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思想理论教育期刊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3-12-09 09:35

思想理论教育期刊编辑部

1.1 来稿请用5号字,1.5倍行距,A4纸打印,并请同时提交电子稿。为审稿方便,请另页给出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E-mail地址等。1.2 撰稿要求文稿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1.3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茶陵北路21号216室 《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 邮编:200032

小学教育刊物有哪些

问题一:小学教育核心期刊有哪些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有哪些
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大学教学、高教探索、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数学教育学报、教育科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大学教育、教育与经济、中国电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理科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国教育学刊、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评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职教论坛、复旦教育论坛、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校教育管理、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探索、中国远程教育、教育发展研究、开放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思想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教育与现代化、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教论坛、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理工高教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大学教育科学、中国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化学教学、外国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成人教育、人民教育、生物学教学、辽宁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大学(学术版)、教育导刊、教学与管理、教育月刊、中小学管理、中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通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物理、化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教学、中学政治教育参考、物理教学、中学化学教育参考

问题二:著名的中小学教育杂志及其出版社有哪些 中小学教育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中小学教育杂志是合法刊物来的,确定是的,...8)

问题三:小学教育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例如中国鸣网的《继续教育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中国成人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当代教育论坛》《教学与管理》等

问题四:小学生报刊有哪些? 小学生报刊有哪些
1、《小学生学习报》 河南省郑州市顺河路11号《小学生学习报》(一二年级版)(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编辑部 450004
2、《小天使报》(小学作文大王) 湖南省长沙市八一路227号《小天使报》(小学作文大王)编辑部410001
3、《作文大王》(小学版) 广西桂林市普陀路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作文大王》(小学版)编辑部541004
4、《百家作文指导》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西佳路《百家作文指导》杂志社 163712
5、《少年智力开发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822号《少年智力开发报》(一二年级版)(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编辑部 050081
6、《语文报 ? 小学版》 山西省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语文报 ? 小学版》编辑部030012
7、《学习方法报》 山西省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学习方法报》(一二年级版)(三四年级版)(五六年级版)编辑部 030031
8、《作文周刊》(小学版) 山西省临汾尧都区鼓楼东路261号《作文周刊》(小学版)编辑部 041000
9、《作文与阅读报》(小学版) 辽宁省铁岭市邮政局第38号信箱《作文与阅读报》(小学版)编辑部 112000
10、《小学生语文学习》 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10室《小学生语文学习》编辑部 210009 [email protected]

问题五: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杂志有哪些 期刊名称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CN号 61-1031/G4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文种
发行范围 公开
出版状态
语文的期刊有,但小学语文的期刊比较少。主管单位是国家机关的就是国家级期刊。
投稿最好的办法就是订阅期刊,然后对期刊有了了解再去投稿。

问题六:教育期刊有哪些 全世界注册的有ISSN的期刊有170多万种,中国出版的期刊也有1万多种,其中教育类的期刊很多,你可以使用中外专业数据库进行查找,例如中文的,可以使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读秀等。查找方法以中国知网查找教育类的为例,在中国知网(ki/)首页,点击右上方的“出版物检索”导航,进入出版物检索界面,选择“期刊”文献类型,再选择“全部来源分类”的“社会科学(B类)”,即可查找到教育类的各种期刊。检索界面见下图。

问题七:中小学教育杂志 有几个版本? 多了

问题八:知名的教育期刊有那些? 教育学电子版中文期刊 文件格式:XLS/Microsoft Excel - HTML版 刊名,来源数据库,ISSN,CN,校权威期刊目录,CSSCI,中文核心要目总览,印刷版馆藏期刊目录链接 ...湖北中小学实验室,VIP,1007-6565,42-1291 湖北中小学实验室,万方,1007-6565 湖南教育,...

