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现状分析论文
企业经营现状分析论文
论文公司现状分析这样写。
1、分析企业经营情况。
2、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内容进行分析财务收益状况,即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
3、偿付能力状况。
4、谈到企业现状,应该是对企业综合现状的管理。
写一篇 用SWTO 分析某企业现状的论文
运用SWTO分析,迎接加入WTO冲击
━━ 试论变动与转型中的中国企业战略管理
加入WTO,意味者中国企业不得不在国际范围内参与竞争,因而必须经历激烈的变动与转型。为了应对国际竞争的剧烈冲击,中国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加强战略管理,以在国际化竞争中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变动与转型中发展壮大。本文根据我国企业现状,运用企业战略管理中SWOT分析方法,分析我国企业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据此提出构建战略体系,加强战略控制的基本思路。
一、运用SWOT分析,认清发展条件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这里,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一)企业的优势和劣势(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一般表现在企业的资金、技术设备、职工素质、产品、市场、管理技能等方面。判断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一般有两项标准:一是单项的优势和劣势。例如,企业资金雄厚,则在资金上占优势;市场占有率低,则在市场上占劣势。二是综合的优势和劣势。为了评估企业的综合优势和劣势,应选定一些重要因素,加以评价打分,然后根据其重要程度按加权确定。
企业外部的机会是指环境中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如政府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良好的购买者和供应者关系等。企业外部的威胁是指环境中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如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市场增长率当前竞争地位或影响企业未来竞争地位的主要障碍。
就我国企业来讲,做SWOT分析的第一步是同国外竞争者相比较,企业具有哪些强处和弱点。强处是指能使企业进行有效竞争和良好经营的因素,它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一种相对优势。例如企业是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成本优势、完善的服务系统、先进的生产能力等。企业拥有的强处如果是竞争者难以模仿,而且对顾客重视的价值有超水准贡献,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21世纪的国际化将越来越体现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
“入世”后,国内企业将不得不置身于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如果仅有一些强处,而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将很难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国内企业在对自身能力进行分析时,应认真考虑自己是否具有核心能力,怎样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国内企业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有形资源而忽略无形资源的倾向,因为核心能力不是由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源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企业的无形资源,如技术、知识、企业文化等。
企业对自身弱点的分析应尽可能做到深入、具体。弱点就是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目前国内企业与西方企业相比,具有很多弱点,如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管理落后、研究与开发工作滞后,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等。例如我国机械企业产品的平均生命周期是10.5 年,而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周期仅仅是3年,产品开发周期仅仅是3个月。又如,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与开发资金占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可以维持,占5%以上的才有竞争力。日本的日立公司占6.3%,佳能公司占14.6%,而我国企业平均仅占0.7%。
(二)企业面临的机遇和(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SWOT法的第二步是认清企业面临的机遇和威胁。是影响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形式分为两种:一是行业机遇,即某一行业环境向所有企业提供的发展机遇;二是企业机遇,即每个企业由于自身的强处和点而能够把握到的机遇。我国加入WTO后,对某些行业例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出口导向的轻工行业将十分有利,这是由于企业可以享受其它国家和地区关税减让的好处,取消进口配额限制等。但是,企业最终能否将行业转化为自己的,则取决于企业能否利用自己的优势,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加入WTO后,我国出口型的企业、以进口产品为原材料或投入品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型企业等都将面临难得的机遇。
1、WTO综合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可以防止大国采取单边限制措施,为解决贸易中的争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我国的出口企业有了一个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场所。WTO的有关反倾销协议,可以成为我国工业遭受实质性损害时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
2、加入WTO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将享受这一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和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利益,并有利于企业扩大产品的出口。我国企业被推上国际舞台,置身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有利于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3、WTO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可使我国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这将能有效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利用效率,企业能从国际范围选择其所需的原材料或投入品,降低其生产成本。
4、加入WTO,我国的国企、私企、外企都将获得同等的国民待遇,有利于公平竞争。
5、加入WTO,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扩大跨国经营,有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中最大的一块——跨国兼并和收购。
6、加入WTO,无论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还是国外的投资者,中国的幼稚工业都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由于存在后发优势,我国的一些产业一开始就可以建立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之上,在边干边学中,可以缩短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
