养”的传统,以稻麦为主,兼吃杂粮。古代,肴是指鱼肉等荤菜,羞是指美味食品,核是指蔬菜果核食品,所以,菜肴是经过烹饪调制而成与主食搭配摄用的荤素菜的总称。
【名词解释】
主食 菜肴 五谷为养

二、古代饮食方式的变化

先秦时期,中国先民习惯于席地而坐,席地而食。到商周时,富贵人家中还置有食案。用餐制度方面,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形成了用餐制度。周秦时期较为普遍的是一日两餐制,而上层社会已经有三餐的食俗了。
【名词解释】
食案 用餐制度 分食制 寒具

第二节 酒的起源及其功用

一、酒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酒的起源,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曾经留下过许多记载,其制酒技术以唐为转折点,唐以前,大多为自然发酵酿成的米酒或果酒,酒精的含量很低,唐以后,酿酒技术发展,酒精度数变高。此外,中国古代已有酿造果酒的技术,如葡萄酒等。
【名词解释】
“第五大发明” 杜康

二、酒的功用
古往今来,酒始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酒不是一般意义的饮料,而是一种特殊的饮料。酒对于人类具有以下的作用:刺激人们的感情,在人们神经活动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用于各种礼仪,即古人所谓“成礼”;对文学艺术具有催化作用。
【名词解释】
酒以成礼 《饮中八仙歌》

三、酒祸与酒禁
漫长历史中,因饮酒不加节制而失礼、误事或影响朝政,最终导致杀身亡国的酒祸几乎俯拾皆是。主要表现在:一是纵饮而早丧;二是滥饮而猝死;三是贪杯罹灾祸。
正是因为过度饮酒,既能使人伤身减寿,丧德败性,又浪费粮食,中国早从夏代始,就不断有酒禁的诏令和呼声。
【名词解释】
酒祸 酒禁 酒诰
【思考题】
1、 试述古代饮食制度的演变。
2、 如何理解“酒以成礼”?

第三章 中国古代服饰风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服饰的历史渊源及其流变,进而进一步理解服饰流变过程中的历史文化因素。
【重点难点】
服饰的历史渊源与形制类别、服饰的社会性等。

第一节 历代服饰流变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不标志。服饰活动及其文化,既是一个时代变化的“晴雨表”,更是检测该时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体而论,服饰除了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精神生活。它是各族人民生活内容、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外在反映。因而各代服饰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一、春秋战国服饰的创新;二、考究的秦汉服装;三、开放的魏晋隋唐服装;四、高雅的宋装;五、异族风情:辽金元的服饰;六、明代恢复汉族衣冠;七、清代对服饰的改制。
【名词解释】
胡服 上衣下裳制 深衣制 袍服 上俭下丰 胡装 “质孙服”制 比甲 水田衣 四方平定巾 花衣 水脚

第二节 服饰的社会性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深受一个时代的政治、积极、文化甚至学术的影响,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一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体现方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内涵。服饰的社会性主要指它的等级性、地域性、民族性、论理性和功能性等。
一、等级性
等级性主要表现在:等级森严的冠服制;不可僭越的常服制度;服饰色彩的等级限制;服饰用料的等级要求;服饰纹章的等级规定;服饰消费的等级差别。
二、地方性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一种物质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变化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各地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主要表现在用料差别和样式差别方面。
三、 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服饰上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我国有着众多的民族,其服饰样式、图案、饰品都精彩纷呈,各具特色。
四、 伦理性
古代中国,在特定的时间内,服饰是守礼尊规的一种表现,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服饰要求,这便使服饰带有强烈的论理色彩。
五、 功能性
中国古代,在社会生活中,用服饰来显示、界别自身所从事职业、身份的功能内涵,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服饰,是不同行业、不妥你刚身份的符号,让人一望,便知其业,便明其行,便晓其身份,这一切,恰是“以服寓功,以饰别业甲胄”的功能性内涵的真实显现。

【名词解释】
斩衰 缌麻 离染服 幢相衣

【思考题】
1、 试述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性。
2、 举例说明服装形制与各民族生产生活的联系。

