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杭州大学哲学系回忆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8 01:27

杭州大学哲学系回忆文章

他有一段灰暗的童年生活,回想起来总是辛酸…… 

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哲学农民”,一路走到了德国乌帕塔尔…… 

他的理想生活是“半农”生活, 对于土地田园,心怀一份郑重执着的留恋…… 

睿智、孤独、冷静、疏离……一路走来,清醒依然。 

〔孙周兴小传〕 

孙周兴,哲学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等。主要从事欧洲大陆哲学研究,尤以德国哲学和现象学为重点。著有《说不可说之神秘》,《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等;编有《海德格尔选集》等;译有《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尼采》、《权力意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专访〕 

从绍兴到德国 

有人说,对比生命有时候是一种残忍,既无法舍弃,也不能遗忘。对于孙周兴来说,可能就是如此。作为国内知名的学者、博导,这些年来,他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但是,生命里最重要的那段记忆,依然是绍兴,他的少年时光以及梦的起点。 

孙周兴用灰暗来形容他的童年,是的,灰暗。绍兴南部的一个偏僻乡村,很小,只有几十户村民。出生于60年代的孙周兴,家境贫寒,从小就要帮助父母干农活,砍柴,打猪草,插秧,打稻……这是所有农村孩子的必修课,他也不例外。每天除了干繁重的农活,还要背着书包赶到学校上课。至今,他还能记起当年读书的情景:整个学校只有一间破败的房子,五个年级的学生都挤在一起上课,缺腿的课桌,几条长板凳,漏雨的屋顶,斑驳的黑板,风从门缝里穿过,衣着单薄的孩子,冻僵的手指握着短的不能再短的铅笔……这段回忆是涩涩的,不管多少年,想起来,总有些心酸。所幸的是,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严格要求和殷殷期望让孙周兴感受到了读书的意义所在:考大学,走出乡村。 

1980年,17岁的孙周兴考上了浙江大学地质系。说实话,孙周兴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每次有人问他怎么会读地质系?孙周兴总是含糊其辞,或者干脆不予解释。一个谜。从浙大毕业后,孙周兴被分配到山东一所大学教地质学,对于那段生活,孙周兴感到乏味。因为兴趣完全不在其中,于是做什么都觉得无趣。三年后,孙周兴重回浙大,从硕士一路读到博士,当然,不是地质学,是哲学。 

那时,孙周兴并没有规划过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只是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学习德语,研究哲学,翻译哲学名著。30岁,孙周兴被聘为杭州大学副教授,33岁,成为浙江大学教授,36岁,孙周兴已经是浙江大学哲学系的博士生导师了。有人质疑,孙周兴何德何能获此资历?那就用事实说话,32岁,孙周兴出版了专著《说不可说之神秘》,并获得获浙江省政府1997年社科优秀成果奖;33岁,孙周兴编著《海德格尔选集》(两卷)被评为“1997中国十大好书”、获浙江省政府1998年社科优秀成果奖…… 

还是36岁,孙周兴作为德国乌帕塔尔大学哲学系的洪堡基金访问学者去了德国,研究他的海德格尔,还学了点希腊文。这个从浙南小乡村走出来的农家孩子,没有想过也从来没有奢望过现在拥有的一切。夜最深的那一刻,偶尔的思绪茫然,会让孙周兴想起很多年以前那个背着书包走在田埂上的少年。倘若一定要对比生命,那些路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你信吗? 

从诗歌到哲学 

很奇怪,孙周兴最初的梦想不是哲学,而是诗歌。在浙江大学地质系的四年里,孙周兴的兴趣都在读文学名著和写诗上,专业课完全撇在了一边。图书馆,书店,文学名著和诗歌,构成了孙周兴的大学生活状态。30年前的浙大书店,每次来新书门口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孙周兴就是其中的一员。去书店的次数多了,工作人员渐渐熟悉了他,对这个经常站在书店里埋首看书的大学生印象颇佳。每逢有新书来,会记得给他留一本。直到今天,孙周兴还记得那个给他留书的“白阿姨”。岁月无痕,但是生命一定要懂得感恩,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 

