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香港电影杂志长城画报

发布时间:2023-12-12 10:54

香港电影杂志长城画报

陈思思原名陈丽梅,祖籍浙江宁波市,1938 年出生于上海,后举家迁往香港。1954年陈思思考入长城影业公司,在石慧主演的《鸣凤》中扮演婉儿,后来相继出演了《云海玉弓缘》《双枪黄英姑》等电影。1955年,陈思思加入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正式开始了演艺生涯。陈思思拥有女性最值得骄傲和自信的俊美外貌,是天生当演员的料。不过当初陈思思并不想进入电影圈,她的志愿和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医生或空中小姐。在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陈思思的好朋友把长城电影公司招考新人的广告剪下来给她看,并极力动员她去报考。陈思思当时也只是抱着去看看电影厂是个什么样子的好奇心理,并随意穿上一件白色的连衣裙,不施粉黛地轻松前往。谁知她这种朴实的装束,更加映衬出少女青春的自然美,分外引人注意,同时也更加吸引了众多主考官的目光。陈思思就是这样阴差阳错地意外获得了顺利进入“长城演员训练班”的资格,从此踏上了演艺生涯。 陈思思1955年进入长城影业公司,1956年,她刚满十八岁就参加拍摄《鸣凤》、《红颜劫》等影片,同年主演影片《红灯笼》。此后平均毎年主演两部作品。1963年,她主演《三笑》(又名《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秋香一角,以其美艳惊人的扮相、潇洒优雅的表演赢得观众的喜爱,成就了事业高峰,因此和夏梦、石慧并称长城影业公司“三公主”。陈思思1961年与当时凤凰电影公司的英俊小生高远结婚,二人合演了影片《金美人》、《飞燕迎春》。1965年,陈思思在歌唱片《双女情歌》中兼饰姐妹两个角色,性格一刚一柔,演技上有突破。陈思思从影十余年,主演影片三十余部,其中包括《双枪黄英姑》、《一剑勾魂》、《我不要离婚》等。但陈思思在主演完《我不要离婚》后,于1970年与高远正式离婚,从此一度息影。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三笑》在内地巡回放映多年,风靡一时,成为观众了解香港电影的代表作品。《三笑》是一部戏曲喜剧电影,剧情是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在寺庙偶遇求签的秋香,惊羡之下举止乖张,三次引得秋香发笑。为了得到秋香的青睐,唐伯虎不惜卖身为奴,经过种种难堪之后,终于娶得美人归。片中陈思思饰演秋香,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身段,抚琴、甩袖、俯身下拜,一颦一笑传神如仙女下凡。凭借1956年主演的第一部作品《红灯笼》以及随后的《红蝙蝠公寓》、《新闻人物》,陈思思开始在影视圈崭露头角。1963年的《三笑》则成就了其演艺生涯最经典的作品之一。陈思思也凭借这些作品与夏梦、石慧并称为“长城三公主”。成名之后,陈思思洁身自好,拒入豪门,转而嫁给了影星高远。不过在结婚之后,陈思思曾经因为个人原因息影十多年,直到1980年应鲍方的邀请主演《密杀令》才重新又出现在大银幕上。据说当年“长城三公主”从来不参与任何演技竞赛的项目,她们的娱乐项目是远足、爬山、民族舞蹈、话剧、文艺歌曲、芭蕾舞等高雅的休闲方式。 她在《三笑》中传神地饰演了秋香一角,以其俊美的扮相,潇洒自如的表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就了她电影事业的高峰,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和夏梦、石慧并称长城影业公司“三公主”。陈思思扮演的“秋香”,美貌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其古装扮相可谓粉面含春、婀娜多姿,最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韵味。在《三笑》中,陈思思的肢体语言运用得很恰当。因为影片走戏曲路线,她在片中有许多戏曲动作,无论抚琴、甩袖还是俯身下拜,每一个动作都准确到位,一颦一笑成功地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笑》在中国内地上映,其产生的轰动效应甚至是眼下的大片都难以获得的。老影迷仍旧清晰地记得,由于观众的人数太多,《三笑》在上海的第一场放映是在人民广场的露天电影。陈思思在《三笑》中的美貌让不少内地影迷从此留下“思思情结”。 《三笑》中集合了二十多种江南小调(如:紫竹调、茉莉花、银钮丝、吟诗调、知心客、道情调、山歌调、吴江歌等各种曲牌)和充满喜剧色彩的唱词、念白交织一起,使这个戏高潮不断,笑声连天,让人们无论在视觉或者听觉上,都能得到一次美好的享受。 其中不少曲段在当时经历了文革之后的中国内地几乎绝迹。从这一层面上来说,《三笑》也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1978年,四十岁的陈思思重新回到长城电影公司,受凤凰公司导演鲍方邀请,复出拍摄了古装武侠悬疑故事片《密杀令》,这是她的最后一部电影。1978年曾被《长城画报》评选为香港大明星之一。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迎新晚会,陈思思以香港地区的艺人代表出场亮相。陈思思在晚会上不仅表演《三笑》中的经典唱段,还作为节目主持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陈思思生就一副正直耿介的侠义心肠,遇见大导演或大明星欺负人,她总是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陈思思从影十余年,主演影片三十余部。《三笑》红遍中国陈思思主演的《三笑》、《红蝙蝠公寓》、《新闻人物》等片曾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内地上映,《三笑》曾于1969年获第十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喜剧片奖,该片以家喻户晓的“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轻松喜庆的剧情、旋律优美的唱段以及主演俊美的扮相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在内地上映后,更是成就了票房神话,许多观众甚至先后数次去影院观看《三笑》,造就了当年难得一见的观影盛况。众说《三笑》秦怡:我们见过几次面,记忆中她是个很漂亮、眼睛大大的女孩子。我们谈过一次,时间不是太长。我对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双眼睛,眼睛就是她的灵魂。影迷王先生:1979年,我当时的单位弄来一台德律风根24英寸彩色电视机。电视台播放《三笑》那天,能容纳100多人的食堂连过道都站满了人,《三笑》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让我们陶醉了。十几年来看惯了《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的我们,看了电影《三笑》才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让人心动的东西叫“爱情”。 影迷杜女士:当年在《三笑》中看到陈思思,真有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真的没想到演员在电影里能那么美。陈思思总是那样美得让人沉醉。古典、高雅、俏丽、可爱、洋气,袅袅婷婷,尤其是她那双迷人的大眼睛。可惜,现如今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位绝代佳人了。亮相央视春晚上世纪八十年代,陈思思和“秋香”一起为广大内地观众所熟知。198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编导们就邀请了她和张明敏等香港艺人一起参加晚会。据了解,因为陈思思当时在香港演艺圈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虽然内地观众刚刚看到《三笑》不久,但距离陈思思出演《三笑》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春晚的编导也有些许顾虑。