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会计信息化论文提纲

发布时间:2023-12-06 06:42

会计信息化论文提纲

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是以会计信息化人才服务于社会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规划人才的教育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较低的人才开发成本;较长的可劳动周期;较好的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充足是解决一系列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关键。本文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素质要求出发,从四层人才开发主体角度进行探讨,强调终身教育和人才的有效配置,最终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 人才工程;终身教育;人才配置
  
  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历经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的滞后、理论研究与实务脱节、信息资源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停滞不前难以深入、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备,特别是高水平会计信息化人材的匮乏等。本文将重点研究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体系。
  人才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否和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工程体系,是进行会计信息化体系探索的重要任务,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是解决会计信息化现有和潜在问题、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素质要求及现状
  
  会计信息化人才作为一种专业人才,既有人才的一般性特征,也有其特殊的要求,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性特征的提高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人才成长的宏观环境;特殊性要求的强化有赖于行业内各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是专业人才发展和提高的相对微观的环境,是会计信息化业内力所能及的努力目标。认识的过程是从普遍到特殊,又从特殊到普遍的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在认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素质要求的过程中,应从人才的一般性出发,进一步研究其特殊性,并以此丰富对于人才的一般性认识。本文的目的是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工程体系探索,因此重点关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特殊性研究,其一般性特征及特殊性对一般性的作用不做过多探讨。
  (一)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般性特征
  人才是一个系统结构,它是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相统一的整体。心理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行等,生理素质包括精力、体力、体质等。在这个系统中,生理素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品性是关键。会计信息化人才作为会计信息化行业的专业人才,也必然从属于上述结构和范畴。会计信息化工作具有辅助设备复杂、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在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和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需重点关注基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能力是人对系统作用的上限,它是以知识为基础,结合个人的经验、智力等因素使个人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能力体现在人才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上,是人才尽量发挥系统的效能、尽快适应系统的决定性因素,受经济、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影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能力应包括科研能力、开发、应用与操作能力、专业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外语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品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它是人的能力对系统贡献的乘数因子,决定系统效能发挥的大小和方向。在信息化系统中,自动化程度提高,人对系统的影响能力扩大,一旦人的品性出现偏差,对系统的破坏能力和作用将被有效放大,因此尤应关注品性的培养。培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道德修养,不仅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开发者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贯穿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德、智、体三者的结合才是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一般性特征。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特殊性要求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特殊性根源在于其人才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知识决定了人才的特点及其发展途径和方式,因此首先确定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是挖掘会计信息化人才特殊性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在确定人才特殊性要求的基础上,可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各参与者从自身角度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发展提供动力和环境。
  信息环境下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该包含四个层次:常规知识、会计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与商务知识。
  1.常规知识。深厚、广博的常规知识是一个人受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体现了人的素质。作为会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以下的常规知识:外语、数学、经济学基础等。
  2.会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会计理论、职业道德等。要强调的是,会计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准则与制度上,要融会贯通,应用职业判断分析、解决非常规问题,灵活应变。
  3.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化社会中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不仅是职业需要也是生活需要,因此把它从常规知识中单列出来加以强调。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以下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检索与获取、办公自动化、商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汇兑、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文化基础、常用软件工具使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与维护、系统分析与设计。
  4.商务知识。包括金融、税收、法律、营销、管理、宏观经济和商务礼仪等。
  上述知识结构是由会计信息化产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决定的,是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群体性要求,个体应根据具体岗位的不同,有选择的进行知识积累,接受教育培训,并根据能力和职位的高低,按照初级具备系统操作能力、中级具备系统管理和分析能力、高级具备研究和创造能力以及深层次的系统应用能力的标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和实施,尤应注意沟通能力的培养。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现状及原因
  目前我国满足上述素质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从数量上看非常短缺,从质量上看,无论是能力还是知识结构都难以达到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相关标准。
  造成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变化。不仅信息技术本身在飞速发展,同时这种发展也促使一些以往难以实现的理想管理方法和理念得以实现,促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必须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对相关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研究、开发、应用、评估、监理、审计、咨询都对会计信息化人才提出新的需求,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更新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但是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却无法及时满足这种激烈变化的需求,人才开发主体本身也无法及时赶上需求,不仅其知识难以满足培训客体的客观需要,而且教学内容也很难跟上信息化的发展,同时由于会计信息化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会计软件也因此多种多样,这更提高了人才的开发要求。
  会计信息化产业越来越精细的分工使人才开发者陷入两难:如果实行专才教育,会导致被开发者批次增多、批量减少,开发者总量增加,培训的规模成本提高,与我国目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不符;如果执行通才教育政策,又会面临会计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跨度大、要求高的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经验不足,最终导致具体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满意度下降。因此,如何处理特定工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度的问题,值得人才开发者重点关注,也是解决我国目前合格会计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增强其能力、延长其可劳动周期的根本途径。
  
  二、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体系,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动力
  
