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08 17:55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重庆邮电大学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0.714,是北大核心期刊。不是cssci。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cssci

电视新闻杂志的传播效果

关于电视新闻杂志的传播效果相关资料如下
论电视新闻进程式报道的传播效果
新国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从办证唯物主义熟悉论的角度
来讲,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是第二性的,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发觉和
报道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电视新用进程式报道既可以确保时效又能层层揭示大事真相、吸引观众对新闻大事的持续关注,还能促成问题得到公正和圆满的解决。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进程式报道的传播效果特别好,应当在采编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进程式报道能确保时效又层层揭示大事的真相
电视进程式报道的最大特点,是将新闻大事进展过程中每一个新奇的、正在变动的事实,准时地呈现给观众。在事态进展过程中的报道,应当是对新近发生、正在发生或进展中事态的报道,而且每次报道都有新的依据。由浅入深、一环扣一环的进程式报道,反映的是新闻大事刚刚发生的最新进展和动向,分段、分层次地将大事进展中
有价值的信息准时进行传播,既能确保新闻的时效,又能层层揭示新闻大事的真相。
《新闻传播学辞典》对连续报道的解释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
进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大事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准时的追
1/5页
踪、纵向深化的报道

对重庆邮电大学的介绍(特别急)

这个学习还是不错的.如有更多了解请加QQ93238888

重庆邮电大学-学校概况
重庆邮电大学(原重庆邮电学院)位于重庆市南山风景区,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50年,以前隶属于原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2000年由信息产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管理为主。学校建校以来,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万多名各类高级人才,现为重庆市电子学会理事长单位,在国内外特别是在西南、中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学校占地3800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有14个学院,39个教学部,21个实验中心,20个科研机构;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0多人,副高职称300多人;有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学校有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2000余人;有35个本科专业,有7个部省级重点学科,6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在计算机、通信、控制3个学科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有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授予权,并与国内7所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还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及华侨学生。学校建有校园计算机宽带网,8000多台微机联网运行;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另有电子图书近90万册;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数字通信》三种学术刊物和《重庆邮电大学报》。
学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有一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部、省级奖励,现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高科技项目、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等高水平科研课题,年均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作为主研单位承担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研究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世界第一部 TD-SCDMA 3G 手机样机及世界上第一颗采用 0.13 微米工艺的 TD-SCDMA 手机核心芯片在我校研制成功,“TD-SCDMA 手机核心芯片的研制与实现”荣获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2005年已在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重点批次录取。学校一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心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好、理论基础扎实、业务能力较强、创新意识浓厚、诚信度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近五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等全国性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各类国家级奖励110多项,省部级奖励500余项。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和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许多著名院校、信息技术领域的著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荷兰、德国、韩国、日本、新西兰、泰国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面对西部大开发、信息产业大发展和高等教育现代化、社会化、综合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校将继续以“坚持方向、深化改革、立足发展、提高质量”为工作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国家和地方的信息化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吕鹏的学术能力

主要主持课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四种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2010;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项目,“新媒体对电视剧收视影响研究”,2009。主要发表论文《父亲、丈夫、儿子与情人: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男性角色》,发表于《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日本成人动漫产业对中国的启示》,发表于《现代视听》,2010年第12期。《论军旅题材电视剧、男性气质与解码》,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8期。《港台节目主持人与大陆电视娱乐生态:从广电总局的“限令”说起》,发表于《声屏世界》2010年第8期。《(家庭伦理剧中的)丈夫形象与男性气质》,发表于《中国电视》2010年第5期。《政府公关与媒体控制:以英国为例看西方政府的媒体操控策略》,发表于《新闻记者》2010年第3期。《制播分离与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发表于《现代视听》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话语转变与中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发展的五个时期》,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1期。《被观赏的女性气质与被消费的男性气质:消费社会背景下的电视广告与性属》,发表于《中国传媒报告》2010年第1期。《电视偶像剧与男性气质:类型化的生产与性属化的叙事策略》,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7期。《中国广播电视电视编辑理念发展的四个时期》,发表于《现代传播》2008年第5期。《生产机制与接受机制的共谋》,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8期。《从〈爱猜电影〉看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新方向》,发表于《电视研究》2008年第5期。《论电视栏目剧的“五好”:从绿色收视率看电视栏目剧的品牌化生存》,发表于《电视研究》2007年第8期。《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公益广告》,发表于《中国电视》2007年第7期。《绿色收视率与电视品牌》,发表于《现代传播》2007年第2期。《绿色收视率代表新时期中国电视文化的前进方向》,发表于《电视研究》2007年第2期。《广电栏目:品牌化发展》,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2期。《媒介人才外招与内聘的比较分析》,发表于《新闻传播》2006年第8期。《论电视媒介的区域营销》,发表于《中国电视》2005年第9期。《广播电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年第7期。《益智娱乐节目向“高端”发展:兼评〈绝对挑战〉》,发表于《电视研究》2004年第6期。《从〈空镜子〉到〈浪漫的事〉:杨亚洲电视的现象学美学分析》,发表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第5期。《国际审美视野下的中国纪录片追问》,发表于《声屏世界》2005年第5期。《论中国电视的国际化》,发表于《国际广播影视》2005年第3期。《论媒介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发表于《山东视听》2005年第1期。《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办好中国电视经济节目》,发表于《声屏世界》2004年第11期。《电视媒介营销:4Ps or 4Cs》,发表于《山东视听》2004年第10期。《浅析〈新潮生活周刊〉的营销推广策略》,发表于《中国报业》2004年第8期。

上一篇:sci论文哪里卖的靠谱

下一篇:参考文献学报用什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