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张本超

发布时间:2023-12-06 04:49

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张本超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斯里兰卡

先来问一个小问题:如果此时的你发现不小心丢失了10元钱,你会作何感想?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这已经是一件太过微不足道的小事,别说10元钱,就是100元钱在物价高昂的今天也并不见得能有多么大的价值。

所以,如今的年轻人常常会听到老一辈人的感慨:如今的钱太毛了!的确,年轻人没有经历曾经通货紧缩的时代,也真的不了解如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10元钱在曾经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如今,无纸化支付时代悄然而至,大多数人都渐渐没有了用纸币的习惯,而经历过上个世纪90年代的人们,还记得最有代表意义的纸币——面额10元的大团结吗?在如今人们眼中太过微不足道的10元钱,在曾经的人们生活中,重要程度超出想象。

有人说,这是时代变化的结果,的确,10元钱历经几十年对于人们生活意义层面上的变化深刻反映了这几十年的时代发展,可这一切同样在说明着不同时代人们需要面对的不同心酸或是幸运,就拿曾经那一张张10元大团结来说,对于太多人都太过沉甸甸了。

一、1990年,一张10元大团结都可以用来干什么,令人惊叹

我们日常衡量货币价值的最直接方式便是通过对物价的前后比较得来,想想看,今天的10元钱甚至连一顿像样的早餐都吃不到,可在1990年,10元钱甚至可以为全家人做上一顿美味且丰富的饭菜。

在《天津物价志》的统治中,1990年,天津的猪肉价格为2.3元/斤,羊肉价格为2.98元/斤,带鱼价位则是4元/斤,而且,当年的肉类等物资并不丰富,物价相对更是要比普通商品高出许多,可相对于如今的物价来比,前后30年翻了不止10倍。

除了对物价的比对,1990年与如今人们的收入水平同样可以印证曾经货币的含金量,10元钱在人们的生活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1990年,我国城镇人口的人均年收入仅在1387元,农业人口的人均年收入更是低至630元,令人惊叹,想想看,单从货币数量上来看,城镇人口的人均年收入甚至赶不上现在上班族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可就是这些钱养活了当时为社会不断贡献力量的人们。

一张10元大团结,几乎相当于城镇人口每个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如此重的分量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或许,在那个艰苦的年代,10元大团结已经相当于很多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所以,曾经有人在2001年的《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中看到过人们艰苦生活的最直观描述:在很多贫困的山村里,10元大团结除了少数几户还算富裕的人家有几张之外,就连大部分的村民都很难得一见。

10元钱,或许在那个年代,是全家人省吃俭用一年都攒不够的数目,千万别不相信,因为,这一切的确真切地发生在30年前的中国。

二、通货紧缩的年代,天价新生事物映衬下国民的心酸生活

如开篇名家所言,任何事物都不会永远一成不变,时代在改变着人们,人们也在推动着时代,有人还在为几元钱愁苦不已之时,天价的新生事物却也悄悄来到人们的身边,其实,这恰恰是新的经济时代到来前的预兆。

当人们还在掂量着如何用手中仅有的10元大团结给全家人做半个月的伙食,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中国市场的第一家门店在深圳开业,仅是一份巨无霸套餐就销售到了75元的人民币,甚至超过太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可开业当天,营业额居然刷新了世界纪录。

象征着财富身份的大哥大在当年一台就要4万元,一台不起眼的“BP机”都会达到2000元,在房地产尚未兴起之时,普通人眼中的有钱人就是拿着他们一辈子都得不到的天文数字招摇过市的。

10元大团结在无数人的生活里依旧那样的重要,可在很多富人眼中开始变得微不足道了,改革开放最初之时,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们体会到了下海的好处,可大多数循规蹈矩的国民透过一张张10元大团结依旧体会着心酸的生活。

三、历经30年翻天覆地的时代变化,我们距离当年并不遥远

看到这,年轻人真心不应该再在老一辈忆苦思甜之时有所抱怨,毕竟,他们曾经紧巴巴过日子的年代,我们真的没有经历过,哪怕让我们亲身体会一次,也是相当痛苦的经历,又何况,老一辈的人因此心酸了那么多年。

还记得1993年全国热捧的家庭剧《我爱我家》吗?退休老局长一家六口的幸福生活,老局长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每月几百元的退休工资,想要吃上两斤大虾还是绰绰有余的,可真的面对想要借10元钱的儿媳之时,老人对于一张10元大团结却表现出了让人意外的吝啬。

那就是30年前我国相对优越的普通家庭民众的生活,我们的父辈、母辈亲身经历的生活,难道,那样的日子真的离我们很遥远吗?

通货紧缩与物资匮乏之下,中国民众同样懂得积蓄财富以及创造财富的道理,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就是从那个艰苦的岁月中磨练出来的,对于这30年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应该从这背后感受的是老一代人最坚定的拼搏精神。

同样都是10元钱,老一辈人展现出的格外珍惜与如今人们展现出的格外不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更应该成为鞭策我们前行的动力,时代发展了,经济变强了,而我们要做的不是肆意的挥霍而真的是在珍惜中不断砥砺前行。

小结

如今的10元钱的确干不了什么,可这背后却是迅猛成长的中国经济,曾经的10元非同小可,这背后体现的却是国人普遍的心酸,这一切都应该让如今的国民学会珍惜。1990年,10元大团结对于国人的重要,同样应该给如今的我们更多的警示与启迪:首先,过去推动了现在的发展,同样是鞭策现在的动力;其次,当我们懂得时刻珍惜,时代的发展才会更有意义;最后,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终将在陈旧中创造奇迹!