大学四年,除了对诗歌的狂热,孙周兴还暗藏着向往:考到北大去。他打算大学毕业后去考北大中文系诗歌专业的研究生,圆自己成为诗人的梦想。只是,也许注定孙周兴将会在哲学领域有所为,所以上天把诗歌这扇门关上了。孙周兴没能如愿上北大,而是被分到山东的一所大学教地质学。还是地质学,孙周兴真的有些绝望了,很难想象,一种没有兴趣没有精神追求的生活该如何继续下去。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孙周兴开始反思一些沉重的东西,包括自身的精神追求。 

也许诗歌和哲学有着相通之处,那就是关注现实并超越现实,这也是孙周兴从哲学中能找到共鸣的原因。他喜欢读一些有诗意的哲学著作,并试着,把哲学当成诗歌去读。睿智、清醒、冷静、孤独、疏离,这些诗人身上的特质,同样也适合智者。孙周兴从诗歌中看到哲学,从生活中看到哲学,从爱情中看到哲学……如果说研究哲学必须和现实保持距离,那么热爱诗歌则让人深入现实,正是这两者让孙周兴对海德格尔和尼采的著作产生了极大兴趣,翻译并出版了好几本相关著作。 

从学者到院长 

曾经有人开玩笑撰文称孙周兴为“哲学农民”,孙周兴坦承,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身上的确有农民的脾性。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行政事务中,他愿意用农民的眼光看问题,因为农民的眼光是简单的和朴素的。 

现在作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院长,孙周兴每天要处理很多行政上的事务,也包括人事上的安排。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保持一种平衡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和技巧。但是孙周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简单为妙。与其揣摩他人的心思,还不如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周围同事朋友的眼里,孙周兴绝非一心读书的“书呆子”,这个外表粗旷的汉子,率性、真实、不做作。孙周兴不仅在哲学领域享有盛誉,而且更以其耿直的性格在同济大学赫赫有名。据说孙周兴曾当面顶撞过教育部前来进行教学评估的领导,对方当场拂袖而去。但是对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来说,孙周兴的率性而为却使得学院的学风日趋纯粹:做学问,就是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对他而言,自由,思想的自由,由此而及的灵魂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读书,孙周兴还有两大爱好:旅行和喝酒。走走,看自然风光;坐坐,品酒中百味。人生也许就可以这样过下去了,如果知足的话。孙周兴的理想生活是“半农”生活:住在离城市不远的乡下,一亩菜园,半池莲藕,写写文章,吟风对月,偶尔开车进城,看看城市的文明。 

孙周兴的话: 

跟哲学家谈恋爱肯定比较无趣,不建议女孩子嫁给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人。爱情的结局是厮守,而厮守需要趣味。好在哲学家是人群中的极对少数,就数量言,可以忽略不计。 

人都是孤独的,但我也愿意认为哲学家比其他人更孤独些。这首先是职业的要求,孤独才能深入思考。 

浙江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经验分享?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浙江大学创立于1897年,前身求是书院。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外国哲学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它在国内外国哲学研究界拥有一流的研究水平和较高的学术声望,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全面,学术梯队齐整,科研成果卓著,课程设置比较完善,培养方案合理,外文资料比较齐全,对外交流广泛,不仅掌握有英、德、法、俄等现代语言,而且掌握有希腊语和拉丁语等古典语言,是“希腊哲学与欧洲古典哲学研究中心”的所在单位。

专业介绍:

西方哲学是研究西方从古代至当代哲学思想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影响的专门学科。西方哲学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7至前6世纪,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5~10世纪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这段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关于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西方近代哲学经历了三个阶段15~17世纪初重点研究是人和自然。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

就业方向:

由于外国哲学的学科特点致使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范围不大,哲学本身就是一个研究型学科,所以毕业生适合的工作有:

1、在各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工作。

2、可以到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科研院所等工作;

3、可以继续深造对外国哲学进行深层次研究,攻读博士学位;

4、考取公务员

5、出国等。

本人浙江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在读,本科读哲学,考研没有跨专业,一战上岸,真正准备的时间不算太长(4个月左右),但是前期准备做得十分充足,除了3年的本科学习,我还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去攻克自己存在的问题。报考浙江大学的唯一理由就是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和心仪导师都在那,考试难度还是很大的。下面我会对浙大哲学的考研情况以及我自己的笔试准备做详细介绍。