但当风采依旧的陈思思站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并唱出《三笑》的主题曲时,所有人的疑虑都打消了——陈思思还是陈思思,还是那个不变的俏“秋香”。平静离开陈思思因胰头癌后期并发症抢救无效,于2007年10月7日9时30分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享年69岁。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了陈思思去世的消息。据俞卓伟介绍,陈思思是2006年7月在华东医院检查身体时发现癌症的,当时已经晚期,不能进行手术了。2007年9月7日,陈思思再度入住华东医院时,病情已经严重恶化。其主治医生表示:“她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肝脏,形成很大的肿块。”尽管病情严重,但陈思思非常乐观,一直配合医生的治疗。10月7日,饱受病魔折磨的她陷入深度昏迷;经过一整天的抢救,陈思思平静地离开了人世,她的丈夫和女儿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著名香港电影人、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香港电影导演协会永远荣誉会长吴思远先生闻讯后表示非常悲痛。他告诉记者,陈思思是上一代香港电影人的代表,他1971年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疯狂杀手》就是由陈思思的丈夫高远主演的,当时陈思思曾来剧组探班,这是他第一次看到陈思思,那时候她已经息影,待人和善,一点都没有明星架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丹凤的人物经历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生于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当她随友人去合众影片公司看拍戏时,那娇小,甜美的外形,被导演朱石麟看中,便让她饰演影片《龙潭虎穴》中的丫环。时年16岁。朱石麟为她改名王丹凤,又在影片《肉》一片中扮演角色。由于她扮相很甜,表演纯真,自然,影片上映后,效果不错。不久又让她在《新渔光曲》一片中主演渔家女一角,一举轰动影坛,被影界称为“小周璇”,名噪一时。1942年后在“中联”、“华影”主演《三朵花》、《丹凤朝阳》、《教师万岁》等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泰、中电一厂、二厂主演《青春河边草》、《肠断天涯》、《无语问苍天》等影片。影片《青青河边草》,是一部根据美国影片《魂断蓝桥》改编的。王丹凤将女主角不幸遭遇及内心感情,揭示得含蓄,真切,成为她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1948年赴香港,在长城、南国等影片公司主演了《无语问苍天》、《琼楼恨》、《方帽子》等10几部电影。1951年返回上海,担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赵丹运用斯坦尼体系排练舞台剧“雷雨”,王丹凤饰四凤。还有舞台剧“家”中的鸣凤。两个角色,不同的人物内心,王丹凤将她多年积累的表演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把两个角色处理的既截然不同,又不失女性的含蓄与柔美,显露了她高深莫测的表演技巧。1957年她以优秀的演技,又出演了《护士日记》一片,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在护士岗位的思想发展与变化,在《女理发师》一片中,又以夸张、自然、可信的喜剧手法处理女主人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美好心灵。在主演古装片《桃花扇》中饰演才气横溢的俏丽多情名妓李香君,将女主人公可歌可泣的爱国精神,演得真挚,感人。以后又在《玉色蝴蝶》一片中,从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为她演员生涯中一次新尝试。1985年,王丹凤夫妇应美国白宫邀请参加在华盛顿举行的里根总统就职典礼。90年代初移居香港。王丹凤曾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王丹凤一生中扮演过各种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角色,而每一个角色她都表演的真实,可信。这与她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负于角色新的生命,新的内涵,是我国影坛上不可多得一位优秀女演员。 王丹凤异常出众的相貌和风华正茂的年龄,连同她主演的众多影片,自然引起了香港电影界同行的密切注意。于是,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向王丹凤发来诚挚的邀请,高薪聘请她在该公司即将开拍的新片中担任女主角。王丹凤为了拓展更为广阔的演艺天地,1948年11月便行色匆匆地赶往对自己来说十分陌生的香港。接着,王丹凤无暇顾及眼前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街市,就一头扎进了正在等待着她进入新角色的摄影棚里。在程步高编导的《锦绣天堂》、《瑶池鸳鸯》、乌莫方编剧、马徐维邦导演的《琼楼恨》、王元龙导演的《王氏四侠》、齐闻韶编剧、谭友六导演的《海外寻夫》、陶秦编剧、李萍倩、刘琼联合导演的《方帽子》等六部影片中,扮演一个个宜古宜今、性格各异、且很有光彩的女主人公形象。在这些影片的其中一部古装片《锦绣天堂》里,王丹凤再次圆梦和她崇拜的“电影皇后”胡蝶在一起配戏。而《王氏四侠》则专为王丹凤度身定做,导演王元龙还煞费苦心地为符合片名,不但亲自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且另请了著名影星王引、王人美,两男两女共同联合主演。可喜的是,王丹凤在香港拍摄的这几部影片,都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成绩,她那种小家碧玉型的少妇形象,深受香港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王丹凤在香港短短两年多时间,又迅速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在她面前的是一幅更为广阔而灿烂的前程美景。1950年初,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慰问、劳军演出。在广州这座被誉为“祖国的南大门”的新生城市里,王丹凤看到了解放了的人们一种无比喜庆的崭新精神风貌,心花怒放,处处感觉非同以往。他们一行又参观了驻地的兵营,人民解放军的艰苦朴素和良好的军容军纪,结合香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给年仅25岁的王丹凤震撼很大,感想颇深。紧接着,王丹凤又留在广州参加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通过几天来的学习,她看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光辉前景,体现到作为一个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自豪。回到香港之后,进步电影界学者司马文森、洪遒、齐闻韶等人像地下党一样,秘密组织大家学习《社会发展史》,暗自收听来自大陆捷报频传的喜讯,思想单纯、激进的王丹凤,再也不愿在她认为的港英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的香港空耗青春了,于是,王丹凤毅然拒绝了香港其他一些电影制片公司的拍片续约。在当年年底,在进步的电影人士司马文森等人的支持和帮助下,王丹凤满怀着对新中国电影事业的热爱和向往,与专程到香港前来接她的未婚夫柳和清一起,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倍感亲切和熟悉的上海。在解放了的上海,由千万双观众渴盼的眼睛,在等待着王丹凤回来塑造新的角色。 祖籍浙江宁波的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美丽与生俱来,她的外表惹人喜爱。