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标准化十八讲
科技期刊标准化十八讲
一、引 言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当前,以大数据、移动、互联为特征的数字化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机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科技期刊在学术质量层面的竞争没有改变,读者对于高质量学术内容的阅读需求没有改变。在新媒体广泛应用、快速传播、及时互动的数字化环境里,虽然极大地提升了科技期刊的显示度,丰富了学术内容的呈现方式,然而高质量学术内容的生产依然是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内容质量提供者的科技期刊,应始终把内容质量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科技期刊质量是学术质量(内容质量)、审稿质量和编辑质量的总体体现,科技期刊的质量主要包括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主要是由学术质量(内容质量)决定的,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也是期刊编辑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学术质量高,编辑严谨,学术规范和传播广泛的科技期刊是期刊编辑界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已经有一些科技期刊开展了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开展研究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1-6]。本文以人力视角看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学术导向、学术水平、学术把关和学术标准与规范等角度阐述了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二、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1.学术导向:主编和编委会
主编和编委会的主要功能是对科技期刊的学术导向进行组织和把关。主编和编委会负责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对学术质量进行把关,为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建设在学术和业务两方面提供指导。主编和编委会一方面能够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学术指导,进行撰稿、审稿、推荐优秀稿件等具体工作,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和运作提供建议支持,树立明确的办刊目标和正确的办刊方向,扩大科技期刊在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对科技期刊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主编是科技期刊的领军人物,在一定程度来说,主编和编委会是科技期刊的学术代表,主编和编委会的学术权威和影响力能够对科技期刊在读者和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带来较大影响,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声誉,吸引作者投稿和吸引读者阅读,增强科技期刊的显示度和品牌价值。从国内外一些优秀科技期刊的出版实践来看,主编一般由该学科领域享有盛名,精通专业,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态势的知名学者担任,副主编和编委会成员由主编在学科领域内聘请科学家兼职参与科技期刊出版。由于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均是本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不仅了解学科内的研究进展与动态,而且在本学科领域内具有学术影响力,这样既有利于组稿与审稿,也有利于扩大学术期刊在本领域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同一般审稿人有所不同,主编和编委会成员不仅要在本学科领域内有学术影响力,还要在学术交流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进行考量。总体而言,只有热爱期刊事业,热心服务科学界,有一定的时间关心期刊,能完成期刊工作的优秀科研人员才能够胜任主编和编委会的工作。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很多程度上还只是名义的,由学科领域内的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科技期刊出版的还不是很多。但从发展趋势而言,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有越来越多学科领域内享有盛名的科研人员直接参与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学科领域内科研人员与科技期刊出版呈现出融合加强的态势。
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其学术导向不但决定了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对学科学术发展方向起引领作用。优秀的科技期刊不但能够客观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而且还要积极引导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主编和编委会成员必须强化科技期刊学术导向,总览学科领域全局,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趋势,结合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跟踪学科发展轨迹,密切关注和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根据学科发展态势及时调整组稿方向,及时有效的引领和传播学科发展动态[7]。一支负责任的主编和编委会队伍,对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利的,能够科学规划,明确科技期刊各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
2.学术水平:作者
高质量论文是建设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之处[8]。在一定程度而言,高质量论文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形成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心所在。学术质量作为论文质量的核心,一方面反映了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科技期刊选题的前沿性与准确性。高质量论文所包含的学术信息量的大,一些高质量论文在对学科发展态势的把握能够为作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参考,还有一些高质量论文有方法创新,能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和技术参考。正因为高质量论文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技期刊应该充分发挥主编、编委会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了解本学科领域前沿和最新进展,跟踪本学科发展动态,通过多种方式邀约和组织高质量论文。为了吸引高水平的稿源一方面需要做到重点项目重点约稿,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走访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动跟踪报道国家重点课题项目的最新科研进展和科技成果;另一方面还要做到重点单位重点约稿,主动联系承担重点项目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及时获取科研进展信息,挖掘优秀稿源。最后还应该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会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资源,向优秀作者约稿,提高对优秀作者和高水平的稿源的服务质量,开辟绿色通道,对主编和编委会推荐的优秀稿件和高水平的稿源快速发表。加强对优秀论文的宣传与传播,最大限度满足作者学术交流的需要。
