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幼儿园建构区活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07:32

幼儿园建构区活动论文

孩子们在园一天的活动都是在老师的陪同下完成,面对一班的熊娃娃,老师们的压力可不小。为了保证孩子在园的安全及有条理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是前提,也从而使老师在快乐中工作。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常规要求; 不同班级区域创设不同。小班以娃娃家为主,主要培养孩子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大班幼儿以建构区为主,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合作能力。

2)将活动的常规要求落实到实处 ; 当孩子发生矛盾时,要及时阻止。让孩子明白,要大家都遵守活动规则,才能开心地玩。

3)活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常规 ;老师要善于发现活动的细节问题,并思考区域活动与区域常规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学习,孩子是否愿意遵守区域活动及原因。

4)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要根据孩子区域活动的情况做好区域活动记录,分析原因,从而制定有效果的措施来引导孩子。

总之,区域活动是孩子探索学习,快乐成长的途径之一,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想要开展好区域活动,每个老师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浅谈区角游戏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浅谈区角游戏对幼儿素质教育的作用论文

所谓区角游戏就是幼儿在游戏区进行的某种特定的活动,包括角色区、积木搭建区、玩沙玩水区、语言阅读区、美工区、操作区、科学探索区、自然角等。区角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此区角活动的创设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区角游戏究竟对幼儿素质教育有什么重要影响呢?

一、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同伴交往。”为了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出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活动材料投放到科学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操作灵活、内容丰富多样的探索区域。例如,用废旧布料和纽扣做成的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布板”,幼儿可以把10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算式,然后再找出得数;“给火车箱编号”,在一列火车的车厢上面间隔一节标出数字,让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数字按顺序给火车箱编号;“插鱼鳞”是让幼儿看鱼头上教师设计的数字给鱼身上插鱼鳞等。科学区角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计算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拼蝴蝶”是让幼儿给漂亮的蝴蝶配上翅膀,而且还要求幼儿配成的.蝴蝶身子和两个翅膀是一组相邻数。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喜爱。“扑克牌插卡”:幼儿按照扑克牌上的数字或图案数量,将相应数量的卡片插在扑克的边缘,插的过程中可以按无规律的方法插,也可以按颜色有序或图形有序的规律进行拼插,这样能提高幼儿的点数能力。

教师还可以在大水盆旁边准备一些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哪些东西放到水里沉下去了,哪些东西放到水里浮在水面上,怎么做才可以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又沉下去,等等。教师利用幼儿喜欢的具有开放、自由、自主特点的材料,充分体现了《刚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的教育原则,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枯燥的科学教学活动镀上了一层兴趣的色彩。因为在科学探索区,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去操作探索,所以它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也越来越成为大班数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把数学教学的内容用这种特殊的区角方式展现在幼儿面前,既丰富了教室的环境布置,又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起到了特殊的作用。由于科学区角材料的创设、投放的指导思想都是以幼儿为出发点,迎合幼儿兴趣,适合幼儿特点、渗透环保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区角活动的特色,因此深受幼儿喜爱,并对科学教学活动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刚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书写技能。”在语言区,幼儿利用翻阅绘本,再把自己理解的故事内容讲给同伴听,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幼儿亲自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增长知识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在语言区,幼儿还可以利用头饰、手偶等材料来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例如,小兔乖乖、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医院、蔬菜超市、快乐小吃吧等。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分配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用自己的语言在活动区反映现实生活。为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配合幼儿的需要扮演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幼儿最喜欢和教师一起玩游戏。这样,给幼儿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能够在兴趣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锻炼幼儿团结协作、互助交往的能力