经营旅店为业的爸爸给她起了个优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名叫玉凤。虽然说王玉凤并非艺术世家,但父母亲却爱看地方戏,每次上戏园或剧场的时候,总是把王玉凤带在身边。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光彩华丽的舞台在女儿稚嫩的心田播下了种子。她酷爱看电影,在自己的闺房的四周和床边,都贴满了从画报上剪下来的许多明星照和剧照,特别是把周璇、袁美云、胡蝶等人主演的电影奉为至爱,把她们当作自己最崇拜的“青春偶像”,凡是由她们主演的每一部电影,王玉凤都要想方设法的前往观看。在电影院里,她如痴如醉的观看着银幕上周璇、袁美云、胡蝶演绎着的动人角色,特别是看到她们扮演的不幸女性以那种悲剧结局而收场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银幕上的角色一起融入剧情之中,有时更是忍不住的在剧场里伤心的低声哭泣起来。虽然王玉凤也明白,这是演员们在演电影,但她却一时半会难以从银幕上的悲剧情节中及时的清醒过来。1941年,王玉凤已出落成犹如盛开的花朵一样的美丽少女,这时候她在爱国女中的中学读书生活也即将结束。王玉凤的邻居舒丽娟是“天一影片公司”和“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基本演员,1938年起先后在新华、华成、华影、国泰等影片公司任演员。她深知邻家小阿妹的王玉凤酷爱电影,有一天便带着王玉凤前往自己所在的电影公司参观。当时正在执导电影的导演朱石麟发现了王玉凤那俊秀的美貌,他当时就叫住王玉凤,和颜悦色询问她愿不愿意当一名电影演员。王玉凤听到导演的这番话,从心底里感到又惊又喜,但是,作为一名刚毕业的中学生,王玉凤还是老实地告诉朱导演,要先回家征得家长的意见以后再说。当王玉凤兴高采烈地把在电影公司遇见朱导演的情况,向父母高兴的汇报时,孰料,开旅店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女儿去干演员这一行。随后,王玉凤又再次来到电影公司,主动找到了导演朱石麟,述说心愿。朱石麟很是高兴,他当即让王玉凤在由他导演的影片《龙潭虎穴》的布景前,以扮演一个小丫头端茶的戏来试镜头,朱石麟发现镜头中的王玉凤不但十分上镜,而且非常抢眼。于是,朱石麟当即与王玉凤签订了3年的拍片合约。朱石麟对王玉凤未来的灿烂星途,寄予了最深切的厚望,于是,他还特别把“王玉凤”原名的这三个字,稍微改动了中间的一个字,去掉“玉”而换上“丹”字,为“丹凤朝阳”之意。王丹凤的艺名,便由此而来。 《龙潭虎穴》中的小丫头,仅仅只是王丹凤初上银幕“试镜头”的一个开端和起步。镜头里的给剧中人的老爷端茶的小丫头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娇美动人,虽然这个小的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并没有出现在公演的影片中,但王丹凤的出众容貌和质朴的表演,已经足以让朱石麟感到喜不自禁了。所以在当年,王丹凤便接着在朱石麟导演、桑弧编剧、顾也鲁、吴茵主演的《灵与肉》中扮演一个女学生。随后在当年年底,王丹凤又在于由编剧、屠光启导演的《新渔光曲》里一跃成为了女主角,与当时的红小生黄河配戏。当年由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脍炙人口,在1935年2月就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的“荣誉奖”,其中由著名音乐家任光所作的主题曲,旋律优美,极赋特色,广为流传。此次重新拍摄的《新渔光曲》,是在此基础之上另一种崭新的延伸。王丹凤就在这部《新渔光曲》的影片中,扮演了过去王人美所扮演的角色———受尽剥削欺凌、贫穷而又善良的渔家姑娘小猫。这一角色对王丹凤来说,不但显得特别的陌生,而且是与她的家境和个人的经历简直天壤之别。但是,充满神奇光与影的银幕诱惑力和对角色的深深喜爱,使王丹凤对这个极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情有独钟。尽管她在踏入银幕前后始终没有受过专门的表演训练,也缺乏长期拍戏的实践经验,可王丹凤对自己扮演的这个人物的悲叹命运首先是深深的感动。所以,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王丹凤在经过导演的耐心启发下,完全融入到了角色当中,把这个渔家女表演得真挚而传神。影片放映的时候,立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这部《新渔光曲》在某种意义上虽步人后尘,但有所创新的主题和艺术化的感染力,还是使这部影片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功。 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三年间,是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上海沦为“孤岛”的时期,上海的电影巨头张善琨把当时的各影业公司全部集中在一起,综合而成“中联影业公司”,后改为“华影影业公司”。王丹凤便先后在“中联”、“华影”影业公司陆续主演和参演了《落花恨》、《春》、《秋》、《博爱》、《断肠风月》、《浮云掩月》、《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万紫千红》、《新生》、《丹凤朝阳》、《红楼梦》、《大富之家》、《教师万岁》、《凯风》、《春江遗恨》、《情海沧桑》、《人海双珠》、《鹏程万里》、《莫负少年头》、《幽兰谱》等共计22个影片,在这些以家庭悲欢离合和男女情爱为主题的影片中,王丹凤扮演的几乎都是那种被侮辱、被摧残和被迫害的不幸女性形象和历经爱情波折的气质高雅的大家闺秀,银幕中不同的女主人公不尽相同的悲剧故事,牵动着银幕之外的无数观众的心,王丹凤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最闪光的著名电影明星,被誉为 “小周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之后,当时由“华影”一家独揽电影生产大权的一枝独秀,立刻被许多在战后如雨后春笋所纷沓成立的新的电影制片公司所取代。在1940年7月,柳中亮、柳中浩兄弟俩联合创办的“国泰”影业公司在上海率先挂牌亮相,在此之前,柳氏兄弟关闭曾经创业的“国华”影业公司,拒绝与日本人合作。此番他们重整旗鼓,投资开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杨小仲编导的《民族的火花》,杨小仲极力邀请王丹凤前来主演剧中的一个富有爱国思想的进步女教师的形象,这也是王丹凤在她主演和参演了25部电影之后,一改过去那种柔弱而不幸女性和形象姣美的大小姐的崭新戏路。这部进步影片是柳氏兄弟作为重定“国泰”之时的“开山之作”,由于该片内容首先符合和适应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一经献映,就立刻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于是,柳氏兄弟联合创办的“国泰”影业公司,在1945年到1950年期间,共拍摄不同题材和类形的影片多达40余部,其中既有进步的时事片、以抒情见长的文艺片、还有为迎合一部分观众的猎奇而拍摄的恐怖凶杀的惊险片,使他们的这家影业公司不但成为上海电影界的新宠,而且由于善意经营市场和懂得运行机制,而成为影业公司的一道最著名的品牌。其间,王丹凤作为一位“芙蓉出水”的新星,可自由选择拍片,她从不与任何一家影业公司固定签订合同,所以,非常自主地在各影业公司相继拍摄了《终身大事》、《青青河边草》、《月黑风高》、《乱点鸳鸯》、《鸾凤怨》、《断肠天涯》、《无语问苍天》、《珠光宝气》、《夜来风雨声》等9部著名的影片,故享有当时上海电影界著名女演员中拍片最多的“高产女星”之称誉。特别是让王丹凤感到万分欣喜的是,能与她昔日少女时代的“偶像”周璇、袁美云同时在同一部电影《红楼梦》中领衔主演,周璇扮演林黛玉,袁美云反串扮演贾宝玉,而王丹凤扮演的薜宝钗,一颦一笑,显示出一种大家闺秀的雍容与华贵,导演卜万苍之所以选择王丹凤,是认为她的年龄、相貌和气质最符合和贴近剧中人,这给起初总是担心与大明星配戏怕演不好的王丹凤信心大增。 1950年,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慰问解放军演出。11月,王丹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此时,王丹凤与柳和清正忙碌着在筹备两人的婚礼。