科技期刊应以稿件质量为稿件取舍标准,以内容创新为主要原则,跟踪学科发展轨迹,把握学科发展动态趋势,结合国家重点支持领域,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学科发展态势及时调整报道方向与重点,及时有效的引领和传播学科发展动态。当前,科技期刊在高质量论文稿源方面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然而在当前的科技评价体系下,我国高质量论文稿源的外流十分严重,这对于起步相对较晚、办刊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科技期刊而言无疑是极其不利的。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不能够仅局限于对来稿进行编辑加工,更重要的是主动出击,应当把组织、发现高质量论文稿源工作为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新的着力点。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提高科学素养,了解国内外学术动态,把握学科发展态势,提高对热点、重点、前沿学术成果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提升来稿整体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
3.学术把关:编辑,审稿人,编委会
科技期刊学术把关的关键是审稿,审稿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进行学术把关的重要环节,严格、规范和优质的审稿不但有助于提升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信度,还能够树立良好的学术声誉,奠定期刊的学术地位。为了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科技期刊一般都以三审制作为期刊的审稿机制,不同性质的期刊有不同的运行模式,科技期刊与普通期刊相比,在运行模式上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所发表的稿件必须经过审稿(同行评议),即由同行学者对稿件科学性、创新性和可信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国内外一般也把是否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作为评价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在三审制中,编辑部初审是基础,同行评议是关键,编委会终审是保证。因此科技期刊必须坚持和完善三审制,注重审稿制度建设,建立了规范的稿件初审退修退稿制度。编辑、审稿人、编委会严格把关,最大限度保障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9]。
初审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基础。编辑负责任的初审是保证稿件学术质量的首个环节,也直接决定了稿件能否进入后续审稿环节。编辑初审工作侧重点在于初步审查,所谓初步审查即主要是对稿件的学科范围和写作形式规范进行审查,对内容和形式在宏观整体层面上进行把握,以判断稿件选题新颖与否,主题突出与否,学术观点正确与否,来决定是否有必要进入外审环节。科技期刊应当重视编辑的初审环节,科学有效发挥编辑初审功能,以保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10]。
外审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首先,需要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对口,客观公正,评价准确,反馈及时的审稿队伍是保障高效和优质审稿的关键。编辑部应积极拓展和整合审稿学者资源,完善各种信息,通过主动联系、编委推荐、同行推荐、作者挖掘、网络查询、参考文献查询和会议交流等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将热心稿件评审,态度积极,评审严谨的外审学者不断扩充和完善进来,帮助并督促审稿学者提高审稿质量,建立一支动态、高效、负责的审稿队伍,以便实现精准送审。其次,为了确保期刊审稿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及时,在外审中,一方面要注意准确性,即编辑部尽量选择合适的审稿人评审合适的稿件,强调审稿的针对性,提倡小同行评审;另一方面要注意时效性,即要严格审稿时间,加强与审稿人的沟通交流,不耽误稿件处理时间,保证稿件审理的时效性。外审是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防线,编辑部在选择审稿人时应尽量选择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审稿认真的审稿人;还可以对稿件审稿质量和时效进行动态管理,注重审稿库的维护与更新优化。此外,对审稿人的审稿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价,从而可以对审稿人数据库进行维护和管理,进而根据审稿人的表现进行更新优化,以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
编委会终审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保证。编委会终审能够在把握学术导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根据科技期刊的选题方向和发稿偏好进行综合平衡。
4.学术标准与规范:编辑
科技期刊编辑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的始终,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11]。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首先是一种严谨规范的职业行为,也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治学行为,更是一种探索进取的创新行为。科技期刊编辑标准化与规范化既有技术性规范,也有程序性规范,还有道德性规范。这些规范执行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也影响着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品质。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执行的规范一方面有记录期刊出版规范信息的出版形式规范,还有具体到每一篇文章从题名、摘要、关键词、引文、参考文献、基金项目、作者简介的编排格式规范,更有维护学术声望,净化学术空气的学术道德规范。科技期刊必须重视学术标准与规范,认真推行科技期刊的标准化、规范化,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标准与规范规章,结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行业专业标准,一起构筑科技期刊出版学术标准与规范体系,保证编辑质量与学术标准的规范与统一。
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树立全面执行学术规范的理念,并将全面执行学术规范的理念贯穿于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12]。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综合素质和稿件处理能力,使文章主题鲜明,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科学性与可读性,切实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13]。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严格执行学术标准与规范,从审稿、退修、编辑加工和校对各个环节都能够做好稿件的学术标准化与规范化工作,严把稿件质量关和编校关,既可为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亦有利于统筹安排出版工作,发挥整体优势,实现高效运行和规模化出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14]。
此外,还应当注重科技期刊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坚持和完善论文学术审查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稿件进行检测分析,在编辑出版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都多次查重,认真比对与判断检测结果,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建设学术诚信的良好制度体系,形成长效机制,这反过来也有利于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提升[15]。
三、结 语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如何在变化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得到持续发展,其根本办法必须注重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主编和编委会、作者、审稿人和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导向、学术水平、学术把关、学术标准与规范等方面进行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及时反映出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及研究动态,在学科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你知道哪些关于科技期刊的知识?
