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方面的报刊杂志
工会方面的报刊杂志
《工人日报》是应该要订的,这份报纸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对工会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如果你的单位是在浙江省,要配合省里的重要工作,那么还要订《浙江工人日报》。
之后还要订两到三份研究性、学术性的刊物,如《中国工运》、《工运研究》、《浙江工运》等。
工人日报的报刊职能
《工人日报》(Workers' Daily)的读者对象是全国广大职工和工会工作者。先后在《工人日报》社担任社长和主编的是陈用文、冯诗云、高丽生、邢方群、郭国涌、李冀。宗旨是维护广大职工的正当权益,提高职工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劳动积极性。并加强对工业经济的宣传,指导工业建设。《工人日报》创刊时规定的任务是:“专门代表中国工人阶级说话的报纸,指导广大职工工作、生活、学习,解答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成为培养干部的学校,学习各种知识的教科书”,“《工人日报》要成为职工运动的集体宣传者和组织者”,“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指南针、组织者、鼓舞者、喉舌和顾问……”。八十年代的《工人日报》,所担负的任务是:(1)通俗地宣传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为职工知政、议政、参政提供舆论阵地。(2)宣传改革和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和新问题。(3)对职工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科学素质。(4)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利,发挥舆论监督作用。(5)宣传工运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工会在改革中的作用和工会自身的改革。该报以报道广大职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活动和宣传先进人物为主要内容,以职工和通讯员提供的各种稿件为主要稿源,力求使工人群众成为新闻的主体,替工人说话,为工人办事。每年报道先进人物400~500个,收到群众来信14~15万件,发表来信1000多件。报纸设有“理想与道德”“工会理论与实践”“企业家之友”“工会生活”“政工之页”等副刊和专刊,以及以刊登职工作品为主的“工人的画”“工人摄影”等副刊。经常刊登解答工人群众思想认识问题的系统讲话材料。报社还编辑出版培养工人写作队伍的新闻业务刊物《工人通讯员》(1984年起改名《新闻三昧》,月刊)。经常举办 群众性活动,如“振兴中华读书知识竞赛”“全国职工法律知识竞赛”“漫画大赛”“笑的使者──中日职工漫画展” “神州大地” 摄影比赛等。从1984年12月起,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合办中华新闻函授学院,为各级工会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宣传工作人才,先后已招收学员2.2万多人。工人日报社与各级政府机构、各群众性团体、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公企业、权威媒体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具有强大的互动能力,多次联合众多单位成功实施多项颇具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工人日报》是综合性中央级大报,发行量大,发行区域广,读者群主要分布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2010年11月16日,由《工人日报》正式推出中央主流媒体首个《农民工专刊》,内容主要指向宣传报道农民工群体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和他们的成功实践,及时介绍各地、各界关心、关怀农民工的好做法和好经验,随时反映农民工的心声,引导农民工正确表达自身的主张和诉求等。体现了中央媒体对农民工问题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农民工社会地位的变化。《农民工专刊》固定在每周二的四版出版,全国彩印。
劳动午报的发展历程
在早期工人运动中诞生●《劳动午报》的历史可追溯到1921年7月底由北京党组织在北京创刊的《工人周刊》;而《工会博览》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年11月7日,北京党组织创办的《劳动音》周刊。早期创办工人刊物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唤起工人的觉醒。从现存的工运史料上追根溯源,《劳动音》周刊(杂志)是现在《工会博览》杂志的前身。1920年,李大钊、邓中夏、罗章龙等革命先驱一起于同年11月7日在北京创办了《劳动音》周刊(杂志),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工人杂志。1920年12月初,《劳动音》周刊遭北洋政府查禁、停刊。从工人报刊发展历史和相关规定看,无论从主办单位的性质、刊物的办刊宗旨、发行对象、所在地等都决定了《工会博览》可溯源于早期的《劳动音》周刊(杂志)。北京共产党小组成立后,非常重视报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作用。1921年7月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北京党组织又创办了我国早期的重要工人报纸——《工人周刊》。1922年8月,《工人周刊》便成为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1924年2月,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该报1926年底被军阀政府查封。从这段历史渊源来考察,《工人周刊》(报纸)可以说是现在《劳动午报》的前身。为了进一步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发动和组织工人、指导工人斗争,在李大钊、赵世炎等亲自倡导下,积极筹划新的工人刊物的创办工作。