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唐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2023-12-09 20:05

唐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68
题名: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分析
作者:高东晓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2-42
2/68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策略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董国英
刊名:科教文汇.2007(08S): 43-43
3/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倪斐 陈洁
刊名:中国科学教育.2007(15): 47-48
4/68
题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邓毅光
刊名: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7): 107-108
5/68
题名:高职高专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沙红芳
刊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4): 90-91
6/68
题名:在课堂上提高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洪朝晖
刊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2): 84-86
7/68
题名:基础阶段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浅谈“6R”互动语言教学法
作者:王怡
刊名: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4(2): 85-87
8/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王晶波
刊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6): 86-87
9/68
题名:提高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
作者:任玉伟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7,9(6): 89-89,112
10/68
题名:素质教育与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何红
刊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113-115
11/68
题名:教育观念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以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为例
作者:张沉香
刊名:高校教育管理.2007,1(3): 82-85
12/68
题名:企业商务活动中管理者的英语交际能力应注重文化差异
作者:孙凌
刊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5S): 275-275
13/68
题名: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耿阳
刊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4): 119-120
14/68
题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少如
刊名:教育信息技术.2007(4): 14-15
15/68
题名:浅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与策略
作者:邱坚娜
刊名:发展.2007(5): 133-134
16/68
题名:从制约因素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陈学凯
刊名:甘肃教育.2007(04X): 44-44
17/68
题名:营造轻松和谐教学氛围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从外教的口语课看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娟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2): 94-96
18/68
题名:如何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丽军
刊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 138-139
19/68
题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淑君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04B): 40-41
20/68
题名:论语篇教学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卫东
刊名: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5-78
21/68
题名:改革专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顾春红
刊名: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 39-40
22/68
题名:简论提高成人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刘增美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5(9): 78-79
23/68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作者:计道宏
刊名:唐山学院学报.2005,18(3): 35-39
24/68
题名:图式理论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中的应用
作者:刘姁
刊名: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53-54
25/68
题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杨海庆[1]
刊名: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 54-56
26/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9): 40-42
27/68
题名:教师支持下的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发展
作者:熊金菊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7S): 112-113
28/68
题名:加强英语口语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毕跃忠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 56-58
29/68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春金
刊名: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85-85
30/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玉华
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0-100,109
31/68
题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正虎
刊名: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7(2): 42-44
32/68
题名:以景激趣 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佟洁
刊名: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5(5): 45-45
33/68
题名:语篇与交际——论高职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谢媛媛
刊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 91-93,100
34/68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俎媛媛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5,21(2): 66-68
35/68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王彩琴
刊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2): 101-102
36/68
题名:从语体出发,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丽萍
刊名: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1): 22-22
37/68
题名:两种模式一体化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曾庆敏
刊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 87-89,95
38/68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环节
作者:司雅琳
刊名: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4(3): 71-71
39/68
题名:略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石兴波
刊名:湖南教育.2005(1): 36-37
40/68
题名:浅论中学英语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微
刊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 106-106
4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课堂教学
作者:何贵芬
刊名:云南教育.2004(23): 46-46
42/68
题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乔春颖
刊名:河南教育:基教版.2004(5): 35-35
43/68
题名:探讨英语教学后发优势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提高
作者:申洪军
刊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4,19(1): 131-134
44/68
题名:高职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作用
作者:王素莉
刊名:北方经贸.2004(4): 124-124,126
45/68
题名:浅谈中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琦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4(5): 30-30
46/68
题名: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慧玲
刊名:教育信息化.2004(1): 52-52,51
47/68
题名:拓展学习空间 讲究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梅
刊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19-20
48/68
题名:《新世纪初中英语》教材: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作者:叶露怡 李立基
刊名: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2004(12): 45-47
49/68
题名: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罗彬彬
刊名:南昌教育.2004(5): 17-17
50/68
题名:“全英式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美华
刊名: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 77-78
51/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作者:张小曼
刊名:巢湖学院学报.2004,6(6): 113-115
52/68
题名: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扬功能意念法之长
作者:林冰虹
刊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 78-80
53/68
题名: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侯卷娥
刊名:西藏教育.2004(11): 43-43