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杂志。按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多种方式发行。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
科技,期刊稿件的审理过程一般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三审制 度”。为了进一步保证科技期刊出版质量,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 《关于严格执行科技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提出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应严格执行稿件的“三审制度”,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 所谓终审,是指对初审和复审意见进行核定,全面评价文稿的专业价 值、学术价值、文字质量和编写格式标准化程度等,最终对文稿采纳与 否做出取舍,也称决审。因此,终审直接决定稿件最终能否被录用, 会对科技期刊的作者和读者产生影响,也是保证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一环。目 前,国内外的终审工作一般由主编(副主编)或编委会来做。编委会均由各学科或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委对稿件内容以及审稿专家的评审意 见能准确把握,但是,各编委因为学科或研究方向不同对稿件把关的 尺度也不尽相同,加上不了解科技期刊的出版计划、待发表稿件数量以及 读者需求等情况,因此,目前业界更倾向于由主编(副主编)来做终审 工作,这样可以保证稿件的采用标准统一,并且可以使终审过程独立于任何科研团队或机构。例如,Nflhre认为科技期刊在编辑方针上应保持独立性,因而不设编委会,一切决策均由编辑(主编和副主编)做出。
科技期刊稿件终审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创新性优先原则,要处理好创新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关系,在无法证明稿件内容确实为“伪科学”的情况下,应从其创新性出发,大胆予以刊发;二是以复审专家意见为参考的原则,要处理好复审与终审的关系,应该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办刊宗旨的指导下,根据本期报道重点和栏目比重等筛选稿件;三是发扬民主的原则,要处理好与责任编辑和编委会的关系,终审最好由主编(或副主编)、常务编委和责任编辑共同执行。
科技期刊的艺术性原则是什么?
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杂志。按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多种方式发行。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规范性原则:科技期刊稿件一般由长短不一、体裁不同的文章和图表组成。把这些经过编辑加工的稿件,通过一定的版面设计与处理,使标题、文字、插图、表格、参考文献等形成一个内容和形式统一和谐的整体,以期达到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科技期刊版面设计与处理工作,从构思立意到表现技巧,其主要着眼点是在通过设计手段和工艺技术,揭示和表达期刊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艺术性原则:科技期刊的内容具有科学性、严肃性,因而在位置和效果上均具有“包装”作用的广告彩页,应该具有文化品味,要讲究创意。农业科技期刊广告设计还要贴近农村,贴近农业。 比如《山东农业科学》广告设计人员在设计植物生长调节剂“绿风 九五”的广告时,整版采用了象征土地的土黄基调,正中加过 渡性鲜绿版块,显示一片生机,上书一个潇洒飘逸的手写体 “风”字,突出“绿风”主题。右侧用表现粮食、果品、蔬菜丰收 景象的小幅图片点明使用对象,并起点缀作用。整个画面给 人以“绿风吹过大地,大地一片丰收”的感觉,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加深了读者对广告的印象。
产品思维30讲产品笔记
第一讲 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成为一个产品人是一个人
建立认知框架的过程
1、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
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2、基于人和人关系的感知,来讲怎么做产品:
(1)眼睛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和敏锐之眼;
(2)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
(3)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懂得用户,懂得一个产品上,每个细微的小点
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第二讲 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
从结婚教练的例子来说明,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产品的专业视角,来训练她的用户如何去看一
个人,如何在开始之前就去相对完整的,有框架的去观察一个人,对这个人去进行适配的一个
判断,相对完整的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识到底有多少。
1.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1)第一层感知层 ( 第一印象)
(2)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职业)