第四章 中国古代行旅交通生活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行旅生活的习俗,以及行旅生活所体现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取向。
【重点难点】
古代民间行旅食宿服务业的经营理念、行旅生活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取向等。

第一节 行旅习俗

“行旅”,一般指历时较久、行程较远的出行活动。由于古代地理条件的差异和人们社会身份的不同,古人的行旅习俗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演进,生动折射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的内容和变迁轨迹。
一、卜行择吉与行神祭祀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表现出浓重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其中,与行旅生活相关的某些习俗,也具有这种特色。卜行择吉、行神祭祀,是行旅之前心理准备的习俗,体现出行旅生活开始时心理上的庄重与严肃。

【名词解释】
择吉 祖神
二、行旅送别习俗
送别时行旅生活的开端。为行旅之人饯行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送别形式。此外,古代送行时又有赠言赠物的礼俗。
【名词解释】
灞桥折柳 饯行

三、题记
行旅之人中有一部分文人学士喜欢在一些有纪念意义的地点题字,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古代行旅生活中的题记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汉晋以来逐渐成风,此后,更为盛行。
四、尚早?尚俭?尚快
行旅之人在途中注意尽早出发赶路,以便在天黑以前找到投宿的旅店,注意节省开支,注意尽快打到目的地,也是自古就有的行旅习俗。
【名词解释】
尚早 尚俭 尚快

五、软脚?洗尘?接风
行旅知人归来,民间一般有软脚、洗尘、接风等慰劳行旅远归者的仪礼习俗。除此以外,旅人在远行之时,祈求神灵途中庇护,由此也产生中国古代行旅生活中的行路信仰和一系列禁忌。
【名词解释】
软脚 洗尘 接风

第二节 价值功能与社会取向

一、行旅生活的社会功能
行旅生活作为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有其独特的社会意义,它在古代世界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其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政治教化功能、经济交流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科技催化功能等方面。
二、行旅生活的价值取向
从本质上说,行旅活动实为在特定时空、特定背景、特定物化条件下,参与者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文化互动、对应体察活动,加之需求上的各异,致使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多元化态势:审美的价值取向、求知的价值取向、“察世”的价值取向、休闲娱乐的价值取向。
【思考题】
1、试述中国古代行旅习俗的演变。
2、简述中国古代行旅生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古代婚姻生活

【教学目的】
婚姻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而且有什么样形式的婚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形式。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类婚姻形态、古代婚嫁仪式,以及历代婚姻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而理解婚姻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人类婚姻形态及其演进轨迹、历代婚姻形式、嫁娶仪式、婚姻观念及其演变等。

第一节 婚姻的起源及婚嫁过程

一、婚姻的起源与进化
婚姻是人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而且有什么形式的婚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婚姻形式经历了从血缘群婚、族外婚、对偶婚到一夫一妻制的发展演变历程。
【名词解释】
班辈婚 兄妹婚 等级婚 摩尔根 普那路亚 阿注 父权制
二、古代婚嫁仪式
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族和地区,在男女正式结婚时,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表示庆贺。这种仪式,叫做“婚礼”。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婚礼,其主要仪式有:六礼、催妆、铺房、送嫁、拜堂、撒帐、合卺、拴红线、闹房、征诗择婿。

第二节 婚姻形式

一、掠夺婚;二、买卖婚;三、表亲婚;四、童养婚;五、招婿婚;六、交换婚;七、冥 婚;八、私奔婚。

第三节 婚姻禁忌

一、同姓不婚;二、同宗不婚;三、宗妻不婚;四、尊卑不婚; 五、中表不婚;六、良贱不婚;七、官民不婚;八、僧道不婚;九、奸逃不婚;十、仇雠不婚;十一、居尊亲丧不婚;十二、居配偶丧不婚。
【思考题】
1、简述人类婚姻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
2、试述中国古代的早婚及其危害。