一、浙江大学外国哲学考研情况

其实了解考研情况无非就是要了解目标学校的招生兴趣。首先要对报录比做到心中有数,分析了可查数据,我发现浙大外哲的录取比例在1:10,每年招3-4个考生,近几年录取平均分在400分以上,想考上并不简单;接着要了解真题,我找到了近20年的考研真题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从中发现考试的侧重点和容易被我忽略的细节问题;最后就是了解人:浙大学长学姐和浙大老师。学长学姐要自己各种渠道去联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了解到自己心仪导师的招生情况和浙大的一些招生安排,我的学姐给我分享了她的复习经验,并且帮我问了很多浙大的招生信息,还有一位学长早早预测今年扩招。考浙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位我非常敬佩的老师,我读了他的书,经常与他保持联系,10月底他也会主动告诉我自己的名额被保研生占了,给了我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些都是漫长的考研过程中非常珍贵的信息和精神支撑。

二、初试复习经验

(一)专业课

前面提到过我花了一个学期时间攻克难点,其实就是去看原著。我平时读书偏好很明显,所以当准备考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问题都没有关注过,那么大三上学期就是很好的机会,也是我读书最集中的一个学期。当时的我很不理解笛卡尔和黑格尔的思想,更别说德国现代哲学了,几乎都没有涉猎过。因此我首先去询问本校老师有没有相关课程,旁听了《精神现象学》导读和《大观念》导读,一个学期下来,两本书基本读完,终于知道他们的思想要旨了。于此同时,我还写了关于笛卡尔的文章,就是要让自己了解的更深入些,把《沉思集》和《方法谈》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到6月底,从考研内容上看,我已经没有知识盲区的,剩下的就是背诵。

6月底到8月底是我的假期,我给自己放空,两个月时间用来休息和旅行,以备下半年的冲刺。9月开始的正式复习分了三轮(模拟高考的形式):1.背诵三本参考书;2.整理历年真题答案并背诵(2000年-2019年都被我找到了);3.检查漏洞。我认为背参考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参考书里包含了所有可能考的知识点,要首先有全面的掌握;其次背真题就是有重点、有主干的背诵,这使我们能够了解目标院校在什么地方设问考察,注重哪些方面;最后就是查缺补漏,很多知识点在大节奏之下会被弱化,但实际上自己可能并未掌握,最后一个月就是最好的时间,此时大多数知识点都背熟了,可以放心地与朋友交流或者自己查看二手书籍去了解,同时可以自行预测一些出题方向,对自己发问,最后这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挽救了我的考试。(今年考试大幅改革,专业课一增加一个学科,专业课二题型大改革)

(二)英语一

英语可以说是我比较担心的一门课,因为4月份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自测,阅读几乎没有正确的,整张卷子也达不到40分,而考研英语我近70分,接下来就说说我是怎么复习的吧。

英语也是分了前期准备和后期的三轮复习,前期其实就是一个积累期,大三上学期我把英语单词背了3遍,不是很有目的性的背,而是为了保持英语学习的持续性,每天都用不同的方式背一些:跟公众号阅读、背单词书、听单词课、学词根记忆法等等,这就是前期准备。

后期就直奔主题了:第一轮彻底翻译2008年到2018年阅读题,第二轮研究每种题型,精做2010年到2016年真题,第三轮进行2017-2019年真题模拟,最后一个月开始背作文,形成自己的语言套路,最后成绩也比较理想,达到了心理预期。(甚至作文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加分项)。

阅读推荐唐迟老师的视频,作文推荐王江涛老师。

(三)思想政治理论

政治也被我认为是不擅长的科目,但最后考了80分,主要原因大概是我一直保持对政治复习的紧张感吧。

三月到六月我把肖秀荣老师的政治知识点看了两遍,是很认真做笔记的那种,搞清楚每部分的内容,理清每一部分的时间、事件线索。8月底开始做1000题,一共做了两遍,并整理错题本,对于自己反复错的题仔细分析并进行第二次基础知识复习,10月以后看形势与政策,11月开始做各种机构的模拟题,最后反复背诵肖4和考虫政治考纲,前期准备充足使我后期冲刺十分轻松。

