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大连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大连
一、《中国国家地理》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地理的期刊,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另外,该刊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 现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为李栓科(1997年至今),执行总编为单之蔷。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于2003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称号。
[编辑本段]二、《中国国家地理》发展史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创刊于1950年,当时整本杂志祗有8页,一年后增至16页。当时的内容包括地理思想、中外国地理、自然地理、地图及地理调查法、地理教学、地理资料等。 1954年,《地理知识》因发表披露中国国内的工业地理文章,被中国官方认为是“泄密”而遭受重创。但不久后影响消失,该杂志的内容继续扩充,至1957年时增至48页,发行量达到了2万册。 中国大陆的一些科学杂志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打击,《地理知识》也不例外,在此期间,《地理知识》发行很不稳定,时断时续,该情况在文革结束后才有所改善。 1998年,该杂志全面改版,页数增至84页,翌年增至100页。 2000年10月,《地理知识》杂志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随后亦在台湾、香港等地推出繁体字版乃至在日本推出日文版。 2004年,《中国国家地理》增至148页,并推出青少年版《博物》。 2005年10月,在其创刊55周年之际,推出550页的“选美中国”特刊,出版量达到55万册的历史新高。该特刊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乃至出现了部分地区的书报亭出现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情况。 2008年3月,《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 2009年1月,杂志价格提升至20元,页码加到176页
[编辑本段]三、《中国国家地理》发展思路
192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主编的信中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这段话,成了《国家地理》杂志所有记者为之骄傲的工作理由。 如今在中国,《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们也带着类似的激情跋涉于祖国的名山大川。2006年10月号杂志以“318国道——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为主打,其主办者称发行量突破100万册。 在杂志社社长李栓科看来,这是他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夹缝中,杂志发展再一次强力突围。
内容为王
李栓科是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新大院的办公室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的,其办公室靠着经营部门,编辑部则在另一栋楼办公。“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李栓科说。 “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 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 “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 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 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去年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 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学的真实
杂志在近几年获得高速成长,李栓科理解的原因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中国人对未知世界有发现的欲望,同时对已知世界也有再发现的愿望。《中国国家地理》就定位于此——讲述社会难点、热点、疑点地理故事,并对科学上的新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报道。” 据了解,《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地理知识》从1950年创刊开始,一直是以传播基本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这一定位在当时来说是合理的,也曾有过鼎盛时期。但从1982年开始,在读者市场分化以后,《地理知识》与其他老牌纸媒一样,面临相同的命运转变。 1998年,《地理知识》变身为《中国国家地理》。在改版后的几年时间里,杂志发行量上升了十多倍。200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繁体版在中国台湾创刊,2002年日文版也正式上市。 李栓科说:“我们的选题,就是要向读者传递真正的科学知识。比如沙尘暴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其实很多媒体是在妖魔化沙尘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沙尘暴还能减轻酸雨的危害。这是因为沙尘暴里面的气溶胶物质颗粒,中和了酸雨当中的绝大部分东西。” “另外像全球变暖,正是因为有了沙尘暴的作用,从而大大减缓了全球变暖的步伐。对于沙尘暴来讲,靠植树造林来解决更是一个谎话。因为沙尘暴是在高空的,靠大气层输送,带到很远的地方。” “而这些也就是我们要做和能做的事,以科学的态度去解读热点问题。把这些内容做好了,发行和广告自然就很轻松了。”李栓科告诉记者,“最关键还是内容,独家视角的内容才是王。我们80%的精力、物力和财力,都是用在编辑部。”
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
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 《中国国家地理》的前身是创刊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1997年月发行量约为1万册。1998年大幅度改版,2000年改现名,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 这一思路还大有进一步具体和深化的可能和必要。任何内容都要经过被关注、认知和解读,其内在价值才能被受众所认识和接受。而受众会注意什么又受到他们既有认识的影响。媒体传递的内容如果既可以归属到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同时又能提供新的信息,就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受众的既有认识是诸多观念的有机结合,各种各样的常识是他们构建自己观念世界的基本骨架。其实常识原本就是既为公众普遍知晓,又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 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1]
[编辑本段]四、《中国国家地理》大事记