  建立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来贯穿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过程,将人的整个劳动周期作为研究对象,使各个环节、要素紧密联系,针对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各自的作用,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以会计信息化人才服务于社会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规划人才的教育和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较低的人才开发成本;较长的可劳动周期;较好的能力(含适应能力);满足社会需求并有一定的前瞻性。为达到上述目标,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信息化人才开发过程中的参与者及其相互关系
  人才对本身的自身开发,教育培训机构对学生的培养式开发,单位对职工的使用式开发,行业部门对成员的政策式开发是人才开发过程中四个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开发使用中,各层次的开发主体应以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系统的目标为总目标,个体、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行业管理四方面应做到协同努力,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层层负责,环环相扣, 针对高中低三层次的需求,挖掘人才潜力,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高质量人才。
  1.自我开发。人才自身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在对自我的兴趣能力有客观评估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自学或在其它开发主体的辅助下,更好的掌握或掌握更高层次的科学技术,“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①,内因是决定因素,觉悟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化环境的迅速变化,要求会计信息化人才必须不断学习,随时随地根据需求进行自学积累,特别是新软件应用或软件升级过程中,自学是迅速了解产品性能的重要方式。培养人才的自学能力和兴趣是各层人才开发主体在开发过程中需着重关注的目标,因为会计信息化时刻进行更新,对人才个体来说,其接触的软件也时常变化,因此自我开发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经常的。自我开发是特定能力培养和经验积累的重要途径。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会计信息化行业的需要,是其在工作岗位发挥作用或更快的适应新岗位的重要保证,特别对于审计和监理,其接触的软件复杂多样,如何尽快掌握软件性能,尽快熟悉会计信息化系统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自学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2.培养性开发。包括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即教育和培训。教育的功能是缩短人类知识的继承期,培训的功能是缩短与前沿知识的距离。培养性开发的具体目标是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指导,培养人才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品性和知识基础。会计信息化中教育和培训机构应根据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制定教育目标和方案。正规教育以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学历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品性为目标,发挥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为会计信息化人才提供重要的指导;职业教育以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务经验知识、专业技能为目标,提高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特定工作能力,特别要关注岗位需求少、知识更新快的具体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需求,如IT审计师,具体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员等等。在培养过程中,应借鉴软件工程学中的结构化方法进行,即将人才的培训需求分成若干具体需求,如果具体需求还不能由具体培训主体解决,可以继续分解,直到每个需求都能得到转业化指导为止。这种“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可以使培训主体本身易于进行知识更新,对培训客体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更即时的知识。
  3.使用性开发。按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人从学校学来的知识不过占其一生所用知识的10%,90%的知识都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学来的,因此,使用性开发对于人才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会计信息化人才更难以停止学习。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范围;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进管理理念,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岗位发生变化,即使对于同一岗位,要求也不是稳定不变的。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应根据岗位需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用人单位也应注意人才的潜力,整合挖掘单位的人力资源,提供培训环境和机会,提高人才的使用效果,发挥系统的效能,促进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4.政策性开发。以国家地区和行业部门为开发主体,制定符合本行业现实状况,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支持性和指导性政策,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会计信息化行业应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尽快制定和执行适合本行业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政策,促进会计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会计信息化制度和规范体系以及标准体系是行业部门推动会计信息化人才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任务。制度、规范和标准化体系可以使人才的行为和素质标准化,不仅直接影响人才的管理标准、培养标准、质量标准,甚至通过制定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如会计信息系统的性能和质量控制标准、安全控制标准、评估标准等对人才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以减少具体会计信息化系统间的差异,提高人才知识和经验的可重用性,使通用能力的培养更具有通用性。
  上述四层次中人才自身是内因,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行业管理是外因,应充分发挥本层次的作用和影响,促进人才的发展,同时形成反馈机制,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教育培训机构应考虑用人单位的现时和未来需求,用人单位也不能仅仅用“需工作经验”表达对教育产品的不满,而是将需求反馈给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促进用人单位和教育培训机构的沟通,唯有如此,才能使会计信息化人才层出不穷,繁荣会计信息化行业。
  (二)重视和贯彻终身教育计划
  终身教育是当代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是一种完全、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体现了相对完整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过程,社会各行业、各部门都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个人随时依据需要接受教育,社会也应随时根据需要提供教育。在会计信息化行业中,由于信息技术及管理理念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化人才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延长自身的工作周期,否则不仅难以提高系统效能,甚至原来的系统也难以维持,如技术进步引起系统被攻击成本的降低进而提高系统被攻击的风险等。在终身教育计划中,个人教育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在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着重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爱好,使个人有自我培养的能力和意识,认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参加后续教育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的有效配置
  人才的有效配置是对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防止人才浪费,合理发挥其效益,另一方面,合适的工作岗位也是人才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人才与岗位的关系正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当人才适应岗位时,二者会相互促进;当人才不适应岗位时,二者会相互制约,最终将打破契约关系,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会计信息化行业中,岗位分工更为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复杂,必须构建专业化的信息平台,促进人才的交流,避免布朗运动型的人才配置方式,大力发展以中介沟通型为主导的人才配置方式,提高人才配置的规模效益。同时鉴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多样性,为提高人才的使用率,避免人才闲置,防止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大量聘请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无法在系统运行中高效使用等情况,应成立人才经营中心,将人才作为资产进行有偿租赁、管用分离,解决用人单位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应急性需求,避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人才浪费情况,同时人才本身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能力和水平将极大提高,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多样性、在系统建设和使用中角色的多变性,更是急需这种通过信息平台,以经营租赁、人才资本运营、智力服务为方式的人才配置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三、结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自古我国就对人在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人才是决定系统执行效率和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会计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同一岗位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制定和执行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发展计划,以及尽量延长他们的劳动周期,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所要面对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需人才自身、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管理单位协同解决,如教育机构需制定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管理单位亟需制定人才标准体系、能力测评体系等,所有这些体系的制定都要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首先制定会计信息化人才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各级人才开发主体才能进一步对人才发展制定培养、使用、引进的计划进行细化,最终在宏观和微观上实现会计信息化人才价值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周南.《会计信息化体系探索》.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主题报告. <br <= p=>

