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智慧结课论文
西方哲学智慧结课论文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哲学都随其时代的精神境况而产生某种新的哲学主题,西方哲学主题的每一次转变都彰显了当时时代的精神状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哲学智慧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 范文 一:西方哲学给我的启示
摘要: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关键词:西方哲学 科学 生活
这个学期,也就是大三第一学期,我们学习了“西方哲学智慧”这门课程,感觉这门网上授课教学的课程学起来有点麻烦,不过我们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课程的学习。本来,我对于学习一门关于西方哲学的课程——“西方哲学智慧”,确实是对此不太敢冒。不过,上了大半学期的课程,感觉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没想象中那么恐怖。而且视频内容适中,通俗易懂,加上我课下查看书籍,上网搜索资料来辅助学习,使自己更清楚学习内容,渐渐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
在学习“西方哲学智慧”期间,我从对哲学的模糊认识到系统的去了解西方哲学的一个发展历程。关于“西方哲学智慧”的授课视频,带领我在哲学的浩瀚宇宙中畅游了一回。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哲学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来源于古希腊,从泰勒斯到普罗提诺,中间十几个世纪,通过历史的变迁,古希腊文明一去不返,然而其精神永存。尽管原始哲学不太严肃,空洞的想象多而实证的 经验 少,但古代的哲学家们,几乎对凡人所能触觉到的东西,都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与合理性设想,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唯心主义两大流派。后来的继承者们,或者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光大,或者提出与两大流派相反的观点,或者喋喋不休地考证与唠唠叨叨地解释,终究跳不出古代哲人们所设计的圆圈,只不过比原始哲学更加完善清晰而已。
____最初是从犹太教发展而来的,由于早期__们坚定的信仰和纯洁的道德以及宽容和忍耐精神,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罗马人皈依,最终成为了罗马国教。与希腊哲学不同,中世纪哲学——无论是早期的教父哲学还是后来的经院哲学,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地位,它所讨论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基督____本信仰和教义。基督____想是惟有灵魂才能到达伊甸园,基督____质精神是灵肉对立和唯灵主义,因此它在哲学上必然会对应于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即把精神看得比物质更加具有根本性,把作为思维对象的概念世界看得比作为感觉对象的现象世界更加本质和真实。
在这个阶段,中世纪____哲学不再像古希腊哲学那样把眼光头像自然世界和客观存在,而是把灵魂和上帝作为研究的对象。它所追问的核心问题也不再是世界的本源,而是精神的本质——通过对上帝这个绝对精神的追问而深入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深入到一般精神的能动本质,尽管这种意识和一般精神的能动本质是通过唯心主义或唯灵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主观精神世界是一个比客观自然世界更加深邃的世界,所以中世纪基督____尽管具有种种扭曲和偏颇的形式,但是他对西方哲学精神向自身内部的神话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自黑格尔之后,出现了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直觉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新流派,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们带来了西方哲学两千年来最为深刻的思想方式的变革:反形而上学、反主体主义、向语言的转向等等,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哲学思维。
以史为鉴,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成长。在学习“西方哲学智慧”的过程中,虽然我没有弄懂每一个知识点,有时候甚至不知道那些哲学家到底要研究什么,思想里头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涵,但是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懂得了很多道理。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许多人因生活环境从小就在责骂声中长大,形成了气质自卑,甚至认为自己的人生都是黑暗的。然而难道人生就真的只有这短短20、30年就可以决定了吗?人只要还没有进棺材,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要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只有完整的看待,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知所收敛。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只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生死就是最根本的大问题。除了生死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属于根本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及不一样的遭遇?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却没有遭受报应?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必须受苦受难?