企业面临的威胁是指外部环境中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入世”后我国企业必定遭遇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外国竞争者的强有力的挑战,这些外国竞争者将凭其雄厚实力同我国企业争夺国内市场。我国企业在同外国竞争者较量时,应认真分析外国竞争者的具体情况,避其锋芒,抓住其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同他们进行竞争,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威胁。例如,我国联想集团在与世界级大公司进行竞争时,就充分利用自己在国内市场具有的地利、人和优势,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在电脑的主要技术性能被英特尔和微软所左右的情况下,联想在次要的技术性能上凭借其对中国用户特殊要求的掌握与他们相比各有所长。在严格执行ISO9000的质量操作规程之后,联想微机在质量上与他们相差无几,而在低成本和国内服务网络上联想集团具有优势。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措施来保护民族产业,我国的关税虽然从1992年43.2%的简单算术平均税率降至目前的17%,但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乌拉圭回合”后的关税水平相比,仍然高出许多;就特定行业来看,关税更高,例如,普通汽车产品税率80%。除关税外,我国主要采用许可证制度、进口配额制度、补贴制度、出口退税制度等,鼓励出口,限制进口,限制国外服务贸易对我国的渗透。
由于我国大多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落后,管理落后,创新能力低,企业规模太小,市场意识不强,重复建设严重,服务质量不高等原因,在中国加入TWO后,关税的降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将对尚处幼稚期的中国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产生冲击,如汽车、计算机、通信设备、机床、医药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产品虽然在国内仍有潜在需求,但在质量、价格、技术等方面与进口商品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进口商品一旦大量涌入,势必使这些行业处于不利的境地。允许资金实力雄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介入金融、商业、服务业,也将加剧服务业的竞争,加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概括地说,这些行业的冲击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冲击:由于关税将逐步降低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资本密集型的民族产品将失去价格优势,例如汽车等。
2、质量、技术的冲击:这是比价格更为严重的冲击。我国目前的市场竞争主要集中于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很小,科技含量低,在国外科技含量高、质地优良的产品的冲击下,许多产品将面临被逐出市场的危险。
3、优质服务的冲击:国外的企业携带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质的服务涌入中国市场,将对我国零售业、金融业、保险服务业等产生很大的冲击。
4、由于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失去了免费模仿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要使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必须支付高额的转让费。医区、计算机等行业创新能力低,其处境将非常艰难。
二、调整企业战略,增强竞争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入世后必须根据自身的状况调整发展战略,抓紧构建自己的战略体系,以养活经营行为上的盲目性,彻底改变急功近利、忽视企业长远发展的弊端。
1、构建企业总体战略
企业应当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和企业能力的佰,从全局的高度对企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战略取向进行总体谋划。近年来西方企业非常注重将企业总体战略构建于对产业未来发展预见的基础之上,以建立未来的竞争优势。按照西方学者哈梅尔、普拉哈拉德的观点,为了获取未来竞争优势,企业高层领导在制定企业总体战略规划时,应认真考虑企业在未来士年左右将为顾客提供哪种新的好处,或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来实现这些好处,以及如何改善同客户的关系等。企业总体战略就应指明,为了拥有未来,企业现在该做什么,即现在该建立什么样的核心能力,现在应该了解何种新客户群体,现在应探索何种新销售渠道,现在该开发何种产品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成为产业先导。我国企业必须从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角度来设计自己的总体战略,从而把握机遇,获取竞争优势。
2、构建职能战略
企业总体战略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要实现总体战略目标,还必须在总体战略内制定战略经营单位(SBU)战略以及不同的职能战略。SBU(一般大型企业应划分SBU)战略是在公司下面各个SBU根据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要求而在其特定的经营领域中所采用的一般竞争战略,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职能战略是从企业功能的角度对总体战略和竞争战略的具体化,如市场与产品战略、技术创新战略、投资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等。企业各种职能战略都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制定各项职能战略时,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例如,我国企业同外国企业相比,缺少世界级的品牌,一些吕牌在国内比较知名,但在国际市场几乎无人知晓;还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工艺落后,质量很差,无法在国外市场销售,十分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要创造世界级品牌,就要制定有效的产品战略,加大在技术开发和创新上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必须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在21世纪的国际化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各职能战略中将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将主要来源于企业所拥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而只有企业员工才能创造和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因此,开发人力资源就成为21世纪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三、加强战略控制,确保竞争优势
“入世”之后,我国企业面临着一个不断变化、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的环境,需要企业时刻监测环境,加强战略控制。
企业战略一经确定并付诸实施,可能会遇到既定战略与变化的环境之间的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导致战略实行的过程与结果偏离原来的战略目标。因此,对战略实行控制,就是要提醒我国企业高层领导注意分析战略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或潜在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纠正偏差。在这方面通常的措施包括将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合为一体的复合控制手段就是比率分析,企业通过比率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和评价战略实施过程。比率分析包括财务比率分析和经营比率分析,前者主要用于迅速而全面了解企业的资金来源的资金运用的情况;了解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及企业的支付能力和清偿债务的能力。经营比率则直接用来说明企业经营情况,主要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以及投入一产出比率等。如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战略本身出现了问题,企业就有必要对原有的战略进行修正或变革,以达到战略与环境的重新适应。
对战略实施控制主要有三个步骤:
1、监测关键的外浊因素,如新技术的出现,市场需要的变动,主要的竞争者和供应商等。
2、战略评价。即在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对现有战略予以评价,判断企业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
3、战略修正。如果战略制定时所依据的外部因素已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就要考虑对现有的战略进行修正或重大修正。
20世纪后半期,西方许多企业由于竞争环境的剧烈变化,都对原有的战略进行了重大修正或变革,如美国通过电气公司可在加强核心业务的同时,又向服务业发展;英特尔公司由存储器市场转向微处理器的研制和生产;惠普公司公司放弃不成功的业务而回归主业等,都是为了适应全球化竞争局势。我国企业应当研究西方企业的这种战略修正的成功经验,使企业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动态适应。
