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解儿童的论文
关于理解儿童的论文
《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与幼儿创造性发展》
摘 要: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人们的儿童观是不同的。在一定的儿童观中,必然蕴涵着人们对人性即儿童天性的不理解。
关键词:儿童观;教育观;创造性;独立性
关于人的天性,中外历史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如荀子的“恶性论”,中世纪教育中的奥古斯丁“原罪论”和“禁欲说”等都依据了人性本恶的理论,认为人人有罪,连婴儿也有罪,把儿童看做是“上帝的羔羊”,忽视了儿童自身的主体存在,教育对象成为被动的物体。由此可见,教师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先决条件,那么,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儿童观、教育观呢?
一、教师应具备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1.老师必须树立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观念
作为我国儿童创造性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先生曾经呐喊:“人人是创造之人。”他指出,创造是历代祖先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能的精华,儿童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在适合创造才能发展的环境里,他们的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教师应该明白幼儿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从而引导开发他们的创造性。
2.教师要树立解放幼儿创造性的观念
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解放儿童的眼睛、头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的“六大解放”,实际上是对幼儿创造性的解放。但今天,我们仍然存在种种束缚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如“教师中心”“家长中心”“幼儿教育小学化”“特色班”“特色园”,这些控制多、灌输多、要求多,幼儿主体性得不到发挥,这怎么有利于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呢?所以,要解放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了解幼儿创造性的一般特征。研究发现,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为:好奇、好问、想象丰富、有新颖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喜欢与众不同、好表现,有探索精神、观察敏锐、思维灵活,并且发散性思维强。因此,教师要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创造,在游戏中发展。
3.教师要树立正确认识儿童的独立性、主体性的观念
教师需要学习和研究创造教育理论,树立培养幼儿创造性的理念和意识,反思并纠正自己不当的教育行为。陶行知先生的儿童创造教育理论,中小学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创造学的基本理论等,都有助于教师形成学前创造教育理念。每个儿童都有着一种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如在不同的活动中尊重幼儿的不同看法,进行因材施教。教师重视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是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性的前提和基础。
4.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能力的观念
扩散性思维是人们思维的核心,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它是在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角度辐射,产生大量不同的设想,寻找出更新问题的解决办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启发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勇于探索、发现、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二、教师必须注意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培养
儿童的创造性需要及时的培养才能发展起来。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可见,教育家的思想是一致的。张衡数星星,骆宾作诗,曹冲称象,牛顿自制小风车,爱迪生孵蛋等,古今中外的这些杰出的创造性的人才,在童年时就表现出了独特的创造性,这些事实也说明了幼儿时期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然而,没有创造性的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富有创造性的“小神童”也就不能成长为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是最典型的。创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起点也必然是创造性的萌芽阶段。因此,幼儿教育必然要担负起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使命,成为幼儿探索欲望的点燃者,成为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
1.创设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每个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创造者,都拥有潜在的创造才能,但只有通过后天的环境和精心的教育,儿童的创造潜能才能得以生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给幼儿多渠道地提供创造的物质环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说,物质环境的创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美丽的活动室,丰富多彩的玩具、图书是幼儿想象的源泉;科学发现室、自然角,各种区域活动是幼儿展示创造力的最佳场所;各种瓶瓶、罐罐,大小纸盒,五彩缤纷的积塑材料是幼儿创造欲望的强刺激物;让环境会说话,让材料会动,是幼儿创造的最好体现。
2.创造教育需要在一日活动中渗透
学前创造教育的实施,并不是跟传统的教育决裂而另起炉灶,而是把创造教育的理念、行为渗透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人的创造性是一种综合素质,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幼儿的创造性才能发展起来。幼儿的创造性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幼儿的活动,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在此,将幼儿的活动划分为4个层次,即:动作活动,交往活动,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总之,幼儿创造性的能力中有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注意培养才能得以落实和发展。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各种教育都把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幼儿教育特点,在各类活动中重视发现和珍视幼儿的创造火花,成为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参考文献:
[1]王本陆.面向21世纪的学生观.课程・教材・教法,1998(10).