生活是应该被赋予意义的,而不是物无所值的。一个人既然来到世上,必要创造价值,方能显出它的独特性。没有谁见过一个堕落的,怀着消极的心态的人能活出真正的自我,即使对世界有所贡献,那于自己来说,也是无法救赎自己的。就如叔本华说的: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之间的钟摆。我就不喜欢他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照他这样子说,那人生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吗?那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如果不能洒脱的活着,不如不要存在着,既然选择了存在,就该好好的生存着。哲学里的思想是千奇百怪的,也许我不该排斥别人的观点,但是我始终认为人生是需要积极的态度的,没有人可以永远快乐,但是也不必永远悲哀,我们要用现象学的态度来对待事情,不要老是固定在同一个思维里,没有流动就不会有发展,思想也是如此,随着现象而发展,思想也会变得更加精辟,使人不断得到进步。
学习 “西方哲学智慧”后,真的感受很深,我确实从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喜欢哲学,喜欢它带给我全新的感受,喜欢它的深度,喜欢它的不可捉摸,喜欢它字里行间透着的奥妙的气息,我也许读不懂一本哲学书,但是我从中学到的知识,将会使我受用一生。因此,我将会努力把我对哲学研究学习的兴趣延续下去,努力学好哲学这门“各类学科的科学”,为踏入社会增长跟多的知识,准备更多的筹码。
参考文献:罗素《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范文二:《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读后感
经过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智慧的学习,在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认识下认识了西方哲学智慧,最近借了几本关于哲学的书籍开始观摩, 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浅层了解,写下这篇关于形而上学的读后感。 首先,对本书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吧:本书是达米特的代表性著作,它 最为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哲学思想的全貌。全面阐述了意义,真与反实的论 等问题。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出发,作者阐发了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的概 念,对弗雷格关于涵义与指称区别的论证做了进一步的辩护,批判了真值 条件意义理论,提出了辩护主义的意义理论以及意义理论的显示原则、交 流原则,试图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 方法 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 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以奠定其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础。本书 涉及的哲学理论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大胆而深刻,颇有争议而极具原创 性,是学界公认的一部相当重要的著作,是 20 世纪哲学的真正高水准的成 果之一迈克尔·达米特的《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很值和一读:该书是重要的、 大胆的、论战性的,并且非常深入。它的总主题:语言哲学是解决形而上学问题 的途径。
该书取得的形而上学大“收获”不仅仅是对经典逻辑的修正„„它是 20 世纪哲学的真正高水准的标准性著作之一 且不说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何谓:形而上学 吧,形而上学在古典哲学里面是至高无上的,是第一哲学。是研究宇宙自然 的基础。当然一些概念被后来人推翻并完善了,但是它的核心思想却是不 可动摇的,至今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这些观念,许多哲学家把哲学的核 心放在了研究宇宙万物统一的,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或者共相上,认为它 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根据。所以,这门科学是研究所有科学的基础所在。这 就是形而上学。几千年以来,形而上学的演变史几乎等同与哲学的发展史。 在哲学家看来,如果哲学是人类科学中最美丽的王冠,那形而上学就是王 冠上最美丽的那颗宝石。然而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 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开始重新开辟道路,开展对传统的革命,这 是因为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解读。但是它在哲学史上占据的位置是至高无上 的。
或者科学发展到了另一个地步,它又会重新回到人们研究的中心而得 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发展 其实, 虽说略读过本书, 但是对其内容可谓知之甚少, 关于什么语义值、 推理与真的概念及其各种各种关于真的理论,真的太过于抽象化了,在这 片哲学的海洋里,自己甚至连冰山一角都还没有厘清,更不要说会有懵懵 懂懂的感觉了,能够开始有这种懵懵懂懂就表示自己离哲学的脚步不远了, 这里也会为自己提出一个书本上的理论:这样的基本假定似乎合理吗?我 们在这个析取、条件句及全称量词等条件中有诸多的不符之处吧。
虽说没 有打算以后的人生为哲学而活,但是哲学是每时每刻存在着,其实,看完这本书过后,我更想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学习哲学的意义在哪里?大家都知道,从初中开始,老师就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老子、 孔子、孟子、韩非子等等诸子百家的才能智慧,这些人,可以说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的先驱。因为古人便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等等哲学思想, 这是何等的智慧啊?更有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如: 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泰格拉等等在哲学史上的皇冠级人物,这些人都 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尤其是柏拉图针对苏格拉底而说的: “我爱我师,我 尤爱真理” ,这是多么崇高的战斗主义精神,为了真理,且不论正误,至少 是自己在追逐着心中的理念,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啊。
当代的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等等,都在哲学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创造性伟绩。再看看 我们熟悉的当代中国伟人---毛泽东,将更多的哲学思想用在了为中国的解 放事业上,熟悉地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华民族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胜 利;邓小平更是将哲学的思想用在了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
