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西部资源杂志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3-12-06 23:00

西部资源杂志影响因子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学术期刊之一。其前身为创刊于 1913 年 7 月 1 日 的《学丛》月刊,中经《西北大学周刊》 (1924 年 ) 、《西大学报》 (1939 年 ) 、《西北学术》 (1943 年 )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 年 ) 等刊的发展,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主办单位——西北大学,具有公诚勤朴的办学传统与厚德载物的学术氛围,为全国重点综合大学、“ 211 工程”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支持的中西部 12 所高校之一。据新浪网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排名榜,西北大学居第 42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编辑部一贯重视学术品位与特色栏目设置,严把学术与编辑规范质量关。近年来,更是把提高学术质量、形成学术特色视为办刊的生命线,先后聘请了国内百余名社会科学方面的专 家 教授为学报审稿,并与他们建立经常的通讯、网络联系。还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和海外留学人员,陆续聘请了数名国外专家审稿,使学报刊发文章的选题和学术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观,逐步形成了以 张岂之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思想史”,以 彭树智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东研究”,以 何炼成 教授为首席顾问的“中国发展经济学与西部大开发”等名牌栏目,陆续向读者推出了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能及时反映该学科研究前沿成果,对该领域的理论发展起主要推动作用,被引用频次较高的重要文章。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统计与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一书介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全国综合性学报 2001 年影响因子排序中居第 20 位。另外,《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连续多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和优秀编辑部,两次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百强社科学报” ( 位居第 23 位 ) ,一次入选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并被教育部连续列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位居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第 14 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为全国中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另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 2004 年报告,《西北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排名 19 位。《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在注重发表学术研究前瞻性成果的同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要服从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在已开设的“西部大开发”栏目的基础上,拓宽范围,找准切入点,将办刊学术方向定位于西部大开发,通过设立“西部经济发展”、“西部法制”、“西部人文”、“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考古”、“西部文学”等栏目,辟出较多的版面刊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8000字,必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文中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知名人士可略)后必须加注英文名。2)摘要应用100~200字集中表述论文最主要的观点,切忌将摘要写成提要(背景与意义的介绍)。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3)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cm(半栏)或16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照片应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并贴复印件。5)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后编排。各种文献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HT5”H〗专著:〖HT5”SS〗[序号]作者(外文姓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外文文献须在作者前用方括号加注国别).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HT5”H〗期刊〖HT5”SS〗:[序号]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HT5”H〗论文集〖HT5”SS〗中析出的论文:[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HT5”H〗国家标准〖HT5”SS〗:[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HT5”H〗专利〖HT5”SS〗:[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5”SS〗:[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要特别注意区别“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是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文中放右上角,注文置当页底)。

会计类期刊有哪些

1、《财会月刊》
《财会月刊》创刊于1980年3月,是由武汉出版社主管,武汉出版社、武汉市会计学会主办的经济类学术刊物。
据2019年2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财会月刊》出版文献共35579篇,总被下载6120750次、总被引118881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37、(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79。
据2019年2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财会月刊》载文量为4349篇,基金论文量为14篇,被引量为15946、下载量为104921,2015年影响因子为0.68

2、《会计之友》
《会计之友》是财经类综合性学术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级期刊,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刊(国家级),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评估、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它以财经理论研究、实务工作和经验交流为指导,及时反映国内外财经学术的新动向、新成果和新信息,在采编和选题上突出了前沿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是财经界人士工作、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西部财会》
西部财会是陕西省政府采购指定信息发布媒体、陕西省会计学会指定信息发布媒体、陕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定信息发布媒体、陕西省建工集团总公司指定信息发布媒体。本刊编辑力量雄厚,诸多享誉国内外的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本刊学术顾问或编委。
4、《财税与会计》
《财税与会计》是由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主办的期刊。该书为化工矿物与加工重点报道化学矿行业和相关非金属矿行业产业政策,行业发展和动态;矿产开发与利用。加工技术与装备、矿产资源、采矿、选矿、超细粉碎、矿粉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等的最新研究成果等。
5、《财经界》
《财经界》杂志于1983年创刊,为大型财经月刊,研究范围覆盖40个产业,是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家级财经类核心期刊,属于国家一级B类期刊。
《财经界》杂志同时也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指定刊物,中央、国务院政策研究机构、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全国计划会议、各地方主管经济计划工作的领导特送刊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会月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之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部财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税与会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经界杂志

