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
世界上第一份心理学杂志
冯特简介
威廉·马克西米连·冯特(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是德国医生、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哲学家和教授,也是当今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事实上,历史上第一个自称心理学家的冯特就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生物学和哲学中分离出来。他被公认为实验心理学之父。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研究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通过创建这个实验室,他能够探索宗教信仰的本质,识别精神障碍和异常行为,并找到受损的大脑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他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并将其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881年,他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研究杂志。
实验心理学绪论
产生(费希纳/冯特/缪勒/艾宾浩斯/铁钦纳)、发展(行为主义/信号检测论/认知心理学)
1、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2、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
(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证被试退出的自由;(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4)保密原则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课题选择(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文献查阅)倒查法/质量高/一手资料/不同观点文献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提出问题(应明确自变量/因变量/交互作用)、研究假设(有一定科学依据/有一定推测性)
3、实验设计与实施
考察行为内容/定义总体和样本/选择变量/操作定义/预测结果、被试取样分配/实验材料/执行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进行整理/审核/并剔除无效数据、选用适当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5、研究报告的撰写
题目、关键词、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本章习题
易错知识点:
1、实验的任务是: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控制额外变量;
2、干扰实验的主试-被试相互作用
(1)实验者效应:实验者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比如手势语气表情等。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主试因素】
(2)安慰剂效应:病人服用的是非药物(维生素),但如果病人不知情认为有效,那么服用后病情可能得到缓解。【被试因素】
(3)霍桑效应:被试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出现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被试因素】
*旁观者效应是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群体人数增加影响个体行为。不属于主试-被试相互作用!
3、六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掌握名称和含义)
*穿插法不是!
*个人需要不算!
5、反应指标的选择: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
有效性:指标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
客观性:指标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观察到;
数量化:可以对指标量化比较。
*简便性不是!
6、心理研究中收集到的资料分类: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和描述性资料。前三者是统称为数据,根据研究的需要,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描述性资料是非量化资料。
7、艾宾浩斯:第一个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人、第一个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
8、研究假设是对问题可能的结论的一种预测,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理论或事件等方面的科学依据;
(2)具有可预测性,是预期可能取得的研究成果;
(3)具有可检验性,通过研究方法可以证实或证伪。
*不能根据研究者主观意向或个人需求随便假设!
9、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即冯特建立科学心理学前夕,心理学实验的特点:
(1)研究方法类似于某些简单的物理学、生理学方法,研究的问题局限于某些简单的心理现象;
(2)实验技术简单;
(3)被试者的自我观察和陈述带有初级性质,比如听见或听不见。
10、实验的特征:
(1)实验者掌握主动权;
(2)实验具有可验证性
(3)实验者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观察由条件变化引发的现象。
*实验不具有绝对的正确性!!(那还得看设计
11、因变量又称为反应变量或反应测量,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测量:反应速度、反应正确率、反应难度、反应时间、反应强度、反应次数或几率等。测量因变量要考虑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有效性)效度、敏感性。
12、心理学大佬的主要贡献:
费希纳-心理物理学大佬:第一部系统的心理物理学专著《心理物理学纲要》
赫尔姆霍兹-视觉听觉领域大佬:《视觉与音乐学的生理学基础》《生理的光学》
冯特-科学心理学祖师爷:1879年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后出版《对于感知觉的贡献》《生理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大纲》
韦伯-知觉心理学大佬:提出“感觉圆周说”以及在知觉心理学中产生广泛影响的韦伯定律
艾宾浩斯-记忆大佬:开创了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的先河,首创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提出遗忘曲线
马赫:《运动感知觉学说》《感知觉学说》
铁钦纳-致力于实验的科学分析:《实验心理学》《学生的定性分析手册》《教师的定性分析手册》《定量分析手册》
13、自变量的三种类:
(1)作业:实验中要求被试做出特定反应的某种呈现刺激,比如字母串、配对联想词表;
(2)环境:实验室的亮度、噪音、刺激的时间间隔;
(3)被试:被试的特征,比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智力等。
14、简述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时间点、人物、事件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者纷纷集中到他的心理学实验室,接受“新的”训练,科学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得以迅速传到世界各国。1892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霍尔是第一任主席。1887年霍尔在美国创办第一份心理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发展至今100多年,心理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者至今仍然关注感觉知觉方面的研究,此外,当代心理学有广泛的研究兴趣,比如临床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不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还可以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实验研究。
15、简述被试变量的作用。
在心理学的很多实验研究中,个体的特点并未被看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事实上,被试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个性特点、家庭背景、左或右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身体条件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它们都可以做自变量。对于被试特点自变量,主试只能选择不能改变。另外,研究中一定会存在被试变量,这种变量是个体差异引起的,有时被试变量并不是研究对象,需要控制。因此,被试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16、什么是自变量?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哪几类自变量?
