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中国古代人物画赏析文章

发布时间:2023-12-06 22:39

中国古代人物画赏析文章

《韩熙载夜宴图》 简介

顾闳中,江南人,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他绘制的《韩熙载夜宴图》,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分裂的年代,而在绘画艺术上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意境的追求和对情趣的探索,使山水画与花鸟画得到新的发展,预示着绘画将由叙事状物转向抒情达意的更高层面。五代人物画也更为精进,融汇了秦汉的纯朴豪放,魏晋的隽永含蓄,逐渐将大唐的恢宏绚丽淡化疏朗简雅的风尚。然而人物画并未能摆脱“宣教化、助人伦”的世俗功能,要求生动地再现现实的事件和人物,在客观上直接促进了写实技巧的发展。从古代人物画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还可以通过那些或禾农丽丰腴、或柔淑温婉的生动形象了解那个时代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境界。

据《宣和画谱》记载,《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的宅第窥视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画中的主要人物南唐中书舍人韩熙载,出身北方豪族,避难来到南唐,李后主欲命其为宰相,而韩熙载见国事日非,不愿担当此任,遂终日纵情声色,与宾客作长夜之饮,画中的其他人物也大多真有其人,如状元郎粲、和尚德明等,都是韩常的常客。画卷里,韩熙载虽放浪形骸,但始终双眉紧锁,难掩忧心忡忡。桌案都比较低矮,正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过渡时期,琵琶箫鼓、秀墩床榻,室内的陈设器物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点。现实主义的题材要求画家深入地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目识心记,悉心体会,然后艺术地再现,把自然形态上升为艺术形态。

《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画家在构图上作了精心安排,每段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人物组合,每段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生,富有节奏感,图中三个屏风绝不雷同的处理方法体现了画家巧妙的构思。人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全图之势蓄于画卷之内,紧密而富有张力。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烛台,红烛高照,点明了《夜宴图》特定的时间,而并不精心描绘夜色,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意象表现手法与方式共同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五代人物画中肖像画的技巧前所未有地发展,顾闳中就是一位著名的肖像画家。古代称肖像画为“写真”,“真”就是指对象内在的精神本质,即“神”,具备了高超的写真技巧,对创作人物画来说自然是得心应手。通过对不同对象的形体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而对主人公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直到曲终人散,各个不同的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沉郁寡欢,与夜宴歌舞戏乐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特殊的个性,十分传神,由此深化了《夜宴图》的内涵。

无论是设色还是用笔,《夜宴图》的表现技法堪称精湛娴熟。古人善用矿物质颜料作画,历经岁月的磨砺依然璀璨夺目。《夜宴图》多处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古人作画,专尚用笔,在准确地把握了对象的形体特征以后,用笔除了勾画出对象的外在轮廓之外,同时具有表达对象本质的要求,线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元素,在东方绘画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味。用笔的变化概括起来说是“轻重疾徐,偏正曲直”八个字,实践起来却是千变万化,全凭画家妙悟,自然灵变。《夜宴图》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人物衣纹组合丰富有变化,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

中国古代文人画鉴赏

  展子虔:隋朝画家,历北齐、北周,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他擅画人马、山水、台阁。相传他画人物描法细致,画马立者有走动之势,卧者呈起跃之状,写山川远近有咫尺千里之气概。曾在洛阳、长安、江都等地寺院绘佛教壁画。

  代表作《游春图》,描写贵族游春的情景,是现存最古的卷轴山水画(也有人认为它不是真迹,而是后人的复制品)。这幅画上有宋徽宗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游春图》纵43厘米,横80.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卷前有宋徽宗赵佶手书“展子虔游春图”的题签,藏故宫博物院。《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留传下来的作品,也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卷轴式山水画作品。

  传为隋代画家展子虔作。是我国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画上有宋徽宗赵佶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字。它生动地描绘出我国大地上的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的神态。各种花树点满山野,桃红柳绿,相映成正职。山上有骑马的游人,水中有乘船的妇女,瀑布前有桥,远山近坡,层次显明。在色彩上,运用了浓重的青绿填色,作为全画的主调,有勾无皴。这种浓重的青绿色调,正是春天自然景色的特征。这种画法的特色,发展到了唐代的李思训、
  李昭道父子,便形成了“青绿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

  在这幅画上,作者以圆劲的线条和浓丽的青绿色彩,描绘了贵族、仕女于郊野湖山中骑马泛舟,踏青赏春的景色。画面在空间处理上克服了以往山水画中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状况,画面上山峦起伏逶迤,湖水微波广阔深远,有咫尺千里之感。在技法上,作者以墨线勾勒出山川屋宇的轮廓,后填敷青绿颜色,再以深色复勾一遍,并点出人物 、树木,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游春图》,以春景入画,立意于春,故所画景物,以春之明媚与人之生机所显,用色以春之青绿填为画之主调,以至发展到后来的“青碧山水”。游人,尽其乐于青碧之间的自然景色,可想春之生发之情趣。

