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复合材料学报第七届编委

发布时间:2023-12-12 06:21

复合材料学报第七届编委

杨庆生,男,中共党员,1962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故城县,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复合材料学报编委,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会员。主讲课程有《材料力学》《塑性力学》《弹性力学》等。研究领域有新型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复合材料力学,细观力学等。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 - 澳国际合作项目“ 用逆方法识别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 ”。学术专著有《结构理论》等。

李灏的生平

李灏在青少年时期就对数学与物理学有浓厚的兴趣。1934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同年考入上海市交通大学。1935年,他参加上海市各界救国联合会,并是学生界救国会的负责人之一,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初,他转入圣约翰大学物理系学习,于1939年冬毕业。1940年起,他在圣约翰大学物理系任教员并同时攻读数学学位,于194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他的硕士论文《对数势论》得到了教授们的称赞。从此,他开始了漫长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生涯。最初,他在圣约翰大学任教至1945年,1946至1949年,在之江大学和上海工专任讲师和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应聘于东北工学院,担任数学系系主任。1951年到湖南大学任力学教授。1953年因院系调整,李灏来到武汉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理工大学),自那以后,他一直在华中工学院任教。与此同时,他还在中山大学、中南工业大学和武汉工业大学等校兼任教授。李灏在力学界担任了众多的社会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他参加发起组织中国数学学会;60年代初,他积极筹建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并担任秘书长。在他的组织下,湖北省力学学会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学会之一。后来,他在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任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他还曾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理事,以及断裂力学专业组副组长和疲劳力学专业组副组长,并是国家科委理论与应用力学组的成员,曾多次参加全国力学发展规划工作。在此期间,他接受中国力学学会的聘请,筹办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学报》并任副主编。此外,他还是《应用数学与力学》杂志的常务编委、 《科学探索》杂志的名誉编委,以及《复合材料学报》的编委。在国际上,他则是法国著名刊物《理论与应用力学》的国际编委和国际刊物《工程材料和结构的疲劳与断裂》的编委。

崔红的介绍

崔红,女,1969年出生,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2004年评聘为研究员。中国电工学会炭-石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合材料学报》《固体火箭技术》《宇航材料工艺》编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航天十佳科技青年、陕西省国防十大杰出青年、2005~2007年度航天奖。主要从事航天发动机用炭/炭复合材料技术基础、抗烧蚀炭/炭复合材料研究。