说了这么多关于哲学的杂事,那什么是哲学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如 果你问一百位哲学家,那恐怕至少会得到一百种以上的回答,因为至今关于什么 是哲学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都会有各自的答案。据官方资料得到:哲学是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 的根本关系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把哲学等同于形而上学,又把 形而上学等同于玄学。就哲学研究外部世界的本原和一般本质来讲,把哲 学说成形而上学没错,但把哲学说成玄学,就把哲学和科学对立起来。任 何一门学科,只要有明确的可具体界定的可实证的研究对象,能够建立起 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都可以成为科学;而有明确的可具体界定的可实证 的研究对象是能够建立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前提。科学与玄学相对而言, 哲学的科学化与哲学的玄学化相对而言,哲学的科学化与哲学的形而上学 性质、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定位是对称的——哲学的科学化程度同哲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地位成正比。“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身具备指导性、 实证性与可操作性;当我们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时,实际上就已经承 认哲学是一门科学。
哲学科学化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哲学发展观;哲 学发展史,本质上就是在天与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对称关系中, 使哲学逐步科学化的历史。哲学科学化的进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 主体与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过程;哲学科学化的逻辑,是天与人、 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历史关系的浓缩。哲学史 上的各种唯物论、唯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证伪主义等流派只不过是 这种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历史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而对称哲学,作为对 它们的扬弃、综合、升华,本身就既是哲学科学化的结果,也是哲学科学 化的 总结 看完这些,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太深奥了,太空虚了,我只想说, 哲学就是对生活中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同时对当前的生活有一个更 加合理的指导吧,这就是我对于哲学的看法。应该多半的人会认为我的观 点是一个谬论吧,其实我个人觉得是很有道理的,让我来做一个简要的解 释吧: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就相对于上文所说的世界观,对当前的生 活有一个更加合理的指导就相对于上文所说的方法论,虽然言语间没有什么典雅的词汇,但是这样对于我一个还未入门的伪哲学学者来说,是再容易理解不过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多半是从网上找来的资料罢了,但是通过浏览这本 书过后,我更想 说说 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哲学的意 义何在呢?我想,要是学习一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的话,不学也罢,自然,哲学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那么学习哲学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更直白的说学习哲学有什么用呢?其实 这个问题真的让人很难回。在我认为,哲学是一个非常高深的一门学问,因为哲 学是智慧之学。凭借哲学智慧,我们不仅可以在日常事务中深谋远虑,而且能获 得一切事物的知识。一个民族想要更文明,更有教养,非有哲学基础不可。拥有 哲学,好比一个人行路时用自己明亮的眼睛探路,没有哲学相当于在黑暗中摸索 或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 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哲学在一个民族中的地位 就像是庙里的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所以,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有哲学思 想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 看完这本书,其实,并不在于这本书讲了什么,因为对于整个哲学史来说, 这本书不过是九牛一毛、 冰山一角罢了 (虽然这本书有着极其丰厚的学术代表性) 更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怎样去理解哲学,感悟哲学,从而应用到实 际问题中来。 最后,我以一则哲学笑话来结束这篇小论文吧。 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满天灿烂 的星斗,却预言第二天下雨。正在这时,他掉进脚下的坑里,差点摔个半死。别 人把他救起来,他说谢谢你救我,你知道吗,明天会下雨啊!于是又有了一个关 于哲学家的笑话——哲学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脚下发生什么事情的人。
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分析论文
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分析论文
摘要: 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中西方哲学 智慧
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
中国的自然哲学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显然,在老子的道家学说中,“道”是构成万物的本原。老子的“道学”将人们从多元宇宙观发展为一元宇宙观,力图从自然自身解释自然的多变现象,这与泰勒斯是一致的。在老子那里是“道”带来了一个整体的一,即宇宙这个统一的大系统。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视角,从老子开始就与西方的泰勒斯不同,米利都学派追求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而东方的“道”却是形成整体一的基础,它是抽象的。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抽象特性,它将引导东方人论“虚”,并乐于思辨玄想,因而缺少微观实证分析的本性。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由于泰勒斯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因此,它引导的是西方学者对具体事物的结构和形成规律的寻求。东方的中国人接受的是道家学说,它的抽象性和神秘性以及它的整体视角和运动本性,它引导的是东方学者用思辨和玄想及经验观察去对整体性质和物质的运动做出把握。