第六章 中国古代生老礼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生成长的习俗,掌握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重点难点】
人生礼仪及其演变、人生礼仪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第一节 人生成长礼俗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完备的传统礼仪不仅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间,也存在于个人社会生活的经历之中。
一、诞生与生日礼俗
中国传统的人生礼仪纷繁复杂,贯穿于个体整个的生命历程中,在个体人生中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或时间段上总有特定的礼仪相伴随。
【名词解释】
求子 妊娠与胎教 诞生礼俗 生日礼俗
二、成年礼俗
丰富完备的礼仪影响和规范着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他会受到各种礼仪的熏陶和教化,同时,他也会从这些礼仪中习得社会规范并遵守之,经由这种社会化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有多种人生礼仪相伴随,如童蒙之礼、家教礼俗、生日礼俗等。
【名词解释】
童蒙之礼 家教礼俗 生日礼俗

第二节 敬老养老

一、敬老礼俗
中国的敬老风尚,可以追溯到肉食的渔猎时代。此后历代都有所改进。统治者推行了各种敬老举措,如赐几杖、赐官爵、刑罚优免及建坊等。
二、养老礼俗
养老突出了敬老的现实意义,侧重于从物质层面对老人予以优抚。在中国古代,这些养老举措主要体现在赐物、减免赋役、兴建养老救济机构及保障老人权益等方面。
三、民间敬老养老习俗
中国古代民间敬老养老风俗的形成,首先是由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历史所决定的。其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无疑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儒家历来强调尊卑不同、长幼有序。再者,统治阶级对“孝”的大力提倡和鼓励,也促使了尊老尽孝观念的深入人心。其习俗,可归为以下三个方面:尊重长辈、侍奉尽孝、祭祀怀念。尊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具体体现。其功能需要辩证地看待,其积极方面,尊老是农业社会传承文明的必然选择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人道精神和人际关系和谐的体现。但也有消极方面,尊老绝对化,使青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从而形成了保守、被动、缺乏探求的精神状态,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名词解释】
敬老礼俗 养老礼俗
【思考题】
1、试述我国尊老文化的价值及其消极影响。
、简述人生礼俗的社会功能。

第七章 中国古代卫生保健习尚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在历史、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中国古代养生与养性习俗。
【重点难点】
疫病发生原因、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

第一节 古代对环境卫生的重视

一、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地理位置、环境、水质等与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此后历代都有世人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尤以清代医学家徐大椿为代表。

二、讲究环境卫生
在中国古代,人们十分重视环境卫生,表现有三:一是在选择住宅建筑方面,指出应选择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吉地而建宅;二是注意房屋内外的清洁卫生;三是对于厕所的清洁卫生,古人也特别注意。为了保持环境卫生,古人还很重视住宅内外水沟的修浚和打扫。在维护和治理定居生活区环境卫生方面,古人亦有不少很好的做法。

第二节 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历代流行病种类
从历史上看,中国是各种流行病多发的国家,先秦至汉初、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四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疫病多发的时期,其中,明清时期的流行病复杂且频繁。
二、古代疫灾原因
中国古代疫灾之所以频频发生,原因主要有三,即疫灾的发生往往与灾害频发、流动人口加巨,以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三、疫病与社会
疫病发生后,往往在社会发展的各方面都打上其烙印,而社会发展的各层面都受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卫生事业、信仰、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体系的关系上。
【名词解释】
环境 《素问》 疾疫 《伤寒论》 食疗 养生与养性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简述中国古代人们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第八章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的葬俗与葬仪,掌握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葬俗和葬仪的起源与演变、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

第一节 葬俗与葬仪
一、葬俗
丧葬习俗是一个社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风情的体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丧葬习俗。这主要表现在形式各异的葬式、种类繁多的葬法以及形制结构多样的坟墓上。
【名词解释】
葬式 葬法 悬棺葬 天葬 树葬 坟墓
二、葬仪
葬仪是指丧葬礼仪。丧葬产生后,经历代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从初死、停棺、送葬到祭祀极端繁琐而讲究的礼仪。
【名词解释】
葬仪 丧葬程式 丧服 居丧 祭祖 小敛