杨庆生的学术专著

(截止到2006年)[1]秦庆华,杨庆生,非均匀材料多场耦合行为的宏细观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2]叶红玲,杨庆生.结构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杨庆生,有限元法—理论、实现和发展,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材,2002.[4]杨庆生,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力学与设计,由铁路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3月.[5]陈浩然,杨庆生.短纤维复合材料线性与非线性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复合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进展》,第五章,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30]ZhuXiong,ectdingsofthe1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ositeMaterials(ICCM13),June2001.[31]PengXirong,dingsofthe1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ositeMaterials(ICCM13),June2001.[32]ZhengD.H.,dingsofthe1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ositeMaterials(ICCM13),June2001.[33]ZhengDai-hua,LiPei-xun,tionofdelaminatedloadandultimatebearingcapacityofconcrete-FRPhybridbeamsProc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ompositeStructures-11(ICCS-11),2001.[34]YangQingsheng,QinQinghua,icalandnumericalinvestigationofinterfacialstressesofFRP-concretehybridstructureProc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ompositeStructures-11(ICCS-11),2001.[35]YangQ.S.,chanics2000(dings),,Xi'an,China,uaUniversityPress,2000,pp735-740.[36]YangQ.S.,chanics2000(dings),,Xi'an,China,uaUniversityPress,2000,pp729-734.[37]icalbehaviorofsmartcomposites,ProceedingsofICAM'96,1996,Beijing.[38]ChenH.,dingsofICCM-9,Madrid,Spain,1993.[39]ChenH.,tiodingsofISCMS'92,Beijing,1992.中文学术期刊[40]李春江,杨庆生.水泥水化过程的细观力学模型与性能演化.复合材料学报,2006,23⑴,117-123.[41]杨庆生,崔彩琴,卢绪智.生物软组织的化学-力学耦合理论与有限元分析.复合材料学报.[42]许芳,杨庆生.含夹杂生物软组织的超弹性本构关系.复合材料学报.[43]彭细荣,杨庆生.杂交梁界面剪应力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应用力学学报,2005,22⑴:114-118.[44]杨庆生,郑代华,孙方平.杂交结构界面应力的理论与数值分析土木工程学报,2003,36⑿:26-30.[45]彭细荣,杨庆生.纤维拔出实验的样本尺寸效应,复合材料学报,2002,10:84-89.[46]彭细荣,杨庆生.杂交结构的研究进展.力学与实践,2001,23:1-7.[47]杨庆生,郑代华.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的横向弹塑性性能研究.复合材料学报,2000,17⑴:122-125.[48]郑代华,杨庆生.多相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预测.铁道学报,2000,22⑵:86-89.[49]杨庆生.智能复合材料的本构关系.复合材料学报,1999,15⑴.[50]杨庆生,郑代华.多相夹杂材料的有效性能.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⑴.[51]杨庆生,郑代华.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⑷.[52]杨庆生,杨卫.纤维复合材料的损伤韧度设计.复合材料学报,1998,14⑴.[53]杨庆生,杨卫.多相材料的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力学学报,1998,17⑶.[54]杨庆生,孙艳丰.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铁道学报,1997,19⑸.[55]杨庆生,杨卫.界面裂纹的路径选择与数值模拟.力学学报,1997,29⑶.[56]杨庆生,杨卫.强韧化材料的细观力学设计.力学进展,1997,27⑵.[57]杨庆生,杨卫.断裂过程的有限元模拟.计算力学学报,1997,16⑷.[58]杨庆生.智能复合材料的能量释放率与增韧机理.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21⑷.[59]杨庆生.智能复合材料的热力学行为.固体力学学报,1996,9⑷.[60]杨庆生,杨卫等.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与参数设计.力学与实践,1996,18⑶.[61]杨庆生,唐立民,陈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塑性变形和宏观力学行为.复合材料学报,1995,12⑶.[62]杨庆生.短纤维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模型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4,34⑵.[63]杨庆生.纤维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行为:体分比与应变率的影响.应用力学学报,1994,11⑷.[64]杨庆生,陈浩然.单向复合材料的弹塑性行为研究.复合材料学报,1993,10⑷.[65]杨庆生,陈浩然.夹杂问题中的自洽有限元法和复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性能.复合材料学报,1992,9⑴.[66]杨庆生,陈浩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蠕变和松弛.计算结构力学及应用,1992,9⑷.[67]杨庆生.复合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计算机模拟.复合材料学报,1992,9⑷.[68]杨庆生,陈浩然,唐立民.端头脱粘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32⑹.国内学术会议论文集(主要)[69]杨庆生.复合材料的均匀化与宏观性能NCCM-13论文集.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pp1670-1675.[70]杨庆生,李春江.时间相关细观结构的力学模型与宏观性能演化.复合材料力学现代进展研讨会,大连,2005.[71]杨庆生,崔彩琴,卢绪智.生物软组织的力学-化学耦合理论与有限元分析.第2届全国生物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天津,2005.[72]杨庆生.材料多物理耦合性能的宏细观理论.中国力学学术大会2005,北京,2005.[73]崔彩琴,杨庆生.生物软骨组织的力学-化学耦合性能分析.中国力学学术大会,2005.[74]卢绪智,杨庆生.导电聚合物的电-力、化-力耦合理论及数值计算.中国力学学术大会,2005.[75]王海明,杨庆生.人体左心室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中国力学学术大会,2005.[76]陈浩,杨庆生.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中国力学学术大会,2005.[77]许芳,杨庆生.含血管生物软组织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国力学学术大会,2005.[78]陈浩,杨庆生.纤维复合材料性能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北京力学会第10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4.[79]崔彩琴,杨庆生.膨胀生物材料的四相模型和混合理论.北京力学会第10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4.[80]卢绪智,杨庆生.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模型.北京力学会第10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4.[81]chedingsofConferenceofChineseYoungScientist,Shanghai.,(inChinese),2004.分析技术[82]杨庆生.周期性微结构的有限元和边界元分析技术.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03论文集:工程与科学中的计算力学,2003,472-479.[83]彭细荣,刘彦青,杨庆生.FRP-混凝土杂交梁界面应力的参数影响分析.北京力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27-29.[84]秦岭,刘彦青,杨庆生.轴向荷载下杂交柱的极限承载能力.北京力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50-51.[85]陈浩,杨庆生.自然有限元法.北京力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85-87.[86]杨庆生.工程结构的加固翻新技术与杂交结构的研究进展.北京力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56-58.[87]杨庆生.周期性微结构的有限元和边界元分析技术.第4届全国计算力学大会论文集,2003,北京.[88]杨庆生,郑代华.形状记忆合金复合材料的多机理增韧.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成立40周年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4,北京.[89]杨庆生,郑代华.含有任意夹杂复合材料的有效模量理论.第十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上海.[90]杨庆生,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进展。第十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大会报告),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上海.[91]杨庆生,郑代华.纤维束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大会,1998,北京.[92]杨庆生,杨卫.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损坏过程.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北京.[93]杨庆生,曾学贵,魏庆朝.高速铁路中的若干力学问题.现代力学与科技进步,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北京.[94]杨庆生,杨卫.复合材料细观破坏与韧性计算.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北京.[95]杨庆生,杨卫.强韧化材料细观力学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第三届全国细观力学学术会议,1995,杭州.[96]杨庆生.复合材料中的应力三轴性.复合材料进展,航空出版社,第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1994,南京.[97]杨庆生.复合材料界面破坏力学.复合材料进展,航空出版社,第八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1994,南京.[98]杨庆生.基于统一本构理论的有限元法.计算力学的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第四届全国计算力学大会,1993,武汉.计算细观力学进展[99]杨庆生.计算细观力学进展.首届全国博士后学术大会文集,1993,北京.[100]杨庆生,陈浩然.复合材料弹塑性本构关系的预测.第七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文集,1992,7,大连.[101]杨庆生,陈浩然.含有基体损伤的复合材料高温蠕变分析.第七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文集,1992,7,大连.[102]杨庆生,陈浩然,唐立民.复合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的计算机模拟.第三届全国青年材料研讨会文集,1991,9,大连.[103]杨庆生,陈浩然.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全国复合材料新进展学术会议文集,1991,10,济南.[104]杨庆生,陈浩然.界面部分脱粘的多相介质的有效性能.第二届全国细观实验技术与计算方法研讨会文集,1991,10,西安.[105]杨庆生,陈浩然.两相介质中夹杂形状对有效性能的影响.第四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1990,10,合肥.[106]杨庆生.随机增强理论.计算数学增刊,科学出版社,第四届全国青年力学学术会议,1990,青岛.软件著作权[107]杨庆生,陈浩.复合材料细观力学设计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004.12.28:2004SRBJ1177

上一篇:读写算全是发表文章吗

下一篇:成都理工大学报到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