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经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继而,王丹凤便重返影坛,在当年柳中亮独立门户创办的“大同”影业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摄的影片《彩凤双飞》。这部影片由朱端钧等人编剧、潘子农导演,王丹凤和李纬、陈述演对手戏。在影片完成后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营电影厂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随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又经过“公私合营”,全部归属于国营体制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12月,王丹凤成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女演员。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拆分成立了“天马”、“海燕”、“江南”三个电影制片厂。江南厂开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艾明之编剧、陶金导演的《护士日记》。这部影片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王丹凤扮演的那个年轻漂亮、积极向上的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崭新银幕形象。《护士日记》主要讲述青年女护士简素华为了服从国家建设需要,毅然离开上海,奔赴祖国边陲参加工业建设的故事。自从王丹凤拍摄电影以来,还从未扮演过这类新中国新女性的角色。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丹凤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在认真仔细地琢磨着简素华这个角色。随后,她来到上海护士专科学校,访谈了好多即将毕业的护士。摄制组到包头钢铁厂拍外景的时候,王丹凤又自觉深入到一群青年女工中去,她从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参加包钢建设的青年人中,汲取着塑造先进青年的营养。影片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其中适当加入了抒情化的爱情点缀,这是在当时一切强化政治要素、淡化艺术特点的非常时期,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影片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表现女护士简素华慈母般地哄着高昌平的女儿入睡时轻声哼唱的摇篮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简单的词句,流畅的曲谱,虽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儿歌,但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云阶所作的乐谱用在这里却极为合适,歌词里的“小燕子”所表现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简素华这样一代有志的青年女护士。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为了从生活真实出发,符合护士身份,主动提出让王丹凤自己亲自演唱。以前王丹凤曾在几部影片中演唱过电影插曲和主题歌,而这次在现场拍摄时,王丹凤是从她心底里所发出来的一种最佳的情绪融合。影片公映以后,凡是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哼唱几句,收得了很好的效果。“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插曲不但得到了少年儿童们的喜爱,而且也成为在大人们间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 1978年,王丹凤首先在参演的《失去记忆的人》中亮相,随后,王丹凤又与韩非、孙景路等老演员一起主演了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并于1980年在峨影厂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从那以后,王丹凤便再也没有接拍电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凤告别影坛的封箱之作。王丹凤淡出影坛后,她没有休闲在家,更没有停滞不前。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她深入基层,参政议政。改革开放30年来,王丹凤从一个著名影星,成长为在上海政协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频频亮相的社会活动家,一个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1985年1月20日,对于王丹凤和她丈夫柳和清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俩应邀来到华盛顿,参加美国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作为电影界人士,恐怕没有第二个像王丹凤夫妇那样受此礼遇。1989年丈夫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闯天下,在“美食天堂”之冠的香港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大获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香港的报纸如此评介“功德林”:别人开餐馆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作后盾,“功德林”就开得颇有文化修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传统文化的气息。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结婚50年为“金婚”,60年为“钻石婚”,王丹凤与柳和清已经携手走过了58个年头,已经跨越“金婚”,向“钻石婚”迈进。58年来,王丹凤无论是走红地毯,还是踏水车、踩秧田;无论是头顶光环的熠熠红星,还是下厂劳动的普通女工,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恪守相望,左右相随,忠于爱情,矢志不渝。 改革开放后,王丹凤申请去了香港,在那进而开了一家素食餐馆“功德林”,所用的食料,都是由中国民航专机每天从大陆产地空运去的,新鲜美味,色泽漂亮,生意红红火火,随后还开设了分店。据友人讲,去餐馆品味美食的顾客,最初大都是她昔日的观众,这些年逐渐扩大到崇拜她的海内外名流雅士和追星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丹凤定居香港开饭馆,是她在人生旅途大方向上的最佳选择。由于操作成功,生意兴隆,“功德林”素食餐馆已经继铜锣湾之后,又在九龙尖沙嘴发展了一个新的分店。虽然选择退出银幕,定居香港。然而她仍怀念电影界中的旧朋故友,经常与在香港的电影明星李丽华、陈云裳、夏梦、龚秋霞等交往。1985年,她夫妇俩曾应美国总统里根的邀请,出席就职典礼,还特地访问了中国电影皇后胡蝶,一起合影,留下珍贵的纪念。对于演戏,王丹凤已经是上海滩上功成名就的老牌影星,自1941年从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凤已经整整在银幕上塑造了54个艺术形象,成为大陆电影圈内无人可以攀比的高产明星。她16岁踏入银海、60岁下海经商,在电影界也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现今,对于倾情浇灌的“功德林”,夫妇俩潜心研究首创了几百种素食配菜,从而扬名香港饮食界,这可以说是王丹凤另外一种成功和辉煌。

