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杂志
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Ritual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Southeastern Chinese Community, 1368-1949. Leiden: Brill, 2013.《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马丁·盖尔归来》(译著),纳塔莉·泽蒙·戴维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译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历史之岛》(合译校),马歇尔·萨林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福建宗教史》(合著),陈支平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论文2012 Daoist Priests and Imperial Sacrific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Case of the Imperial Music Office (Shenye Guan), 1379–1743,Late imperial China,Volume 33, Number 1, June 2012。2011《祭谱与游谱:有关闽西 客家族谱相关仪式的笔记》,《相聚休休亭:傅衣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2011《时间与主义》,《读书》2011年,第7期。2010《不倦的教诲,不灭的薪火——读<杨国桢教授治史五十年纪念文集>》,《人文国际》第2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0《正德癸酉平阳尧庙改制考:平阳尧庙〈三圣庙碑〉解读》,载《民俗曲艺》第167期(2010.3)2010《赦罪书的诗学与政治: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楼案中的虚构>》,载《人文国际》创刊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2009 Review of Brigitte Baptandier, The Lady of Linshui: A Chinese Female Cult. Published in The China Journal, no. 62, July 20092009 “民间”何在?——从弗里德曼谈到中国宗教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收入复旦文史专刊之二《“民间”何在,谁之“信仰”》,中华书局,第1-25页。2008《清初中国东南地区的粮户归宗改革——来自闽南的例证》,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2008《〈文化贸易:清代至是国时期四堡的书籍交易〉评介 》,载《历史研究》2008年第4期。2008《强盗、高僧和死者的“契约意识”》,载《东方早报·书评周刊》2008年10月19日,又载《书评的解剖》(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第四辑,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版2008《 明清时期的神乐观与王朝礼仪——道教与王朝礼仪互动的一个侧面》,《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第32-42页。2008 《明清时期的礼生与王朝礼仪》,《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九卷,第245-257页。2007 《道教传统、士大夫文化与地方社会:宋明以来闽西四保邹公崇拜研究》,《历史研究》第3期,第72-89页。2007《风水:一个社会文化史的诠释》,载《读书》2007年第12期。2006 Village Rituals, Imperial Sacrifices, and Taoist Liturg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 Study in the Jiwenben (Manuals of Sacrificial Essays) of Sibao, Fujian. 族群、历史与文化亚洲联合论坛:人物与地域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国立中央大学客家学院主办,第237-287页。2006《 明清时期华南地区的祖先画像崇拜习俗》,《厦大史学》第二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第181-197页。2005 《明末至民国华南地区的族田与乡村社会——以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52-60页。2004 《墟市、宗族与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国时期闽西四保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第185-198页。2004 《亦礼亦俗——晚清至民国闽西四保礼生的初步分析》,《历史人类学学刊》第2卷第2期,第53-82页。2003 《明清时期闽西四保的乡约》,《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卷第2期,第21-45页。2002《 “我们”印第安人与“你们”美国人”》,《读书》第9期,第32-38页。2000《清代广东“不落家”史料一则》,《民俗研究》2000年第2期。1998 17至18世纪闽西佃农的抗租、农村社会与乡民文化。《中国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139-150页。1998《重利·扬名显亲·中国的资本主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5期。1997《评〈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3期。1997《十九世纪南洋华人合会试探》,《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S1期1997《中国传统社会基层管理的模式》,《福建学刊》1997年第5期1995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厦门大学学报》第2期,第78-84页。1995《九龙江流域的山区经济与沿海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1995年第2期。1994 《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第3期,第57-69页。1993《传统中国的市场与社会结构——对施坚雅中国市场体系理论和宏观区域理论的反思》,《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1993《宋元以来闽西社会的土客之争与佃农斗争》,《中国社会经济史》1993年第2期。1991《唐中后期敦煌的家庭变迁和社邑》,《敦煌研究》1991年第3期。
华人华侨的历史由来
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人是指已经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人。“华侨”一词的由来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只是从秦朝开始,陆续有中国人移居日本,到南北朝时期,移居日本的人数逐渐增加,从而日本称他们为秦人。晋朝时期,也称移居国外的人为汉人或侨人,《隋书?食货志》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达,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多,他们多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载:“唐人者,诸番呼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如在南洋一带,中国之物品亦多挂上“唐”字,如唐人的墓葬、唐舶、唐服、唐衫、唐山、唐文、唐人街等等。明清时期,仍多称“唐人”、“唐山人”。“唐山”是海外游子们对祖国的一种习惯称呼,也有的称为“华人”,“中华人”等。清代有“汉人”、“闽粤人”、“中华人”等称呼,到清末以后,又有了“华民”、“华工”、“华商”、“华人”等称谓。“华”与“侨”,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华”“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1878年,清驻美使臣陈兰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国寓居国外的人称为“侨民”。“侨民”便成为一种专称。1883年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奏章中使用了“华侨”一词。1904年,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经费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从此以后,“华侨”一词普遍成为寄居海外的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 “华人”一词的由来晚清民国时期,使用“华侨”一词来泛指在国外居住的具有中国血统的人,而华侨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亦具有中国籍。清政府《大清国籍条例》(1909)、北洋政府《修正国籍法》(1914)和国民政府《国籍法》(1929)等三部国籍法均有规定:对于“数世不归”的华侨,继续保留其中国国籍,即所谓“冀其后裔绵延”,无论若干世系仍属中国国籍。因此,凡是具有中国血统而居住国外的人,都被认为是华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情况就不同了。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于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正式宣布不承认华侨的双重国籍,并与有关国家签订了关于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此后“华侨”一词只适用于仍然保持中国国籍的中国侨民,而已经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人,已非中国公民,换之以“华人”或“外籍华人”称之。1980年9月,我国政府又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第三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第九条)。由于上述的变化,华侨人数急剧下降,据目前统计,华侨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7%,华人占92.3% ,即九成以上的绝对多数是华人,而不是华侨。尽管现在新华侨的人数与日俱增,但与华人相比,数量仍然很小。这种变化导致了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重大变革,随着在中国出生、能够讲中国语(包括方言)、持中国籍的第一代移民的逐渐减少,在居住国出生、能够操居住国语言(同时还有汉语)、有居住国国籍的第二、三代以至其以后世代的人口益增多。前者被称作“华侨”,后者与其相异,则被称为“华人”,当地化程度更深者被称为“华裔”,也有人称拥有居住国国籍者为“华人”,在居住国出生者为“华裔”。华侨与华人是有着历史的因果联系的,外籍华人是从华侨演变而来。因此,当人们在以他们为研究和描述对象的时候,在书刊和文章上,标上“华侨华人”为其题名,如《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世界华侨华人词典》等。现在在某些场合,诸如有持中国籍华侨与持外国籍的华人在一起集会和联欢时,为方便,有时会统一使用“华侨华人”之综合称谓。
有没有什么比较专业的历史报纸或杂志可以订阅
一类权威核心期刊
历史研究
二类权威核心期刊
1.近代史研究2.中国史研究3.世界历史4.史学理论研究5.考古学报6.文献
三类权威核心期刊
1.清史研究 2.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3.抗日战争研究 4.史林 5.史学史研究 6.史学月刊 7.安徽史学 8.西域研究 9.史学集刊 10.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1.当代中国史研究 12.历史档案 13.民国档案 14.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5.敦煌学辑刊 16.中国史研究动态 17.历史教学 18.历史教学问题 19.中国地方志 20.中华文化论坛 21.文史
还有就是各重点大学的学报了
上一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小木虫
下一篇:住宅与房地产期刊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