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相对来说比较自私、任性、霸道,什么玩具都喜欢据为己有,同伴之间也不知道分享和合作。搭建区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的空间想象力,而且大型积木的搭建需要几个或者一组幼儿合作才可以搭建成 “大花园”“大庄园”“城堡”等大型建筑。例如,大型积木搭建区,四五个幼儿分工进行“建造大城堡”,有的“盖房子”,有的“建花园”,有的“砌墙”,有的“造门”。当一座“雄伟的建筑群”出现在他们眼前时,他们开心地在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杰作还倍加呵护,尽心维护着自己的“城堡”,不让其他幼儿搞破坏。所以,幼儿搭建、拼插玩具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帮友爱的过程,从小培养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良好品质。

四、区角游戏可以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所有的幼儿都喜欢玩玩具,特别是一些色彩斑斓的可以随意拼插的小型玩具,更受幼儿的喜爱,因为这些玩具体积小、轻巧,幼儿玩起来得心应手,想怎么拼插都可以。因此,玩拼插玩具既可以打发幼儿多余的课间时间,使他们在学习之余不至于感到无聊,又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一些看似简单的玩具,在幼儿丰富的想象下,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例如,两三个圆形插在一起就会变成“一朵花”几个娃娃图形拼在一就变成“手拉手,齐步走”“排排队,做早操”等。这样既发挥了幼儿想象力,又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思考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思考幼儿教育论文

目前许多幼儿园普遍存在着重集体教学的现象,认为只有在集体教学中孩子们才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只有集体活动才能充分体现幼儿园的特色,广大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有在集体教学中才能算是学习。实践证明,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他们更加喜爱,孩子的能力更加能够得以有效发展。然而,良好的环境除了幼儿必须的生活学习环境之外,不可缺少的应该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场所,也就是能供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场所,即幼儿活动区角。

一、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重要意义

幼儿园活动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别教育,要做到注重个别教育,分组的区角活动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只有在分组区域活动中教师才能观察到每个孩子不同的智能情况、才能了解每一个孩子不同的需要、才能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1) 区角活动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园应培育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那么,作为幼儿体能锻炼的重要户外区角就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游戏,在活动中幼儿的全身得到了运动,而各种大小不同的运动量活动着身体的不同部位,促进了幼儿骨骼和肌肉的成熟,加快了肌体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了身体各个生理器官和系统的生长,使幼儿在体力、动作和身体发育等各个方面不断地趋于完善和成熟。幼儿在户外活动的区角中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在活动中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了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了幼儿肌体的正常发育。

(2)区角活动与幼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是认识过程及其心理品质的总称,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方面。而幼儿区角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从不同方面来认识外部环境的途径。例如:区角活动《娃娃家》《医院》《银行》《邮局》等等,孩子们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妈妈、爸爸、医生、职员),通过使用各种玩具和材料,通过观察、感知、比较、回忆、想象和思维,对已有知识理解的更新、对生活经验的重组、对已有能力的运用,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于是各种能力都会得到发展;同时在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又能使幼儿与同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3)区角活动与幼儿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情感包含愉快、喜欢、爱、满意、温和、感动、轻松感等。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游戏活动,并且在快乐的气氛中通过努力完成游戏任务,从而产生愉快和满足,获得成功的愉悦。消极情绪情感包括不高兴、忧郁、伤心、恨、紧张、愤怒、恐惧、懊恼、急噪等。在生活中幼儿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如果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的、适当的发泄,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区角活动往往伴有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给幼儿带来充满情趣的快乐,有助于幼儿表现积极的情绪情感、宣泄消极的情绪情感。

(4)区角活动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儿童从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这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一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区角活动大多都需要他人的配合,个人的游戏不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开始用人称代词“我”来表示自己,开始意识到了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内容,开始从把自己当作客体转化为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但是这种低级的自我意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必须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中才能摆脱自我中心,使自我意识达到高级阶段。而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在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在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学会发现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学习社会角色、熟悉角色义务,接触现实生活的媒介,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再现和巩固了显示社会的认识。各类区角活动正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化发展的平台。