试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分析商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对关系

根据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能源区域系统这样的开放系统,在一定阈值内,通过负反馈作用,能自行保持系统的稳定性。能源区域系统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形成区域生产力的基本机制发生变化。因此,常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不能揭示和把握这种量化关系的变化规律,必须采取系统工程研究领域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先进的定量分析手段,更能适应于像能源经济系统这样具有复杂耦合关系、时间滞后和非线性等特性的复杂系统,适合于研究能源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西部能源开发及利用需要新的理论,该项目正是基于此作了新的尝试和创新。
该项目将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混沌理论及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博弈均衡方法、经济最优控制方法、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能源系统工程研究之中。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研究了如何有效利用西部能源,研究了如何变西部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施东西部联动发展的双赢战略,建立了以能源系统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合作决策支持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及东西联动的反馈控制机制,西部开发战略中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短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经济最优增长路径,为东部地区有效利用西部能源及东西部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按: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流域地
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如何使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使
其蕴含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不仅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内七省二
市百姓的福祉,更决定着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将新华社有关人士调研
情况反映如下:
——依靠快速发展支撑我国经济总体规模
长江经济带内的七省二市(沪、浙、苏、皖、赣、鄂、湘、渝、川),连接
我国东、中、西部,涉及的地域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18%,人口4.92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8%,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GD
P总量的46%。
长江经济带的工业产业基础雄厚,集中布局了钢铁、石化、能源、汽车、机
械、电子、建材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迅猛,目
前,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已形成以汽车、钢铁、医药、石化、丝
绸、电子、金融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数据显示,长江流域钢铁产
量占全国的36%,石化工业年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50%以上。长江经济带内
的汽车走廊已初步成形,集中了全国47%的汽车产量。
长江经济带目前已成长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生产力创新方面最重要的支持平台
,引进和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在全国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
利用外资总额占到全国的47.8%,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400多家在
此投资落户。
目前,长江经济带依托发达的大中城市已经形成了长江高科技走廊。上海、
杭州、南京、苏州、无锡、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重庆、成都等城市的生物
工程、航天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工程、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已经集
中了相当数量的优势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并拥有许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具有技术含量高、上市速度快、市场竞争力强的特点。
——实现区域经济整合具备多重优势
与沿海和其它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具备多重优势,这决定了长江经济带将成为今后15年我国经
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也应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
经济带:
一、城镇化进程超前,城市发展体系完备。当前,长江经济带已形成了我国
最密集的城市带,带上有群、带上有圈,呈现出城市带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新
格局,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组团式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城市
群,具有全球性的竞争力。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圈、以长沙为中心的长
株潭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城市群都在快速发展。
二、劳动力综合素质较高,科技支撑力量强大。从1985年起,江苏省就
把科教兴省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目前江苏全省共有各类专业技
术人员274万人,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2010个,普通高校111所,在校
全日制大学生超过110万人,各类成教、自考生140多万人;职业学校在校
生超过120万人,高中教育的普及率超过83%。科教优势为江苏经济社会发
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江苏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
重超过20%,科技进步对工业和农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超过45%和55%