54/68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梁松林 张建平
刊名:江西教育科研.2004(8): 39-40
55/68
题名:雅思考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张作功
刊名: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133-135
56/68
题名:培养学员英语交际能力的“三法”
作者:宫娇
刊名: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04(7): 91-91
57/68
题名:放飞英语教学思维,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江丽琴 涂翔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85-87
58/68
题名:试析交际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治
刊名: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91-93
59/68
题名: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与教学原则
作者:张庆芳
刊名:洛阳大学学报.2004,19(3): 61-63
60/68
题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对策
作者:刘丽军
刊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5): 143-145
61/68
题名: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探略
作者:王梅
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3): 316-317
62/68
题名:注重双向交流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禄颖
刊名: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130-131
63/68
题名:朗读对英语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作者:董振周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7): 34-34
64/68
题名:对比文化差异 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廖成英
刊名: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8(2): 39-40
65/68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夏盛昭 邹锦
刊名: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6): 53-53
66/68
题名:浅析英语交际能力训练方法
作者:阿春林
刊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31-132
67/68
题名:文化认知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宏
刊名:河西学院学报.2004,20(4): 72-76
68/68
题名:了解请求方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艳玲
刊名:活力.2004(6): 53-53
〖检索时间〗2008-01-23 13:35:30
1/100
题名:浅谈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蓉
刊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4): 67-68,89
2/100
题名:在情境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陶小洁
刊名:今日教育.2004(6): 40-41
3/100
题名:浅谈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姚景丽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6): 16-16
4/100
题名:略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龙娇
刊名: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19(1): 92-93
5/100
题名:论英语交际能力与中外文化差异
作者:郑超萍
刊名:茂名学院学报.2004,14(2): 28-30
6/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报告
作者:李旭东 李灏
刊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 20-24
7/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吴书标 张桂兰
刊名:安徽教育论坛.2004(1): 37-38
8/100
题名: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蒋宇红[1] 孟冬[2]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2): 35-38
9/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作者:李丽红
刊名:淮阴工学院学报.2003,12(4): 58-59
10/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郭海泉
刊名:现代教育.2003(14): 60-60
11/100
题名:试论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覃建宁
刊名: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 47-49
12/100
题名:加强朗诵,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居设
刊名:广西粮食经济.2003(6): 40-42
13/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迎晖
刊名: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3,16(4): 86-87
14/100
题名:在交往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潋
刊名: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0): 6-8
15/100
题名:如何加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邱佳岭[1] 于颖南[2]
刊名:天津教育.2003(12): 40-41
16/100
题名: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竹
刊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107-108
17/100
题名:改革英语教学模式 提高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蒋郑宏[1] 刘宁南[1] 曾兆令[2]
刊名: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21): 1967-1969
18/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山成才
刊名:青海教育.2003(5): 25-26
19/100
题名:浅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教学实践
作者:王岩 何英
刊名: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 242-243
20/100
题名: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承贤
刊名:江苏高教.2003(6): 134-134
21/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国荣
刊名:江西教育:管理版.2003(1): 37-37
22/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群芳
刊名:广东教育.2003(6): 26-26
23/100
题名:影响英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连益芝
刊名: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 72-73
24/100
题名:中国文化因素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作者:赵洋
刊名:教育家.2003(4): 52-53
25/100
题名:浅谈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晓红
刊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4(5): 77-78
26/100
题名:一石激起千层浪-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晓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7(5): 70-70,77
27/100
题名:“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黄芳
刊名: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3,3(4): 37-39
2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孔凌
刊名:山西教育.2003(16): 48-48
29/100
题名:从语用学维度审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勇
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70-73
30/100
题名: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晓坤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3,5(3): 123-124
31/100
题名: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作者:王丽峰
刊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 74-75
32/100
题名:语言的交际功能与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柳静
刊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 50-52
3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福珍
刊名: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5): 34-35
34/100
题名:浅论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雷术海
刊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3): 49-50
35/100
题名: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尹洪佳
刊名:教育探索.2003(8): 89-90
36/100
题名:怎样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胡杨朋
刊名:英语辅导:初二年级.2002(5): 16-16
37/100
题名: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志国
刊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1): 19-19
38/100
题名:创设情景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郝翠平 郝翠华
刊名:甘肃教育.2002(12): 30-30
39/100
题名:由“单向”到“互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关键
作者:郭整风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22-24,F003
40/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俊媛
刊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21(6): 104-105
41/100
题名:克服母语干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卜绛雯
刊名:太原科技.2002(4): 50-50,52
42/100
题名: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思考
作者:赵若英
刊名:基础教育研究.2002(10): 38-40
43/100
题名:开设实践课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艺
刊名:中医教育.2002,21(2): 27-29
44/100
题名: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王冬青