默片时期的著名电影艺术家要五名

  阮玲玉、乐蒂、夏梦、蓝苹、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戏。

  化妆间,一个人对着镜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画眉。

  从后台一路奔波,在幕后悄悄凝望等待开场,再走过连接幕后和舞台的虎度门,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经成了戏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戏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闸路沁园村9号,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里,也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欢吃的八宝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药,她选择的是永远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宁。

  阮玲玉是整个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超级明星,她的一颦一笑中散发了当时上海的优雅气息,从处女作《挂名夫妻》开始,先后拍摄了《自杀合同》、《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戏杂志》举办“电影明星选举”中,阮玲玉以6179票当选第一名,这个时候的巨星胡蝶也仅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这些没有给阮玲玉带来所谓的幸福。

  25岁的阮玲玉最终死在舞台上,没有能从虎度门退回来。“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好快乐。”,她把遗书留给了下来。她活在公众的目光中,活在媒体的报道里,活在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唯独没有活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认识这些人么?你见过这些电影画报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过80,并且曾经做过追随时尚的年轻人,相信你给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们都是解放前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乐蒂、蓝苹……一代名伶,估计不少都已经香消玉殒,这里留下的是她们人生最美的时刻。

  乐蒂

  “古典美人”乐蒂小姐(1937-1968)以31岁的芳华离世,她从影的15年间,共计参演过44部电影。虽然短暂了些,但凭借着她独一无二的古典韵味及精湛演技,影坛至今仍无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与世长辞几十年后,仍能令无数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魅力,可谓永不停格的一则传奇。

  夏梦

  有“上帝杰作”之美誉的夏梦,曾经是长城电影公司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与石慧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在中国内地观众最早看到的香港电影中,夏梦主演的《抢新郎》《董小婉》和《故园春梦》无疑成为了代表作。而与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丽高贵且多才多艺的夏梦至今无人能敌。

  蓝苹

  在三十年代,一个年轻女演员开始在上海崭露头角,她先后主演了几部进步电影,但她自己却经历了被捕和婚变等戏剧性的变故,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做了一个改变她一生、也改变几十年中国现代史的决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员的时候叫蓝苹,她去了延安后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缓时,估计许多现在读到这篇文章的小朋友们,都还没有出生。

  蓝苹给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风光》、《狼山喋血记》、《联华交响曲》、《王老五》五部电影,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中国,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看到这些电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黄梅调歌唱电影的代表人物。十四岁以「小娟」的艺名开始演出厦语(即闽南语)电影,外销台湾及东南亚各地。

  凌波於1962年开始演出国语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装演出的黄梅调电影,她亦因此成为此类电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兰》(1964)、《宋宫秘史》(1965)、《西厢记》(1965)、《鱼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最著名。此片在台湾上映时轰动全岛,连映数月不辍,凌波因此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据说由於凌波是以女扮男装演出,不便领取「最佳男主角奖」,於是评审当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别奖」名目以赠。时至今日,台湾传媒提到凌波,无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见《梁山伯与祝英台》余威犹在。

  凌波也拍过不少非黄梅调电影,著名的有:《万古流芳》(1965)、《烽火万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哑巴与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兰》及《烽火万里情》两部电影荣登金马奖影后宝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坛,198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丽华

  河北省人,香港国语影坛的中流柢柱,有「影坛长青树」的美誉。父母均为京剧名伶,李丽华因而深受薰陶,曾随名伶章遏云学艺。1940年从影,拍过一百二十多部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假凤虚凰》(1946)、《误佳期》(1951)、《小凤仙》(1953)、《雪里红》(1956)、《杨贵妃》(1962)、《武则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凭《故都春梦》(1966)及《扬子江风云》(1969)两部电影荣膺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李丽华多部作品中,以《小凤仙》最为人熟悉。据说李丽华为其角色小凤仙设计了多套戏服,该批戏服在电影上映后竟然广受观众欢迎,竞相仿造,一度成为东南亚的流行服饰,号称「小凤仙装」,传为影坛佳话。

  李丽华1973年退出影坛,移居美国。夫婿严俊也是国语片的著名演员兼导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从二十年代末延续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国内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胡蝶饰演过娘姨、慈母、女教师、女演员、娼妓、舞女、阔小姐、劳动妇女、工厂女工等多种角色,她的气质富丽华贵、雅致脱俗,表演上温良敦厚、娇美风雅,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胡蝶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成为三、四十年代我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历史上最著名的国语片女演员。1934年出生于桂林,原籍广西宾阳,1949年随母来港定居,翌年被星探发掘,加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成为基本演员。1951年,转投永华电影公司,拍摄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红,成为当时两大电影公司电懋和邵氏的争夺对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风格、形式截然不同的电影。其中《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几部电影更令她四度成为亚洲影后。林黛曾与多位圈中人恋爱,1961年与曾任云南省长龙云的儿子龙绳勋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但后来林黛与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失救而死,年仅三十岁。当时她尚有两部电影《宝莲灯》(1965)及《蓝与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这两部电影也成为林黛的最后遗作。

  主要作品:

  《金莲花》(1957)

  《情场如战场》(1957)

  《貂蝉》(1958)

  《云裳艳后》(1959)

  白虹

  尤敏

求一首TVB经典配乐,曲调优美感伤,《金枝欲孽》《楚汉骄雄》中都多次出现。

你试下找喜多郎的音乐,因为通常武侠或古装的片子都用他的音乐,或者
1,
故乡的原风景
作者:宗次郎,日本陶笛大师

荒滩野。长河边。唯余昨夜一堆篝火灰烬,几丝残烟袅袅……

轩窗月下待归人,人自无期我自恋,不知归人何时还,且待海枯石烂!