二、中西方哲学智慧的差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智慧发展的坚实基础。东方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孔孟之道”一统天下,长达五千年之久,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理性”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至使东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然而,这却成就了东方的文化发展。西方的智慧是理性的,有两千年的哲学、自然科学发展史,创造了完整的哲学、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有逻辑严谨的数学。西方人把他们的智慧用于对哲学、科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利用他们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军事,进行殖民扩张。西方的科学体系推动了全世界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方庞大的、具有系统性和体系化的欧氏理论与中国的认识论和多神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方智慧以直觉思维为主体,西方智慧以逻辑思维为主体;东方与西方智慧的巨大差异,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结果。
三、中西方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就世界构成“本体”而言,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就认识论而言,是反映论与先验论之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辩证法。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和宗教哲学。 几千年来,唯物主义作为非官方的民间哲学,长期受到压抑,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就方法而言,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中西方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哲学倾向的贯彻,是为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中华传统思维早就了我们发现知识经验,西方思维造就了他们发现就形成了知识。中西方的哲学如果互相借鉴的话,那么西方也就不会有异教徒惨死这样的惨案发生,都尝试着去包容别人就不会觉得别人的信仰是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自由,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力。如果我们能够借鉴西方的公理化的思维方式,把我们的发现形成知识,再经过一代代人的完善,那么我们今天就不用去学习别人的知识,说不定现在世界上的大部分的高科技知识都是我们国家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是近三百年才开始落后的,在这之前,我们的水平都处在世界的前列,只是这短短的三百年就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别,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一下。以上的这些有些是个人的想法,也有来自对他人的借鉴,尽管这门课的上课时间很短,但我已经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感受到西方哲学的魅力并且让我对西方哲学增加了兴趣,希望以后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哲学。
参考文献:
《浅析东西方哲学的分殊点及其影响》 沈佳强
《中西方哲学智慧的比较分析》 张志伟
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普罗提诺简介
普罗提诺,又译作柏罗丁,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生于埃及,233年拜亚历山大城的安漠尼乌斯为师学习哲学,曾参加罗马远征军,其目的是前往印度研习东方哲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普罗提诺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普罗提诺简介
普罗提诺是罗马 帝国时代 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和 美学 观点、诸多作品等都成为人们追捧研究的经典。
普罗提诺的出生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如今大家所知道的有关于他的事件都是出自于他的朋友和弟子们,而他本人似乎分外排斥提到自己的过去。而在其弟子所写的有关于他的传记中,因为参杂了许多个人崇拜和奇迹般地描写,可信度十分低。也因此,对于普罗提诺的出生相关内容至今还是一个谜题。
在他成长的人生中,最早开始被提到的就是他的求学地——亚历山大港。他在那里一直呆到了三十九岁,学到了很多哲学方面的知识,而他那时的老师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也就是安莫尼乌斯·萨卡斯。从普罗提诺后来的人生来看,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普罗提诺此后的人生走向都与新柏拉图主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直到四十九前,普罗提诺一直都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曾经得到过的国王对发展理想王国支持也没有实现,可以说是碌碌无为。但是四十九岁这一年,是普罗提诺的人生转折点,在那以后,他的哲学思想得到了弟子蒲尔斐利的支持,在这个弟子的编撰下,普罗提诺的哲学思想开始正式出书,并且流传开来。从那时起,普罗提诺开始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和哲学思想传播的道理。
这就是普罗提诺简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醉心于哲学的学者形象。
普罗提诺的成就
普罗提诺是一位哲学家,他所提出的哲学理论和思想,是后世很多人研究的对象,因此他的人生成就也就是在哲学这一块上面。那么普罗提诺的成就到底有哪些呢?又分别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普罗提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唯心主义者,这一点从他的诸多理论和太一的提出中可以证明。普罗提诺在学习哲学的相关知识中,他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的悲惨和毁灭,在自己的心中构想了一个真善美的永恒世界。这一点其实是有时代背景的,当时的社会状况并不良好,所以当时的很多人民都将自己的生存希望寄托在宗教上面。他们认为虽然生前过的悲惨,但是死后神明会保佑他们。这也是导致他们没有反抗,态度悲观的原因。
普罗提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虽然也是个唯心主义,但是他将希望寄托在自己构建的理想社会上,并且曾致力于实现这个理想的社会,建造一座柏拉图城。虽然这个理想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他的态度比起当时的普通群众们是积极很多的。而普罗提诺的这个想法后来对__的发展起到了很多的形象,让后世的基督__学的部分理论结合在一起。让宗教的信徒们变的积极起来。这是他的成就之一。
普罗提诺的成就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对新柏拉图主义的建设。在新柏拉图学派中,普罗提诺是最重要的人,甚至因为他的贡献被称为是新柏拉图主义之父。他主张有神论,因此扩大了在__中新柏拉图学派的影响,他突破了原柏拉图哲学中“巴门尼德”,反而提出了太一理论。他的种种理论的提出,为新柏拉图主义的发展和扩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普罗提诺 历史 评价
对于普罗提诺历史评价是很高的,由于他在哲学上所作出的贡献,他被称为是新柏拉图主义之父,这个称号是对他人生的肯定。那么普罗提诺到底提出过哪些理论让他拥有了这个称号呢?