因此,对我国企业管理者来讲,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战略,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战略修正,以确保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取得成功。
总之,运用企业战略管理中SWOT分析方法,正确分析企业的内外状况,构建战略体系,加强战略控制,是国际化竞争中企业的必胜之道
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创新意识的缺乏和创新能力的薄弱一直都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企业运营 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
摘要:重大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企业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对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国内外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然后着重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的新模式。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
近年来,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等商业巨头相继倒闭,株冶、中储棉、新加坡中航油和中盛粮油等巨亏事件连续发生,企业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企业运营风险更是因为其“操作程序、人员和系统上的不足或失误或外部事件会直接或间接造成公司重大损失”的特征成为企业风险防范的重点。
风险的产生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只要能及早发现,做到“防微杜渐”,将风险及早发现并控制,就能避免更大的风险事件发生。风险有来源于企业外部的,也有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但人们通常只关注企业外部风险,较为忽视企业内部风险。一项错误决策、一次操作失误都会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正如前例所示,内部风险已成为企业的最大隐患。当前,我国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盲目投资、扩大规模、生产流程无序、信息管理失败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问题就会显露出来,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这些风险因素无处不在,又难于把控。因此,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研究要从理论上探讨企业运营中风险因素的管理 方法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运营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运营风险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形成一套防范风险的工作机制,使运营流程中的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提高企业运营绩效。
一、国内外关于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发展研究的状况
1.国外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虽然运营风险的思想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但运营风险管理的提出却经历了大约80年的时间,它是在风险管理的发展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历程如下:
(1)20世纪3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萌芽。20世纪30年代,风险管理最早应用于 保险 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许布纳博士1930年在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1932年,美国成立了纽约保险经纪人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思想的初步兴起。保险是转移企业运营过程中纯风险的损失,对保险的管理也就是对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运营风险管理的思想也在萌芽。
(2)20世纪5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最早出现在1950年Russell Gallagher的调查 报告 “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新阶段”,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则以梅尔与赫尔奇斯1963年出版的《企业风险管理》和Williams&Heins1964年出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为标志。同时,成本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极力推动了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因受债务危机的影响,金融业开始普遍重视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其结果是产生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1988)。该协议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规范,标志着运营风险管理系统性研究的开始。
(3)20世纪90年代:运营风险管理的成长期。20世纪90年代后,非金融领域中严重的风险事件(即运营风险和战略风险)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绩效,而且给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企业主们发现这些风险因素绝大部分能够管理却没能得到有效管理,风险管理逐步向监督、管理和控制有关组织机构和流程的方向发展。运营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 热点 。
国际结算银行在2001年1月在发放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首先给出了运营风险的准确定义,并在修订案中要求“为运营风险专门拨出法定资本金”及“建立适当的管理和控制架构”。2001年新加坡的《证券和期货法案》则要求确认、解决并监控所有与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要求核实内部政策是否得到遵守,自行决断的权限及运营和会计程序等是否得到遵守和监控。2002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法案),要求所有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和完善内控体系以确保提交的财政报告的正确性。Jack・L・King在《运作风险:度量与建模》中也提出运作风险管理通过降低影响公司收益的整体风险来增加股东价值,其代表了一个新的前沿学科。
2.国内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1986年的“期限管理”为起点,以1993年7月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严肃金融纪律,推进金融改革,强化宏观调控”为风险管理实质发展的开始。之后,国家先后出台的一些法规政策,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等,极大的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为运营风险管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6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明确提出了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对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代表着国内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实践发展的新方向。
在国内学术界,1984年台湾学者宋明哲出版了《风险管理》一书,1987年郭仲伟出版了《风险管理与决策》,1990年金润圭出版了《企业风险与管理》,林义出版了《风险管理》。1993年香港保险总会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手册,1997年王诚出版了《竞争策略与风险管理》,1998年赵曙明出版了《国际企业风险管理》,这些著作主要是针对财务风险进行的研究。1999年张纪康出版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2004年严晖出版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张坤等出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等这些著作中逐渐开始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研究,不过大部分的研究只是提出了运营风险的初步概念,没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作为一门学科,运营风险管理学在中国仍旧处于起步阶段。