政治推荐跟好肖秀荣老师的书籍顺序,我没有听过网课。

三、复试准备经验

复试我的准备时间很少,也没有特别好的经验,主要还是看平时的积累吧。浙大的话,英语口语是蛮重要的一方面,复试面试会有抽题目(中英文)和导师问答,抽到的题目难度跟初试难度大体相似。导师问答可能会根据你的本科专业进行展开。比如你本科学政治学,导师就很可能问你政治哲学相关的问题,当然如果你在复试中提到你很感兴趣的方向或心仪的导师,也有很大几率会顺利地被问到自己的兴趣点,因此复试的机动性还是挺强的。

跨专业的考生建议复试准备以原著和问题史为主。

对于无经验的考研er来说,很容易在一开始的备考复习中误入考研雷区,从而跑偏了方向,耽误了弥足珍贵的考研时间。因而,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做足攻略,明确考研雷区,及时躲避。

考研是有雷区的,这个人人都知道!但你真得清楚考研有哪些雷区吗?今天,学姐帮大家总结了一些应该知道的考研雷区!希望大家能够提高复习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考研复习之中。

01、盲目采用题海战术

世界上有做不完的题,却有考得完的知识点。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考研,脑袋里听惯了高中老师的“题海战术”,面对数学,不顾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刷题。但其实,考研不是高考,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简单的规律让你靠刷题刷出来,有时候钻透了一道题,其实是弄懂了一套题。要进行题型的合理总结,不要生搬硬套的刷题。

同时,政治我们嘴上说着要三刷1000题,可是这个也并非盲目的刷题,做完一千题,如果不总结自己的错误点,下次还会继续犯错,一浪费了时间,二浪费了题目。如何学习政治可以看一下学姐写的这篇文章,还有人12月才开始学政治?!80+上岸学姐的政治高分攻略。

02、频繁修改复习计划,不断拖延

没有规划就没有效率,没有进步就不是在复习。学姐之前已经强调过规划的重要性。在宏观上制定整体的复习方略,微观上制定每天的复习计划,这才能提高效率真正做到有条不紊的复习。

尽管如此,仍然有些同学计划做的漂亮,但中看不中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就导致你可能不断的在为自己的拖延症买单,频繁调整计划,直到考试的那天,计划也没有完成。

03、过度疲劳效率低下

学姐发现有些同学,心态不是很好,虽然考研很重要,但是把考研这件事当成了人生中唯一重要的一件事,一天天的不管身体状况,上来就是学习到凌晨三四点,一天学15个小时,说实话,学姐认为合理休息,提高效率才是最重要的。考研人中最不缺的就是“学的久”,有些人努力了却还是没有好结果?因为效率低下,心绪波动大。

考研最难的不是专业课,毕竟这是一场大规模参与的选拔性考试,难就难在你能否抵制诱惑,做好合理的时间规划。很多时候,大家都容易被自己打败,比如时间不够啦,智商太低啦,竞争太大啦,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导致把自己逼得很紧,最后却不见起效。

四、写在最后

最后说一点闲话,其实没有什么成功、失败的经验,每个人只要心中有所坚持,有自己的方法,每个方法都可能成为最受用的方法,大家都是第一次考研,踩坑是正常的,这都是后来珍贵的回忆,不必担心害怕失败或者走弯路,只要心是定的,就不怕任何羁绊。我的分数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我自己的最理想状态,但可能就是内心与目标的感应,内心足够坚定,就会自然将我们与目标拉近,希望看到这里的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浙江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如何?

【核心阅读】

  冷:区区3人,是浙江大学哲学系今年本科毕业生的总量;

  热:2010年,超过6万人报考中国美术学院,录取率不到3%;今年该校开放网上报名,报考人数约10万,再攀高峰。

  招生的天气,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这边,艺术专业枝繁叶茂,日暖晴烟,好一派繁华盛景。那厢,哲学专业寒风瑟瑟,秋雨潇潇,更添几丝寒意。

  大学专业的冷热温差,在选择日益自由的今天,加速扩大。冷门专业会一直冷下去,还是反冷为热;热门专业能否不减热度,还是虚热难除?冷与热的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社会心态?冷与热的反差,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出怎样的警示?

