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气象科技进展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3-12-08 12:39

气象科技进展编辑部

经查证,《气象科技》在最新第六版中不再是核心期刊了,
但影响因子比较高,
复合影响因子:1.266
综合影响因子:1.026 。

nmc的主要职能

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是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1.牵头组织天气业务、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系统设计、业务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制定。2.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天气监测和预报,承担我国及所属责任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警报。3.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海洋、全国的交通、水文与地质灾害、环境与健康、能源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4.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生态与农业气象及相关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评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气象保障。5.承担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的公共气象服务任务,归口向中央(全国性)媒体发布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归口为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提供综合决策气象服务。6.负责气象灾害监测,气象及衍生灾害的灾情收集和评估,承担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服务任务。7.依托基本气象业务,开展面向各类专业用户的气象科技服务。8.负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开发、改进、升级和运行维护及模式的检验评估,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9.承担对下级气象台站的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任务。10.依靠科技创新,开展数值预报、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11.承担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和环境紧急响应中心(EERC)的任务;承担THORPEX亚洲TIGGE中心的任务。12.负责本单位的人、财、物等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13.受委托承担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会计核算等任务。14.完成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国家气象中心承担管理职能的处级机构包括:办公室、业务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和党委办公室。承担基本业务职能的处级机构包括:天气预报与环境气象室、数值预报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应用气象室、农业与生态气象室、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室、中国气象局气象决策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室和预报系统实验室,以及承担科技服务的机构: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甘肃省气象局的内设机构