第二节 丧葬与中国传统文化
安葬死去的亲人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存在的文化现象,它不仅寄托了生者对死去的哀思和留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关注。
一、人生礼仪的终结
人的一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形成了各自的礼仪。丧葬礼俗作为人生终结礼仪,深深的扎根于人们的意识里,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一个民族自觉或不自觉的遵守的安置死者的行为规范,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乃至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名词解释】
灵魂观念 山顶洞人
二、社会风貌的折射
丧葬风俗是一个民族长时期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上层建筑,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演进变化。也可以说,丧葬风俗是此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不同民族风情、社会等级秩序的反映。
三、葬俗衍化的文化基因
丧葬风俗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其衍化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并受宗教意识观念的影响和支配。宗族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是葬俗衍化的重要因素。此外,古代葬俗的演进,还受到传统孝道观念的影响。
【名词解释】
宗教意识 宗族观念 孝道观念
【思考题】
1.简述中国古代的葬俗与葬仪。
2.简述中国古代葬俗所衍化的文化基因。

第九章 中国古代信仰习俗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民间主要信仰习俗,掌握中国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等。
【重点难点】
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善恶报应心理、道教的基本教义与神仙情结、中国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等。

第一节 民间信仰

信仰是人类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更是古代人们进行社会生活活动时重要的心理依托。信仰理念的共遵、共奉、共识与泛化,对社会生活稳定的衍化,其内聚精神与文化“磁力”作用,不可低估。信仰习俗识人们根据一定的信仰观念和崇拜心理形成的习俗。中国传统信仰习俗始终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并在发展、变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社会观、价值理念等,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信仰习俗文化。
一、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首先发现于北美印第安人中,我国的图腾崇拜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或部落与某种动、植物或微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之为氏族的崇拜对象和标志。
二、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
中国人对自然和灵物的崇拜,源远流长,崇拜的对象众多,地区不同崇拜的事物也不尽一致,这些崇拜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它们大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信仰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天地、日月星辰、 风 凤、麒麟、松柏崇拜等。
三、社会崇拜和祖灵崇拜
人神人鬼信仰源于人们灵魂不灭的观念。秦汉以前,由于天堂、地狱观念尚未形成,因此,鬼神的去向亦不是十分明朗,世人出于种种心理需要,不仅重视祭祀宗教的祖宗,祭祀黄帝等,还要为许多有惠政的官吏立祠。正是在为死后的灵魂安排住所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神、社会神和行业神的崇拜习俗。
四、占卜与巫术
占卜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信仰类型,是对未来吉凶进行预测,占卜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流行的有:算命、相面、测字、风水、占梦等。
五、禁忌
禁忌是建立在巫术、占卜、星象等基础上的十分普遍的民间信仰观念,它是民间为了择吉避凶,禁止与某些“神圣”或“不洁”的事物接近,是对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性措施。 在中国传统社会,禁忌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名词解释】
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 灵物崇拜 社会崇拜 祖灵崇拜 占卜

第二节 传统信仰习俗的特点

中国传统信仰习俗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有其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信仰心理上的不虔诚性、功利性,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多重性,信仰意识上的伦理、人文色彩和信仰传承上的巫术、神秘色彩等。
一、信仰心理上的功利性
严格的讲,大多数中国人在多数时候都不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任何宗教、神灵或思想、主义也不曾完完全全占有过人们的灵魂。人们信仰上的这种功利性主要表现在:笃信神灵的功利色彩;宜忌观念的根深蒂固;信仰的急功近利性等。
二、信仰对象上的多样性
中国不是一个信仰单纯的国度,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既有各类宗教,又有不计其数的迷信习俗。宽松的信仰环境、丰富的信仰资源和不平和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使中国人在信仰对象上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多样性和多重性的特征。
三、信仰意识上的人文气息
中国人信仰意识上的人文气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伦理型文化观念渗透进入人们的信仰意识里;信仰意识里的现世关怀;神灵的人情味。
四、信仰传承上的巫术色彩
传统信仰习俗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巫术色彩。它们在信仰风俗的延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仰传承上的巫术、神秘色彩体现在,在传统社会,迷信活动盛行,由此产生出一批迷信职业者。因而,在迷信作为一种落后的民俗现象,在传统社会信仰风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其不可理解性,正是诱人盲目信仰的魅力所在。
【名词解释】
堪舆 现实关怀 巫术 巫傩文化

上一篇:体育科学在线投稿系统

下一篇:04年的时尚电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