帮我策划一个简单的会计论文提纲(大学生的水平)

  「摘要」本文研究了独立审计诚信的涵义、发生作用的条件、产生信任危机的根源,以及独立审计诚信与政府政策变动、有关法律制度安排、对高质量审计信息的市场需求、注册会计师的基本素质等变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独立审计 诚信 稳定的预期 无限责任

  一、独立审计诚信的涵义与作用条件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以“己之诚实”换“他人之信任”。一个主体若长期诚实、守信,就形成自己的信誉。诚信与信誉是两个等价概念。

  诚信实际上是一个主体对其他主体兑现自己诺言的过程,包含着讨价还价和理性均衡,在讨价还价中,交易各方都朝着均衡的目标迈进,最终会达到某种均衡,但这样的均衡又是暂时的,会不断演进,美国自1933年《证券法》把独立审计的责任对象扩大到任何推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起,独立审计的诚信也因此变成了独立审计承诺并兑现为“公众利益”服务(郭道扬,1994)。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公共合约”和“监督经营者对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遵守和对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的“外部权威”(谢德仁,1997),是以委托人信任为前提的,否则,审计契约就不会存在和发展。

  独立审计诚信包括合伙人的诚信和非合伙人的诚信,在鉴证业务上的诚信和管理咨询业务上的诚信。对此,人们更多地关心合伙人在鉴证业务上的诚信。

  合伙人诚信主要包括对事务所内部人员的诚信和对公众的诚信。前者主要包括,(1)在签订合伙协议时,不虚夸私人财产,不虚报独立审计技术、技能、开拓市场或管理协调等方面的能力,以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1961,1990),和创新能力,不连累或损害其他合伙人的利益。(2)在执业过程中,不偷懒(比如,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不说谎(如,隐瞒审计风险的严重性)和欺诈(如,与被审计单位合谋,骗取严重不实的审计报告)等。(3)客观、公正地执业和评价非合伙人的成绩,给非合伙人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信守与非合伙人达成的合约,不克扣他们的利益。

  合伙人对社会公众的诚信,主要表现在审计鉴证业务上的诚信。其主要内容是:(1)不虚报自己的私人财产和专业胜任能力。由于独立审计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并且其服务质量信息具有高度的不对称性,因而若没有强有力的约束,CPA滥用社会信任是很容易的事,私人财产殷实和专业胜任能力强,是确保独立审计诚信的根本所在。(2)独立性。合伙人越独立就越能公正地出具独立审计报告。人们指控安达信从安然公司获得了太多的管理咨询收入且有多位职员先后在安然公司任要职,安达信丑闻使人们相信“‘五大’的审计质量不总是值得信赖”(葛家澍,黄世忠,2002)。(3)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是独立审计职业界最能接受的标准。但是,司法界和社会却不以为然,如,1968年的“大陆自动售货机公司案”,法官eld认为,当法庭发现审计报告有进一步揭示必要时,遵守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并不是辩护的理由。在我国,同样存在着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事务所和相关CPA不会受到诉讼和承担法律赔偿(1)。(4)及时地、全面地、公正地查证、披露被审单位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信息。

  综上,独立审计诚信将意味着直接审计成本的增加或者审计份额的某种失去;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中,失信将获得一次性收益,损失更多的长远利益,而在不健全的资本市场中将在“劣币驱逐良币”中受益。即,独立审计的诚信实际上是健全资本市场中的处在信息优势方的审计师的短期利益对长期利益的让位。诚信者为的是长期利益,失信者看中的是眼前利益。

  独立审计诚信机制从来就不会自发地发生作用,法律责任安排、市场需求和稳定预期是尤其重要的外生变量,并通过合伙人对诚信的市场收益的追求而内在化。人们并不对等地重视交易的双方,把监督的重点放在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我们以为,张维迎(2002)研究的信誉机制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2)在独立审计领域同样适用。

  第一,社会公众对独立审计必须足够的耐心来信任独立审计会信守合约,不能因为某一审计失败而放弃对独立审计的信任,否则,独立审计更容易“做一锤子买卖”,也不能因为某一事务所或某一CPA发生了审计失败而怀疑所有事务所和所有CPA的可信性。