甘肃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处是甘肃省气象局领导下的主管气象事业及科研发展规划(计划)、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气象科技创新中心运行管理、区域协调等工作的职能处室。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处长1人、副处长1人、助理调研员1人、其他工作人员2人。一、科技发展与管理1. 负责建立面向研究型业务发展需求的科技立项与管理机制。2. 针对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负责编制和组织区域气象科技发展规划、计划。3. 以项目为支撑,提升气象业务科技服务能力,培养创新型科研和业务带头人,负责组织实施气象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和管理。4. 负责组织建立科技和业务结合的成果转化机制,组织实施科技成果及新技术、新业务的中试与推广工作,推动科技成果的业务转化。5. 负责科技成果的登记、管理。二、区域协调1. 负责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并负责区域气象科技创新中心的运行管理。2. 负责组织落实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3. 负责组建区域气象科学技术委员会,并负责落实相关工作。4. 负责协调兰州区域气象中心各业务实体科技合作。5. 承办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区域中心日常工作。 1、贯彻国家人事、劳动、工资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制定气象部门人事、劳动、工资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组织开展气象行业人事劳动政策调研工作。2、根据国家机构改革的方轩、政策的部署,组织制定本省气象部门机构编制方案,并按批准后的方案组织实施。3、负责气象部门科级以上机构和领导职数的监督和管理;承办有关机构撤并、规格升降等的审核和报批。4、负责省局机关、直属单位和地市州气象局领导班子建设和局管干部的考核任免。5、负责局机关、局直属单位地市州气象局领导班子后备干部考察、选拔和管理.协助.各单位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6、组织实施气象行业的中、高级专业职称评审办法。指导协本省气象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气象行业技术工人等级培训考核管理工作;负贡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管理工作。7、负责气象部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部门特殊津贴和其他人才的选拔、报批和管理。8、负责各类人员总量控制,组织拟定气象部门人员需要规划和劳动工资计划并指导实施。9、负责劳动工资、劳保福利、安全生产、工资基金管理的指导;调整本省艰苦台站和其他津贴的挥准,报批后监督执行。10、负责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归口管理,研究拟定本省气象部门事业单位奖惩、辞退等管理力、法的实施意见,负贡局机关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11、负责招工、聘干和社招学生来源计划和分配工作、复转军人接收安置,和援藏人员内调安置工作。12、负责省局内部人才交流工作,协调本部门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13、负责指导人档案工作。承办局机关和局管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出国人员政审和日常人事工作。l4、负责侨务和落实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贡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l5、承办中国气象局人事劳动司和省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甘肃省政府挂靠在甘肃省气象部门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机构。内设综合管理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室、人影技术开发实验室(高山地区人工增雨技术研究实验室)、飞机增雨基地 4个正科级单位。负责全省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指导;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组织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培训和开展经验交流;承担气象科技与人工影响天气开发试验工作;承担高炮火箭增雨、防雹作业点的审核、作业人员上岗证核发、人影作业工具、弹药和作业人员的管理等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全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开展相关的科研和观测试验研究工作。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简称气象科技课题或课题)系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气象科学基金项目、气象科技“短平快”项目等以外的本部门所管理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第二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拨给的科技三项费,重大专项研究费,气象科研事业费(扣除研究机构包干部分),国家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单独拨付的气象科技发展研究的经费。第三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两级管理。属于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投资的研究课题由双方共同管理,并协商确定某一方为主。对于列为国家气象局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要按本办法代行管理工作。第二章 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管理第四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实行计划管理。国家气象局根据全国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全国重点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根据各自的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气象科技研究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能在近期内投入业务应用的课题要有明确的使用单位。第五条:年度实施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国家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在每年一月底以前发布年度的项目指南。落实研究课题时,采取招标和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作的办法,择优落实承担单位和承担者。第六条: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一般需是从事这方面研究或实际工作的具有助研(工程师、讲师)或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初级技术职务的青年气象科技人员作为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必须由两名副研(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上同行专家或单位推荐。参加课题的研究人员必须做实质性研究工作,不得空挂名。第七条:准备列选的研究课题,一般要进行可行性论证。个别确已成熟的课题亦可不进行论证。
  可行性论证的重点是:审查课题的内容及主要指标,计划进度及完成目标,试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评估预期科技成果的水平和科技意义及审查课题预期成果转化业务应用的可能性和实际效益;审查经费额度和预算。可行性论证工作由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主持。采取书面的或者会议的形式进行审议。第八条:经过批准的课题一律采取合同制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下达任务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主管人员和领导,承担单位的主要承担者和领导,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主管人员,分别代表甲、乙、丙三方签订科技研究课题合同。管理部门按合同条款拨付经费,检查执行情况和成果验收。承担单位和所在科研管理部门应将资助课题纳入各自的研究工作计划,承担单位要在人力物力等必要条件方面予以保证,使课题能按合同要求如期完成。第三章 拨款方式和经费管理第九条:根据课题性质和要求,有以下三种合同制:
  1、承包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科学技术指标,便于核算经费额度和成果验收的课题。承包合同制的课题达到合同要求结题以后,剩余经费全部归研究单位,经费不足时由研究单位补贴。
  2、责任合同制:主要适用于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但科学技术指标弹性大或者一次核定经费有困难的课题。对责任合同制的课题一次核定总经费预算控制指标,执行时根据年度进展情况每年再核定下达经费。课题结题后,剩余经费全部归任务下达的单位调用。
  3、有偿合同制:主要适用于近期可取得经济收入的应用性和开发性的课题。课题结题并取得经济收入后,课题承担单位要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或部分课题经费。有偿合同制的课题,需要课题承担单位上级部门同意并承担保证按合同规定偿还的责任。第十条:课题研究经费由管理部门按年度计划拨付,承担单位要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准挪用,年终结余结转下个年度使用。
  每年1月15日以前,课题主要负责人要向下达任务的单位填报上一年度“气象科技研究经费年度决算表”,在11月底前填报本年度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进展情况表”,同时提出下年度计划和课题经费预算。对于逾期不报的,将停拨课题预算经费,其后果由课题负责人承担。第十一条:课题研究经费使用范围如下:
  研制新产品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费,小型专用检测仪器仪表费,产品性能试验费、设计费、加工费、研制协作费;
  中间试验和推广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安装费、考验费、试验消耗费和人员培训费;
  各种科技研究过程中所需的资料费、计算费、室内外试(实)验费、野外考察费、旅差费、临时工工资、科技活动会议费(可行性论证会、成果鉴定会、技术组会等),交通运输费。

中国气象学会的组织机构

理事会下设大气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委员会、农业气象与生态学委员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大气环境学委员会、卫星气象与空间天气学委员会、航空与航天气象学委员会、台风委员会、热带与海洋气象学委员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军事气象学委员会、城市气象学委员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气候学委员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大气探测与仪器委员会、数值天气预报委员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气象史志委员会、气象教育与培训委员会、气象影视与广播技术委员会、雷电防护委员会、气象经济学委员会、大气化学委员会、气象灾害与服务委员会、气候生态学委员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等29个学科委员会及气象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气象学报》编审委员会、《气象知识》编审委员会、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评选委员会等4个工作委员会。

上一篇:银行家杂志第三期目录

下一篇:鸭绿江杂志是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