(3)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
(4)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5)第五层人的内核,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第三讲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愉悦与不爽
1.四种最基本的生物情绪: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1)愉悦就是被满足。
(2)一种被崩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第四讲 同理心训练:怎样理解愤怒与恐惧
1.愤怒,就是感觉到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人的边界就是自己存在感的边界),愤怒其实是
一种恐惧,焦虑也是一种恐惧。
2.恐惧是边界,是动力,是痛点。
3.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暴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4.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就是痛点。
5.如何找产品的接入点或者怎么改变自己的人生,其实就四个字:直面恐惧
第五讲 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
1.潜意识、防御、说服
(1)体会各种人的情绪与潜意识
(2)不被一个人基于角色化交流而说出的言辞所迷惑
(3)看到人基于潜意识流露的真是选择
2.产品经理:根本不让用户启动防御,一个产品如果引发用户启动意识,让用户思考,某种意
义 上,就是在推开用户。因为意识即防御。一个产品要做到的就是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
择。
3.销售:突破别人的防御,带有攻击性,适当地给对方压力,抓住对方意识与潜意识的抓手,
说服对方。
第六讲 警惕“集体人格”的误导
1.集体就是一堆角色,为了便于管理。形成的五个关键性动作:
(1)确定目标
(2)建立恐惧的边界
(3)放入清晰的标的
(4)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5)不断重复
2.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
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一堆的应该来预测用户的行为,要做到真正让人毫无压
力的很放松的情况下自然的就使用你的产品或者是说你想找到在生活中大家可以彼此放松惬
意相处的伴侣都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放弃角色化预期,去接纳真实的人,去角色化的去认
识,去沟通,去交互,才能真正的得到感情。
第七讲 自我与自律,哪一种更贴近产品精神
1、良好的产品思维是今天最稀缺的职业能力
2、做产品经理的人善于用右脑思考,而其他流程管理者更需要动用左脑
3、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经理,因为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而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
4、找到自己,接纳他人
第八讲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1.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什么样的一条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面上,以
及整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
2.面打架的时候,点有红利。
第九讲 机会判断:怎样找到有势能的趋势
1.从你做得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出发
2.在一个点上反复纠结,其实得不出本质结论,不如花时间,从这个点上跳出来,研究一下这
个点下面的大框架——线面体。
第十讲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
1.痛点是恐惧
2.爽点是即时满足
3.痒点事满足虚拟自我(什么是虚拟自我?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是你自我想象的一个
投射)
第十一讲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1.第一套用户画像:羊群与草地(第一只羊、头羊、狼)
(1)第一只羊是最关键的角色,
(2)第二个关键角色是头羊。
(3)狼:商家是狼/B端是狼
2.第二套用户画像:大明(大明、笨笨、小闲)
(1)大明 对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京东,百度)
(2)笨笨 有大概的需求,但是还没有那么明确(女人买裙子)(小红书,淘宝)(3)小闲
没有消费需求,就是打发时间的(腾讯,天涯,豆瓣)
第十二讲 设计产品时要包括产品的场景
1.场景本来就是产品的一部分,场景要能触发情绪
2.规划一个产品,要问自己七个问题:
(1)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痛点,爽点,痒点)
(2)为谁解决了问题,即刻解决了吗?(用户画像)
(3)给多少人解决了问题(市场规模)
(4)目前大家这个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竞争分析)
(5)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赢(看点线面体,看谁给你赋能)
(6)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触发情绪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7)当用户遇到这个问题是会想到哪个名字?