  第二,能及时发现CPA和事务所的不诚实行为,并高效率地传递此信息。对事务所和CPA的监管,无论是政府型的,还是司法型的、自律型的都是有缺陷的(谢德仁,2002)。安然事件后,SEC的主席向新闻界宣称,拟建立一个独立于CPA行业的监管结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制裁和质量控制,AICPA将不在此监管机构中发挥任何作用,主要由会计人士和非会计人士组成,他们有权要求当事人移交文件资料、作证,有权调查、启动制裁程序、公布处罚结果、限制不符合道德和胜任能力的CPA从事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3)。

  第三,社会公众有积极性和可能性去惩罚不诚实、不守信的CPA和事务所。社会公众的积极性来自于惩罚的净收益,具体情况,我们在本文的第四节中论述。

  第四,社会对高质量的独立审计报告有强烈需求。没有需求当然不会有供给的积极性,也没有人有积极性和可能性去惩罚失信者。

  二、环境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经济人与信任危机

  在独立审计诚信的现实世界中,独立审计为什么会有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社会为什么在出现个别的、不很严重的不诚实、不守信时推及整个行业的、较严重的不诚信?我们以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现实人是经济人是产生独立审计信任危机的根源。

  环境的不确定性意味着人类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只能改进对不确定性的认识,但不能消除每次决策的风险性。环境的复杂性是指世界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弄清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与因果关系等就很困难,大思想家Hayek(1988)时刻警惕人类的理性的“致命的自负”。

  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将导致:(1)对任何人而言,信息是不完备的(information incompleteness);(2)在信息的个体分布上,信息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al)的,有的人拥有别人不知道的信息;(3)人是有限理性的(西蒙,中译本,1989),有机会主义倾向(Williamson,1975,1985)。

  同时,人又是经济人,总在追求特定约束条件下的自身效应的最大化(4)。

  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同时,信息又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的动机会使得人有机会,也有积极性在交易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如,说谎、偷懒和欺骗等机会主义倾向,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其结果就是不诚实、不守信用。独立审计人员的偷懒、说谎与欺骗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得诸如节约审计成本、增加审计公费收入等经济利益,并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以为发生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被查处的可能性较小。另一方面,制度制定者、监管者和社会公众等同样也存在信息不完备、不对称、理性有限和机会主义,从而将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社会公众以偏概全或者“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政府政策变动与独立审计诚信

  独立审计诚信是长期利益战胜短期利益的结果。其中,CPA,特别是合伙人的诚信尤其重要。一般地,短期利益是现实的,能较准确地预期,长期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当未来经济利益的贴现值大于或等于眼前的经济利益时,人们才会重视诚信,合伙人有稳定的预期是维系诚信的基础性力量。

  政府政策对合伙人的预期有重要影响,大多数政府政策主要是关于产权的有关规定,任意地变动政府政策本身就是破坏产权(张维迎,2001)。在产权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时,讨论经济主体重视诚信与“痴人说梦”没有什么两样。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事务所在1998年进行了一次产权变动,时隔不到两年,即在2000年大部分的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事务所又进行了一次合并,如此短暂的、不可预测的、强制性的产权变动使原合伙人对自己在事务所中产权份额没有安全感,对未来不能形成稳定的预期,再加上“有限责任”的“催化”作用,从我观察的事实看,合伙人的短期行为比以前更加严重,合伙人没有讲诚信的积极性。

  对此,我的建议是:(1)事务所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公开的日程表,如,到何年止,事务所必须改制为无限合伙制,有哪几种合伙形式可供选择等,必须事先公布,不能搞“雷厉风行”。(2)政府官员应该成为保护一切产权的楷模,把工作重心转到“以制度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张维迎,2001),不随意地出台政策。(3)无限责任制是事务所的最终体制,但不能急于求成,逐步强化“让合伙人负责到底机制”,通过合伙人来监督和激励非合伙人,事务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依赖于一个透明的、稳定的政策和富裕的CPA足够地多以及他们间互认,这是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四、不得失信与不敢失信:法律约束的重要性

  在法律体系中明文规定,独立审计不得失信于委托人和社会公众,否则就是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遭受严厉的赔偿,使合伙人不敢失信。关键因素是合伙人的法律责任安排和诉讼的成本与收益。

  (一)合伙人的法律责任安排

  事务所的特征化服务是会计鉴证,其生命力在于它的“公信性”。这种公信性服务不需要多少诸如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也不需要垫付多少流动资金,因此,非人力资本投资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意义,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职业谨慎精神。但是,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不可分离性(周其仁,1996),决定了人力资本不具有可抵押性。因而,在没有其他约束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是靠不住的,并且,专业胜任能力可能成为滥用社会公信的技术支持。在这里,最重要的约束机制就是让非人力资本负责到底,人力资本接受非人力资本的监督和激励。理性人选择不诚实守信,是因为在他看来不诚实守信的效用更大,这种情况,在有限责任制下更容易发生,因为在失信被发现的概率一定的情况下,眼前收益越大、合伙人出资越少,合伙人失信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有限责任制不利于遏制合伙人的机会主义和失信行为。相反地,无限责任制由于要求合伙人在发生审计失败时承担无限责任,合伙人赔掉的可能不仅仅是本次审计公费收入,还可能包括过去的全部汗水,因而,无限责任制是维系独立审计诚信的最有效的组织制度。
  合伙人的私人财产的价值不在于对事务所的运营起垫支作用,而是一种为人力资本的诚实守信担保、为人力资本的失信提供于社会公众以补偿的机制。