刊名: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 55-56
45/100
题名:激发兴趣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高莲芹 杞秀玉
刊名: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6): 61-61
46/100
题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德斌
刊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3): 57-59
47/100
题名:交际法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作者:邵静
刊名: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3): 84-86
48/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作者:武守群
刊名:高考.2002(5): 39-41
4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张雁生
刊名:镇江高专学报.2002,15(3): 94-96
50/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卫红
刊名: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4): 48-49
51/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传香
刊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2): 48-49
52/100
题名:浅谈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作者:王志玉
刊名:陕西教育科研.2002(3): 57-57
53/100
题名:浅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胡昱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 48-49
54/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高考
作者:刘斌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 47-47,52
55/100
题名:社会语言学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唐小云
刊名: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2,18(3): 39-41
56/100
题名:交际教学法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文芳
刊名:教学研究(河北).2002,25(2): 130-132
57/100
题名:高职英语文化负迁移现象与英语交际能力的探讨
作者:耿民
刊名:辽宁高职学报.2002,4(1): 119-120,125
58/100
题名:合作学习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玉玲
刊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1): 78-80,82
59/100
题名:交际法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古莉
刊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25(1): 25-26
60/100
题名: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
作者:关剑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5): 94-96
61/100
题名:文化教学与培养高校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跃 李红梅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2(3): 68-69
62/100
题名:如何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沈进
刊名: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6(4): 45-45
63/100
题名:浅谈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孔艳波
刊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0-62
64/100
题名:掌握中西文化差异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白红梅
刊名: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4): 64-65
65/100
题名:浅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行文[1] 乐清平[2]
刊名:芜湖师专学报.2002(2): 123-124
66/100
题名:关于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关剑
刊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1): 114-116
67/100
题名:电影语言情景教学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朝英
刊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2): 62-66
68/100
题名: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玉娟
刊名: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 194-196
69/100
题名:精读课教学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孙志红
刊名:山东外语教学.2001(2): 72-74
70/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余琴
刊名:山东教育.2001(7): 93-93
71/100
题名:谈英语交际能力与文化背景教学
作者:李盈光 曾祥玲
刊名:中国成人教育.2001(12): 56-56
72/100
题名:论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红英
刊名: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5): 72-76,71
73/100
题名:关注文化差异,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巴岩 李寒冰
刊名:枣庄师专学报.2001,18(3): 80-81
74/100
题名:了解英语交际策略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杨晓红
刊名:呼兰师专学报.2001,17(2): 57-58
7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魏俊轩
刊名: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5): 54-55
76/100
题名: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潘向阳
刊名:煤炭高等教育.2001(4): 66-67
77/100
题名:在师范院校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惠克宁
刊名:集宁师专学报.2001,23(3): 47-50
78/100
题名: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浅谈
作者:周幼明
刊名: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 122-123
79/100
题名: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晗
刊名: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1): 107-109
80/100
题名:如何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周梅艳
刊名: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 97-98
81/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初中生学习技巧.2001(8): 12-12
82/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与中考试题
作者:颜新祥
刊名:英语辅导:初三年级.2001(3): 22-23
83/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在英语课中的尝试
作者:孙晓秋
刊名: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4(2): 48-48
84/100
题名:提高英语交际能力ABC
作者:萧民
刊名:英语辅导:初一年级.2000(1): 20-20
85/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强化训练(Units1-4)
作者:萧民
刊名:中学课程辅导:初一版.2000(7): 27-27
86/100
题名:大学英语交际能力教学初探
作者:何玉敏
刊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2(3): 64-65
87/100
题名:初中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牟金环
刊名: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 68-70
88/100
题名:从素质教育出发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角”功能初探
作者:陈文
刊名: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2000(12): 27-29
89/100
题名:谈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徐秋菊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2000,19(4): 127-128
90/100
题名:搞好短剧表演活动 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培 黄玉兰
刊名: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 53-54
91/100
题名:课棠讨论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方碧姬
刊名: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 51-54
92/100
题名: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
作者:王国凤
刊名: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13(2): 76-78,32
93/100
题名:怎样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李文强
刊名:农村成人教育.2000(1): 17-18
94/100
题名:研究中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孙海燕
刊名: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123-124
95/100
题名:论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
作者:陈金荣
刊名:许昌师专学报.1999,18(2): 127-128
96/100
题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概说
作者:秦莉
刊名: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6): 122-122,134
97/100
题名:注重听力训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蔡晓斌
刊名: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7(3): 78-79
98/100
题名:谈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海燕
刊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 74-76
99/100
题名: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作者:王建平
刊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9,20(2): 105-105
100/100
题名: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三个方面
作者:许爱侬
刊名: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9(1): 111-114,120