1950年 我国老一辈的地理学家施雅风、吴传钧等先生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折实”,在南京创办了《地理知识》杂志,经典由此开始。 1972年 《地理知识》是文革后期中国最早复刊的杂志之一。 1998年 李栓科正式接手《地理知识》并酝酿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 1999年 1月, 《地理知识》杂志新增“卷首语”专栏,由执行总编单之蔷执笔,此专栏成为杂志的亮点。 2000年 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 2001年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 2002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 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 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域名为:,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 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办。 2003年 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 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 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 2004年 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 2月,《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经bpa国际媒体公司认证 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 2005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 2月—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 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 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 10月23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 2006年 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南疆培训。 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 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 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 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 2007年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 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 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 2008年 3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 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 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 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 推出《地震专辑》 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 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 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为:。 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 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特刊。 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活动。 12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辽沈晚报》、《生活报》发起了征集最佳旅游线路的活动 2009年 1月,举办“竹韵人生”摄影大赛的颁奖典礼 3、4月,推出《福建专辑》上下册 4月,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央视网、央视移动传媒,打造大型国庆献礼活动:新中国成立60年—献给祖国“中国最美的地方”。活动将利用央视网的互动平台,依托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展示的17大类别114处自然人文景观资料,发动广大驴友参与,分阶段推出评选活动。同时利用CCTV电视平台、央视网、央视公交移动电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及手机及网络平台进行全程推广。 4月27日,举办“我的城市我的家”摄影大赛 5月,举办“花影炫色”、“荒野传奇”摄影大赛。 5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签约摄影师计划启动。 5月,杂志社与Jeep携手启动“寻找中国的Rubicon之路”活动 10月,时逢新中国六十华诞和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国家地理》联合中国地理学会推出《发现中国 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专辑 地理学会成立百年珍藏版》,而其子刊《中华遗产》亦同时推出加厚版特辑《最具文明意义的100个考古大发现--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专辑》,带给读者又一次科学与视觉盛宴。 2010年,推出《宁夏专辑》上下册(2010年第2、3期)
我想去大连、青岛、日照、威海和烟台自助旅行,有什么最佳线路吗?
可以参考以下攻略
行走在海天之间——一个人的自助行(青岛、烟台、蓬莱、长岛、威海)
感谢上海的六国峰会,连着五天的假期,让我准备进行一次一个人的背包自助行,去北方那几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因为是一个人,因为是第一次去那些地方,所以在携程网上做足功课,安排好行程。非常感谢携程网及驴友的游记,让我出发之前,就安排好路线、住宿,但也发觉大家提供的信息有一些不够准确,比如车票及门票的价格,所以,在我的游记中,我会把这些信息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也算是回馈自己曾得到的帮助。
D1(6/13):今天的行程安排是到青岛后,转车去烟台。到达就是今天的目的,游玩要明天才开始。
买了上海青岛的往返机票,750元,另加160元的燃油附加。往返仅910元的价格,是因为旅游旺季还没真正开始,而且是周二出发,不是周末。所以,选择非旺季出发,在机票上能节省不少。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出了机场,直接询问机场出口处的服务员小姐,告诉她我要到四方汽车站坐车,她就带我去了机场外的中巴车站,坐上到四方汽车总站的中巴车(PS:据说山东人不厚道,在外面不要乱问人,要问就去找这种正规的问询处,他们还是会提供很好的服务的)。坐上中巴的那一刻,真是开心啊,一个人的旅行要真正开始啦,心里充满着幸福感。(PS:机场到四方汽车站10元的车票,40分钟到达。)
四方汽车站是青岛很大的一个长途汽车站,到烟台的大巴很多,18:30收车。我17:00坐上大巴,3个小时后到烟台。车票60元。
烟台是个干净的小城。到烟台长途站后,我叫了一辆出租车,直接到预订的宾馆,太平洋大酒店。这个宾馆是在携程网上订的,四星级酒店的特价房,180元/晚的房费,这样的低价当时让我窃喜了好一阵,但没想到,原来是太平洋前身奇山宾馆的房间,就在太平洋旁边。原来真是便宜无好货,宾馆设施陈旧,而且地毯还发出一种怪怪的不洁的味道。但好在淋浴齐全,就安慰自己,这样的房价,住这样的房间,可以了。
为了不影响自己第一晚的好心情,我准备出去好好吃一顿,但没想到,烟台几乎没有夜生活,晚上八点半,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到处都冷冷清清,餐厅差不多都关门了,市中心最好的商场也是21点就关门。这一顿晚饭最后是在麦当劳解决。坐在麦当劳亲切的餐厅里,吃着熟悉的汉堡,一种错觉,仿佛还是在上海。陌生城市里的麦当劳,竟然让我找到家的感觉。(如果你在陌生城市里感觉孤独时,建议你去麦当劳或者肯德基。会让你觉得很亲切。)在街边的水果摊买到好便宜的杏子,1元/斤,在上海可找不到这么便宜的水果吧!
