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发展史论文第一时期
数学发展史论文第一时期
具体如下:
第一时期:数学形成时期(远古—公元前六世纪),这是人类建立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时期。人类从数数开始逐渐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简单的计算法,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形式,算术与几何还没有分开。
第二时期:初等数学时期、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十七世纪初)这个时期的基本的、最简单的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大约持续了两千年。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数、几何、代数。
第三时期:变量数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十九世纪末)变量数学产生于17世纪,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重大步骤:第一步是解析几何的产生;第二步是微积分(Calculus)的创立。
第四时期:现代数学时期(十九世纪末开始),数学发展的现代阶段的开端,以其所有的基础--------代数、几何、分析中的深刻变化为特征。
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是什么?
数学发展的历史介绍如下:
第一阶段:数学的萌芽时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六世纪)。
随着远古人类的发展,生活中慢慢涉及到数的应用,人类建立了最基本的数学概念。自然数出现了,有了简单的计算,并认识了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这一阶段数学发展的杰出代表为古巴比伦数学、中国数学、埃及数学等。这个时期的数学知识大致相当于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甚至比这个还要简单。
第二阶段:初等数学和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十六世纪末)。
随着历史的前进,数学也得到了极大发展。这一时期,希腊的数学家把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代表,引入了公理体系和严谨的证明,使数学变得更加完备,把数学由单纯具体的测量得出结论变为严格的抽象证明。
毕达哥拉斯学派完整了勾股定理的严谨证明进而发现了无理数,也由此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这也使得数学从有理数发展到了无理数。
第三阶段:变量数学阶段(公元十七世纪—十九世纪中后期)。
这一阶段也叫做近代数学阶段,数学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我国正处在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
这一阶段的标志是数学由常量转变为变量,其发展有两个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是解析几何的诞生。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变量引入数学,也把数字与图形结合了起来,为微积分的开创奠定的基础。
第二里程碑是微积分的创立。英国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牛顿,从物理的运动入手,通过引入无穷小量的概念,于1669年提出了微积分的概念,为近代数学的发展提供力最有利的工具,开辟了数学的新纪元。更是把数学从静态常量阶段推向了动态变量的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现代数学时期(1874年以后)。
1874年德国数学康托创立了集合论,标志着现代数学时期的到来,同时也是纯粹数学的开始。数学界三大巨头庞加莱、克莱因、希尔伯特的出现,也预示着数学更加的抽象和纯粹。也导致了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扑学和抽象代数四大抽象分支的崛起。
尽管由集合论所引发的第三次数学危机依然没有解决,但我们相信,危机的到来依然是数学发展的动力,危机的解决一定会让数学更上一层楼,这已经有前两次数学危机所证实。当然了,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人所能理解的范围,除了专门的数学人才,其他人估计一辈子也不会碰到更不会直接用到。
古代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我要写论文
★古代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宋元数学是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北宋王朝统一中国后,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 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
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819年英国人霍纳(william george horner)才得出同样的方法。贾宪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巴斯加三角”。(《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佚)
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粮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
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 del 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
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测圆海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成果。在《测圆海镜?序》中,李冶批判了轻视科学实践,以数学为“九九贱技”、“玩物丧志”等谬论。
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etienne 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james 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issac 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
另外,其它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发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纵横图(幻方)的研究、小数(十进分数)具体的应用、珠算的出现等等。
这一时期民间数学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伊斯兰国家之间的数学知识的交流也得到了发展。
参考:
宋元数学发展史论文
上一篇:企业刊物财务板块文章
下一篇:职业高中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