求有关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的论文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
  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
  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
  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
  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
  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
  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
  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

  二、李清照词中的雨意象
  “雨”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词作数不胜数。既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言溢于表的对春雨的无限喜悦之情;又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含蓄而又微妙的感情;还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的极言闲愁之深广;更有“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旷达的心态。而在李清照的笔下,“雨”这个意象的出现更是频繁而又多样化的,其传达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多变而又细腻入微的。
  如果以南渡为界,将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的话,无论是在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中,表现“雨”的词作有很多,而其中折射出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早期作品《浣溪纱》(淡荡)中曾写到:“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是作者年轻时所作,上片写的是闺中梦醒时的情景,下片写的是室外风物,把少妇春闺中的舒适以及懒倦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疏”字来形容雨,既表明了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几点,又能从更深层反映出作者春闺中梦醒后的舒畅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新婚后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美满,且十分耐人寻味的。
  同样是写“疏雨”,在李清照早期的另一首词作《如梦令》(昨夜)中则被赋予了不同的神韵。其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因伤春而惜春,又因惜春而伤别的交织复杂的思想感情。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诗选》中便有中肯的评价:“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两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一个“雨疏风骤”便把闺中生活的寂寞,闺人心情的苦闷轻轻烘托出来了。结合女词人当时的心境来看,正是作于“易安结褵未久,明成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之时,因此,在《浣溪沙》中“湿秋千”的令人心情愉悦轻快的“疏雨”已转变为此时唯恐年华逝去,春色又减几分中“雨疏风骤”的苦闷之情了。
  “雨”这个意象在词人的后期词中所表达神韵的转变就显得更明显了。以南渡以后的名作《声声慢》为例,其中关于雨的描写是这样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儿的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到一起,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其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想,日落黄昏后,窗外细雨绵绵不绝。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大雁哀鸣着从愁云惨雾的天空飞过,可这绵绵的细雨却又打落得满地落英。这是怎样一幅凄灯苦雨的图画呀,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喟叹了。
  建炎四年,李清照逃至越州。这次逃难前后半年,行程数万里,历尽颠簸,饱尝了流离失所之苦。她触景感怀,写下了一首《添字采桑子》。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北人”听着这南方之夜的雨打芭蕉声,充满了凄苦之感。这也许是北方来的难民的共有感受吧!下阙几乎全是描写“点滴霖淫”之雨的。这雨正是被赋予了离愁别恨的色彩。国破、家亡、夫死这三重灾难骤然降临到这位旷代才女的身上。她的心中充满了凄苦、忧伤与迷惘,而这种迷茫痛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
  值得一提的是,易安词中的“雨”,往往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从未出现过瓢泼的倾盆大雨。我想这与点点滴滴的小雨更能激发女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又更能表现愁的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有关吧。