  无限责任制有独资(SP)、普通合伙制(GP)、有限合伙制(LP)和有限责任合伙制(LLP)四种形式。普通合伙制和独资不利于扩大事务所规模。有限合伙制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吸引私人财产不多但创新能力很强,或者非常富有、创新能力也强但不愿意承担无限责任的CPA加盟事务所,有利扩大事务所的规模,但最大缺陷是无论合伙人是否有错,在任一合伙人出现审计失败时都要承担“无限的连带责任”,是“诛连九族”封建残余的表现。在有限责任合伙制下,只有在合伙人与违规事件有关时才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无关者只承担有限责任,既消除了“诛连九族”的封建残余,又秉承了“权责对等”的现代文明。相比之下,让执行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事务所选择有限责任合伙制,是合乎我国现实的法律责任安排。

  (二)诉讼的成本与收益

  若诉讼的成本很高而收益很小,那么,事务所合伙人的无限责任安排对独立审计诚信的培养作用就会落空(5)。诚信的压力来自于失信后被发现的概率与发现后惩罚的力度的积。而失信后被发现的概率又是起诉的难度的函数(6)。

  如果起诉者的范围被约定得很窄,比如,只是管理当局和主要的所有者的话,审计者更容易屈从于管理当局的压力并与之“合谋”,但如果把起诉者的范围扩大到任何推定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的话,则监督的力度将大大提高。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给出了四项前置条件(7),使起诉者和被诉的对象都比较窄,使失信的CPA的被诉的压力并不很大。

  胜诉的难度,主要是指谁“举证”。美国《证券法》将举证的责任转移给了CPA,起诉者只要证明财务报表存在不实就可以起诉,CPA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这就使普通投资者的诉讼成本很低,也较容易胜诉。我国奉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起诉成本很高,理性人若发现诉讼成本高于诉讼收益,那么,他将选择不起诉。

  处罚的力度。现有的论述几乎都是从经济赔偿的角度来论述,比如,美国投资者对事务所的道德风险的诉讼,较容易胜诉,一旦胜诉,事务所将面临天文数字般的赔偿责任,如,1998年安达信为WasteManagementInc.案赔偿了7,500万美圆;1999年,安永(Ernst&Young)为theCendantCo.的会计丑闻支付了3.35亿美圆;……。我国的CPA的赔偿通常较少,如,红光事件,就是没收相应收入并罚款1到2倍(刘峰,许菲,2002)。其实,经济赔偿是衡量处罚力度的重要方面,此外,名誉损失和职业禁入,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独立审计能给CPA带来比从事其他职业更多的收入的话,暂停执业,甚至实施职业上的“终身禁入”,显然比现时罚款更严厉。李爽、吴溪(2002)的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自1994年至2001年期间,对违规事务所的处罚呈现出日益严厉之势——从一开始的“警告和通报批评”到1998年起实施的“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1999年又“追加了对涉案CPA的罚款、暂停执业若干年或市场禁入”,2001年起对涉案CPA再追加“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惩罚。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惩罚的力度越来越大而独立审计的失信程度也日益严重?限于篇幅,不便于展开论述,但必须指出,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加大处罚力度就可以解决的,若如此,启用“乱世用重典”即可,不必讨论和实施诚信问题了。

  五、诚信收益的市场条件

  在有效资本市场中,有诚信的事务所和合伙人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能收取更高的审计公费收入、能节约更多的谈判成本等,这就是独立审计的诚信收益。资本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是产生独立审计诚信收益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20年的独立审计实践中,独立“审计质量不是寻求上市的公司或已上市公司的成本效益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相反,一些独立性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高质量的审计意见,甚至会降低那些自身质量不高的待上市或已上市公司的利益,……,那些能提供符合客户要求、顺利取得政府管制机构认可的审计意见,最受欢迎。”(刘峰,林斌,2000)事务所的诚信并未为事务所带来什么好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价格并不因为事务所的公信力强而提高,银行也不因为提供独立审计报告的事务所不同而实施差别利率。即,事实上,市场并不真正需要事务所和合伙人诚实、守信,此时,事务所及其合伙人当然不会去“逆势而为”、提高独立审计的质量,甚至与审计意见的需要者——企业的代理人和大股东“合谋”,欺骗企业的所有者和中小投资者,使客户获取银行贷款、争取上市资格、配股资格或者逃避“ST”、“PT”或“退市”处罚,从客户“购买审计意见”中获得不当利益。这样的市场状况,怎能培育、提高事务所和合伙人的诚信呢?

