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进展》期刊
《社会科学进展》期刊
因为我个人不看报刊,所以我不太了解;一个月左右。
《社会科学进展》这本期刊怎么样?
知网未收录…非核心期刊
应用社会学进展是sci期刊吗
1.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
2.(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我国的社会科学现状怎么样?
我国地方社会科学事业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科学事业生机盎然,空前繁荣。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社会科学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至目前为止,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已发展成为拥有地方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党校、军事院校及有关实际工作部门的社科研究机构等五路大军为基本阵营的社科队伍,总人数已逾10万人以上。尤其是作为地方社科研究中心和专业队的地方社会科学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都重建或新建了社会科学院,下设研究所(室)171个,人员总数4181人,其中研究人员2180人。到l993年底,各省级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所(室)增加到293个,人员总数增加到7493人,其中科研人员5486人,高级科研人员1680人。这一时期,全国中心城市建立了16个社会科学院(所),拥有研究所(室)375个,人员总数684人,其中科研人员526人,高级科研人员l34人。可以说,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中心城市均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社会科学研究体系。各地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了大量国家和省、市的社科研究课题,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3年全国出版图书96761种(其中相当部分系地方社科工作者所撰),而1952年全国只出版13692种,1976年只出版12842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地方社会科学工作者完成了大量关于社会现实和经济问题的研究,已经或正在对各省、市、区乃至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实际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上海社科部门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东海平湖区油气勘探开发经济评估及融资分析》、《上海经济体制改革十年》等;四川社科研究部门的《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的综合报告》、《攀西地区近期规划方案》、《四川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研究报告》等;湖北社科部门的《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与对策研究》、《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研究》等;湖南社科部门的《长株潭经济区研究》,《湘粤经济关系研究》、《湖南西线开发战略布局研究》、《开放带动战略研究》等;广东社科部门的《广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等;浙江社科部门的《2000年浙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温州模式研究》等;吉林社科部门的《吉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关于珲春——图门江地区开发问题研究》等。……可谓成果累累,不胜枚举。这些成果为党政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服务,极大地推动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各地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或正在发挥着作用。总之,从整体上来说,地方社会科学事业已经出现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可喜局面,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地方社会科学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学科研究仍然偏重,为现实服务的研究仍然薄弱。
从各地社科研究五路大军的科研实际运作来看,除了实际工作部门的研究机构,例如各省、市、部委厅局的研究室主要是进行对策研究,属应用研究以外,其他四路大军的研究,应用研究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各省、市社会科学院这几年来比较注意抓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从总体上来说,应用研究仍然薄弱。从研究机构和科研力量分布来说,1993年全国地方社科院(包括中心城市)下设研究机构352个,其中马列13个,哲学35个,史学45个,语言文学36个,经济学90个……。从机构数量上看,经济所的个数大为增加,但从实际的科研人员数量来看,增加有限,仅史学类的研究人员数就几乎与经济类相等,比例为4:5。至于高等院校,则更是无从谈起。再从实际研究成果看,也呈现相同的情况。以湖南省社科院为例,1984年至1996年,该院共承担省以上应用与开发性研究重点项目30余个,撰写调研报告179篇,但与其同时期科研成果总量(主要是基础理论研究)著作230本,论文、调研报告3665篇相比,份量仍显薄弱。可见,应用研究在实际科研中仍未占到较大的比例。
2、管理体制和科研体制表现出不适应。
社会科学事业的管理体制和科研体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这种体制下,各省市的社会科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翻版,不过,是低一层次的翻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大而全”,各省市社科院是“小而全”。各省市社科院的研究所(室)多数按学科建制,条块分割严重,效率低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表现出种种不适应。
(1)社科研究部门与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存在双向脱节现象。研究部门不完全了解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实际工作部门没有认识到或没有完全认识到社会科学的作用,也不了解研究部门在研究什么,不争取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的现象也同时存在。两个方面缺少协调,导致社科研究中有真知灼见有价值的成果难以进入实际应用,发挥不了作用。
(2)各研究部门之间彼此脱节。各省市的社会科学机构大体上都有社科院(所)、经济研究中心、体改委(室)、党史委(处)、讲师团、政策研究室等等,此外,高等院校设有研究所室。这些机构的设立,对当地的社会科学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研究经济问题时,社科院的经济所和经济研究中心、政研室、体改委等互不通气,各行其是,既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课题重复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致使对改革和建设密切相关的许多重大综合性课题很难开展合作攻关,社会科学研究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长期重复。
(3)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脱节。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基础,脱离它,应用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基础理论研究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好听不好用”。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和学科设置的缺陷,社科研究人员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学基础理论的,不懂经济工作的较多。而搞应用研究经济研究的人又有不少系实际工作者改行而来,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较弱。这样,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注重理论研究,搞应用研究的注重搞应用研究,两者缺乏足够的沟通和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互脱节影响研究的水平和成果的质量。
(4)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比如课题申请立项、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科研成果评奖等方面,论资排辈,凭名气、凭职位,拉关系的现象时有所见。在课题的管理上,重视审批立项,忽视课题研究中的监督检查,忽视成果的考核,更忽视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5)不少研究人员还习惯于个体劳动方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陈旧。这使一些研究者或者无法进入新领域,或者在原有研究领域难以创新,难以提高研究质量,在研究上表现为视野狭窄,难有大的建树,造成研究中的低效率和低水平。
3、科研经费的严重不足与浪费。
社会科学研究经费的不足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社科界有一个著名的资金投入等式:即国家一年的社科基金数=1.2公里沈大高速公路的费用。这个等式形成于“七五”时期,当时的社科基金数为每年500万,“八五”期间虽然增加了,但扣除物价上涨指数后,等式依然成立。有人将1994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作了比较,其比例为l8:l。而同期欧洲科学基金预算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基金的比例为4:l,社科基金总量确实太少。各省、市社会科学基金与中央比,显然又更少,一般在20—40万元左右,这与一个省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实在不相称。就各省、市社会科学院而言,经费更是困难不堪,一般而言,除去人头工资、补贴、行政等费用开支,每年每个科研人员的人平科研经费为300一600元左右。科研经费的短缺,势必造成科研活动缺乏中心,缺乏重点,制约科研长项和优势学科的发展并造成科研人员的待遇过低,学术著作的出版困难,学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在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同时,科研单位又存在有相当可观的浪费。这里讲的浪费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浪费,而是特指科研经费被不是科研人员的超编人员的人头费开支挤占了。社会科学研究应以研究人员为主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几乎各个研究机构,非研究人员都占了近半比例甚至超过一半以上。许多以研究名义拨下的经费,真正用在研究活动中的却比例不高,这不能不是一种浪费。
上一篇:海南医学杂志被踢出
下一篇:中小学教育期刊上网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