2,
英雄的黎明,又名三国的黎明。
作者:横山菁儿,日本
本人最喜欢的曲子之一。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又凄美忧伤,令人惆怅。
由日本著名音乐人横山菁儿之作《三国志》的开篇曲! 为长达7小时的卡通电影《三国志》的开篇曲……也是日本自己精细的合成器配合以中国民乐乐器的一次结合展现发挥! 电影的第一部《英雄的黎明》,开场音乐更是古筝和合成器合作的精其实这首《三国的黎明》曾被《神雕侠侣》,《剑奴》等借用为剧情配乐……

3,
雨夜绝别
本人最喜欢的曲子之一。作者不详,佚名人士。好像是赵季平?
赵季平(1945年8月~),中国著名音乐家,著名画家 赵望云之子.原籍河北 束鹿,出生于甘肃 平凉,1970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70年7月参加工作,长期从事音乐创作。1985年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91年至今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和陕西省八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务。是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赢得了电影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成为我国目前电影音乐界获奖最多、奖次最高的音乐家。电影《红高粱》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获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孔繁森》获第十六届“金鸡”奖最佳作曲奖;电视剧《水浒传》获第十六届“飞天”奖最佳音乐桨,其中“好汉歌”获最佳歌曲奖、《嫂娘》获第十八届“金鹰”奖最佳音乐奖;歌曲《黄河鼓震》、《西部扬帆》获“五个一工程入选”奖、歌曲《祖国强大、国旗增色》获建国五十周年歌曲征集一等奖、《第一交响乐》获首届“金钟”奖优秀作品铜奖。
他的作品:琵琶协奏曲《祝福》和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曲》已录制唱盘,发行世界。在日本东京、京都相继举行个人音乐会。他与日本JVC唱片公司合作推出激光唱片《黄河遥遥》及系列电影激光唱片,为中国电影音乐走向世界开了先河。2000年上半年他为台湾舞剧《大漠孤烟直》创作了音乐,使舞剧在台北首演成功。95年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并拍摄专题记录片《音乐家——赵季平》在世界各地播放,1998年作为大陆唯一一位音乐家,他的作品被美国华纳•特得克古典唱片公司签约录制。2000年6月他创作的交响音画《太阳鸟》、交响叙事诗《霸王别姬》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在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上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同年7月他的室内乐作品《关山月——丝绸之路印象》被大提琴家马友友选中,并在美国成功首演。2001年他作曲的舞剧《情天•恨海圆明园》已经在北京首演。2003年3月他应邀在香港成功地举办了《乐坛神笔——赵季平专场音乐会》。

——古版《神雕侠侣》多次使用。
与音乐相比,文字实在苍白贫瘠,“雨夜诀别”——区区4个字,太过狭窄,太过渺小,有多少所谓“悲伤”、“忧郁”、“伤感”的音乐都可以贯以诸如此类的名字啊!幸福总是相似,不幸却各不相同,然而在这一曲面前,无论它叫什么,甚至我对它的作者、出处、背景一无所知,都一样让我落泪。这就是音乐的神奇,高山流水,樵夫与琴师,相知何必曾相识呢!

4,
天地孤影任我行
作者:陈勋奇
似乎出自电影《东邪西毒》。相当经典。故以刘镇伟一再将此曲用于《大话西游》,《天下无双》中。那电影开场时开山碎石的背景音乐,极其苍凉雄浑,后来大话西游里紫霞临死这段音乐飘扬的时候,不少人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5, 幽灵公主
作者:久石让,日本。
为宫崎骏动画幽灵公主的配乐。这个旋律对于熟悉宫崎骏动画的人来说不应该陌生,这是《幽灵公主》中的主题歌,作曲是日本电影配乐大师久石让,也是宫崎骏御用搭档,两人合作了全部的宫崎骏动画片,不仅仅为我们奉献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手绘动画极品,也构建了精致而庞大的魔法世界音乐体系。

6,笑傲江湖琴箫合奏曲
作者:胡伟立
作者介绍:曾创作过很多音乐作品,包括电影和电视剧插曲,他曾为数千集电视剧和百部电影作曲配乐,包括经典流行金曲<和你一起走过的日子>,<依然相爱>以及影视剧<书剑恩仇录>,<天若有情>,<小倩>,<东方不败>,<黄飞鸿>和<梁祝>,<鹿鼎记>,<醉拳>等插曲,他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杰出代表,为香港电影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多次获得香港流行音乐和电影音乐奖;许多香港著名歌手如刘德华,郭富诚,林忆莲,李克勤等都演唱过他创作的歌曲。
.
.....想刘正风与曲洋合奏时的那豪气干云的场面,人非人,道非道,魔非魔......唯有真情不灭! 令狐冲与任盈盈一人抚琴,一人吹箫,心意相通,其乐融融,配合得天衣无缝。一曲末了,两人相视一笑,一群白鸽自令狐冲肩头飞起……好一对神仙伴侣!只觉这琴箫合奏中更有千般柔情,万般婉转,比之古人所称道的琴瑟合鸣,另有一番深意!那是共历劫难的映证,是繁华褪尽、沧桑过后的释然!