  查处“琼民源”、“四川红光”和“银广厦”等事件,推动1998年证券市场中的事务所和1999年其他事务所“脱钩改制”以及2000年证券市场中的事务所“购并整合”,要求“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或上市后在证券市场再筹资时”应进行“补充审计”的,都是政府机构,我国政府管制机构在日益强制事务所和合伙人在审计报告中“说实话”。因此,我们可以说,事务所与合伙人的诚信“状态依存”(state-contingent)于政府监管。政府监管“松”时,事务所与合伙人的诚信较低,甚至丧失:“紧”时,则被迫开始重视诚信。此外,政府管制机构对事务所“挂靠制”、“有限责任公司制”的认可,政策的短视和多变,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脱困”上的政治性压力对事务所的转移,甚至某种程度的“依赖”等,都使事务所与合伙人对建立诚信没有积极性(王善平,2001b,2002)和条件。

  市场对事务所和合伙人的诚信的需求不强烈与政府管制强大与不当有关,还与如下三个因素有直接联系:(1)独立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所有者“缺失”、内部人控制严重,中小投资者在监管企业代理人时行使“理性的无知”(Downs,1957);(2)股市上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分析师只有一味地“吹捧”和“粉饰”上市公司的动力,没有揭露上市公司“短处”的积极性;(3)使用虚假审计报告而受害的人通过司法获得赔偿的渠道不畅通,或者所费大于所得。

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 毕业论文可以写什么提纲?