普罗提诺的理论之所以能被后人认可,并不是因为全是正确的,而是因为这些理论的存在是积极的,并且对当时的社会 政治 文化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提出的理论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太一这个名词的。他认为太一高于世上存在的一切,这个太一可以是神,是善,也是有。这个理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首先,在认为太一即是神的人群中,部分是__成员,这个理论有将宗教和哲学相结合,既扩大了哲学的影响范围,又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太一就是善这个观点对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这个理论的传播,让当时的人们相信善是高于一切的,是无所不在的,相信这个理论的群众们势必会行善积德。第三,太一就是有这个观点是带有一定的积极性的。在唯心主义中,相信一切都是无的人很多,这部分人相对而言就是消极怠世。这种状况对于国家社会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而相信一切都是有的人就比较积极,能够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从普罗提诺的种种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当时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所以对于普罗提诺历史评价很高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是能理解的。
猜你喜欢:
1. 西方哲学智慧论文
2. 学会赞美别人名人名言
3. 印度教的对世界的影响
4. 西方有哪些著名的哲学家
5. 名著读后感2000字
理解分析杜威教育哲学中的兴趣概念论文
理解分析杜威教育哲学中的兴趣概念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理解分析杜威教育哲学中的兴趣概念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借鉴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明确就业指导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持续的教育过程,应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做到全程化指导。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时间;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倡“从做中学”;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启示
实用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是美国本土的哲学思想。随着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及实践的丰富,实用主义逐渐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应用于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重在探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突出了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把教育作为改造社会的工具,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其教育理念集教育哲学与技术哲学于一体。实用主义哲学、机能主义心理学和民主主义信念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三大理论支柱和思想支柱。杜威花了长达8年的时间进行教育改革实验,建立了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教育思想标志着一个时代,对教育史的影响颇深。反观如今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过多的千篇一律的说教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剖析,为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带来新的启发,有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经验论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核心。杜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强调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他认为,教育是经验继续不断的改造。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但是经验与教育二者并非等同。经验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要注意经验的形式和方向。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判明一种经验的走向,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从中吸取一切有助于形成有价值的经验的东西。
什么是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传统教育”远离生活,传授过时的死知识,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他提出“进步教育”的理想,用来取代“传统教育”,其主要内容是表现个性,培养个性,主张从经验中学习,主张学习各种技能技巧,满足直接的需要,教育同现实需要相适应,让学生熟悉变动中的世界。杜威强调教育同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提倡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和比较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
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过程本身。教育过程的目的和手段是同一的,目的即手段,不断地转化为手段,转化为一系列的行动。
杜威认为,学校的概念是社会的、科学的和民主主义的。学校是小型的社会,教育是社会的过程,学校是由社会成员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环境,其目的是使社会经验简单化、纯净化,以便使儿童由社会的未成熟的成员经过培养参加到社会中来。
在“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杜威对两种不同的课程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注重逻辑顺序的学科本位课程观。二是注重心理顺序的儿童中心课程观。杜威认为,前者只关注课程教材的逻辑顺序,“各门学科代表许多独立的门类,每一门类有其自己完全独立的编排原则”,分割成片断的知识把儿童完整而统一的经验肢解开来。后者只重视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自发性,排斥心智的训练。杜威认为,这两种课程观一种看到了经验的逻辑方面,另一种看到了经验的心理方面。实际上,它们是经验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杜威通过把儿童与课程统一起来,消解了它们之间存在的二元对立倾向。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在校生的'学习和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它的地位和意义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对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新形势下,高校逐渐重视就业服务工作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如,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建立校企合作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然而,由于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对政策的误读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时间安排不合理