二、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研究
本文在 总结 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建立了一套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如下:
(1)分析企业运营风险因素:首先对企业的运营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企业运营系统中价值创造流程,确立企业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其次是通过对价值链模型的分析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再次通过对企业运营价值创造活动的分析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
(2)建立运营风险评估体系: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确定后,必须对运营系统的核心流程进行风险管理。本部分主要是通过确定指标权重的分配、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定位数据来源、确定控制目标、区分管理周期等步骤来分析风险因素指标的体系,采用控制图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
(3)建立组织体系保障:我们拟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引入了运营监控单元(OCU)的概念, OCU单元负责管理企业日常运营流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OCU管理层,然后监督相关部门的风险控制成果,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的管理过程。具体设计如下图:
(4)建立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将运营风险管理体系运用于实际,通过建立各级OCU单元(运营监控单元),利用各种有效沟通 渠道 传递信息,及时反馈,确保运营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
运营风险管理体系是根据企业运营风险的特点建立,对企业内部的运营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而集成化运营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建立形象化的操作界面、清晰明确的风险等级和完备的风险数据库,不仅使风险管理的过程简单明了,而且实现了信息集成和共享,有助于风险的防治。
作者单位:童利忠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李国祥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旭香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振钦,崔子栋.风险管理的研究与 教育 [J].北方经济,2007,4:42.
[2]陆晓明.银行风险管理的方面――全面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究,1999,8:51.
[3]严复海,党星,颜文虎.风险管理发展历程和趋势综述.管理现代化,2007,2:30.
《 高速公路运营 企业管理 决策科学化研究 》
摘要:目前,中国国内高速公路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其起步晚,发展受限,与西方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并且为当前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本文拟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决策的现状出发,针对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滞后的问题,探索其决策科学化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国外高速公路的管理模式,改善国内现有的高速公路管理的不足,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高速公路 运营企业 管理决策 科学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离不开快捷的交通方式。就目前形势来看,高速公路的发展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经济发展保持鲜活的动力奠定基础。由于中国历史条件和历史发展的限制,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高速公路建立并形成一定的体系发展比较晚,把高速公路投资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是近些年来的事情,因此, 中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如何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1.国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国内高速公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为早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其发展历史较短,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弱点和缺陷慢慢地凸现出来。
1.1高速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管理相分离
在中国国内,高速公路建设和高速公路管理脱节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他们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性,给高速公路的建设规划带来很大的阻碍,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在初期,由于国内很多省市投资的影响,使得公路建设刚开始的时候面对的问题比较多,任务比较繁重,无暇顾及后期管理和规划,就形成了管理和建设相分离,影响公路建设的进一步实施。
1.2高速公路运营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运营方面长期以来缺少较高力度地管理,使高速公路运营体制出现不完善不合理等现象。当前,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个强大的网络化体系,不可分割,这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管理不仅要注意其统一性,还要提高其效率,保证其高效性,而对于集成性和跨区域的协调性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当前国内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分段建设,分割管理,很少采用跨省联网,这就产生了一系列一路多制的问题,管理主体的混乱性给高速公路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的高速公路管理主要采取的模式是政企分开,这就使政府对于高速公路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督不严格,这就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盈利,而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也不能得到充分的显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民众甚至整个社会对于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有很多的误解,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做法不了解,不熟悉,产生了严重的不满,这给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1.4 高速公路投资和融资体制不健全
当前社会的发展给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高速公路的投资和融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高速公路在投资和融资方面的步伐越来越跟不上时代需要,存在着很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大多是高速公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融资主体和建设经营主体也相分离,这就为融资和投资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高速公路建设所用的贷款到期后,融资主体就承担着很大的风险,经营主体不能真正体会到融资的困难,在资金使用方面便不懂得节约和利用,这为融资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5养护 措施 不到位