1、会计信息有助于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据以作出经济决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
2、会计信息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3、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计的作用,可以对会计的作用有更全面的认识。从企业角度分析,会计信息的形成对于管理者绩效的反映及其报酬的取得、债务契约的签订、投资者的回报以及维护企业形象等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一个企业的管理层的绩效,是否通过有效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利润,必须通过会计信息反映,会计信息可以准确的从各项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当企业要进行贷款时,信贷机构最关注的就是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对会计指标的分析,信贷机构可判断出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可以与企业签订债务契约。从个人角度分析,由会计信息,投资者可以形成对企业的监督,并确定自己选择股票的方式。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能否取得利润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取得相应的投资回报。从政府角度分析,政府可以根据会计报表的汇总信息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决定资源和利益的分配,使国家的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求~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及提纲急需~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税收征管模式探讨
2.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问题研究
3.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应注意的问题
4 浅议应收账款管理
5 管理会计的危机和出路
6 当前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及完善研究
7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8 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
9 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0 个人所得税流失浅析
11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税务手筹划问题的探讨
12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13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集改进措施
14 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
15 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16 会计诚信之我见
17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
18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公平问题问题研究
19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20 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21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研究
22 中小企业负债筹资问题研究
23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
24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25 浅谈会计工作失真
26 浅议会计工作失真的防范措施
27 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28 浅论会计核算在的资产减值
29 浅议上市公司的筹资方式
30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3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2 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33 浅议会计电算化
34 浅议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35 新债务重组准侧级存在的问题
36 浅析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7 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38 论会计政策的选择
39 加强内部控制确保现金流良性循环
40 我国增值税转型问题探讨
41 浅议应收账款管理
42 论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43 浅议税务筹划
44 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变化分析
46 浅议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
47 物价变动对企业会计模式的选择
48 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49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现状
50 浅析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对策
51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52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探讨
53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54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质量控制
55 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改进建议
56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57 浅谈当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58 浅议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现及改进措施
59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60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61 新旧投资准则的差异比较
62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3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64 论会计行业级会计人员的监管
65 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66 论会计人员的监管
67 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研究
68 固定资产折旧理论与方法研究
69 存货计价玉核算的研究
70 成本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71 浅议成本费用的控制
72 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
73 浅议成本核算方法
74 浅议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
75 浅议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76 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研究
77 浅议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78 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的探讨
79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
80 浅议风险投资
81 浅议投资风险的控制
82 完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83 审计风险与防范的研究
84 浅议会计假设
85 浅议谨慎性原则
86 浅议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87 论财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88 浅议会计监督
89 浅议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
90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91 当前中小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2 论会计行业及会计人员的监督
93 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94 论虚假会计信息的治理途径及措施
95 浅谈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
96 浅谈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
97 浅谈商业企业的成本管理
98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9 论会计信息的失真的原因与防治
100 论上市共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101 浅议企业信用评估
102 论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
103 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104 成本控制若干问题探究
105 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06 浅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107 浅析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对策
108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109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110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物资管理
111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成本管理
1 浅析企业会计目标
2 对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思考与抉择
3 会计对象问题的研究
4 会计职能问题的研究
5 对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6 会计确认与计量相关问题探讨
7 浅析会计准则国际化
8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
9 关于会计核算原则有关问题的探讨
10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及局限性探讨
11 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12 会计利润计算原理的研究
13 论会计信息原理的研究
14 对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探讨
15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对策
16 会计信息失真的新动向及治理对策
17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的现状及政策研究
18 会计信息舞弊的识别与治理
19 会计职业判断的有关问题探讨
20 浅谈会计国际化
21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研究
22 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23 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研究
24 论会计还价对会计理论和会计事务的影响
25 论现代会计的发展趋势
26 关于会计公允价值的思考
27 浅析应收账款管理
28 浅析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措施
29 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几点建议
30 企业对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对策
31 对存货计价方式的比较
32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33 无形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研究
34 知识资产会计问题的研究
35 研发支出的费用与资本化的博弈
36 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37 所得税会计诌意
38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问题探讨
39 财务报告披露问题透视
40 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研究
41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改革与展望
42 财务报表附注研究
43 财务呈报问题研究
44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
45 企业合作的会计处理问题的研究
46 企业养老金会计处理探讨
47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48 当代成本会计发展新趋势
49 成本控制若干问题研究
50 浅析辅助生产费用分配顺序的确认
51 论标准成本法及改进
52 质量成本管理问题探讨
53 职业环境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54 浅析审计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55 浅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56 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57 浅析影响审计报告的若干因素
58 试论如何防范审计风险
59 浅析审计的独立性
60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审计
61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相关问题研究
62 会计舞弊的模式研究
63 浅析企业会计报表造假的主要手段
64 政府审计信息披露机制研究
65 试论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66 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研究
67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关系
68 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9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70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71 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2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73 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策划问题
74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75 中小企业信用问题治理研究
76 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及其启示
77 企业利润操纵现象与对策问题研究
78 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79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80 浅析企业并购的动因与形成
81 浅析企业并购中相关财务问题
8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3 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84 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探讨
85 上市公司激励制度研究
86 会计变更对利润表的影响分析
87 会计变更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分析
88 试论会计报表分析的现状及其发展
89 企业经营绩效综合评价问题研究
90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局限性与改进
91 试论 21 世纪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92 论会计工作的新重点——控制与服务
93 浅议会计电算化
94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影响
95 论会计电算化的风险防范于控制
96 浅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97 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98 网络会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99 试论会计人员能力评价与考核