7,
昔情难追
《昔情难追》
来源《东邪西毒》电影原声音乐
古版《神雕侠侣》第一集,李莫愁出场时:问世间情为何物……就是以其为背景。狄公自导自演视频《射雕》里面有这个曲子。忧伤,哀婉,沧桑,空灵。

8,温馨时刻
武侠音乐,忧伤凄美类动听的很多。但欢快优美而且经典的很少。
一般在恋人间恋爱的关键时刻出现比较多。感情发生微妙的变化,默默相拥不用说句哪怕是最动人的情话的时候,可以算是恋爱中最温馨的时刻。

9,断情殇
作者:黄沾,鲍比达(黄沾,本人最敬佩的作曲家之一,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已故。香港四大才子分别是蔡澜,黄沾,金庸,倪匡)
来源《情定少林寺》电视原声音乐,明显的少林背景。很明显的竹笛是主要乐器,一直贯穿在乐曲始末,另外穿插有木鱼的声音,还有另外一种声音,有点像拍击鼓面的声音,觉得电脑音效也可以做出来吧,就不知是真的鼓声还是电脑音效。

10,妙音鸟
作者:S E N S(神思者)????
清新脱俗,空灵缥缈
妙音鸟乃至圣之禽,千年一出,传说即便有情人阴阳相隔,此鸟仍然可以将死者魂魄衔返于人间.使人终成眷侣

11,《雪花神剑》箫曲:寒雪牵魂曲
杨恭如饰演的绛雪经常演唱,亦是背景音乐之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演这部戏时,杨恭如刚出道,据说这是她塑造最成功的一个古装人物,以后的形象都不能超越.全剧最扣人心弦的就是梅绛雪吹笛曲-----<<寒雪牵魂箫>>.

雪花神剑的笛曲,十年的经典,宛如天籁的乐声,常常能唤起人心里一点淡淡的忧伤,想起绛雪,美丽的却得不到爱情的女子,看她缓缓吹起这首曲子,肝肠寸断。

12,西天取经路遥遥
作者:卢冠廷,赵季平
幽怨的曲子带出的是遍地黄沙,光听歌就已经有很强烈的感动了,单看景就觉得心里有几分凄凉了。而音乐和景色却配合得如此得体,大话西游最一开始就预示这个电影的结局---不会按照规矩以圆满结束,感动之外还有伤心,很透彻的伤心。

13,宋家皇朝
作者:喜多郎
作者介绍:喜多郎生于1953年日本爱知县丰桥的农家,在他早年时候,受R&B音乐着名歌手Otis Redding的影响,高中时自学吉他并和朋友组成“信天翁”乐团。
在1970年代,他加入一个名为“Far East Family”乐队并跟随他们作全球的巡回演出。当他在欧洲演出时有幸与橘梦乐团的发起人Klaus Schulze会面,Klaus Schulze并教授他更多关于使用混响器的秘诀。
1976年,他离开“Far East Family”乐队并游历亚洲国家,如:中国、老挝、泰国、印度等。
喜多郎于1977年返回日本。1978年,喜多郎作为独立的音乐人开始了活动,发行第一枚唱片“天界”。从音乐史学角度听此碟,它拉开了东方New Age的序幕,打开了音乐的另一扇门。1979年又发行了“大地”和“Oasis”。1980年喜多郎担任了NHK的节目《丝绸之路》的音乐制作,节目受到好评,喜多郎作的主题曲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成了喜多郎的代表作之一。并吸引了很多支持新纪元运动的乐迷。同一年,他发行了作品集“丝绸之路1”和“丝绸之路2”,表现时的现场录音也获得好评,喜多郎一下子走红了。他的第一个演奏会于东京新宿区举办,在这次演奏会中,喜多郎是全球第一位使用混响器模仿40多种乐器的作曲家。然而,日本最具影响的公共传媒机构NHK使用他的歌曲原声带作为纪录片系列“丝绸之路”的主题曲,使他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增加。1981年发行唱片“敦煌”和“气”,次年又在日本全国30个城市巡回演出、并进行了亚洲巡回演出,成为最早在台湾和大陆演出的日本音乐家。
《丝绸之路》系列的推出以及佳作《敦煌》的面世,都让中国的听众备感亲切。对中国题材音乐如此情有独钟,是因为喜多郎一直坚持“中国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
1980年喜多郎与美国GeffenRecords签约,(他现在的唱片公司是DomoRecords),喜多郎的专辑正式进军美国。1986年,喜多郎打破了Geffen Records的唱片全球发行编排量;1987年,他与其他乐队(例如:Grateful Dead、Yes)协作唱片,销售量高达一千万张。之后他先后两次被提名到格莱美奖,并在1993年凭同名电影《天与地》专辑获得金球奖最佳原创音乐奖。
喜多郎于1992年为Beyond乐队负责演绎《长城》的前奏,歌曲收录于同年Beyond乐队发行的专辑《继续革命》。
继《天与地》之后他又创作专辑《宋家皇朝》,又赢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在喜多郎的音乐生涯中,被格莱美奖提名很多次。他最大的音乐成就是他凭个人专辑《思慕》Thinking of you于2001年获得格莱美奖。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线谱的喜多郎,从前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音乐(有点类似图画),但他的确是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除了演奏吉他、贝斯、键盘、箫及许多其他的乐器之外,他还作曲、编曲、制作。很多港台电视剧或电影都曾用其音乐作为配乐。如:TVB 神雕侠侣 1995、TVB 圆月弯刀 1996、TVB 天龙八部 1996、TVB 鹿鼎记 1998 等。

——如果说《天与地》是喜多郎在西洋管弦乐和中国民乐等风格结合初作尝试并取得不俗成绩的话,那么《宋家皇朝》的电影配乐就是喜多郎在这些方面融合得极为完美的力作了。这部电影的音乐却成为了经典。中国民乐的调式和西洋管弦乐大相径庭,这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很难结合得天衣无缝,而喜多郎做到了。