高校毕业生十分关注自己能否顺利就业,从事符合自己价值取向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培养应是就业指导课程的核心目标。然而,目前我国不乏一些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时间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仅仅针对毕业生开设,部分则是针对大一新生及毕业生开设。总体而言,课程设置缺乏连贯性、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偏重于单一的就业技能,忽略了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大学期间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
2、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
如今,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较为笼统,不少高校将就业指导定位为一门普通的课程,对所有专业学生“一视同仁”,忽视学生专业,上课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并且,就业指导教师大多数只重视职业规划忽视专业规划,而专业教师只重视专业规划忽视职业规划。因而造成就业指导课程脱离专业规划,如果仅拘泥于课堂理论知识,忽视对专业的定位、引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就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高校就业指导课不同于其他专业文化课程,它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然而,目前部分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还是以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习惯性照本宣科,强调的形势政策、就业理论等理论性的内容偏多,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多样化、信息化、系统化,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从而使学生感到就业指导课内容空泛,没有实用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三、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启发。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作为现代教育派理论的代表之一,在如今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越来越来多人的认可和采纳,推动着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当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高校就业形势的变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改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着极大的启发,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明确课程设置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来剖析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培养目标,其中的一个目的是迎合社会需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首先,就业指导的目标不应该仅是就业技巧的指导,而应该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指导。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课程除了教授学生搜集就业信息、掌握求职方法及技巧外,还应将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机地融入其中。
其次,就业指导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持续的教育过程,应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做到全程化指导。所谓全程化指导,即课程不仅针对新生和毕业生开设,而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就业指导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指导。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应着重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环境和资源分析,鼓励学生去寻找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并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二年级的就业指导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选择的内容,明白职业选择的意义,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端正求职心态。大学三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应着重于帮助学生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增强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认识,提高择业意识。大学四年级的就业指导重在就业技巧的指导,并辅以求职心理的辅导。
2、就业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学校活动以儿童为中心,儿童作为教育的中心,他们的地位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逐渐得到教育者的关注及反思,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及课程的创生者。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形势、择业特点及就业方法等是有所差异的,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传统教学模式,那么,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专业分享和交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
3、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倡“从做中学”
