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包头医学院学报封底照片

发布时间:2023-12-08 18:49

包头医学院学报封底照片

不好发。包头医学院学报不好发,但是文章质量高,或者是比较有名望的研究机构出来的成果还是有优势的,《包头医学院学报》是医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包头医学院学报见刊快吗

还是挺快的,一般2-3个月就可以见刊了。稿约中注明一般1周左右给出意见,20天无处理意见,则可以改投,见刊周期从近几期的文章看,2-3个月就可以见刊了。

包头医学院的教学科研

拥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为1864人;在校各类成人教育本、专科生885余人。 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25100平方米,有83个教室,可容纳9000余名学生同时上课;图书馆面积21400平方米,有18个阅览室、自习室,同时可供2000人阅览学习,馆藏图书64万余册(种),电子图书29万余种(册);实验室面积33660平方米,一次性可供4000名学生做实验。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建成了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现有教职工(含附院、职院)2335名,其中正高职称191名,副高职称467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91人, 6人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办的《包头医学院学报》为省级公开发行刊物,2007年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奖。形成了一支阵容整齐、结构趋于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具有培养多层次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开展医学科研的实力和优势。现有自治区重点学科1个,院级重点学科5个;有4个研究所和5个研究室,这些研究机构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近几年,承担科研课题64项,多次获得研究成果,其中有33项成果获得省、市级奖励。学院图书馆藏书17.8万册,外文图书1.9万册,期刊杂志735种,拥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存”。有供外语学习的现代化的外语语音室和调频发射台;学院设有设备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中心;办有《包头医学院学报》、《包头医学院院刊》。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认真实施了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成效明显。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79名,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0.92%,生师比为12.95: 1,医学门类生师比为8.20: 1,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45.38%, 45岁以下教师占75.99%,有外校学缘的教师占65.44%,形成一支职称、学位、年龄、学缘等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根据教学需要积极扩大师资队伍的同时,始终关注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重视改善师资队伍的职称、学位、年龄和学缘结构。近三年,共选派130人赴国内外院校深造学习,已有22人通过在职学习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有36人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引进优秀人才11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5人,副高职称的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109人。学院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有33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8人,占师资总数的43.7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有184人,占师资总数的54.44%;45岁以下的教师有 261 人,占师资总数的77.22 %;具有外校学缘的教师有222人,占师资总数的65.68%。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逐渐优化,发展趋势良好,符合教育部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出台了加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成长的环境。现有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17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63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17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 1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7人,入选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1人。学院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通过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资助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等措施,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十一五”期间,学院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以培养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专任教师数量也同步增加,确保生师比控制在16:1以内,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为此,学院将采取如下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补充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加大对教师攻读学位的资助和奖励力度,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学位,对高学历优秀人才在出国进修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国家留学基金,支持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学习、合作研究或参加培训;遴选校级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对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在出国进修、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并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国家和自治区各种高层次人才的评选和培养. 1998年1、临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与动态血压的关系;2、无创性心功能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 1999年1、神经外科手术入路的研究;2、用自创足蹬复位法治疗髋关节前后脱位的临床研究;3、指掌侧固有 神经的纤维解剖分支分布关系及临床应用;4、眼球挫伤与血清锌、铜的关系研究;5、20%甘露醇颈动脉推注抢救脑血管病后天幕疝形成观察研究。 2000年1、用足蹬复位法治疗髋关节前后脱位的临床研究;2、指掌侧固有神经的纤维解剖分支分布关系及临床应用;3、反流性食管炎病理机制及治疗的研究;4、包头市区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症易患因素及对健康影响的研究;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电图研究。 2001年1、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与高血压预后的关系;2、中国北方七群体红细胞血痕ADA、AK1、EAP的遗传多态性研究;3、丙咪嗪、尼莫地平及两者联合应用抗抑郁作用的实验药理学研究;4、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5、心率变异谱分析的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 2002年1、内蒙地区TT病毒流行情况及可能临床意义的研究;2、包头市老年人心理状况分析及生活质量评价;3、上皮性卵巢癌G-CSF受体的研究;4、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5、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 2003年1、知识分子代谢综合征及相关疾病和因素研究;2、利用复合菌种多次发酵制作马奶制品;3、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变异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4、 半导体激光对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NO SOD影响的研究。 2004年1、黄芪及不同蛋白饮食对肾病综合征大鼠代谢及疗效作用观察;2、经内镜以点带面内外引流治疗胆道梗阻研究;3、《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指导》;4、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研究与应用;5、新型肝炎相关病毒TTV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2005年1、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对照的研究;2、包头市交通道路事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3、《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指导》;4、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透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影响研究;5、贺普丁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病毒基因变异的研究。 2006年1、幽门螺杆菌和自由基(No)与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关系;2、ACE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3、AC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4、慢性肾功能衰竭与慢性炎症反应状态;5、T淋巴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实验研究。 2007年1、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透患者一氧化氮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影响的研究;2、AC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3、肽网支架自体骨移植颅骨缺损再造成形术;4、内蒙古汉族IgA肾病患者TNFß基因多态性与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关系的研究;5、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探析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