D2(6/14):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去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烟台山,中午时坐车去蓬莱,下午在蓬莱游玩后,坐船去长岛,在长岛住宿。
烟台是个小城,可以去的地方不多,我准备去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和烟台山。一大早起来,收拾妥当后正准备出发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喝完一杯咖啡,雨稍小了点,但没有停的迹象,我可不能一直这样等下去啊,出门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离宾馆很近,起步价的价格就到了。这是很聪明的安排哦,进馆后就不用撑伞了。张裕公司始建于1892年,是中国葡萄酒工业的发源地,为纪念历史,2000年在老厂址兴建了世界一流的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馆内分上下两层,由综合大厅、历史厅、影视厅、现代厅、珍品厅及百年地下大酒窖等部分组成。百年地下大酒窖号称远东第一,窖内冬暖夏凉,排列着上千只橡木桶,包括三只有百年历史的亚洲桶王。参观酒窖给了我非常新奇的感受,平常就很喜欢葡萄酒,这一次亲自走进酿造葡萄酒的酒窖,抚摸这些橡木桶,嗅着酒窖内混杂着葡萄的酸甜和橡木的味道,并体验了一下早期的装酒,用塑料管从橡木桶中取酒——灌装——封盖——贴酒标,便有了一瓶自己的纪念酒。这样的体验是需要付费的,我买的是XO白兰地,100ml,25元,窖藏16年。参观完毕出门时,还会送一瓶纪念酒。(PS:张裕酒文化博物馆门票 30元)
出门时,已是雨后天晴,我可以直奔下一个目标烟台山了。烟台山离博物馆很近,都在海滨,步行过去,十五分钟就到。向海边走去时,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浓厚的潮湿的海腥味,让我知道,大海就快到了。接下来的几天,每天都能闻到这海的味道。大雨刚过的海面上雾气蒙蒙,很不清晰,但依然让我好一阵兴奋。
烟台山是烟台的标志和象征,山不高,三面环海,山上绿树葱郁,优雅宁静,并有英美德法日丹麦等十几个国家过去修建的领事馆小别墅静卧其间,现在这些旧别墅都用作了博物馆,美国领事馆旧址成了烟台开埠陈列馆,东海关副税务司官邸成了京剧蜡像艺术馆,英国领事馆成了中国锁具博物馆。除此之外,还有烽火台,灯塔,造化奇观等景观。我对历史一向兴趣不大,只着迷于大自然,所以,穿行过那些旧址后来到海边,在造化奇观那里看到美丽的大海时,才让我心情激动起来,能看到海鸥在水面翱翔。
烟台山公园不大,逛完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当然,如果要在那些博物馆慢慢看,就不止这个时间了,鉴于我的行程安排,我不可能在这里停留太久。如果你在烟台的时间足够充裕,如果你又喜欢历史,我觉得你可以在烟台山好好消磨一个下午。(PS:烟台山门票 30元)
中午12:30,结束在烟台的行程,在车站附近的肯德基买了外卖,坐上去蓬莱的大巴,大巴很干净,很新。从来没有觉得肯德基的东西这么好吃过,那个香啊。。。1小时后到蓬莱。(PS:烟台到蓬莱车票16元。在烟台打车很便宜,起步价5元,在市内差不多都只需要起步价就可以了,只不过在付车费时会需要另外加1元的燃油加价。这个规定在烟台,蓬莱,威海,青岛都是如此,你不要觉得奇怪)
蓬莱的行程:观音苑——八仙渡——蓬莱阁——田横山
之所以会去观音苑,是因为热心的士司机的推荐,他说在蓬莱有个说法,就是先拜观音,后看八仙(后来我很怀疑这司机热心的动机)。他送我先到观音苑,他在外面等着,并保证不多收车费。观音苑是个小庙,里面供着一个四面观音,几分钟就可以逛完,“热心”的解说员向我详细介绍了此观音,并推荐我去和里面的师傅聊聊,算算八字,在我拒绝的情况下,开始还热情的解说员很快就消失了。但一向对佛虔诚的我,还是在此庙敬了一柱高香。(PS:观音苑门票 15元。大家完全没必要去此小庙,我总算明白的士司机热心的目的)
接着,的士就载我去了八仙渡,也就是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门票40元。但对这个地方实在很失望,都是2000年后才修的亭阁,人造的景观,没有丝毫特别之处,不看也罢。