三、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长江经济带把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
起来,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
北。长江经济带内七省二市拥有万吨级以上的海轮泊位近300个,内河泊位5
887个,铁路营运里程16400多公里,国家级干线公路通车里程5.7万
公里,高速公路1万公里以上。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内河“黄金水道”,沿江地
区的港口、铁路、公路和跨江通道、光缆干线、信息港建设及长江航道整治成效
显著。目前,长江的水运通航里程达2800多公里,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
的80%,承担了沿江大型企业生产所需80%的铁矿石、72%的原油和83
%的电煤运输。
四、资源储备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长江经济带内七省二市具有丰沛的淡水
资源,长江的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预计能开发的水能资源超过全国水能资
源总量的50%。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也是支撑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重
要因素,天然气储量占全国60%以上,经济带内还有100多种矿产,粮食产
量占全总产量的34%,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油料、茶叶、蔬菜、
生猪、水产品在全国也占有很大比例。
——实施三大战略谋求可持续发展
专家表示,长江经济带经济潜力的释放将对未来十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
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长江经济带内七省二市倡导并推行三大战略:
一是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协调,实现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一体化。
为呼应长江经济带区际联系日趋密切的形势,应倡导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
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并逐步发展成为沿江一体化合作机制
。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合作中,积极探索区域联盟、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机制等有
效方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王茂林认为,
长江流域九省市应联合起来,促成长江经济带省际合作组织和长江经济带城市合
作组织,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的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同时通过市场机制的沟通
和联合,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经济带内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
移。
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大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支援,健全经济带的协调扶持机
制,把属于经济带的中西部地区作为自己发展的广阔腹地。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
发展要发挥好带动中西部发展的作用,特别是首先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使中部
地区在长江流域的发展中有一个大的突破,逐步跟上和接近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
和水平,为带动西部的大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并进而营造以东带西、东中西共
同发展的格局。
二是建设长江绿色经济密集带,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发改
委政策研究室杨洁表示,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应充分考虑长江流域的资源承受
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继续抓好巢湖、太湖等重点流域和沿江城市的废
水和危险物品的处理,同时加快长江防护林建设,建设健全城乡的绿化网络,综
合治理水土流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节能、节水、节地等入手,减少废物产
生;加快长江经济带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的公共补偿制度,税收调节
、产业的扶持政策,促进资源环境发展。
三是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的生产力水平,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主区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郑新立表示
,长江经济带的崛起过程,从本质上就是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但长江经
济带的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增长方式从粗放式转为集约式,调整和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进而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另外,长江经济带还应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
的方式,加大吸引内资外资的力度: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开放的战略研究,形成各
具特色的长江经济带开放模式,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加
快转变长江经济带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品商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
质量和效益,积极扩大和发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持与环境、生态资源的协调一致。许多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

“谁是企业的所有者,谁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这一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答案是惟一的,即股东天生拥有企业的所有权。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答案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财产是由他们投入的实物资本形成的,他们承担了企业的剩余风险,理所当然成为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享有者(Grossman&hart,1986,hart&moor,1990),这就是股东中心理论(shareholder primace theory);还有人认为企业应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一定的专用性投资,同时也分担了企业的一定经营风险,或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因而都应拥有企业的所有权(Freeman,1984;Blaire,1995、1998),这就是“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所谓利益相关者,应包括所有能影响企业活动的个人和组织,如股东、债权人、雇员、供应商、消费者、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当然,更具实质意义的还是狭义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雇员、债权人、重要客户和供应商等。

“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顿提出。根据西方古典经济学理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为前提条件而设立的,因此导致了资本的盲目逐利,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采取了漠视的态度。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也应得到保障。因此,就有了198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公司法的修正条款,要求公司的经营者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而不仅仅是对股东一方利益负责。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都在《公司法》中加入了对公司利益者相关的保护,强调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如今,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美国、在欧盟,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已将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财富》和《福布斯》杂志在企业排名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近年来,一个新的国际贸易标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附加条件。由此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而包袱沉重。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政企分开及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资本的逐利,及以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企业经营理念的思想为众多企业所接受,导致了众多企业忽视环境保护,忽视企业利益者相关权益,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比较严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谐社会观念的确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已经从外在压力转变为一种内在动力。我们可以用Mark tz(2003)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驱动模型来加以分析。