  【冷】

  “虽然只有3个人,却是哲学系的胜利!”浙江大学哲学系系主任董萍教授如是说。

  今年,浙江大学5000多名本科毕业生中,出自哲学系的只有3人,仅为往年的1/10。一时间,哲学专业如秋风(微博)中的枯枝,寒意逼人。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议论纷纷。叹息者有之:哲学没有实际用场,已经不吃香了;质问者有之:是不是我们发展得太快,把哲学弄丢了;建议者有之:必须改变哲学身上的“弱势学科”烙印……

  哲学,真的深陷困境了吗?

  自主选专业,“哲学三巨头”留守

  “他们都是志愿研究哲学的学生,没有任何‘被哲学’成分。”董萍介绍说,之前,浙大哲学系每年本科毕业生保持在30人左右,但大部分是因“服从分配”而被调剂到哲学系来的,这样的“拉郎配”往往导致学生不满,教学质量也不佳。

  从2007年开始,浙大按人文、社科、理、工、信息、农、医等学部实行大类招生,一年多的通识教育后,人文学院学生可自主选择诸如新闻、历史、哲学等专业方向,其中3名学生申请了哲学系。

  当时第一个报名哲学系的惠春寿同学说:“刚进大学时,并没有清晰的专业意向。在通识教育中修读哲学课时,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感兴趣,就坚定信念要读哲学。”

  “哲学三巨头”从此成为学校论坛里形容他们的专有名词。毕业后,三巨头中,1人保送本校哲学系硕博连读,另2人被保送至其他高校就读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除2007年外,接下来四届的人数保持在10名左右,趋于稳定,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哲学系的招生现状。”董萍告诉记者,随着大学生择业观日趋功利化,以哲学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学科被称为“冷门专业”,学生数量一直有限。

  兴趣服从就业,选择哲学不容易

  选择理想,还是选择出路?这个问题让很多学生和家长困惑。

  “本科出来工作不好找,读完研究生会好点。”浙大哲学系研一学生盛宁说,哲学系学生通常的发展路径是: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学,读研读博,最后进高校当老师,或者考进社科研究单位。

  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规划建设综合性大学,新建哲学系,成为浙江第二所拥有哲学系的高校。第一批18名学生,多半是被调剂进来的,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大部分同学并不看好。

  浙江工商大学哲学系主任宋道发有些无奈:“哲学系本科生几乎没有直接对口岗位,只能和中文、新闻等专业‘抢饭碗’。”

  相比较而言,工科生在就业上的优势更为明显。今年6月初发布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3.3%),最低的是法学(86.7%)。毕业半年后,工学毕业生的月收入达2953元,仅次于经济学。

  “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读工科容易找工作。”家住杭州学军中学的李阿姨说,今年夏天填报志愿时,从小热爱哲学的儿子最终“听话”地报考了浙大的工科大类。

  兴趣服从就业,学生和家长最终还是把“选票”投给金融、建筑等热门专业。董萍认为,功利主义的泛滥,影响了专业取向,专业的冷热现象愈演愈烈。

  找准定位,哲学也能成“热门”

  人们真的远离哲学,放弃哲学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喜欢的东西才能学得进去,用得出来。”温州籍哲学系学生李丰泽说,虽然家人在经商,但他们并没有强迫自己学习经管专业。而李丰泽恰恰是在研究中国现代哲学人物时,看到了他们身上“经世致用”的特点,激发自己经商的兴趣。

  他介绍说,现在温州的很多家庭“富而好礼”,把刚满学龄的儿童送到学者南怀瑾创办的太湖大学堂去接受启蒙教育。

  另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是,现在人文学科的许多研究生来自理工科专业,且生源相对充足,这和本科生源形成反差。在思想成熟、意志独立之后,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选择“仰望星空,审视内心”。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相辅相成,可以培育出更加优秀和全面的人才。

  高校也在努力探索。南开大学在2009年开始探索哲学系的招生方式,举办哲学夏令营来消除中学生对哲学的认知误区,安排了一系列美学、逻辑学等深入浅出的讲座,让学生感受哲学智慧,感受哲学之美。

  为了鼓励学生按照兴趣选专业,浙大计划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教学改革。浙大本科生院执行院长陈劲表示:“学校对文史哲、力学、地理地质学等专业进行保护,即使只有一个人选仍将开课。”