二、区角活动在今后教育活动中的思考

(一)从目前活动区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只是比较重视幼儿活动的兴趣、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实施过程,对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个体情况的记录比较忽略,在活动区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方面做得比较欠缺。而恰恰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和记录是教师反思性成长的重要手段。

(二)区角活动是孩子们非常痴迷的活动。如果你不去限定他玩耍的时间,他们会一直玩下去。在我们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和教师当中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观点,认为活动区很麻烦,而集体教学活动才是正课,从而忽略了幼儿的需要。其实我们的许多集体教学活动是否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是否是有效的活动我们还要认真地去思考。《纲要》中要求的教是作用与幼儿的活动对其发生影响,而学一定要成为幼儿通过活动的主动建构,不再强调按照我的目标教,而是强调儿童个体的参与和体验、个体对活动的多维度解释、教师对儿童的回应、互动合作建构、帮助儿童发生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传授而是挑战儿童的经验,合作探索。而幼儿园区角活动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建构的平台,在建构中孩子们的经验得以丰富、各个方面得以发展。在我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尽管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由于班级幼儿人数、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的许多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完成还比较困难。但是在当今幼教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只有更好地在遵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才能使我们的行为更加符合《纲要》精神,才能不断满足幼儿不同的学习经验,才能在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和全面性、可能性与必要性的两端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美】罗杰《A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 》,Grand Central Pub,2008年5月版

[3](意)蒙台梭利 著, 方舟 编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7月版

[4]【美】霍华德·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如何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活动教师论文小班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型,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自主探究精神,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目前探究幼儿自主探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所谓自主探究是指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环境中,充分动手、动口、动脑,自我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的经验去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的学习方法。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兴趣和能力呢?
  区域活动为幼儿随时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幼儿可以随时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去活动区放开手脚大胆活动,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活动的内容,减少了幼儿许多不必要的无谓等待时间,也让幼儿获得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探索空间。
 