高速公路亦属于消耗品,只有充分重视其养护,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利用率。但是当前国内高速公路的养护效率极其低下,养护机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养护制度和规则,对于高速公路的维修维护也没有科学的管理措施、规划和方法,这就使得高速公路的使用率低,养护费用高,维护周期短,维护相对频繁,维护费用利用率低,加之,很多高速公路养护设备都比较陈旧,因此在对高速公路进行维护的时候,效率水平低,很多应该养护技术不到位,养护手段陈旧落后,科技含量低,不能满足时代背景下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出现的这些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交通需求,国内高速公路供求之间不平衡,甚至存在很大矛盾,加之高速公路网储备不足,滞后性明显,投资力度不够,管理部门协调性差,融资制度滞后,给国内高速公路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地障碍。
1.6管理体制多样化
当前,我国《公路法》中提出,高速公路建立可以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框架,目前,很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已经入手实施,但是很多具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细化,很多问题都是由相关的地方政府自行解决,这就影响了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和统一性,自然也会对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加之我国目前有关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各地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各种侵犯高速公路产权的事件时有发生,车辆违章现象也屡见不鲜,给民众安全和高速公路管理带来的极大隐患。
1.7管理单元分散化。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都是采用谁投资谁经营的模式,这就给多元化的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造成了分散化的管理局面,加之,恨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合理,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管理规范的实施。加之,我国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和其相关的管理内容均由交警及交通部门分开管理,分别负责,这就造成管理职能的分割,影响高速公路管理的集中性、统一性、高效性,并时时造成冲突的发生,这对于高速公路建设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1.8 收费系统与标准的差异性 当前,国内高速公路建设系统收费系统与标准有很大的差异性,体制多样,管理疏散,收费不统一,设备收费各异,各路段收费标准没有一致的统计方法,使民众难以理解和认同,这对于高速公路后期的建设有很大阻碍。
2.国内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措施
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很多相关部门也了解到了其中的问题,同时认识到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高速公路的作用和利用率,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整体效益。
2.1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管理模式
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模式的统一性、健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精简性、高效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这也是促进高速公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2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金规划和管理
资金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加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资金规划和管理是提高运营企业利润的最有效的方法,加强投资管理,完善投资体制,增加融资渠道,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充足,才能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2.3统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高速公路建设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对于当前的高速公路建设来说,公路的规划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问题,而是大片区域的统筹规划,加之高速公路建设的系统性和不可分割性,这就决定了必须统一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法律法规,提高监督力度,才能提高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2.4完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体系
高速公路管理是复杂的,专业性强,专业化要求高,因此晚上高速公路法规体系势在必行。只有加强高速公路立法建设,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良性发展,才可以使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企业有法可依,为国内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建设奠定基础。
2.5提高信息化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方面,高速公路在人们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来,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越来越长,业务越来越多,而传统的高速公路信息采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速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信息化管理,会显著提高高速公路的工作效率,改善传统公路建设中错位现象,而且可以实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不同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整体效率。
3.结语
高速公路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促使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管理要紧跟公路建设的步伐,以科技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时代化为背景,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保证管理的科学化,才能充分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利润与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建忠.我国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体制的探讨[J].山东交通科技,2002(10): 16-22.
[2]刘细茂,秦旌力.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8):123-124.
[3]朱军,刘建锋.中国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4( 7):71-72.
有关企业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推荐:
1. 运营管理研究论文
2. 企业运营管理论文
3. 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4. 服务运营管理论文
5. 有关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6. 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论文范文
7. 运营管理方向论文
8. 有关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上一篇:固体废弃物污染论文
下一篇:传感器的期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