  三、文人与酒密不可分,酒既是一种载体,也可形成一种意象。研究李清照的诗词,完美发现,其酒的意象十分丰富,可分别表现山水之乐、思亲怀远、家国巨痛、社会悲歌等多元情愫。

一首古诗的翻译及简评 一首现代诗的简评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他不禁感叹道: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比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简评: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从诗中分析,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参考百度百科)
  -------
  送别
  席慕容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1 即将分别,诗人首先感受到的是遗憾、内疚、悔恨。也许是因为之前相聚的日子没有好好珍惜,至今心有不甘。然而,聪明人总是善于自我调节的。诗人写到:“世间种种,后终必成空。” 错过之后,有对己方的反省、问责,更有给对方的祝愿:珍重。
  2 因为过去生活存有缺憾,离别时放大这种情绪。自我安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否定人生的实在,或是从对别人的祝福里获得某种救赎。
  3 离别让人对己对他形成反省。情感的不完满、人生的缺憾,这些具有悲剧品质的东西,此刻得到突出表现。

  在谈到送别诗诗,人们总会想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然而,我亦想到席慕容的《送别》,这并不会死送友人,而是叙述青春的流逝,这诗让我的思绪不断地游离,让我们思考那曾经走过的点点滴滴。“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说,疚恨总要深植在那离别后的心中”梦想,一个让所有人心动的词,一个让所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现实却是我们不可能实现所有的梦想。为此,我们的心中总是有些许疚恨,时间的流逝把我们堵在了路途中。总是不愿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而有一天却发现,我们所深藏在心中的那些话已经来不及告诉他人,一切都显得太迟,我们总是以为,我们还有时间,我们可以等待,可结局却是什么都结束了。我们悔恨的原因是什么?一句“时间的种种终必成空”却无法让我们的心释怀。错过了昨日,又错过了今朝,有多少的人是在把青春消耗,不断重复那走过的路?犹如席慕容说:“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 我一直都在这样做”。我们习惯了在每一件事发生之后说出一句 “我也不想”。我们的内心竭力地想去改变什么,可是,我们却什么都没有去做,只是一再地重复又重复。我们极力地想去挽回那已逝的青春,而却是时光不复返。面对未来,我们是一片光明还是黑暗?我们总是不断地去查找答案,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 请为我珍重”这里又蕴含了多少的期望?我们总是劝身边的人要珍惜今后的时光,不断未我们的梦想奋斗,我们讲同时光赛跑,来缓解在心中的那一份疚恨,即便是“时间的种种终必 终必成空”,但我们无所谓,我们拥有的是那曾经走过的路,那宝贵的过程让我们对它不怯步,空也罢。我们身在现实当钟,对于现实我们无法逃避。正是席慕容的这首《送别》,道出了我们内心的矛盾,内心的挣扎,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对于余生,我们用行为来书写在自己的篇章。我们送别了那过往,但要珍惜今朝,我们不能总是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也许这是一种信念,也许这是一种鼓励,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可即便如此,我仍希望余生为我们所珍重,这是一种不放弃,这是一种坚持。

  送别,不是友人之间的送别,而是告别过往,迎来今朝,迎来余生。

上一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小木虫

下一篇:南方建筑期刊多久能见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