探析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

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全面、生动有趣等特点,挖掘出新媒体在学生医德教育方面的潜力。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艰巨性,明确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法与采取相应措施。

摘要: 为了实现培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学人才的目标,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加强学生的医德教育。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从思想上加强重视,注重开展入学教育、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规范医德教育内容,创新医德教育形式等方面对医德教育工作的发展策略进行了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对策

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而言,医德教育在学生的成才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谓医德教育“,它主要是为了培养医学生如何快速融入职业角色和处理与领导同事之间、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1]因此,培养一名医术精湛的医者和一名兼具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是我们的目标。

一、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现状

医务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们担负着预防疾病、康复治病、治病救人的重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医疗工作环境的恶化、医患纠纷的增加、个别医务工作人员医德的滑坡,以及医务工作者的巨大压力,加之学校教育对医德教育的疏忽,医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这些现象极大冲击着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工作。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基地,应当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工作,强化医德、医风等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至关重要。总体而言,“我国医学院校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会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适应医学发展的大方向”。[2]

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医德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延续性

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医术精湛更要医德高尚。但是,目前而言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重专业轻医德”的现象,把过度的精力投入在了学生的专业技术上,而忽视了医德的教育。虽然也开设了医学伦理课、医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但对医学生的医德培养仍缺乏延续性,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建立。例如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由于医院与学校之间的推诿,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更别说步入医院与社会之后,所重视的更加是如何提高专业技术与积累临床经验,对医德的继续教育少之又少。

(二)医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或者辅导员承担医学院校的德育课程,尚没有形成专业的医德教育团队。“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93.6%的医学生认为导师的言传身教对医学生的影响显著或者较好”。[3]然而,医学院校的导师或者医学专业教师并没有被纳入德育教育团队之中。其次,思想政治老师与辅导员大多都不具有医学专业背景,他们由于没有接触过临床实践,只能根据自身理解对医德教育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教学中难于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此外,教师团队结构的年轻化、知识积累的不足,都导致对一些社会重大问题的理解不深入、不深刻、把握不准确等,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医德教育的效果。

(三)医德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目前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基本上选用的.都是普通高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与课本,缺乏专业的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脱节、创新不足、缺乏针对性,进而形成了空洞的说教课。所开设的医学伦理课,缺乏对医德教育的深入研究,落后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新的医学伦理问题诸如医患纠纷处理、医事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影响了学生医德水平的提高。

(四)医德教育形式单一

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德课程基本上仍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将课本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刻板枯燥、缺乏生动性、缺乏老师的言传身教,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强,缺乏实践性,导致学生对医德教育的反感,产生厌恶情绪。同时互联网、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的德育方法尚未被重视,而这些正是大学生目前所喜欢和依赖的通讯方式。而新媒体上关于医德医风的知识还比较缺乏,利用率尚不高。由此可知,以往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加强医德教育对策的几点思考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工作本身和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医德素质,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给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思想上加强重视,明确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医学院校应当改变传统的“重专业、轻医德”的现象,充分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专业技能中医德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把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时,明确认识到“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努力培养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4]

