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出版社官网吕编辑
农业出版社官网吕编辑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自然界的物质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变换着不同约形态。从宏观的角度上看,这种变换可以称之为循环,例如组成人体的元素在某一宇宙时期也许是某一星云的一部分,而星云又可能是恒星的痕迹,同时它又可以组成新的恒星,形成新星系,演化出新的“人体”。
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是植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又称植物营养物质地质淋溶过程)与植物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又称生物积累过程)之间的矛盾统一过程。
前者是地表岩石因风化作用而释出的各种植物营养物质随水流进入海洋,由此形成的沉积岩一旦因海底上升再度成为陆地时,又经受风化,重新释放所含营养物质的过程。
后者是岩石风化中释放出的植物营养物质一部分被植物所吸收,植物死亡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又重新释放供下一代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
地质大循环为土壤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生物小循环则使土壤的形成成为现实。没有地质大循环就不可能有生物小循环;没有生物小循环则成土母质不可能具有肥力特征而形成土壤。
扩展资料:
地质大循环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地质大循环中的内力和外力塑造地表形态,从而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如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是一片汪洋大海,再如,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地质大循环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以岩石的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与土壤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风化过程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原生矿物的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合成。淋溶过程使有效养分向土壤下层和土体以外移动,而不是集中在表层,具有促进土壤物质更新和土壤剖面发育的作用。不同的岩石会发育不同的土壤,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地质大循环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地质循环中形成的各类沉积岩中许多沉积矿产,如:铁矿、锰矿、铝土、磷矿等,都是有用矿物富集起来,为人们开采利用的矿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质大循环
万国鼎的主要论著
1 万国鼎.改进我国蚕业刍议.1920年1月.2 万国鼎.说蚁.科学5(7),1920年7月.3 万国鼎.机会世界.科学5(12),1920年12月.4 万国鼎.我国蚕业概况.商务印书馆,1921年.5 万国鼎.蚕业史.中华农学会会报(蚕业),1921年3月.6 万国鼎.蚕业考.中华农学会会报(蚕业),1921年.7 万国鼎.中国蚕业书籍考.农林新报,1924年9月10期.8 万国鼎.新桥字典.中华书局,1926年.9 万国鼎.农业书版解题.农林新报,1926年138期.10 万国鼎.泽榖农书解题.农林新报,1926年5月.11 万国鼎.中西对照历史纪年图表.商务印书馆,1927年.12 万国鼎.土地改良法.商务印书馆,1928年.13 万国鼎.古今图书集成考略.商务印书馆,1928年2卷2期.14 万国鼎.古农书概论.农林新报(63),1928年133期.15 万国鼎.《齐民要术》解题.“图书馆学”季刊,1928年2卷3期.16 万国鼎.金陵大学图书馆中文地理书目.金陵学报,1929年.17 万国鼎.殷代农业.金陵光,1930年16卷2期.18 万国鼎.商民族之农业.金陵光,1930年17卷1期.19 万国鼎.中国之榨蚕业.农矿公报24,1930年5月.20 万国鼎.王祯农书考略.图书馆学季刊,1930年4卷2期.21 万国鼎.农书考略.图书馆学季刊,1930年4卷3—4卷.22 万国鼎.传统农本主义.农业周报,1931年1卷1期.23 万国鼎.农桑撮要解题.图书馆特刊,1931年3月.24 万国鼎.农桑撮要考略.图书馆特刊,1931年5卷2期.25 万国鼎.茶书二十九种题记.图书馆学季刊,1931年5卷2期.26 万国鼎.农史随笔.金陵学报,1932年2卷2期.27 万国鼎.金陵图书馆方志目.金陵学报,1933年.28 万国鼎.中国田制史.商务印书馆,1933年.29 万国鼎.南京市旗地问题.正中书局,1934年.30 万国鼎.《汜胜之书辑释》.农业出版社,1952年.31 万国鼎.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光明日报,1955年4月15日.32 万国鼎.汜胜之和他的著作《汜胜之书》.光明日报,1955年3月28日 .33 万国鼎.《齐民要术》所记载的农业技术及其在中国农业技术史上的地位.南京农学院学报, 1956年.34 万国鼎.论《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历史研究》,1956年1期.35 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商务印书馆,1956年.36 万国鼎.我国二千三百年前对等距密植全苗的理论与方法.农业学报,1956年8期.37 万国鼎.中国古代对于土壤种类及其分布的知识.南京农学院学报,1956年1期.38 万国鼎.祖国丰富的农学遗产.人民日报,1956年8月4日.39 万国鼎.《汜胜之书》的整理和分析,兼和石声汉先生商榷.南京农院学报,1957年2期.40 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农业遗产研究集刊》,1958年.41 万国鼎.区田法的研究.《农业遗产研究集刊》,1958年.42 万国鼎.八字宪法的历史根源.农业学报,1959年5期.43 万国鼎.耦耕考.《农史研究集刊》,1959年.44 万国鼎.唐尺考.《农史研究集刊》,1959年.45 万国鼎.吕氏春秋的性质及其在农学上的价值.《农史研究集刊》,1959年.46 万国鼎.秦汉度量衡亩考.《农史研究集刊》,1959年.47 万国鼎.《中国农学史》.科学出版社,1959年.48 万国鼎.《五谷史话》.中华书局,1961年4月.49 万国鼎.《王祯农书》.中华书局,1962年4月.50 万国鼎.中国玉米小史.作物学报,1962年1卷2期.51 万国鼎.吕氏春秋中的农学.中国农报,1962年1期.52 万国鼎.农史文献中所见的农作制.中国农报,1962年2期.53 万国鼎.《汜胜之书》.中国农报,1962年2期.54 万国鼎.吕氏春秋.中国农报,1962年2期.55 万国鼎.崔寔《四民月令》.中国农报,1962年3期.56 万国鼎.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农报,1962年4期.57 万国鼎.韩鄂《四时纂要》.中国农报,1962年5期.58 万国鼎.陈旉《农书》.中国农报,1962年6期.59 万国鼎.花生史话.中国农报,1962年.60 万国鼎.元司农司《农桑辑要》.中国农报,1962年7期.61 万国鼎.申论稷是谷子.中国农报,1962年7期.62 万国鼎.王祯《农书》.中国农报,1962年8期.63 万国鼎.鲁明善《农桑撮要》.中国农报,1962年9期.64 万国鼎.俞贞木《种树书》.中国农报,1962年10期.65 万国鼎.邝璠《便民备纂》.中国农报,1962年11期.66 万国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报,1962年12期.67 万国鼎.从古代农书记载看我国农作制的一些演变.河北日报,1962年2月.68 万国鼎.五谷起源.大公报,1962年4月8日.69 万国鼎.大麦、小麦史话.大公报,1962年4月17日70 万国鼎.水稻史话.大公报,1962年4月22日.71 万国鼎.五谷是什么?大公报,1962年4月.72 万国鼎.谷子史话.大公报,1962年4月.73 万国鼎.玉米史话.大公报,1962年4月.74 万国鼎.高粱史话.大公报,1962年5月.75 万国鼎.马铃薯史话.大公报,1962年5月.76 万国鼎.《陈旉农书》评价.图书馆学季刊,1963年3期.77 万国鼎.《王祯农业》的版本.图书馆学季刊,1963年3期.78 万国鼎.《陈旉农书校注》.农业出版社,1965年.
菜甜了如何处理
加点盐或者水,如果实在不行就重做吧
上一篇:杂志投稿的格式是怎样的
下一篇:编辑中级职称的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