实用主义教学思想提倡“从做中学”,即“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来源于经验,儿童只有通过做才能求知。“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校在游戏和活动中采用与儿童、青年在校外所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杜威尤其重视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他认为,人的直接经验是书本所不能替代的。杜威反对传统教育的“静坐”、“静听”等学习方式,认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人经验,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教育所应真正关心的是学生的活动,是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做中学”的环境,把学生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就业指导课程应打破传统单一的教授模式,仅有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授,缺少学生的参与训练。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操性比较强的课程,尤其是一些就业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角色模拟训练、拓展训练、团队指导等形式教授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设置不同的职业角色,让学生进入职业情境,提前进行职业体验。或是在课堂中,通过角色分配和任务分工,开展一些模拟面试等形式的情景模拟课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面试场景,从中获得更为直接的学习经验。
传统的就业指导教育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亟待改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高校教育者应该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我评测,以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摘要
文章简要阐述了杜威的生活教育观:“教育即生活”,“做中学”是杜威生活教育观的具体体现,杜威生活教育观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系。以买卖苹果这一经济事件为例,采用杜威的“五步思维法”对经济学课程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到评价指标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
生活教育观经济学五步思维法
近年来,高职院校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改革,大多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教学,然而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经济学,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进入到改革的层面。根据笔者担任多轮经济学课程的经验,发现学生普遍害怕这门课程,他们听课像听天书一样,太过抽象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接受。教师上课很累,学生即使很努力,教学效果依然不好。且不能适应高职教学中要求“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因此有必要根据高职学生特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及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引进杜威的生活教育观对该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杜威的生活教育观与高职改革之关系
1.1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简述
杜威(Dewey.J.)是20世纪进步教育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教育家和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始终坚持“教育即生活(Educationislife)”的教育哲学观。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关于生活的定义,杜威这样解释:“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这就是生活”。杜威生活教育观主张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建立与真实生活的关系,实现学生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到一个积极的实践者的转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逐步形成了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充分体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做中学”是杜威生活教育观的具体体现。以此为理论依据,他设计了一种教学法即“思维五步法”来实现教学目的。第一步,构建真实的情境;第二步,在情境中设计有刺激思维的问题;第三步,有可以利用的资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四步,在活动中验证假设;第五步,根据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
1.2杜威生活教育观与高职教学改革之关系
近几年各职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从做中学”这一教学理念与杜威的生活教育观一脉相承,强调“做中学”,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然而杜威的生活教育观与高职院校的项目化课程教学又有很大的区别,更加突出实践性和生活性。我国职业教育中力推“从做中学”,以项目为依托,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做即实践,可是对于从哪些地方实践没有明确界定,各职院普遍理解为从工作岗位上。既然是工作岗位就必须深入企业实际,到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践。而实际上当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实习的时候,具体的工作岗位是很难界定的,对于文科的学生多是以文员、办公室打杂或业务员的身份进行实践。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只能是设定工作任务,模拟工作情景,由于相当多的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于工作任务的设定不完全合理,对于工作情景的创设可能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而杜威的生活教育观更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所追求的未来理想生活,更加突出人性化及学生个体的感受、体验。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项目任务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获取认识。让知识的获得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成长连接起来,强调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与提升,走进生活的大课堂,关注社会实践。关注生活体验,关注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生动、和谐地发展。