Mark于2003年提出了三个相交圆来描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和机理(图1)。他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来自三个方面:经济、制度、道德,并根据三个动因交集不同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即经济因素主导型、制度因素主导型、道德因素主导型和平衡型。

Mark企业社会动力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划分有四个交集。鞠芳辉(2005)认为道德和经济动因往往难以区分,因为很多道德的动因可以被解释为长期经济利益。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经济、道德、制度的动力都可以被解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效益与公平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为了长期的利益的考虑,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会重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必然会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转化为内在的行为。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在各种资源产权界定明晰的情况下,为减少交易费用,必然会采取合约的形式承担资源占用或对环境、对生态、对公众利益损失的补偿成本,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利益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应承担的惟一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会增加社会责任成本,企业的成本就会提高,价格就会上升,企业就会失去竞争力,因此企业只应承担遵守基本社会规则的经济责任(Milton Friedman)。而社会福利经济学认为,企业不仅是经济人,而且也是社会人,不能仅仅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惟一存在目的,而应最大限度地增进包括股东利益在内的所有社会福利。这就包括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利益,即员工利益、消费者、债权人、环境利益等等。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短期利益而后者关注的是长期利益,也就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误区

1、强化社会责任管理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这种思想主要是受传统经济学的影响,认为强化社会责任管理会增加社会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而事实上,强化社会管理将会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改善企业与政府、公众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短期的成本会有所增加。从长期看,会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长期成本不仅不会增加,相反还会有所下降,长期的经济效益将会逐步得到显现。

2、强化社会责任管理不应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的目标。这种思想主要受传统战略管理思想的影响。传统战略管理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经济目标、人力资源目标、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组织建设目标、企业技术创新目标、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等。这种思想观念没有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没有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企业的可持续的赢利能力,没有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环境、生态的影响因子及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企业增长方式转变等。因此,制定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将社会责任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目标范畴。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社会责任管理的路径探寻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社会责任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社会责任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的价值,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社会责任感强,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信任度;对企业员工利益的关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特别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的保护,可以赢得政府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对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关注,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产品,改进工艺流程,创新管理制度,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超前研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目标体系。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社会责任管理经济驱动走向可持续发展战略驱动。企业应制定切实可行、符合企业特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目标体系,将这一目标体系纳入企业战略管理目标体系中去,并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与条件,进行认真的经济分析,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目标与企业的长期收益相一致,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3、分类管理,创新社会责任管理的战略措施。陈迅(2005)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把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类型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基本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负责、善待员工。二是“中级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消费者负责、服从政府领导、搞好与社区关系、保护环境;三是“高级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积极慈善捐助、热心公益事业。他同时还指出,“基本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必须首先做到的,“中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保证,“高级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自愿性选择。

笔者认为企业应对社会责任进行分类管理。对涉及经济成本的,企业应进行认真的成本效益分析,特别是长期效益分析;对涉及道德伦理的,政府应通过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和调节,如保护消费者行为、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等,应通过环境保护法等进行规范;对涉及制度的,应作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如通过税收制度来鼓励慈善捐助和公益事业;对涉及节能、降低能耗的,也可以通过税收制度、补贴制度来鼓励技术创新等。同时,创新社会责任管理,既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与配合。

4、理顺机制,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与企业绩效评价挂钩的评价体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企业内在驱动的社会责任需求,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改革对企业的评价方法,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应将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纳入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美国及欧盟的一些国家已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纳入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如《财富》、《福布斯》、《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哈佛商业评论》等等。国外已形成了一种企业主动加强社会责任管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义务的热潮。

目前我国对国民经济增长提出了绿色GDP、幸福指数等指标体系,还没有制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有关指标体系。因此,强化社会责任管理迫切需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与社会责任管理相挂钩的评价机

上一篇:中国海洋大学论文知网

下一篇:材料类好投的ei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