  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目前专业冷热两重天的根源是行政治校,很多高校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一些热门专业并非能够在就业上真‘热’。一哄而上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千校一面,导致就业结构失衡,或者一味扩大学科建设,导致学生专业能力不过关,使得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高校还是应找准自身定位,各有侧重,这样才能把哲学等基础学科建成独一无二的‘热门’。”

  【热】

  “2010年,计划招生1600人,报考人数却超过6万,录取率不到3%,报名艺考要理性。”谈起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艺考热”,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李都金教授如此提醒考生。

  艺考从2000年左右开始变“火”,在浙江,2007、2008年达到高峰。据了解,目前一些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已经趋于稳定,尽管如此,2011年,浙江省生源艺术类考生人数仍超过3万。

  真有这么多人喜欢艺术吗?艺术行业需要这么多毕业生吗?

  读艺术,三本分数念一本高校

  中国美院的招生人员说起当年火热的招生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早在2004年,美院的考生人数就从往年的1万名左右,蹿升至4万多名。当时招生办工作人员原计划现场报名3天,结果,第一天结束时,所有的报名材料就被一扫而空。

  在高校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蔡老师道出“玄机”:“兴趣之外,有些考生是把艺术专业考试当作高考跳板,拿着三本分数,来读一本学校。”

  据了解,今年浙江工业大学广播电视艺术类一本分数线431分,普通考生则要581分。很多考生和家长看重的正是分差的“福利”。

  王砚盟今年大三,就读于浙江工商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回忆当年的艺考经历,他说:“我英语成绩不好,肯定上不了二本,只能‘半路出家’学美术,最终考上了一本。”

  “也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觉得设计类专业实用性强,好就业。”浙江工商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富强说,有名学生一定要读环艺设计,原因是家长听说环艺设计专业的就业率连续三年100%,不愁找不到工作。

  此外,当前一些电视选秀节目的热播,包括明星收入的一路走高,促使一些考生做起了明星梦,走上了艺考路。

  在浙江工业大学开设播音主持课的彭远方教授表示,“考生之所以热衷于播音、表演等专业,一是主持人等职业顶着耀眼的光环,光鲜亮丽;二是它不像美术、音乐等纯艺术专业需要深厚的专业基础,‘跳一跳,够得着’。”

  找工作,不少艺术专业被亮红牌

  对于艺术考生而言,参加各种“速成培训班”已经成为通行法则,“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但是,培训’出来的学生难获高分。我们要培养的是未来的主持人,看重的是潜质,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彭远方说,即使考生蒙混过关,但由于基础薄弱,毕业时专业能力上还是很难过关,反而会影响长期发展。

  这种盲目报考、学而不精的情况,在其他艺术类专业上也表现明显。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动画专业名列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之一。受调查企业表示,动漫产业人才缺口很大,可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动手能力上往往不能胜任。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10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为美术学(15.6%),其次为音乐学(15%)。这两个“看上去很美”的专业,近年来都供大于求。

  “刚开始,我们班每个人都怀着做音乐的理想去找工作,结果四处碰壁。”毕业于杭州一家职业学院音乐系的小张说,找了四五个月工作都没有结果,她只好放弃了音乐梦,到一家公司做文秘。

  由于艺术类专业收费平均比其他专业高一倍,一些院校为了创收盲目扩招,师资等教学资源跟不上,培养过程“偷工减料”,也在另一方面促成了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难。

  “尤其是地方类、师范类等二类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过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彭远方说。

  在艺术类专业大繁荣的表象下,某些艺术科系却表现“冷门”,引发另一种思考。今年中国美院报名设计类考生人数20000多人,而国画系的考生只有100多人。“由于国画、雕刻等传统纯艺术的专业基础要求高、就业方向单一,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如何破解纯艺术的招生困境,是专业的招生困境,是专业艺术院校必须正视的。”

李咏吟的学术经历

1980年9月—1982年7月,湖北江汉石油师范学校,中文科。1982年7月—1989年8月,湖北潜江市江汉油田向阳一中语文教员。1989年9月—1992年7月,杭州大学中文系硕士生,获文学硕士,导师为王元骧教授。1993年8月—1997年8月,杭州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讲师。1995年9月—1998年6月,杭州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获西方哲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为陈村富教授。1997年8月,破格晋升杭州大学副教授。2001年10月,破格晋升浙江大学教授。2002年7月起,任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9月起,任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副所长。2002年2月开始,担任浙江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年4月至10月,德国基尔大学古典学系访问学者,导师为迈亚教授(Albert Meier)。2005年7月至10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古典学系访问学者,导师为乔纳孙教授(H. Jonathan)。2006年5月至6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全国重点大学骨干教师进修班”学习。2008年4月至10月,德国蒂宾根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导师为赫费教授(Otfriead Höffe)。1998年—2009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担任文学理论、西方诗学、古典学与诗学、德国美学史、西方诗歌史、美学等课程。2010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任教,担任西方哲学史、哲学解释学、古典学与诗学、美学等课程。