怎样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

人物画一直都是大家喜欢的,而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也是有不少流传下来题材。中国古代人物画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
中国古代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这是任何一个画种都应首先考虑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成就一幅完美画面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写生色彩与装饰色彩的关系,掌握了一整套的装饰色彩理论,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与统一,对色彩的运用上你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自如,好的作品便不断的滚滚而来。
①、首先,在服从环境装饰,工艺制作以及题材内容的前提下,先确定一种色彩或一种暖色,如是暖色,也应确定是黄、是橙、是红,确定的这种色彩(包括与相近的色彩)的面积应占总画面至少60%、70%以及80%或更多的比例,或整个画面都控制在这种色彩气氛之下,才能取得色调协调统一。
装饰画和装饰设计中也有用两种色彩或两种以上色彩平分画面保的情况,造成极强的图案性,也是很好的,但也要求有统一的感觉(借助构图、造型和色彩的均衡等手法)。
②、为取得色调的协调统一,不要求色彩限制,即用色不要太多,要简练,即使用色丰富的装饰画,从效果上看,第一印象也要给人以简练的感觉。在简练的前提下,包含着丰富的细部变化,否则, 难以达到色调的协调与统一。
③、适当应用“补救色”。在装饰画创作中黑、白、灰、金、银色这些被称之为极色的淡色,属于色彩系色彩。补救色和任何颜色在一起都在两个不协调的颜色中间。用以上五色中的任何颜色在一起或色块一界(隔开一点)就立刻变的协调统一,能协调、能统一、如黑能增进邻近暖色之暖,白色能减弱邻近暖色之暖,反之冷色近于黑,就失去光明,邻近于白则增进光辉。金银色设计中起点缀和中和作用,但使用时要惜墨如金;滥用,也可化高贵为低俗。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赏析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曹不兴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他能在长五十尺的绢上画一像,须臾即成,而头身四肢比例都没有差错。虽然他的作品无存,但从这些传说中也可以窥见他的才能。曹不兴画的佛像,根据中亚(萨玛堪)僧人康僧会传入的为稿本。他曾利用在屏风上误落的墨迹绘成一蝇,而引起孙权误为真蝇,用手去弹,于是传为美谈。而曹不兴更以画龙出名,唐代还保存着他画龙的真迹。但曹不兴的作品主要的是人物画,尤其是佛教的画像。曹不兴在过去被认为是最早的知名佛像画家。
  卫协、张墨在当时有“画圣”之称。卫协的声誉尤高,为顾恺之和其他南朝画家及评论家一再赞扬。谢赫甚至认为卫协有划时代的意义,“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唐代已经很罕见。就记载中的作品题目可见,大多数是历史故事画和若干佛教画。
  这一时期留下的善画者的名字,还有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史道硕、王廙、谢赫等。
  他们作品的题材,一部分明显地是

结合<<幽篁座啸图>>分析古代人物画艺术特征

  作者 禹之鼎(公元1647—1716年),字尚(上)吉,一字尚其,号慎齐,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熙间供奉内廷。善画小像,亦能山水、花鸟。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其写真多白描,秀媚古雅,一时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康熙五十五年卒,年七十岁。

  此图画清代诗坛领袖渔洋山人王士祯。王士祯临坐于铺有裘皮的磐石上,眉清目秀,长发朱唇,横琴未弹,若有所思,具有诗人学者气质。衣纹用柳叶描,颇生动;以水墨写幽篁,有元人法;石用披麻皱。溪流向远处淡化,令人遐思,皓月当空,更增寂静雅趣。作者录王维诗以烘托画意。画前提“幽篁坐啸”四字,款署“海宁门人陈奕禧”。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特点: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例如:
  从以上作品可以见到,唐代人物画达到的高度艺术水平。
  五代人物画的杰作——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其他如明代“写真”代表作——曾鲸的《张卿子像》,作者在传统肖像画法强调“墨骨”和“传神”的基础上,融合西洋画法创造了更重墨染和体积感的“凹凸法”,为中国传统肖像画开辟了新路子。画中描写了杭州名医张卿子的肖像,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位医学家不求名利、和善坦荡的神态风貌。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除了前面介绍的《韩熙载夜宴图》属于传统的长卷式的人物画外,场面更为繁广的应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
  例如,上面谈话到的人物画,从画法上讲都属于工笔画。其中有工笔重彩,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有工笔淡设色,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曾鲸的《张卿子像》。 应当指出的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既有如上述的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画。后者的代表作以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最为典型。寥寥数笔就把大诗人李白那种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十分传神,真可谓笔简意赅。
  以上所谈到的中国古代人物画,都是著名画家的作品。中国历史上一些不知名的工匠创作的人物画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古代的工匠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动人的艺术形象。

上一篇:人民交通杂志社上级部门

下一篇:期刊论文定稿到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