第十三讲 怎样用系统能力提供确定性
1.做产品,首先要考虑的是建设产品的系统能力。
2.产品的本质是服务,而不是产品本身,因此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多种方案。
3.选择方案之后,再确定系统需要哪些环节,并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支撑这些环节。
4.做产品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提供并保障确定性,而效率则是这个系统能力的一个核心指
标。
第十四讲 小米的效率革命
1.互联网里最关键的思维是两点,第一是用户体验,第二是效率。小米就是把单个手机做到了
极致,在单点方面,效率非常高,奠定了它的成功。
2.产品的竞争其实就是产品加流量的竞争。当决定做一个产品,准备搭建自己的系统能力时,
你先问自己一句“我应该从哪个点来建立我系统性的效率优势?”因为没有效率优势,这个系
统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系统。
第十五讲 系统世界观:微信、米聊、默默
1.产品设计要直指人心,要让用户被产品的某个高品质的“点”吸引。
2.产品的系统能力、或者说是质量问题,是提高用户体验基础。
3.产品需要不断的迭代。迭代中,次序尤为重要,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核心功
能最重要,核心功能附加的功能没那么重要,可以一步步来。
4.产品细节尤为重要,微信团队就消息是否“显示已读”讨论很久,最终决定不显示。认为显示
已读会给用户带来较大心理压力。
第十六讲 系统迭代:微信红包的意外与刻意
1.想要用户做什么事,最好是用舒服的方法去引导用户。
2.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的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
品以及你的人生。
3.今天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点位上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你会用什么样的方
式持续迭代。
4.平原地带的竞争,一定是体量大的赢,先到的赢,不要命的赢。
第十七讲 系统生死线:猎豹和他的关键任务
1.领导力的核心,是甄别“关键任务”,然后动员大家穿越生死。
2.所有的产品都是某个系统能力的结果,你要做的不是做一个产品,而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
然后为你的用户提供确定性。
第十八讲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1.厚积薄发:厚积是系统能力。薄发是表面的呈现,就是用户体验。
2,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
(1)感知层(感知层很重要)
(2) 角色框架层(用于网站是框架,用于人世间是角色)
(3)资源结构层(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4) 能力圈层 :
①我们要做到哪些事情,具体要提供什么样的确定性。
②我们不做哪些事情,对这些事坚决不碰。
(5)战略存在层:
①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②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依赖我们。
3.你对自己的存在战略设计是什么?
你能存在,不是因为你厉害,而是别人需要你,别人能持续依赖你,真正厉害的人,能清醒
的认识到这一点。做一个产品,让他成为某些人生活中,工作中,可以确定性依赖的存在。
4.百度和Google之争
百度框架的意义就是能让用户在第二个动作得到他要的信息,决不让用户多点一层。就中国
市场而言,论能力圈,百度赢,论资源,百度赢。
为什么输给Google?
在资源一致的情况下,Yahoo在表层的框架层就输了。三个搜索引擎,感知层差别不大,用
户体验的差别其实是分别在框架层,资源层,能力圈层。
6.看人的五要素和产品是一样的
没有完美的产品,也没有完美的关系。做一个产品,就是要我做一个东西,让它成为某些人
生活中,工作中可以确定性依赖的存在。
第十九 讲怎样绘制用户体验地图
1.用户体验地图,怎么画用户体验地图?
(1)用户画像。第一只羊有完整的了解。
(2)清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
(3)服务用户
(4)用户使用路径
(5) 用户情绪曲线。
2.为什么要画用户体验地图?
为了避免管理员视角,很多初级产品经理都是用管理员视角在设计产品,有什么产品罗列什
么,而不是考虑用户要什么。
3.什么是用户故事?
数据是水管里流的水,是一个常态,是一个结果。用户研究不是总结一个数据,来证明自己
的对错,要建立一个有代表性的故事。
4.核心观点:
(1)故事比数据更重要。
(2)一个好产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
第二十讲 服务蓝图的核心要素 峰值 终值
1.服务蓝图的两个核心概念:峰值 终值
服务设计蓝图,就是介绍如何配置资源结构。以及如何在每个用户触达点上来设置角色框
架。简单的说,用户体验地图是以用户情绪为中心的而服务蓝图则是以服务流程为中心的。
2.服务蓝图要干什么?
(1)一眼:第一眼让用户看见自己的目标。
(2)一条路:产品有一个清晰的路径。
(3) 三个点: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
3.峰终定律:体验一个事物或产品之后,所能记住的就是在峰值与终值时的体验,而整个体验
过程中每个点好与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
为什么要体验峰值和终值?因为平庸的用户体验无法成就你。
4.设计服务蓝图核心就是让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配置你的资源,在关节点上安排角色,保
证真题服务路径不崩溃,尽量不压到用户的忍耐底线。集中资源,打造体验峰值。最后在终
值。
5.亚朵服务蓝图的十二个端口
(1)预定
(2)走进大堂的第一面
(3)进房间的第一眼
(4)向酒店提供服务咨询的第一刻
(5)吃早餐的那一刻
(6)等人 等车 有地方呆的那一刻
(7)中午 晚上想吃宵夜的那一刻
(8)离开的一刻
(9)点评的那一刻
(10) 第二次想起亚朵的那一刻
(11) 跟朋友介绍的那一刻
(12) 再次预定的那一刻
亚朵资源配置与角色工作都是基于这十二个端口。采取“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的策略。
6.人们对产品服务的体验,根本就不住全程,只会被这两个关键点影响:一个是体验峰值,一
个是体验终值。
第二十一讲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1.什么是激励?