牟宗三的人物生平

家世牟宗三,字离中,父牟荫清,母杜氏,育有三子一女,长子中和,次子宗德,宗三是其三子。其始祖牟敬于明初出仕途栖霞,后留居栖霞,耕读家业,繁衍生息。传至第九代有兄弟八人,族谱称之为老八支,牟宗三为第四支后人,在其族谱上为第十九世。老八支六房后人牟墨林为清末民初大地主,家族土地达6万亩,山林12万亩,年收入330多万公斤,一度成为富甲胶东,名扬齐鲁的大地主。牟宗三家道小康,其父为自耕农,并经营骡马店(旧时旅馆)。 生平1909年4月25日,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蛇窝泊镇牟家疃村。祖籍湖北省公安县。1918年,9岁,入私塾。1921年,12岁,转入蛇窝泊镇新制小学。1924年,15岁,考入本县县立中学。1927年,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哲学系。1928年秋,国民革命军占领北京,国民党人把他列为预备党员,后退出,开始潜心读书。1929年,与莱阳王格庄王秀英结婚。育有二子,长伯璇,次伯琏。1930年,由预科直接升入北大哲学系,兴趣集中在易经和怀特海哲学,对易经宇宙论的玄思和形而上学的灵魂十分欣赏。此乃其知觉的解悟学思阶段。1931年前后,转而接触“如何”“为何”的理性思辨问题,开始从直接的解悟转向构架的思辨。1932年冬,读大学三年级,正式师从熊十力,契悟关于生命的问题。其学思由构架的思辨转为客观的悲情。1933年,完成第一部学术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玄学及其道德哲学》。同年大学毕业,任教于山东寿张乡村师范。1934年秋,离开寿张乡师,北上天津,在社会科学院与哲学家张东荪、社会活动家张君劢、罗隆基往来,加入张东荪组建的国家社会党。1935年,第一部学术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玄学及其道德哲学》正式出版。1936年秋,赴广州,任教于私立学海书院。同年,学院解散,旋北上返北平。1937年春,任国家社会党机关刊物《再生》杂志主编。回乡时路过山东邹平,参观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与梁意见不和。七七事变后,几经辗转,只身前往桂林。1938年初,在广西田间中学教书,构思、草写《逻辑典范》。同年底,应张遵骝之邀至昆明,无职业,生活费由张资助。1939年秋,张遵骝返沪,遂困于昆明,致函张先生。熊先生极力相助未果;自重庆往璧山狮子场拜晤被日机炸伤的熊先生。同年认识唐君毅,与其成为学问与性情最相契的一位朋友。1940年,以讲师名义进入大理民族文化书院,着手酝酿《认识心之批判》。精神极度痛苦,生命极度萧瑟,由虚无之感、悲剧之创伤契入佛教心情。1941年1月,《逻辑典范》正式出版。同年大理文化书院解散,与张君励关系疏离。返重庆北碚任教于梁漱溟筹建的勉仁书院,依附熊十力。与梁不相谐。1942年秋,辞去勉仁书院教职,由唐君励推荐至成都华西大学哲学系任讲师,独立讲学自此始。撰写《认识心之批判》。在此间,道德文化意识特强,客观悲情一直在昂扬着。1945年,由成都转至重庆,任教于中央大学哲学系,与唐君毅共事。国社党改为民社党,正式退出。1946年春,随中央大学撤往南京;秋,轮任中大哲学系主任。与友人姚汉源创办《历史与文化》月刊,因经费无着,出四期而停刊。1947年秋,因系内矛盾而转往金陵大学、江南大学。1948年,与熊十力同赴浙江大学哲学系任教。1949年春,由杭州经上海去广州。同年春夏之交,只身乘船去台湾。赴台前,曾托人前往家乡接王夫人与两个儿子,未果。1950年秋,应台湾师范学院(后改为台湾师范大学)之聘,一批关心中国文化的中国青年学子集聚于身边,共同探讨中国的历史文化。1951年夏,主讲台湾师大的人文讲习会(后改为人文学社),为该讲习会的发起人之一。1954年,舍弃人文学社,另成立人文友会。同年,人文友会上的发言被整理成(人文讲习录)出版。1955年,转东海大学任教。人文友会宣告解散。《认识之心批判》上册出版(下册于1957年出版)。此书从构思到完稿,长达十余年。1957年11月,倡导东海大学学生成立类似于人文友会的学术组织。1958年元旦,与唐君毅、张君励、徐复观联名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同年秋,与赵惠元女士结婚。1959年《道德的理想主义》出版。儿子元一出生。