(二)强化人学教育,增强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我们绝大多数学医的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之所以选择学医,仅仅是因为医生受人尊敬、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可靠、收入乐观等等,可是对医生这一行业并不十分了解,对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等知之甚少,所以开展入学教育对于大一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开展入学教育,新生可以了解学校的历史、学校的发展情况、教学力量、办学特色、学校的社会贡献、附属医院的情况等相关信息。其次,入学教育上通过专业老师对本专业的讲解以及临床经验的传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就业去向等信息,也可以了解到多元化社会的变化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医生提出的新挑战。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可以使广大新生对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对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上产生清晰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增强医生这一职业的职业使命感。郑重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会使新生明白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崇高的使命和肩负的责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质量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专门医德教育机构的成立迫在眉睫,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道德高尚、技术过硬的专业医德教育团队,同时高校应定期组织跨学科的学术交流,紧密联系医学教育的实际与卫生行业的特殊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德教育。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正视从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将典型的一个医患关系案例引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名医务工作者在岗位中的成长经历,了解医界的“仁心仁术”。通过社会实践、课堂自由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的道德心理体验。面对医德教育团队师资力量匮乏的现象,我们应鼓励医学院校的导师或者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医德教育的重任,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医德的内容。专业课的老师应做到言传身教,把授业与传道紧密结合起来,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医德意识与医德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无形之中树立医德医风的良好理念与高尚品质。

(四)规范医德内容

医学院校开展的医德教育,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服务思想教育,强调的是专业思想与献身教育二者结合。二是医德医风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品质,牢固树立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不以医谋私、敲诈勒索、谋取钱财。三是医患沟通艺术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学习等。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第一要强化医德理论课的力度,将医德理论教育贯穿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中。医学院校应从思政老师所面对学生的专业入手,加强对老师的医学专业培训,使老师们做到政治与医学兼习,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第二要合理开展心理教学,我们可以考虑把相类似专业的心理教学重新进行整合,细化心理教学。例如在心理教学中重视医患沟通艺术的教育,及早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面对的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避免他们走向岗位时的手足无措。第三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健康与生命,必须对基本的法律常识有所了解,学会合理的保护自己。

(五)创新医德教育形式

首先,充分认识到现代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做法,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考虑在开设医学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渗透医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组织学生参观人体标本陈列室的同时,通过介绍捐献遗体的崇高行为,教育学生尊重尸体、尊重标本;在用动物做实验的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等等。其次,应强化社会专业实践与医德教育的结合,一要加强临床见习与实习阶段的医德教育,通过目睹带教老师问诊、体检、诊断、治疗等环节,感受带教老师对每一个患者的关心和耐心,从而培养广大学生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耐心负责的职业道德。同时要鼓励学生向临床一线的医德高尚的医护人员学习,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二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组织社区义诊、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在医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志愿帮扶老、弱、病、残者,从而提高学生的医德素养。

(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

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迅速、信息全面、生动有趣等特点,挖掘出新媒体在学生医德教育方面的潜力。根据学生目前通讯方式的特点,应努力占领现代媒体、微信、QQ、微博等网络阵地,开拓医德教育的新天地。首先,医学院校的网站可以开辟医德专栏。以医学生为主体,从内容、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网络医德教育的开发、引导和监管,宣传全国或者地方的先进医疗事迹并实时更新,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其次,医德教育团队形成合力,巩固网络教育平台。导师、医学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形成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群体,通过最新网络运用平台,如微信、微博、QQ、博客等,进行先进医德理念宣传、热点医师话题与最新时政点评等,并与学生积极互动,碰撞出属于当代医学生特有的医德火花。[5]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的成功与否事关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医德教育必须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并伴随终身。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艰巨性,明确目前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方法与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为培养出医术精湛、德高尚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昕,黄蕾蕾.美医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4,30(1):84-88.

[2]卢玉军.浅谈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50):47-48.

[3]陈山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52-55

[4]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意见[Z].1997.

[5]郑丽丽,陈梨清.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5):136-138.

上一篇:关于低碳发展战略的论文

下一篇:动物营养学报作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