蓬莱阁和八仙渡都在海边,在八仙渡的门口就有观光小车直接送你到蓬莱阁,车票5元,10分钟就到。蓬莱阁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建在有仙山之称的丹崖山上,据说八仙就是在这阁上酒酣耳热之后中,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蓬莱阁是一个庙宇与园林交错的建筑群体,阁内布局奇巧,绿树如茵,清静雅致。因为蓬莱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是世界上海市蜃楼出现最频繁的地方之一,七八月的雨过天晴后容易看到。但要看到奇景,还是需要奇妙的缘分。我没有看到奇景,蔚蓝的天空上有丝丝浮云,在蓬莱阁上看蓝天蓝海,已给我好心情。
观赏完蓬莱阁,坐索道就可到田横山。田横山是秦末齐王田横屯兵之处,在这里可以看到黄渤海分界线,最美的地方在田横栈道,顺着山势蜿蜒在海边,这里的海碧绿宁静,清透蔚蓝得可见水中细沙,正值夕阳西下,恬静的海面上泛着点点金光,美极了!下午五点的田横山栈道上,除了我,几乎看不到其它游人,我安静地走在碎石铺成的小道上,欣赏着身边美丽的海景,没有人可以分享,我只有静静地陶醉其间。大批游人涌向蓬莱阁那个亭子,而在我看来,这令人忽视的地方,却是最美的地方。
(PS:蓬莱阁门票 65元,已含田横山的门票。索道20元,可以往返)
下了田横山,只十分钟的路程,就是港口,买了船票,我坐上了去长岛的船。
船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在船上我邂逅了从无锡出差至此,顺便游玩的剑。除了我们两人,船上就只有几个长岛的居民,要坐船回家。坐在船上时,已是夕阳西下,有海欧欢叫着从身边飞过。蓬莱到长岛的船票20元,30-40分钟到。
我和剑决定结伴游玩。上船前,打电话通知长岛渔家乐的房东,她安排出租车来接我。长岛即庙岛群岛,是烟台下辖的一个海岛县,与蓬莱隔海相望,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岛上景点分散,交通工具只有包出租车。所以,结伴同游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分摊包车费。在长岛建议最好住渔家乐,可以体验到温馨的渔民家的生活。感谢携程网上网友的推荐,我在长岛渔家乐旅游网()上订好了住宿。住在店子村的渔家乐冷传芳家,她家靠近月牙弯和九丈崖,走路过去即可,房费60元/人,而且这个费用是含早中晚餐的。淳朴的渔家人,为我们准备了四菜一汤的丰盛晚餐,山东的主食是馒头,但你可以要求吃米饭。晚上,和来接我们的出租车司机联系好第二天的行程,并谈好费用,包车费60元。这里的出租车会按要去的景点收费,如果要走完联票上的景点,包车费会是100元,但因为我们住的地方离月牙弯和九丈崖很近,等游完这两个地方,再叫司机来接我们,就省掉了40元。所以,尽管是选择住渔家乐,也建议选择住离景点较近的渔家乐。冷传芳家很热情,向大家推荐(TEL: )
系列文章太长了,可以到
去看
北方有哪些城市适合毕业旅行?
北方适合毕业旅行的城市可就太多啦!
1、北京
北方的旅游城市怎么能少得了北京呢?作为首都和历史古都,北京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规模宏大的帝王宫殿、园林、庙坛、陵墓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都市魅力吸引了一批批游客。
想必很多毕业生都对首都心向往之,繁华的都市无时无刻不再散发着魅力。我当时毕业旅行就一心奔着北京去的。
2、西安
西安真是太值得去啦,置身在这座十三朝古都,让你一秒穿越到唐朝。
3、大连
作为北方滨城的大连,不同于南方的滨海城市,又不同于传统的东北印象,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值得你来亲自感受
市区到棒棰岛只有9km左右,出行十分方便,清晨到海滨观看奇妙的日出,傍晚来到这里观海听涛,别有一番风味。
海之韵公园距离棒棰岛不远,沿着栈道可以到小”圣象天门“,适合拍照,不过要注意安全哦。
4、秦皇岛
秦皇岛是河北省辖地级市,是著名的滨海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既蕴涵古都风韵,又富有现代气息,民俗文化特色鲜明,中西多元文化交融汇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青岛
青岛素以“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闻名,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上一篇:滨州学院学报编辑部
下一篇:北京体育大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