浙江那个老师出的英语词汇超级好用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沈蒙和

从昨晚开始,杭州公益中学英语老师王晓巍变身“临时话务员”,手机一刻不得闲,许多学生、家长,甚至省内其他地市的英语老师纷纷给他打电话、发微信。起因是,他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大卫英语课”上,发布了一份《中考英语易错词精华版》,与今年杭城所有中考生分享,希望在中考前一周帮大家提提分。

这是钱报记者见过的,今年最硬核的中考加油方式!

据了解,王老师去年带的初三毕业班,有40人参加中考,英语平均分是109.8分(满分120分)。“这份《中考易错词精华版》,就是去年总复习时,我在给学生听写英语单词的过程中,从他们每个人的听写本上整理出来的。中考英语必须掌握1600个词汇,我挑出了最容易出错的84个。”王老师告诉鹿姐姐。

所以,去年中考最后一场英语考试前,他班上学生手里拿的两页复习资料,就是这份《中考易错词精华版》。很多学生后来告诉王老师,考试时看到好几个单词,都是复习资料里的,感觉很熟悉,紧张的情绪立刻得到缓解。

这些易错词,一般出现在单词拼写和语法填空两种题型中,尤其是前者。2018年中考英语试卷中有4道小题(包括51题probably,62题lay,68题twelfth,69题medal,详见文末),均出现在王老师整理的这份复习资料中。

微信图片_

因为要考虑到试卷难度,中考不可能把语法填空和单词拼写所涉及到的20个单词都弄成易错词,而且语法题有6题直接给出词,变形即可,同时还要兼顾各种词性,如冠词an,连词however等。所以,这20个词中真正易错的一般不到10个。这么说来,王老师整理的这份易错词将近有50%的命中率。

为什么将这么有价值的复习资料,拿出来跟今年所有中考生分享呢?“希望能帮到更多学生。”王老师说,“最后一周,英语学科中的听力,完型,阅读,作文想要有大的突破的可能性为零。唯独单词,虽然单词的范围也很大,有1600个。可同行和初三的孩子都知道,中考常考的是那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容易拼错的单词,我们称之为中考易错高频词汇。掌握这些词汇可以有效提分。

微信图片_20190610151134.jpg

王晓巍,英文名David,所以常被学生们称为大卫老师。曾获浙江省教育信息技术一等奖、杭州市朗诵比赛特等奖、杭州市优质课一等奖,主要研究互联网英语语法教学和大英语阅读教学。对了,他还曾是升学宝粉丝票选出来的“杭州十大阳光男教师”之一。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探讨论文

摘要: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是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对人才需求、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衔接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市场需求;高端技能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多元化的变化。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薄弱。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高达8127万。面对庞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正确看待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专业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脱节。

目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不够,不能根据岗位的需求状况及走向与企业共同探讨来确定专业,尤其是现有的专业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致使“产销不对口”,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乏相应的专业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陈旧。

我国高职院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全面地讲述,学生被动地接受与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不利于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其结果是创造能力不足,缺乏职业型。课程体系陈旧并缺乏弹性,一旦执行,往往很难修改,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做出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单一,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没有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及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很难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缺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老师,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缺乏稳定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师缺乏走进企业的机会,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状况,造成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理想中的高水平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尚在建设中,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学的需求。

二、加强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措施。

1、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

高职院校在扩大教育规模,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立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真正受社会和行业欢迎的毕业生。加强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和改革的紧密衔接,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行业和岗位需求、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依据职业教育规律,突出适度超前性和保险性原则,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计等。

2、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要适应市场和社会、企业的需要。让课程的设置直接与就业目标挂钩,瞄准某种职业并落实到具体岗位,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确定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组合,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管理机制,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和市场岗位的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查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把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融入课堂,运用探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展开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授导型与探究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与自制课件、讲授、网络课堂、实训课、参考教材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形成。

3、面向市场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教师给学生布置项目后,要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运用辩论法、操作指导法和演练法等方法鼓励学生相互探讨、互相启迪,划分模块、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的创建,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应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第二,通过人才引进、聘用兼职等多种途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聘用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再者,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事业或用人单位见习和挂职实践,以便了解最新技术动态、市场岗位的最新需求,提高自身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师,把社会和企业最新技术和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信息带进课堂,结合案例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信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能力强、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新型人才。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建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大与市场需求的全面衔接。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建立动态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市场和企业真正需求的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华、李乐琳、李国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2]王振岩、张玉莲。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3]赵希田、常永青。基于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职教论坛,2009(7)

[4]武新胜。发达国家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的探索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

全国叫李云慧的有多少人

1、全国共有 103740 个李慧
2、参考资料——身份通——同名同姓。
3、各省明细如下:
北京市(1044人) 天津市(743人) 河北省(4484人) 山西省(6737人)
内蒙古(4081人) 辽宁省(4969人) 吉林省(2206人) 黑龙江(3588人)
上海市(674人) 江苏省(6407人) 浙江省(1137人) 安徽省(7612人)
福建省(563人) 江西省(2891人) 山东省(12544人) 河南省(9325人)
湖北省(6357人) 湖南省(7713人) 广东省(2009人) 广西(1764人)
海南省(499人) 重庆市(687人) 四川省(5301人) 贵州省(1643人)
云南省(2096人) 西藏(10人) 陕西省(3086人) 甘肃省(1296人)
青海省(299人) 宁夏(824人) 新疆(881人) 其他(269人)

上一篇:艺术垃圾杂志百度百科

下一篇:世界经济与政治期刊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