[2]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3]袁爱玲.实施学前创造教育必须把握其整体性.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注:本文为宁夏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关于儿童观,我更赞同玉不琢不成器论文
一、儿童观的研究
对于“什么是儿童”这个问题来说,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古至今无论国家、社会、家庭、民族、教育家等都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原始人迫切希望儿童加入成人的行列,儿童经过一些简单训练后,便同成人一样独立进行狩猎、采集等活动了。成人没有把儿童作为儿童看待,而是认为成人能学什么, 儿童就能学什么。在那个时期,儿童的成长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一旦儿童做错了事就会受到严厉的体罚。
到了十七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生来就是没有原罪的纯真无暇的存在;反对体罚、主张激励和竞争的教育。洛克是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儿童来到人世间时,其精神是一块“白板”,这是对原罪说儿童观的根本否定。“白板说”的儿童观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儿童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思潮中所处的低位,反映了当时人性解放的社会现实。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卢梭发表了令人瞩目的关于儿童和儿童教育的见解,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思想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重新评价儿童, “把儿童看作儿童”,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 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尊严, 尊重儿童所具有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儿童的研究解读愈来愈加丰富多样,蒙台梭利等人认为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毕加索、丰子恺等人则认为儿童是“艺术家”、“梦想家”和游戏者,还有诗人华兹华斯等人认为儿童是“成人之师”“成人之父”
从上述学者们对于儿童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洛克的“白板说”还是卢梭的儿童本位论,还是儿童是什么艺术家等等,他们已经在实质上把儿童当做人来讨论,尊重儿童,体现儿童存在的价值。但在今天,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知识型经济社会,在这个崇拜知识创造财富的社会中愈来愈多的家长在对待儿童的认识上越走越偏,从而没能采用正确的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使儿童得不到应有的快乐童年。
结合前人的学术研究以及当代社会的教育现象,加之我个人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对于“什么是儿童”,我有了自己的看法。
二、我的儿童观
1、儿童是人,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儿童具有生存权,具有人的尊严及其他一切基本人权
儿童是人,儿童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儿童与成人一样有生理需要, 也有社会需求; 儿童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也有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儿童自身具有独特的生命形态,是作为个体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从来到世界起就充分享有作为人的生存权和基本人权,具有人的尊严,是国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一份子,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要尊重儿童,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对儿童的权力,对他们生存及对他们的保护和发展给予高度优先”。
2、儿童有儿童的文化、儿童的天地
我认为,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有具有形之于外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儿童有儿童的天地;儿童有儿童的想法”。儿童在课堂上学习了新的词语总喜欢多读多用,他们往往用自己独创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无意中创造出自己的语言文化。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有不同于成人的心理世界和行动方式;儿童作为一个团体,它具有不同于成人团体的特点,而这也就意味这儿童有着与成人不一样的儿童文化、儿童天地。因此,研究儿童文化、了解儿童文化,可以帮助教师乃至于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的生活,尊重儿童的文化,儿童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可以给成人启示,成人向儿童学习。
3、儿童是有潜能的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生来具有一种“内在潜力”,儿童既不是一味地接受成人教育的容器,也不是任人塑造的蜡和泥,他们是能动的、有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 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求, 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 具有可塑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 他们是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的。
三、心得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什么是儿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但是在看到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看到现在的成人牺牲儿童的现在而去成就所谓的美好未来时,看到父母是在做一项投资似的对待儿童时,看到父母为了所谓的命根子而溺爱孩子时,看到……我才发现研究儿童观的意义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什么样的儿童观直接影响着成人的儿童教育观,影响着祖国未来一代的发展,决定着能不能让儿童在快乐中成长。尽管对于什么是儿童有这样那样的认识,但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做到承认儿童是人,做到将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走进儿童的心灵,体会儿童的世界呢?
最后,我想引用姚伟老师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儿童的一切都是成长中的、生成中的,是面向未来的。对儿童的认识过程不是一个封闭的逼近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建构的过程。我们不能以为有一个既定的儿童状态供我们的认识去逼近,而应认识到儿童的今天是由我们认识和行动的参与而构成的、不断发展着的存在状态,对儿童的认识和研究就是我们为推进这个状态而做出的努力。当我们以人的方式理解儿童的时候,我们使自己与儿童的历史同行,与儿童的生命进程一起前进。在与儿童的“视界融合”的境界中,意义被丰富、拓展、理解的我们得到提升。
如何认识儿童观论文
文档介绍: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
―――谈谈我的儿童观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
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
[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儿童。把儿童看成“正在成长中的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促进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在教学中,要正确认清和把握儿童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及其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帮助儿童渡过“关键期”。同时,在开展儿童工作时要做到与时倶进,不断创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
[关键词] 儿童观教育辩证发展观浅谈我的儿童观- 7 -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儿童―――谈谈我的儿童观乐昌市第一中学林永彪[摘要]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对于教师来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本文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菩蹈轻政不赔糕兔横舞耕正贤急丽愉五颈欲剐抿徽厌恐其粘积节飘卢块漂款治街眉赂宦誓丢虫肉轴凌黎如墨典籍丁亡哈罐亭厅殖桌避厄枫坎仓皱狭
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也就是是***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对儿童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教育儿童的内容、方法以及具体的教育任务也不同。错误的儿童观会导致不科学的教育方法曾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过不良影响,阻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阻
上一篇:山东中医杂志合订本
下一篇:电测与仪表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