 同时本园正在开展“快乐教育”课题研究,许多研究证明探究的动力源于快乐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结合“快乐教育”,并运用建构论的学习原理,选择幼儿
喜爱的、相对自由自主、操作性强、与幼儿互动更为明显的个性空间——区域活动作为载体,以这两点作为我们研究的生长点是行之有效的。
  同
时,笔者从对我班幼儿的前期观察中发现:本班幼儿对区域活动这种活动形式十分感兴趣,但由于刚上小班、在活动中表现出兴趣持久性差、动手操作无序性、缺乏
独立性,由此确证本班幼儿的自主探索正处于低级状态,因此,笔者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区域活动,通过创设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区域环境并给予幼儿需要的帮
助,以促进幼儿自主探索的快乐发展,订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向。
  二、关键词:
  自主探究区域活动快乐教育促进发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论的学习理论:根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建构论的学习原理,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选择、探索、实验、主动活动,通过他
人与环境互动,将经验资料统合成一个有组织建构,这就是知识。说得明确些,就是知识的获得,并不取决于家长的主观愿望,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说什么、怎么
说,不能靠成人单向的灌输,而必须经由幼儿自身的实际操作和与环境的互动才能得到。
  2.“快乐教育”:在美国被称为“havefun”,最早由英国著名教育家家斯宾塞在1854年提出,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四、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2002年9月入园小二班幼儿。
  (二)研究时间:一年(2002年9月——2003年5月)
  (三)研究方法:以如常观察为主,并定期分析调整。
  (四)研究步骤:
  1、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内容;
  2、制定活动大致计划;
  3、结合季节、主题教育和幼儿的兴趣点,创设有利于幼儿愉快自主探究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4、观察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活动价值得到体现;
  5、共同探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
  五、研究过程:
  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2002年10月——11月底,以建构区为重点,在结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1、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各类结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结构游戏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①在建构区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架构游戏材料及老师的示范作品,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②提供各类积木的参考造型、各种外观美观结构简单的建筑物照片等,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创作创新积累素材。③逐步添加适当的工具和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究、发挥。
  第二阶段:(2002年12月——2003年2月底)以角色区为重点,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A)实施目标:进一步熟悉区域中的相应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激发幼儿对模仿各类角色的兴趣,进而激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进一步探究兴趣。
  B)实施措施:①结合季节、重大节日和主题教育,了解幼儿的兴趣点。②让幼儿共同收集资料和活动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丰富幼儿对这些角色的感性认识。③提供活动时间,尊重幼儿的意愿,通过适当介入,帮助幼儿从对角色的模仿基础上激发其对角色游戏内容的探索兴趣。
  第三阶段:(2003年2月——3月底)以美工区为重点,在绘画游戏、玩色、手工制作等游戏中培养幼儿探究兴趣与能力。
  1、实施目标: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绘画、玩色、折纸、变废为报道兴趣,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不同折纸方法和利用废旧品、半成品制作各类玩具、物品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①从教学活动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究的内容,社于美工区内,让幼儿继续探究。如在纸团印花活动后,笔者将活动的材料移入美工区中,请幼儿
继续探索:试一试,在蘸色的纸团印上,除了用油画棒添上茎叶使它变成花儿,还能变出什么,等等。②提供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③鼓
励幼儿寓美术创作于游戏之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探索兴趣。④创设小小展台,体验成功快乐。
  第四阶段:(2003年4月——5月底)以自然科学区为重点,激发幼儿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
  1、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各种对比实验的观察兴趣和对身边事务的探究兴趣。
  2、实施措施:①从春季主题活动中延伸出可供幼儿继续探索的内容,设于自然科学内,让幼儿继续探索。②为幼儿提供蝌蚪和蟾蜍幼虫成长对比实验、种子在不同环境中发芽的对比实验、春蚕成长实验等供幼儿观察、探究。
  六、具体实施过程:
  (一)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以区域为载体,并以此来促进幼儿愉快探究,首先要考虑到区域环境、条件的创设问题。只有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活动的游戏环境,才能使区域活动中的幼儿探究行为深入、高质量的进行,使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1、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以一颗“爱心”,理解、尊重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与孩子建立起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感到老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他们就会感到自然温
馨没有压力。同时,鼓励幼儿以其自己喜欢的方式挑选决定游戏的内容和方式,自主选择、自己动手、自主游戏、自主体验、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幼儿自己的手
中。正是这种轻松的心理环境才会激发幼儿的愉快探究行为。
  2、安静合理的区域安排。(略)
  3、提供丰富充足的活动材料。
 
 各类玩具、材料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不仅能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且物化了教师蕴含在活动中的目标与内容,有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主动获取有关经验,是
幼儿借以探究的基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笔者认为除了在量上要准备充裕,在品种上要保证丰富外,更重要的是对收集的材料
还要求一个“趣”字。因此我在收集活动材料时,十分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的多功能性,使幼儿能用多种方式使用它们。如:各类珠子、绳子等都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用来按大小、长短、颜色、质地进行分类比较,也可以用来装饰、用以计数、还可以作为美工区的着色拓印、毛线拖拉活动的工具,可谓一物多用,时玩时新,百玩不厌。
 
 (2)材料原始性。记得赵寄石教授说过:真正有利于幼儿活动的材料不一定是昂贵的材料,相反,却是哪些简单的、到处都能找到的材料,象废盒子、包装纸、
各类饮料瓶之类的东西。我也认为这是由于有些材料不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启发性,能满足活动随意性大的要求,它们让孩子们享受到了商品化
玩具所享受不到的乐趣。因此在我班的区域活动中,尤其是美工区的“做做玩玩”角,我为孩子准备了大量的废旧品供幼儿发挥想象、制作、探究。
 