问题九:请问中小学教育国家级CN刊物有哪些?怎么区分省级CN刊物与国家级CN刊物? 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家新闻出版署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有期刊8889种,这些期刊都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配发国内统一刊号的。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 *** 行为。
那么从最权威的新闻出版署的说法来看,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所以如果单位没有特别规定的话,实在没有必要太在乎国家 级省级的区别。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单位还是存在对国家级、省级刊物的不同划分,并且在职称评聘中也多少用到了这些标准。
归纳起来,一般认为 “国家级”期刊,即由中央机关、国务院各部委、中字头的学会(像中国法学会)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 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省级”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 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对于什么CN刊物,这个问题确实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正规刊物,一般有两个刊号,一个是ISSN刊号,也叫国际刊号,另一个就是CN刊号,也叫国内标准刊号。国际刊号不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国外 对杂志管理得很松散,注册一个杂志社就像注册一个公司一样简单。但是CN刊号则不同,我们国家对杂志登记管理得是很严格的,私人是不允储办杂志的,企业也不可以,只能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且必须在新闻出版局登记,接受年审等各项审查,在新闻出版局登记的刊物都有一个CN刊号。这就是大多数职称评聘及各院校所最为看重的,否则会被视为地方性刊物或内部刊物,不能算学术成果的。

问题十:基础教育核心期刊有哪些? 有《教学与管理》,是北大核心期刊,适合中小学教育者投稿

从什么地方可以查到期刊杂志的国家级省级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7
  《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8
  《中国教育报》
  (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9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社科院

  10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东北师范大学

  11
  《中小学教师培训》
  东北师范大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科院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来看,促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科技优势的,主要有下列一些条件和因素:

一是资本主义的先发优势。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

义日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972年版,第819页)以英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学生经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为什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要高于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如何看待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回答,涉及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以及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理论困惑等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所取得的优势十分明显,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也必须注意到,在这一历史事实背后,有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深入研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述优势产生的条件、原因,从而澄清在这一问题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为例,英国设在印度的东印度公司仅1793年一年的食盐垄断就为英国带来80万英镑的利润。殖民掠夺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过程。

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管理体制的调整。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吸取了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采取国家干预政策,避免了单纯的市场经济自发性调节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占支出比重来影响社会总需求;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利息率和货币供应量;通过对工资和物价的管理,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之间的关系,保持生产和消费的均衡和社会的稳定;通过经济计划这种综合调节形式,对本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激励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也改变了资本主义早期所采取的残酷剥削的方式,注重研究企业管理中人的需要层次和动力结构,通过吸收工人参与一定的企业管理、支持工人入股等方式,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些调整,既缓解了国内阶级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正常运转。

三是通过经济全球化发展自己。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密切。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利弊得失又是不尽相同的。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经济全球化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显然更为有利。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控制和操纵国际经济组织,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规则,并力图将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固定化、合法化;它们在全力推进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以不等价交换关系,迅速获取最大利益;它们还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利用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全方位地进行金融扩张和金融投机,造成他国利益的损失,自己从中获利。

四是科技、教育和经济的互动。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先导和加速作用,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和驱动作用。当代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又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发展高科技,加紧人才的培养乃至争夺,通过科技、教育和经济的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在世界竞争的格局中占据了有利地位。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通过科技、教育和生产的

现代联合,抢占现代化发展的制高点。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20%;70年代上升至70%;到了90年代已上升至70%以上,其中教育和培训的份额占20%左右。中国目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还不到40%。目前中国高校录取率只有10%,而加拿大为100%,美国为80%,韩国为50%,世界平均水平为15%。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生产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知识和人才的积累不足。



虽然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较大优势,但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就此消失,资本主义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反,这些优势不仅不能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而且从长远来看,还会使这些矛盾深化,进而导致资本主义更大的危机。因为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以机器大工业和现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是不相适应的。具体来说,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不公的程度越来越大。在现代自动化大生产的背景下,劳动结构发生了变化,一般的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工人呈递减之势,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比重在增大,但劳动者受剥削的程度却加剧了。因为许多从事技术和管理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要远远高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自然地,技术劳动又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美国的剩余价值率1909年为110%,1950年为237%,1970年为289%,1987年为365%。二战后,尽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有所调整,但却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占有的不平等状况,而且这种状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张在量上又有新的发展。这在总体上表现为,雇佣工人人数在经济活动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加,以及在资本进一步集中基础上资本家人数相对减少。从分配角度来看,工人相对贫困在加剧,收入差距在扩大。美国公司经理1960年的平均收入是美国工人平均收入的40倍,1993年是149倍,1997年是326倍。在当代,占美国人口总数2‰的富豪,拥有美国公司总资产的60%以上,收入最高的1%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占美国家庭财富总和的90%。