1960年10月,应香港大学之邀,赴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同年学生吴元亮专程从北京到栖霞打听老师其家人的情况,并写信转告之。1961年,《政道与治道》出版,提出道统、学统、政统三统并建之说。在台十年,着力于具体问题之解决,被视为客观悲情下的具体解悟。1962年,写家信一封,托唐君毅转交北京的吴元亮,再由吴转交家人。1963年,《才性与玄理》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其已由“客观的悲情”转为“往学之表述”,由新外王的开出转入心性之学义理的的展露与开掘。1968年,应唐君毅之约,由香港大学转至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及新亚书院,任书院哲学系主任。同年,《心体与性体》第一、二卷出版;翌年,第三卷出版。该书撰写历时八年之久,计130余万言。该书贯通宋明600年的学术,确立义理纲维,厘清思想脉络,简别派系,确认在正宗,辨别歧出,规模浩大,是50岁后最有代表性的鼎立巨作。1970年9月,《生命的学问》印行。1971年3月《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印行。1972年,赴夏威夷出席东方哲学家会议。1974年,与家人有直接书信来往。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践约返台,在中国文化书院讲学三个月,回港后转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75年,《现象与物自体》出版,是其40余年来学思的总结。1976年,讲学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台湾师大哲学研究所,并先后应聘中央大学、东海大学荣誉客座教授。1977年6月,《佛性与般若》(上、下册)出版,至此,儒、释、道均得到系统疏解与消化。同年,被台湾哲学学会推荐为常务理事。1978年,唐君毅逝世。发表纪念文章,称其为“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1979年,发表《纪念熊十力先生追念会讲话》。同年,《从陆象山到刘蕺山》出版。此书是,《心性与体性》的第四册,是对宋明儒学陆王一系列及刘宗周学术思想的疏解与诠表。同年,《名家与荀子》出版。1980年7月,赴韩国讲学。1982年,徐复观逝世。发表《纪念徐复观先生》的纪念文章。同年《康德的道德哲学》出版,对康德的第二批判有一综合的评价与消化。1983年,译著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同年《中国哲学十九讲》出版。1984年,次子伯琏和长孙红成赴港探亲,获台湾“行政院”年度文化奖。1985年,《圆善论》出版。1987年1月,应韩国退学溪学会之邀,出席第九届退溪学国际会议,担任主题演讲。四月,荣获香港大学颁赠荣誉文化博士学位。译著维特根什坦《名理论》出版。1988年,《周易的自然哲学与道德涵义》出版。此书是第一部学术在专著《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玄学及其道德哲学》之再版。1989年,回忆学思发展历程的专著《五十自述》出版。1990年,《中国哲学之会通十四讲》出版。1991年,译著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册出版,。同年,在鹅湖杂志连续发表题为《以合目的性之原则为审美判断之超原则之疑窦与商榷》,对康德的第三批判进行批判,提出质疑。1993年,译著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册出版。至此,对康德的三大批判全部重新译出。1994年,住进台大医院。同年12月25日,对前去探视的王邦雄、蔡仁厚写示数语,其中有云:“教一辈子书,不能买一安身地,只写了一些书,却是有成,古今无两。”1995年4月12日15时40分,因肺炎合并败血症引发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而病逝。享年86岁。安葬于台北新店竹林路长乐景观墓园。

上一篇:民俗文化调查报告论文

下一篇:紫色年华小说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