2经济学课程教学引进杜威生活教育观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翻天覆地的基本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产生影响,教材仍以西方经济理论为构架,多数学校该课程的教学仍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由于高职学生普遍数学基础不好,学习这门课程感到吃力。对于从职业高中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更加艰难,在复习时很多学生认为相当于预习。笔者在担任多轮该门课程的教学后深刻体会到,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都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脱节。必须对该门课程教学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3杜威的生活教育观对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教育的生活教育观在实施方面主要是采用“五步思维法”。“五步思维法”不只是教学方法,还包括教育内容的设计,明确“从哪儿开始做”、“怎么做”、“做得怎样”,“做”不只是从企业的工作岗位入手,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出发寻找素材。其次,做的过程突出学生的探究、理解、合作、体验,以学生体验感受为核心。
3.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化
杜威生活教育观要求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体验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如前所述,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生活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经济生活中的经济知识,挖掘经济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做些处理,达到教学生活化。以经济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随时观察身边的经济现象、体验经济生活、关注经济事件、搜集经济生活案例。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激发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他们意识到经济学课堂不是泛泛而谈、高深莫测的理论,不是遥不可及,而就在身边,在身边可随时发现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可随时学习经济学,并将经济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教师更要关注经济现象和事件,搜集经济信息和案例,并将自己和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总结、提炼形成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
3.2采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实施教学
在经济学教学中,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听,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仅有的改革只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案例和经济时事分析。杜威的“思维五步法”对于经济学的课程教学是个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教师可直接将学生带到校外如超市、商场形成真实的情景,或将现实中的典型经济事件在教室里进行情景再现,如买卖苹果,让部分同学扮演成买方,另一些同学扮演成卖方。第二步,在由经济事件(买卖苹果这一事件)构成的情景中提出与经济学相关的问题,如资源配置、需求、价格、供给等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这些原本抽象的问题,通过具体经济事件提出,就变得形象生动,容易理解了。第三步,通过教师和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对前述的问题提出种种假设,假设买苹果的人很多,价格会怎么?假如卖苹果的人很多,价格又会怎样?假如又有人同时在卖香蕉呢,对苹果的需求和价格又会有什么影响?等等。第四步,让学生在“买卖苹果”这件事中体验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假设进行不同的体验。最后,由学生根据验证的结果得出结论,验证这些是否符合经济学的理论。进而将理论又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如苹果价格高了,就会有更多同学参与到卖苹果的行列。
在经济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中,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法在杜威的“思维五步法”中都能得到运用和体现。通过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升,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理论也就与吃饭睡觉购物等等密切相关了,从而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且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经济现象和将经济理论运用到经济事件中去。
3.3改变师生关系
尽管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但是目前经济学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授为主,教师是主角,学生仍是消极被动接受者。杜威强调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同等重要,地位平等,教师不是引导者,而是一个社会集团的领导,不是以地位领导,而是以丰富的知识、成熟的经验组织教学。教师不能利用自己作为领导者的权威来强迫学生学习,而应该通过了解学生具有的经验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经济学课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观念,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自身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平等、快乐、信任和理解,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关系,改变教师的权威性和一言堂,语学生共同建立平等协商对话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教学中去。
3.4改变评价体系
经济学的课程由于一直当成一门理论课程进行教学,所以仍然沿袭传统的卷面考核。正如前面所说,该门课程完全可采取杜威的“五步思维法”进行教学,相应的考核评体指标体系应该改变。在杜威的生活教育观理念下,着重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发现、探索、理解、体验、总结和运用,从而对自身的进步进行评价、反思。因此应建立一套适合于“五步思维法”的评价体系,教师作为领导,让学生参与制订教学评价体系和指标,内容应包括:学生对经济事件的观察、对经济生活的体验、对经济生活的验证、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对经济理论的实际应用等。突出考查学生的对经济生活的态度、对经济生活的情感体验及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的自尊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杜威.思维与教学.商务印书馆,1936.
[3]黄海峰,梁承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教育思想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启示.学习导刊,2012(1).
[4]张继平.杜威生活教育观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
[5]刘鸿雁.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
上一篇:大学议论文作文范文
下一篇:中华建设期刊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