1925年6月15日,由中共北方党组织主办的《北京工人》周刊(杂志)在北京创刊,担任中共北方区执委会组织部长兼职委会书记的陈为人任主编。工运学家认为,《北京工人》周刊与《劳动音》周刊是一脉相承的。在新中国成立后成长●1950年5月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市总工会重新创办了《北京工人》杂志(也可视为1925年《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工代会又创办了《北京工人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1950年2月,北京市总工会宣告成立,《北京工人》、《北京工运》、《工会工作》等市总工会的刊物相继创刊。1950年5月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市总工会创办了《北京工人》杂志(也可视为1925年《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半月一期,32开本。杂志稿件按重要性分别由邓拓(原市委宣传部长)、廖沫沙(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审阅。具体领导工作由时任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的祖田工担任,下设编辑部。一批工人作家的成长与《北京工人》杂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老舍、周立波、田间、袁水拍等作家和学者都为杂志撰过稿并为杂志的通讯员队伍授课。曾任全国文联党组书记的高占祥、已故诗人李学鳌以及后来调入北京日报社的几名记者都曾是《北京工人》的通讯员。1951年1月,因工作人员全部投入“三反”、“五反”运动,杂志停刊,共出版发行了36期。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工代会又创办了《北京工人报》(也视为《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从杂志形式变成了报纸形式)。《北京工人报》期发行量达到了8.5万份,1972年5月30日停刊。1967年,《北京工人报》在报道“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时将刘春华的作品作为题图率先发表。之后,《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都相继刊发了这幅作品的彩色照片。在改革开放后发展●1984年10月,《北京工人》杂志再次复刊,2001年1月《北京工人》杂志更名为《工会博览》杂志;1993年1月《北京工人报》复刊,2000年12月《北京工人报》改名为《劳动午报》。改革开放后,市总工会党组请示市委批准,《北京工人》杂志于1984年10月再次复刊。开始为双月刊,1986年1月改为月刊。时任市委副书记的徐惟诚写了《祝〈北京工人〉创刊》的《代发刊词》。1984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彭真同志为《北京工人》杂志题词:“祝《北京工人》成为职工群众大家看、大家办的首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鼓舞者、喉舌和镜子。”1992年末,市总工会决定在继续办好《北京工人》杂志的同时,创办《北京工人报》。《北京工人报》是面向首都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者的政治性综合性报纸,于1993年1月1日复刊,向全国发行。1999年1月5日,报纸开辟了《职工热线》专栏,备受社会欢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2000年12月《北京工人报》更名为《劳动午报》,同年底,《北京工人》更名为《工会博览》。更名后的《工会博览》半月刊,改为32开本,内容也进行了大调整,作为以工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刊物,发行量一路上升,2005年,工会博览杂志社提出了二次创业,现在的《工会博览》已成为北京市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杂志之一。现为旬刊,每月出版三期。被中国工人报刊协会评为优秀期刊、被市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更名后的《劳动午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扩版,由原来黑白对开版改为彩色四开版。那句“早也报、晚也报,又新又全看午报;喜也报、忧也报,维护权益看午报”的广告语被广为流传,也被市场所接受。“维权110”已成为有鲜明特色的拳头版面。2009年,劳动午报社领导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加强巩固继续办好杂志的同时,对《劳动午报》定位和发展进行了调整,决心将《劳动午报》办成“工会满意、职工爱看、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高品位的工会机关报。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的劳动午报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适应工会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10月,《北京工人》杂志复刊,2001年1月更名为《工会博览一报一刊,正在以准确的定位,敏锐的思维,超前的意识,服务的理念,丰富的资讯,时尚的设计,努力扩大报刊的社会知名度,树立美誉度,增加发行量,做到以先进的文化启迪社会、以正确的理念引导职工,把先进的经验和准确的信息传播给读者,努力将报社打造成为“工会、职工、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立体新闻宣传网络。报社正在不断扩大在首都的覆盖面,努力做到有职工的地方就有《劳动午报》,有工会的组织就有《工会博览》。今天,劳动午报社新的领导班子集体在市总的领导下,正站在时代的前沿,紧跟时代的步伐,带领报社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将革命先烈的未竟事业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
上一篇:管理学模拟公司论文
下一篇:建筑企业管理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