完成预定动作,给他满足。并且让他清楚。完成预定动作。就能得到满足。这就是激励。
2.怎么激励用户?
(1)内在激励:让人能够找到感觉,持续深入,把事情做到位的方式。
(2)外在激励:非常强有力的短期改变用户行为的工具。
3.确定就是依赖,不确定,就是伤害,一个确定性的丧失。不论大小,都是非常难受的。
第二十二讲 名字是你的文化资产
1.名字是召唤世界的咒语
(1)当你起一个名字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是在寻找一句咒语。通过这个咒语,你和你的同伴
召唤你的产品,把它从无到有召唤到这个世界上。
(2)名字里的文化势能,判断一个名字是不是有力,在于能在对方心中召唤出一种什么样
的。
2.人为什么要说话,干嘛要说话,?
说话就是咒语。为了驱动别人,驱动世界。用钱或者权力来做杠杆,咒语的力量就增强了。
3.什么是口碑?
(1)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
(2)口碑叫口碑,不叫眼碑。
第二十三讲 用“用户价值公式”衡量创新
1.互联网是增量竞争;
2.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
3.同维竞争:
(1)先发优势是很高的门槛;
(2)体量大占优,即使后发。
4.小企业唯一活路就是创新,离开存量市场,寻找增量市场。
5.蓝海的意义:
速度第一,快速感染用户铺开市场,让最多用户体验到你,这就是给后来读者的壁垒也是蓝
海的意义。
第二十四讲 用“交叉视角”跨界创新
1.“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不均匀”
2.创新重要的是面对痛苦,起心动念
3.相邻可能:我们需要的某种能力要素,他可能已经产生并成熟了,只是他正在另外的某个领
域被使用着,就看这个已经存在的未来,她会不会撞到你的眼睛里,让你心起动念,这就是
灵感的瞬间。
第二十五讲 怎样从新要素到新物种
1.互联网商业简单抽象为三个要素:产品、流量、转化率;
2.实体商业简单抽象为四个要素:产品、空间、流量、转化率;
3.新产品一定要有新要素,否则没有竞争力。
4.新要素类型:
(1)在现有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科技等等要素,提升用户体验,或者改变成本结构。
(2)用整个社会经济升级、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其他领域新要素,变革内在商业逻辑。
第二十六讲 三级火箭:深度讲解互联网降维打击
1.三级火箭的内容:
(1)头部流量;
(2)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3)完成商业闭环。
2.三级火箭的必要条件:
(1)第一级火箭一定要高频应用;
(2)通过第一级火箭获得大量用户之后,要快速展开一个能够沉淀用户的商业情景;(3)操
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一个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
(4)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一个狠人;
3.三级火箭是一个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后的选择。
第二十七讲 颠覆式创新:成败价值网
1.一个好的组织结构,他的每一个组织部门,都是为了和某一个社会价值网的分支进行对接而
设计的;
2.一个失败的企业组织结构,是管理者按照自己的需求设置的。
3.价值网的三个角色:
(1)客户
(2)对手
(3)投资
4.颠覆式创新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开启了一个新的价值网?你是不是得到“新大陆”?
第二十八讲 看产品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
1.中观套路:从大公司学习做事招数;
2.微观体感:长时间联系,练就高手的判断;
3.宏观能力:带大队伍,打大仗的能力。
第二十九讲 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1.做内心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2.商业是以利润为中心,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
3.“我自个的能力只能到达那个点,如果我想大成,需要依赖机会、环境、势能。”
第三十讲 产品连接客观世界、过去与将来
所谓自信,是在不断创造与反馈中建立的。
上一篇:辛亥革命论文怎么写
下一篇:安徽中医药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