100 试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101 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02 浅议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草拟提纲 ),草拟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 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 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 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 清晰, 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 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 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 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 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 作一些说明. 作一些说明.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 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 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 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 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 (二),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 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 对于资料的收集主要涉及到时间的安排和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在时间的 安排上,也要像选题一样将资料收集寓于学习过程之中, 安排上,也要像选题一样将资料收集寓于学习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关键要靠平 时积累,而不能仅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平 时积累,而不能仅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认为, 仅指望写作之前的临时寻找 时学习当中收集资料其实也是一个对问题认识加深,对选题思路拓展的过程, 时学习当中收集资料其实也是一个对问题认识加深,对选题思路拓展的过程, 在很多情况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 在很多情况下,当学习到一定阶段,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对某些问题便会 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 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逐渐明朗,要选择的题目也能基 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 本确定,甚至行文的框架都可以大致形成,而并不需要再为了某项研究,某篇 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 文章去专门做大量的资料寻找工作.这样,边进行学习,边收集资料,边着手 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 选题,三者同步进行,效率自然会明显提高.在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选择上, 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并注明 我的建议是做卡片,把欣赏的文章, 闪光的结论,精彩的论证记下来, 证记下来
出处,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这样再多的资料也能 出处, 像编制图书馆的查阅目录那样分门别类地归集好. 收集得井井有条. 收集得井井有条.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另一类是规范和实证 的方法. 的方法. 就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而言,前者是指由一般到具体, 就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而言,前者是指由一般到具体,从基本的原理开始 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后者是指由具体到一般, 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后者是指由具体到一般,从具体的实例 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在具体研究中, 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在具体研究中,可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 运用,也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 运用,也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 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 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注重论 据充分. 据充分. 就规范和实证两种方法而言,前者主要是运用推理来回答"应该是什么" 就规范和实证两种方法而言,前者主要是运用推理来回答"应该是什么" 这类问题,后者主要是依据事实来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对于实证研究, 这类问题,后者主要是依据事实来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对于实证研究, 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把结论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基础上,因而是可验证的. 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把结论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基础上,因而是可验证的.但是 它的正确,合理性也必须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之上:一是假设一定要合理, 它的正确,合理性也必须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之上:一是假设一定要合理,不 能凭空假定;二是数据的真实性一定要有保障,不能人为捏造; 能凭空假定;二是数据的真实性一定要有保障,不能人为捏造;三是素材的收 集不能夹杂个人感情的因素,如在设计调查问卷时, 集不能夹杂个人感情的因素,如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不能把自己的倾向寓于问 卷题目当中来误导被调查对象.如果不能符合上述几点要求, 卷题目当中来误导被调查对象.如果不能符合上述几点要求,那么实证研究的 结论肯定就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对于规范研究, 结论肯定就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对于规范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 就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通过已有的被公认的素材来推展出新的结论, 通过已有的被公认的素材来推展出新的结论,并且它还能为实证研究提供许多 假设条件.但是规范研究也有缺陷,最突出的就是其规范性难以验证.这就需 假设条件.但是规范研究也有缺陷, 最突出的就是其规范性难以验证. 要在从事规范研究时,带着强烈的学术责任心去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思考. 要在从事规范研究时,带着强烈的学术责任心去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思考.在 实际应用当中,关键就在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和研究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方法, 实际应用当中,关键就在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和研究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方法, 并充分发挥所选方法的长处,尽量弥补其不足. 并充分发挥所选方法的长处,尽量弥补其不足. (四),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很多,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有用理论分析来加以论证, 论证的方法有很多,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有用理论分析来加以论证,也有 用事实依据来加以论证. 用事实依据来加以论证.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在搞研究,做论文时,经常会碰到引用他人观 首先, 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在搞研究,做论文时, 研究 点来进行论证的情况.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是自己的观点,那是不合实际的, 点来进行论证的情况.如果一篇文章通篇都是自己的观点,那是不合实际的, 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引用了很多他人的观点. 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引用了很多他人的观点. 其次,需要强调的是,引用并不是指为了拼凑文章而去抄袭照搬, 其次,需要强调的是,引用并不是指为了拼凑文章而去抄袭照搬,它应该 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目的的考虑:一是赞成他人的观点, 是出于以下三方面目的的考虑:一是赞成他人的观点,并在他人观点的基础之 上建立自己的观点时,需要引用;二是赞成他人的观点, 上建立自己的观点时,需要引用;二是赞成他人的观点,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对 其加以论证时,需要引用;三是不赞成他人的观点, 其加以论证时,需要引用;三是不赞成他人的观点,并准备对其进行批判或修 正时,需要引用.引用他人的观点后,还有必要将出处,作者, 正时,需要引用.引用他人的观点后,还有必要将出处,作者,发表时间等一 一交待清楚,这既是以备查考的需要,也是一种严谨,负责的研究态度的体现. 一交待清楚,这既是以备查考的需要,也是一种严谨,负责的研究态度的体现. 考的需要 三,关于论文写作格式规范 (一),论文标题(居中) ),论文标题(居中) 论文标题 指论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会计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 指论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会计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 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 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 个字. 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 30 个字. (二),作者署名(居中) ),作者署名(居中) 作者署名 (三),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 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 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 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 摘要文字要简明, 确切. 200— 字为宜. 摘要一般以 200—300 字为宜. (四),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关键词(或主题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供资料查询之用. 个词语. 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 3~5 个词语. (五),正文 ),正文 正文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 正文是会计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 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 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 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 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会计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 系及其规律性.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系及其规律性.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 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 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 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要做到文理通顺,语言流畅, 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要做到文理通顺,语言流畅, 认证有据,结构完整,逻辑性强. 认证有据,结构完整,逻辑性强. 5000正文字数控制在 5000-6000 字. 正文的结构层次应规范,第一层次为一, ……,第二层次为一 正文的结构层次应规范,第一层次为一,二,三,…… ……,第二层次为一 二三…… ……,第三层次为⒈⒉⒊…… ……,第四层次为⑴⑵⑶…… ……, 二三…… ……,第三层次为⒈⒉⒊…… ……,第四层次为⑴⑵⑶…… ……,第五层 次为①②③…… …… 次为①②③…… …… 第一,二层次居中;第三~五层次左对齐. 第一,二层次居中;第三~五层次左对齐.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 四行.书写会计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 四行. 书写会计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 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 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 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 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1.列举参考文献的作用 (1)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掠人之美的嫌疑,同时也表明作者治学态度严谨. 是尊重原作者,避免掠人之美的嫌疑,同时也表明作者治学态度严谨. (2)文中引文若有差错时便于及时查对. 文中引文若有差错时便于及时查对. (3)使指导教师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问题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使指导教师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问题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反映了作者为撰写论文而进行阅读的材料的范围和水平. 反映了作者为撰写论文而进行阅读的材料的范围和水平. (5)有利于研究相同或相近题目的读者从参考文献(资料)中了解情况或 有利于研究相同或相近题目的读者从参考文献(资料)中了解情况或 受到启发. 受到启发. (6)便于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进行审阅和评定成绩. 便于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进行审阅和评定成绩. 2.列举参考文献(资料)的具体要求 列举参考文献(资料) (1)按毕业论文参考或引证文章和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 按毕业论文参考或引证文章和资料的先后顺序排列. (2)列举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为正式出版物(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列举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为正式出版物(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3)要标明序号,作者(编者,译者)姓名,书名或报纸杂志中的篇名, 要标明序号,作者(编者,译者) 姓名, 书名或报纸杂志中的篇名, 出版单位(或报纸,杂志名),出版时间(杂志期数,报纸版数) 出版单位(或报纸,杂志名),出版时间(杂志期数,报纸版数)等. ),出版时间 3.参考文献(资料)的规范格式 参考文献(资料) (1)引用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 引用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 [M] [C] [D] [R] 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地 出版年.起止页码. 出版年.起止页码. (2)引用期刊文章[J]: 引用期刊文章[J]: [J] 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 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 [J].刊名 ):起止页 码. (3)引用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引用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A] 格式为:[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 格式为: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C].出版地 (4)引用报纸文章[N]: 引用报纸文章[N]: [N] 格式为: 序号]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N].报纸名 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 .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引用国际标( 国家标( [S]: (5) 引用国际标(6) 准,国家标(7) 准[S]: 格式为: 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格式为:[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6)引用电子文献: 引用电子文献: 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格式为: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上一篇:中医美容学论文驻美

下一篇:哪些平台可以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