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技术老编辑
煤炭科学技术老编辑
1、 专著:《松软低透煤层群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2004年,煤炭工业出版社。2、袁亮,吴侃. 《淮河堤下采煤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2004年,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3、论文:《淮南矿区开采煤层顶板抽放瓦斯技术的研究》,煤炭学报,2003年第2期。4、论文:《淮南矿区煤巷稳定性分类及工程对策》,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7月第23卷。5、论文:《淮南矿区瓦斯治理技术与实践》,煤炭科学技术,2000年第1期6、袁亮. 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理论及淮南矿区工程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7、袁亮.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与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8、袁亮.中国煤矿区煤层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理论与实践,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9、袁亮 葛世荣 黄盛初 主编. 煤矿总工程师技术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10、袁亮. 2010中国煤矿瓦斯治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赵树彦的研究经历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0余项,获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作为主要起草人,主持制定煤炭行业标准2项,主持修订行业标准1项;获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六五”期间:“Φ500/350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研究”课题主要完成人,获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七五”期间:“Φ710∕500大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及设备的研究”课题第二负责人,获能源部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八五”期间:主持完成“NWSX-710∕500新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及设备”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NWX系列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推广与再开发”课题,获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九五”期间: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大型高效全重介选煤简化流程新工艺及设备”;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优质高效煤炭洗选示范工程”。“十五”期间:主持完成“3GDMC系列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及设备”,获2005年度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奖、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主持完成“高效FJC系列煤用喷射式浮选机的开发应用”,获2005年度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奖、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十一五”期间: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1+1”炼焦煤选煤厂模式创新技术”;主持完成“动力末煤分选新工艺及设备和FJCA20型浮选机分选试验研究”,获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十二五”期间:依据动力煤分选要求的高密度排矸、次生煤泥量小等特殊要求,主持完成“大直径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动力煤选煤厂的应用研究”,总体技术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重点项目“2+2”模式湿法选煤系统水回用工艺技术和研究;率领课题组以开创的新工艺、开发的新产品、实行环保生产的研究成果集成为核心,以实现高效、简化、节能为目的,完成“高效、简化重介质选煤成套技术的研究”课题,2012年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技术鉴定,获2013年度煤炭科学技术一等奖。
伍永平的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伍永平,等,浅埋采场溃沙发生条件分析,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2004(3)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支护-底板”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煤炭学报,2005(6) 伍永平,等,深部软岩特性对底臌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研究,煤炭工程,2006(10) 伍永平,等,尖点突变理论在顶板突水规律研究中的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07(3) 伍永平,等,煤矿软岩巷道顶底板剪切变形破坏机理,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7(4) 伍永平,等,三轴MTS压缩煤岩介质局部化损伤AE参数Weibull分布特征,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9(3)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坚硬顶板预裂弱化的数值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1) 伍永平,等,软弱围岩变形三维物理模拟监测系统构建,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4)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覆岩断裂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数值分析,煤炭工程,2011(3) 伍永平,等,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技术研,煤炭工程,2012(1) 伍永平,等,基于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巷道围岩松动圈测定,煤炭科学技术,2013(3) 伍永平,等,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底板破坏滑移特征分析,煤炭技术,2014(9) 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进展,煤炭学报,2014(8) 伍永平,等,大倾角“三软”煤层工作面倒架原因及处理措施,煤炭技术,2014(11) 解盘石,伍永平,大倾角煤层长壁大采高开采煤壁片帮机理及防控技术,煤炭工程,2015(1) 解盘石,伍永平,等,大倾角煤层大采高综采围岩运移与支架相互作用规律,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1)
上一篇:读与写不是正规期刊
下一篇:中华护理学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