14,森林之春
作者:班得瑞
作者介绍:1990年发迹瑞士的班得瑞,来自一群爱好生命的年轻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源采样工程师等等青年才俊。团长奥利弗史瓦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人,不但专长多种乐器,更熟稳先进的录音工程。他的特别率先采用先进的数字采样技术,将自然界的声响,运用后期母带24bit数字录制,钜细糜遗地记录下来清晰无比音质。奥利弗史瓦兹更曾与为莎拉布莱曼制作“Timeto Say Good-bye”的天王制作人亚历士克里斯坦森合作,但挚爱新世纪音乐的他,最终选择将一身才华奉献给瑞士山林!
专辑:《仙
境》
《寂静山林》
《春
野》
《蓝色天际》

偶尔几声清越短促的琵琶,像花朵碎密如锦,飘浮在绿枝之间。轻柔清丽的电子乐,如广袤的天际几朵白云,悠然飘游,使得曲子的气韵更加柔和飘逸。揭开音乐禅意神圣的面纱,感觉到的是江南丝竹般的清幽。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

23,BEAT JP
作者:梁邦彦,是日籍韩国人,不是中国人!
12年前那部精武门之所以能让我记到现在,除了当时男性腺上激素分泌过多英雄情节过多子丹的表演太过华丽之外,这首每次打斗场面都会出现的背景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歌曲从头到尾都是用各种传统打击乐组成,气势宏伟。

24,望夫女
作者:S.E.N.S (神思者)
《望夫女》,开场就很大气,在竖琴的序幕以后,用了一段大提琴,哀而不伤的全曲展开,远去的丈夫会不会有重逢的一天呢?人,只是命运的棋子而已。。女性的悲哀,在于她们常常把丈夫看成最重要的部分,把人生都献给爱情。一曲《望夫女》,足以使人感慨。

25,睡莲
作者:贾鹏芳,现在给韩国游戏《永恒之塔》配乐的就有她。
二胡演奏家贾鹏芳简介:
1958年4月生,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日本东洋音乐学会会员。自幼受其兄影响,8岁开始学习二胡。1978年进入中央民族乐团。1979年开始任该团二胡独奏演员,1984年开始该团民族管弦乐队副首席。1980年起,先后为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录制了多首二胡独奏曲。1988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神州乐坛》专题介绍了他演奏的二胡,高胡,板胡,京胡独奏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英语,日语等多种语言向各国介绍了他所演奏的乐曲。中国《人才》杂志对他进行了专访并登载了他的成才历程。《中国画报》海外版也在艺术栏中专题介绍了他在中国及旅日后的艺术活动。1990年,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及中国国际台音像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他演奏的题为『明月千里寄相思』和『新婚别』的二胡独奏专辑录音带。

——取自贾鹏芳的《遥》专辑,里面的“二泉映月”、“河南小曲”、“怀乡曲”都是改编自同名中国传统曲目,其他曲子的作曲与所有曲子的编曲、专辑制作依然是由京田诚一担任。 《睡莲》此曲可说是现代二胡乐曲之名篇,也可以说是贾鹏芳的颠峰之作。
原以为二胡总是忧伤、凄清的,却没想到它也可以娓婉深情, 缱绻绵延。钢琴背景伴奏也增加了该曲的层次,去除了二胡独奏的单调,透出淡淡的思念。

26,风姿花传
作者:谷村新司?????
日本室町时代一代能乐大师世阿弥元清(1363—1443年)的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中说:“若能将此花,由我心传至君心,谓之风姿花传。”另外,日本文化习惯用花来赞美英雄...
风,原本无姿态可言,却可透过被它吹动的花去感受它,此谓之"风姿花传" ,
不知道前世谁是那阵风,谁是那朵花,谁又是望花感风之人。
人生在世,幻实不清,虚纯难定,祸福未知,那九死一生的血腥时刻,那一墙之外的冷冷残月,无耻过,猖狂过,残忍过,潇洒过,屈辱过,顿悟过,颤抖过,庆幸过,彷徨过,愤怒过,坚定过的灵魂可否在歌声中得以慰祭与重生?
看前方只可见风卷残云涌!

27,追忆
作者:班得瑞?
电影《东邪西毒》中出现过。

28,THE SOONG SISTER
作者:喜多郎
刚见到一段曲评,如下: 偶然的机会,当Cd--Rom里流出Bandari的《The Soong Sister》时不禁被她所征服。曲子是为电影《宋家王朝》所配的,如果看过电影,你就会明白,她是整部片子的灵魂,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而这部曲子的原作却正是那个被我的童年往事冲淡了的“喜多郎”。 悠远的古钟,叽叽的鸟鸣,又把人拉到了寂静山野中的寺庙,一对相恋的人他们是谁?“你爱的是冬天,我爱的是秋天,如果你前进一步,我后退一步,我们就来到了如火的夏天。”每每听到这段旋律,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山先生对庆龄的绵绵情话。钢琴的至纯至美的声音,并不太慢的慢板,却隐隐的露出女性特有的哀婉;大提琴柔情的和弦,渐起的波澜不惊的笛声,你能说这不是对宋氏三姐妹端庄仪态形象化的描述吗?而突然的节奏明快、铿锵有秩的一段军鼓,却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写实,然而这并不是整个曲子的主题。笛声,还是笛声把人们拉回了那个纷乱岁月里,对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如火如荼的革命的回忆之中--柔弱的女性和伟大的革命者,几番离合,几多无奈。 秋风瑟瑟,去日苦多。长路漫漫,人生几何。--这是Bandari版的《The Soong Sister》所讲述的故事。它一改“喜多郎”原曲沉重的行文,却平添了几分悲凉。女性化的曲子宣泄的是个性化的情绪,而厚重的曲子表达的却多是社会大情感,相比之下,前者更让人忘怀--这也许就是同曲不同感的原因罢。

28,绿野仙踪
作者:著名长笛大师Galway James
——冰雨冷敲半粒心,一夜瑟瑟到天明。
属于箫和钢琴的合奏曲。曲子在情感的至高点,刹那间巧妙的结尾,让情绪又回到了原点。

29,大明宫词序曲
顾名思义,电视剧《大明宫词》序曲。

30,泪花。
很多情感类电视节目经常用到。

31,渔舟唱晚
作者:浦琦璋
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

不知道有没有你想要的,都是古装出现的高频音乐

上一篇:dailyart杂志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报一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