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
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
新常态就是经济增速适当回调,但经济质量却大幅提高。而且国家产业结构主体由工业转向服务业。消费则取代投资与外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当今中国的形式有多严峻
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巨大风险。但利用机遇,防止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贫国愈贫,富国愈富。如此种状况持续下去,不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也难以实现稳定增长。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一致要求。
世纪之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只有严格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才能真正维护和平,实现共同发展,把一个和平、公正、繁荣、稳定的新世界带入21世纪。
对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基本估计
一、美国独霸下的大国关系格局。当前全球战略格局仍是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结构。从长期看,国际政治多极化和美国霸权的衰落是必然规律;而在短期内,美国在全球的实力地位却呈现上升趋势。“9·11事件”后,在国际上反恐和保障国内安全将成为今后几年美国全球战略的中心任务。为此,美国必须加强同其他大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同时,美国的全球军事优势地位巩固,国内政治保守势力上升,布什政府内部“鹰派”占据国家安全政策的主导地位,以及军火工业集团的影响增大,都将使美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更加一意孤行,不惜诉诸武力,从而在同其他大国合作时摩擦不断。对伊拉克的战争爆发后,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特别是中东国家的矛盾势必更为突出,在几年内难以缓和,而美国国内也难保不再重演“9·11”式的恐怖事件。
欧盟作为一个国家集团,在世界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欧盟在地缘战略利益上,主要关注欧洲及其周边地区,希望俄罗斯、中亚、中东和北非地区保持稳定和经济发展,并努力扩大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影响。在对伊拉克、以色列、朝鲜等国的政策上,在美国发展导弹防御体系等国际安全问题上,欧美分歧都十分明显。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欧盟和美国的战略裂痕将会加深。但是,欧盟的经济发展势头和科技水平不如美国,欧盟各国之间在实力、利益、观念上的差异制约着其整体实力的发挥。北约中的欧洲盟国军事力量远逊于美国。美欧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都是伊斯兰极端势力,在意识形态、经济利益方面的共性大于分歧。因此,美欧联盟尚无分崩离析的可能。
日本近年来经济增长缓慢,体制改革滞后,保守势力上升,执政集团不稳定并且丑闻不断,缺乏独特的政治信念和长远的国际战略设想。因此,未来的日本很难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日本在国际安全和外交方面,总体上仍然追随美国,但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朝鲜半岛等问题上,也会显现一些独立姿态。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右翼势力以朝鲜核问题为借口,公开主张发展核武器,甚至威胁要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
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仅次于美国,常规武器也很先进,但目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只及美国的1/14,相当于西班牙或韩国的水平。由于国内诸多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的困扰,俄罗斯不得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退出世界一流强国地位的角逐,同时努力改善同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以获得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对其国内政策的支持。俄罗斯对北约东扩只得采取默认的态度并保留加入北约的选择。同时,俄罗斯也将继续在中亚、中东、东北亚等地区的安全问题上扮演一定的独立角色,维持大国的地位和影响。
美、欧、日、俄之间在经济、地缘政治、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军备控制、地区政策、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等问题上也经常出现意见分歧,其中俄罗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更大,歧见更多。但是,这些大国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战略利益方面的共同点大于分歧,以8国集团等机制为标志的大国协调与合作格局业已形成,在未来5-- 10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美欧、美日、美俄之间的双边关系比欧、日、俄之间任何一对双边关系都更紧密,不存在一些大国联合对抗美国的可能性。
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发展趋势。朝鲜问题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一方面,为了改善安全环境,并吸引外资,朝鲜试图加快同韩国、日本关系的解冻进程。另一方面,朝鲜同美国在核问题上将长期周旋,讨价还价,有时不惜采取“走边缘”的策略。而美国为了保持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将持续对朝鲜施加政治压力。朝鲜半岛缓和局面仍然比较脆弱。如果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得手,将对朝鲜采取更为敌视的政策,甚至企图颠覆朝鲜政权。与此同时,如果朝鲜以发展核武器、导弹为筹码来换取安全保障和经济实惠的策略失当,则朝美军事冲突、朝鲜政权不稳等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9·11事件”的冲击使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雪上加霜,而伊斯兰激进势力在该地区有兴风作浪之势。本地区最大国家印尼的政治危机不断,今后几年难以稳定下来。当马哈蒂尔总理退出马来西亚政治舞台之后,马来西亚执政集团能否维护政治团结,防止伊斯兰激进势力抬头,尚待观察。东盟的经济合作步伐加快,但各国经济的互补和竞争共存,实现自由贸易需要较长时间;东盟地区论坛在建立合作安全机制方面的进展也不大。
南亚地区稳定主要取决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能否缓和下来。印巴矛盾时起时伏,军备竞赛激烈,随时都有爆发边境冲突的危险,但发生核大战的可能性不大。孟加拉国人口负担沉重,发展经济的任务艰巨。斯里兰卡国内政治斗争激烈,政府同泰米尔猛虎组织实现长期和解的希望不大。尼泊尔国内政治也动荡不定。今后,南亚仍然是世界上相对贫困、动乱频仍的地区。
美国借“9·11事件”的机会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并在中亚驻军后,使该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大大增加。战后的阿富汗政权将长期面临塔利班残余和军阀割据的威胁,美军也长期不得脱身。美国开始对中亚和南高加索各国加紧政治渗透,这些国家则力图从中获取实际利益,并以此平衡俄罗斯的传统势力。俄罗斯和欧盟也会力争在该地区扩大影响,形成大国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开采中亚和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诱因。中亚的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受到西方影响的冲击,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分离主义不断作乱,中亚各国联合主导地区事务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而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国相互间的矛盾反倒可能突出,甚至成为新的冲突热点。土耳其也会借助其伊斯兰教和文化的传统力量扩大其政治影响。
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都相当缓慢。虽然阿拉伯同以色列之间的全面战争不致发生,但“以暴易暴”的行为此起彼伏,中东和解希望渺茫。中东各国的经济困难、高失业率、同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以及对国内统治集团的不满,都将促使各国内部的激进势力特别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发展。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将使中东民众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愈发高涨。但阿拉伯国家尚难以形成一股团结一致的反美力量。西方在中东培养自己的代理人和促进“民主化”的努力,既不会取得明显进展,又不会完全放弃。
同20世纪90年代相比,中欧、东南欧地区的形势趋向稳定,总体发展方向是向欧盟和北约靠拢。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基本上实现了西方式的民主和经济自由化,经济复苏比较顺利,战略安全方面倚仗北约支持。地处东南欧的巴尔干国家,特别是前南斯拉夫地区(除斯洛文尼亚以外),在波黑内战和科索沃战争之后,基本上处在欧盟和美国的影响之下,大规模动乱的危险可以基本排除,但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经济发展迟缓,向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过渡困难重重。