二是南北差距在扩大。资本在一个国家的积累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引起国内的两极分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积累则会导致全球的两极分化,后者直接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第1期载文指出,“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10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拉大”。文章还指出,“30年前,世界上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是最穷20%人口收入的30倍,而今这一差距已经扩大为60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称,占全球1/5人口的发达国家拥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0%,占全球人口3/4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足20%。保障世界所有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教育只需要60亿美元,美国每年的化妆品消费就相当于这个数字;保障最不发达国家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需要130亿美元,而美国和西欧每年在饲养宠物方面的花费就相当于这个数字。南北差距拉大,是北方国家利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剥削南方国家的必然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纷纷走上独立解放的道路,世界范围内旧的殖民体系也随之崩溃,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依然在限制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这表现为,在生产领域,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未能彻底打破;在流通领域,不利于南方国家的贸易规则依然存在;在金融领域,一些重要的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继续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等等。

三是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就是要使资本价值增殖。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企业组织和生产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不断生产更多更便宜的商品投入市场竞争。在大量的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他们又利用各种现代技术和媒体来引导甚至误导人的消费。正如西方学者马尔库塞所言,当代资本主义不顾人的真实需要和生活质量,通过制造一种虚假的需求,以实现强迫性的消费。这种经济增长的结果,是资源和财富的浪费以及恶性消费、畸形消费的产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1/5,却消耗了世界80%的原料和产品。其中美国占世界人口不到1/20,却消耗了世界1/5的能源、1/3的世界矿物质。据统计,每个美国人每天要扔掉约4磅的垃圾,每人每年要消耗120吨的自然

资源,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耗的资源相当于12英亩农田和林地提供的可再生资源。资本主义这种急功近利、追逐利润的本性,将阻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优势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进一步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可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一是中国经济和科技的相对落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同近现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有着本质的联系。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军事力量,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它们在中国经营轻工业和重工业企业,直接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利用掠夺来的资金优势,借款给中国政府,并在中国开设银行,垄断了中国的金融和财政。帝国主义不仅在城市以商品竞争压倒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而且还渗透到了农村,形成了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的剥削网,残酷地剥削广大中国农民和其他劳苦大众。帝国主义还勾结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企图使它们在中国的统治永久化、合法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和科技是不可能发展的。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的根本体现,就在于它比资本主义更合理、更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新中国成立51年来,尽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从总体上,我们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新中国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时间里,创造了历史的奇迹。由于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的道路,通过科技、教育和经济相互作用,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世界银行1997年9月公开发表的《2020年的中国》评价:“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四倍多。在1978年到1995年间,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飞速增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推动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10月28日,教育部社政司、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本刊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了“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高校`两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会议以如何根据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高校“两课”应如何结合新的实际,积极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面对新世纪,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应如何加强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切实重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与引导为主要议题。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关专家学者有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俞家庆教授、北京大学钱淦荣教授、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志宏教授及张雷声教授、秦宣教授、张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章维教授、本刊编辑部任大奎编审。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副司长靳诺、思想理论教育处处长徐维凡、副处长万志建等出席了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就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精神的体会和感想,从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如何结合五中全会精神“拓展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新视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新体系”,在“`邓小平理论概论'课中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设想”,“加强互联网上的阵地建设,提高`两课'教学实效”,如何正确看待和把握五中全会文件中的一些新提法等角度进行了座谈和研讨,提出了不少积极的带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社政司司长顾海良就当前高校如何在“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影响当前大学生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将根据国家“十五”计划的有关精神着手制订的教材、大纲和教师培训计划和整体工作方案,以及社政司宣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有关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工作设想。

三是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吸收、利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参与国际合作,才能最终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胜利,有两个基础性条件: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第二,与世界普遍交往关系的形成。这两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科技和经济成果,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经济和科技实力。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广泛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并尽可能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通过

不断调整,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使得它还能在较长的时期内稳定发展,其经济和科技的优势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我们既不能由此对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信心,认为它难以同资本主义抗衡,也不可急于求成,否定我国在现阶段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合作。只要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完成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夏文斌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蚌珠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上一篇:生物信息学论文解决方案

下一篇:新发展理念论文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