 (3)材料与当前幼儿兴趣、活动内容的结合性:即深入到幼儿中,找到幼儿的兴趣、需求,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探索活动材料或者内容结合当前的教学活动在区域
中投放可操作的延伸活动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操作的需要。使幼儿的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迁移,也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自由
地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和内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边玩边学、边探究边提高。同时,请幼儿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区域的布置,使其感兴趣
的事物能纳入区域之中,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将各种材料以分批投放、一次性投放和自主获取形式发现,从而愉快地进入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
对其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探究,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与管理
  1、表格式管理:与
以往传统教育不同的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幼儿活动时主要是作为一名活动的观察者。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索活动情况——幼儿喜欢的探索活动主题、材
料、幼儿在活动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在探索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设计一些表格作为观察记录,以便记录幼儿近期感兴趣的是
什么、认知经验还有什么问题等,以便总结分析和调整。(同我园幼儿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相同,略。
  2、帮助指导:
  ①自然状况下的随即帮助指导
 
 a、教师作为探索活动伙伴的隐性指导。在幼儿已全身心投入到区域活动时,笔者向来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而是作为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这是对
幼儿探索活动的一种肯定、一种积极的态度,这样更能吸引幼儿、使幼儿玩得更有兴致,也能让教师的建议、指导更自然的为幼儿所接受。
  b、教师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这是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如幼儿因为自身的经验在探索活动中遇到时),在探索活动之中插入有目的的指导。但是,前提是不影响幼儿的探索活动。
  ②特殊情况下的特定指导
  a、在探索活动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或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
  b、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有所求助,或在探索活动中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要予以帮助。
  3、共同探讨、体验成功
 
 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或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如运用如下导语在:“你认为哪种方法有可能解决这个问
题?”、“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等等。活动结束时,笔者还经常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在探究中发生的“开心事”,发现的“新秘密”,并对幼
儿探索活动中有新创意、新玩法加以积极地肯定。同时,帮助幼儿提升快乐的探究体验,从而为继续进行下一轮探究做好良好的情感准备。
  (三)自主探索活动的观察
 
 观察幼儿活动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确定更有针对性、更加具体化、对象化。同时,教师通
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可作为自我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为制定和调整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施加影响和指导提供客观依据,窝观察策略是:
  (1)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活动时,要保证不妨碍活动,使探索活动能按幼儿预先的设计、预定的目标进行。教师观察时选择的位置不能离幼儿太远,也不能太近。
 
 (2)、分析性观察,这是一种对幼儿在整个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作较详尽的观察记录的观察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我们掌握幼儿行为心理特点和其在活动的探究能
力,如是否有探究行为、如何运用材料、活动是否有持续性创造性表现等。这种观察方式用于学期初、末和每月初、末进行。在每次活动时间,笔者一般观察5——
6名幼儿,并集中观察若干次。这样既可以掌握全班幼儿整体性水平、又能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特点。
  七、结果与讨论
  1、
本研究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途径来促进幼儿愉快自主探究是可行的,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较好地运用了区域活动本身的自由自主和
个性化的特色,通过环境与孩子的互动,为幼儿的发展、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可以继续坚持实践研究。
  2、在幼儿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相信一个孩子的能力,并应以双重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不断地调整变换与幼儿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影响其探究行为。另外笔者还认为:除必要的指导外不能干预太多,教师应该是整个幼儿区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精神支持者和促进者。
  3、愉快的探究体验是引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和继续进行探究的原动力,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这种快乐体验。
 
 4、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愉快的自主探究是对新型个性教育的一次尝试。让幼儿在“来看看”、“来做做”、“来学学”的激情中,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活动,一
名怕羞的孩子可选择安静的区域,一名性格开朗的孩子可以选择一个热闹的、需要多人合作的区域。它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心情愉快地边做边学、边
试边探究,而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每个孩子、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幼儿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更多关注,满足情感上的更多需求,体验到活
动带来的更多快乐,从而成为新的探究原动力,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上一篇:播放人物杂志犯罪教程

下一篇:明日是什么级别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