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广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10 16:03

广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属于省级核心期刊,位于2011第六版别的核心期刊目录“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No.19位置

复合影响因子:1.059
综合影响因子:0.565
主管: 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 广州中医药大学
周期: 双月
ISSN: 1007-3213
CN: 44-1425/R
邮发代号:46-275
曾用刊名: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4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的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一份中医药综合性、学术类刊物,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主管单位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投稿方式好简单,是真的吗

  1.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总体要求  论文篇幅不宜太长,一般要求在5000字以下。请认真阅读全文、核实相关数据,力求语言流畅,尽量减少错漏;要求提供单位介绍信,如果是基金项目,请写明项目名称和编号,并最好能提供能证明该项目的复印件。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炼,字迹清楚、工整,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并应包括(按顺序):题目、(副题)、作者、作者单位、中文摘要、主题词(或关键词)、分类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引言、正文(包括图、表)、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和英文部分,并可在稿件首页的地脚处加注必要的说明。
  2.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3.副题应在必须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
  4.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论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李明1,王青全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致谢中注明。稿件一俟投出,要变更或增删作者时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我刊不予受理。
  5.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城市名。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
  6.摘要(Abstract)中、英文摘要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列出四个要素,即目的:为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模型、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等;结果:实验或研究的结果、数据等;结论:对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问题、启发、建议、预测等。英文摘要的题目、作者、工作单位和关键词、内容等均应与中文摘要一致。
  7.主题词(或关键词)(Keywords)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符合主题词表的术语,一般3~8个。
  8.中图分类号(CLCnumber)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
  9.收稿日期(Receiveddate)由编辑部填写,必要时由编辑部加注稿件的修定日期。
  10.基金项目(Foundationitem)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
  11.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首页脚注依次为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位,职称,联系电话,Email。

“悬壶莞邑”中医药健康大讲堂①|《黄帝内经》健康养生观——范登脉

讲授者: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黄帝内经书院”范登脉

简介: 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史文献系教授。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特别是对传统语言文字学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运用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考证中医经典文献中的疑难问题,重视出土文献、文物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运用,长期从事《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的文献考证、理论整理、逐篇讲析等工作,对《素问》《灵枢》研究有较深造诣。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

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经方理论、名家经验指导临床实践,治疗内、外、妇、儿各科疑难疾病。

出版《黄帝内经素问校补》《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注)《新刊黄帝内经灵枢》(校注)元•读书堂本《新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脉经》(校注)等。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中医药杂志》《语言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华医史杂志》《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医文献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馀篇。主持完成973计划子课题一项及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编者按:“自己少受罪,家人少受累,国家少发医药费,这就是我们治未病的效果。”上医治未病,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

作为“悬壶莞邑”中医药 健康 大讲堂的第一讲,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范登脉教授从理论知识出发,深入浅出,讲述《黄帝内经》蕴含的 健康 原理,为大家传授中医 养生 知识。

授课大纲:

♦观象授时

中医对“人”的认识,包括了合于天道的藏府身形系统、合于天道的生命活动之人。

天之“道”——空间、时间与阴阳。

中国古代发达而持续的农业文明与重视祭祀活动,对于节令、气候、物候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它要求人们不断去 探索 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律及其复杂的变化规律,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问题。

在古代中国,表示时间、方位这些概念的传统方法,是人们广泛接受的干支系统。十干、五位、五行相配始终遵循下面的原则:东方为甲乙木,南方为丙丁火,西方为庚辛金,北方为壬癸水,中央为戊己土。

人之合于天道——人身之气的运行,与天地之气的运行一样,也是按照天之阴阳节律升降开阖。

《灵枢·癕疽第八十一》:“阴(营)阳(卫)已张(布散),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昼夜五十营),与天合同(与天道协调一致),不得休止。”

♦正气、邪气

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歧伯曰:

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正气者,正风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

邪气者,虚风之贼伤人也。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一天之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段测得的温度相加除以四,为一天的日平均气温)。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谓发(拔,除也)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宽容平正)。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凝)地坼……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人之“理”——形、神两系统

形——藏府身形系统

神——生命活动系统

♦脾胃为本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生病之“理”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治未病——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

《神农本草经序录》:五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食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痊。

出现苗头,就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饮食有常节

味(水谷)—化(胃)—精(津液)(化生精)—化(脾)(精不化气则为湿浊痰¡°毒¡±)—气(宗气营气卫气)(精化为气)—生形(气生形)

♦秋天 养生 的误区

四时阴阳不以数推;秋气凉燥,肺恶寒。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

说明:以上为授课大纲,请以授课内容为准。

【音频】李玲

【配音】李玲玉

【作者】 欧雅琴 李玲 李玲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东莞市~东莞自营号~ 健康 东莞

上一篇:科普类论文600字

下一篇:福建中级职称论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