非洲被长期动乱、部族仇杀、内战和国家间冲突所困扰。大部分非洲国家没有形成成熟的政治体制,教育滞后,传染病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贫困现象严重。国际资本在非洲裹足不前,非洲大部分地区会在经济全球化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其安全形势与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拉丁美洲则可能在全球政治中被“边缘化”。拉美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没有下降,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也仍然在执行。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多年来不断出现衰退和波动,阿根廷、乌拉圭、委内瑞拉等国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暴露出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拉美各国在本地区以外的国际事务中,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尚难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对南北关系的基本评估。从整体上看,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但是,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在继续加大。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更为严重,外债负担增加,金融风险增大。当前世界出现动乱和冲突的地区,分散在中东、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巴尔干半岛和部分拉美国家。恐怖主义、生态恶化、传染病传播、毒品走私、难民等问题也在这些地区最为严重。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仍然没有摆脱贫困落后和民族宗教纷争,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失控现象,有的还有国家分裂的危险。因此,“北强南弱”、“北攻南守”,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全球战略格局的一个重要特征。
全球战略格局和力量对比决定了发达国家在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性国际组织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世界经济、国际安全等领域继续保持现存秩序和有利于它们的规则。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垄断着全世界的舆论导向、新闻媒体和文化传播。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缺乏强有力的挑战者。
四、热点集中在欧亚大陆腹地。当前世界政治中冲突热点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欧亚大陆的腹地,即东起巴基斯坦、西至巴尔干半岛、北到里海、南及红海的广阔地带。这个地区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中心地带。同其他地区相比,欧亚腹地的民族宗教问题最错综复杂,宗教极端势力最活跃,石油资源最丰富,大国争夺和竞争最激烈,未来的政治发展方向最不确定。因此,欧亚大陆腹地是决定未来一二十年世界是否能维持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地区。
五、当前世界政治的特点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归纳起来,当前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美国独霸,中国崛起,大国合作,北强南弱,热点集中。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大国合作局面基本形成但各国同美国的矛盾深刻,冲突热点地区离我国较远,我国周边相对稳定,都使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折冲樽俎的余地加大。另一方面,美国霸权咄咄逼人,在世界上缺少对其制约的力量,构成对我国的长期威胁。北强南弱的趋势,特别是冲突热点集中在欧亚腹地,加剧了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公正,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经济日报》评论:辩证认识中国当前经济形势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二日电 此间《经济日报》今天评论员文章,题为《辩证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文章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非典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显露。文章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全面评估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综合考虑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做出了详尽阐述。
文章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服务业受到严重冲击,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增幅下降,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增收受到影响,财政收支压力增大。就行业来看,交通、旅游、餐饮、外贸和外资利用等方面受到的冲击较为严重;就企业来看,一些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的困难比较突出,有的甚至出现停业、歇业。这些行业和企业存在的困难,不仅造成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税收的减少,而且还会减少从业人员的收入,增加新的下岗和失业人员。如果这些行业和企业持续不景气,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需求就会有所下降,就会使得非典对经济的影响面进一步扩大。对于非典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必须有足够的估计,不可掉以轻心。
文章同时指出,疫情的出现并没有破坏中国经济的整体运行结构,从总体而言,非典对中国外贸、财政状况、物价水平、企业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就业率的影响并未超过中国经济的自身承受能力。当前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治非典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切实抓好防治非典工作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次,认真解决好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于交通、旅游、餐饮、商贸等受非典冲击较大的行业,要抓紧采取措施给予必要的扶持,并认真研究这些行业在非典过后的振兴计划;要进一步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切实帮助境外投资者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对疫情导致部分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者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要及时纳入“低保”;要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确保交通畅通无阻和人员正常流动。针对一些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苗头,要区别情况,适时进行调控。
再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不动摇,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继续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出口,鼓励城市居民的住房、汽车等消费,大力启动农村市场。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扩大内需不仅是中国政府应对各种风险、化困难为机遇的一剂良方,而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完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什么上?
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构建和稳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产业和企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一批引领产业技术前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要在实体经济领域进行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如果“脱实向虚”,发展要素过度流向虚拟经济,就会造成实体产业虚化,产业根基不稳。所以,稳定产业体系根基、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必须将发展经济着力点、战略重点放到实体经济上。
上一篇:现代营销杂志社官网
下一篇:岩土工程学报排版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