(自变量的定义和种类)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决定着被试行为或心理的变化。主试选择自变量的目的是用自变量来改变行为。
自变量的种类:(1)环境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2)任务自变量:在实验中,被试接受的实验任务也可以作为自变量;(3)指导语变量:当被试来到实验室时,他们各方面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当主试对被试进行分组后,每一组被试接受的指导语是不同的,这时一组被试与另一组被试的差别就产生了。
17、什么是因变量?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
(因变量的定义以及如何选择和测量因变量)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他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选择因变量时要注意指标的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和可靠性等特点。
经常采用的三种因变量:生理测试,如fMRI、PET、脑电图、瞳孔反射、血压、血液的化学成分等;行为测试,如错误率、反应时间、正确回忆率等;言语报告,被试对其解决问题思维模式的描述等。
18、试举例说明什么是自变量混淆?如何防止自变量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他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是自变量混淆。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大量材料)和分散学习(分次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试,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数字3表示学习时间为3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
三组被试实验程序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 ------ ------- -------- 测验
3 3 -------- ------ 测验
3 3 3 ------ 测验
结果表明,第三组的考试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因此研究者结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效果好。
很容易看到本实验存在自变量混淆,即被试不仅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学习时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另外,三组被试学习后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测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第三组被试学习后只隔一天就进行测验,因此他们的保持效果较好,遗忘较少测验成绩就高。总之,本实验设计把学习方式与学习时间、间隔时间混淆在一起,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
在具体实验操作时,可以采取消除额外变量、使额外变量保持恒定或随机化等方法进行控制。
19、论述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之前为准备期,1879年诞生了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心理学形成、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心理学的演变、更新时期。与此同时,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古代到19世纪70年代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人们对心理现象的认识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思辨的方法;自从187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广泛采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心理实验得到了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借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用以更新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功能模拟方法、电生理模拟方法是借自然科学的;文献传记法是借社会科学的。近年来,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迫切,实验室研究日益显现出其固有模式的局限性,心理学研究出现了生态化的趋势,即强调从现实生活中、自然情境下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这种研究思路使心理学的研究更为客观真实接近自然,提到了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生态效度。
2)研究方式的多学科化。心理学所涉及的问题纷繁复杂,往往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心理学多学科的研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心理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协作,另一种是心理学和其他学科,如哲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的协作。
3)研究范式的跨文化特点。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行为表现和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即不同文化背景下那些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那些心理特征是特定的等。跨文化研究对于丰富心理学研究称多、弄清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及其适用范围等基本问题意义重大,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4)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1)主张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对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相互比较、补充和验证。(2)强调和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以揭示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3)强调采用综合设计方式,如兼有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优点的聚合式交叉设计。(4)注重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心理学研究中,录音、录像、摄像、照相设备以及各种专门研究仪器、工具(如运动房屋、视崖装置、信号发生器、面部情绪变化测试仪、运动分析器、自动记录仪、分析仪、眼动仪等)都得到了广泛采用,一批现代化的观察室和实验室纷纷建立。其中,计算机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数据处理、实验控制、心理过程模拟等多个环节的大量应用是研究手段现代化最突出的表现。
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当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加速了心理学研究的数量化趋势,表现为:(1)在研究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元分析法;(2)计算机及其相关软件已成为最重要的计算工具;(3)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4)模糊数学在心理学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心理学的奠基人
1、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1870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5月28日卒于苏格兰的阿伯丁。幼时身体孱弱,长大后决定学医。1895年获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眼科和内科医生。
1902年参加弗落伊德的精神分析小组,曾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的主席。后因强调社会因素和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并把补偿缺陷的作用看作神经症的根本原因而与弗洛伊德发生明显的分歧。
2、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德国实验心理学家。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的巴门,1909年2月26日卒于哈雷。
17岁入波恩大学学习历史和语言,后转入哈雷大学及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1880-1909年间相继在柏林大学、布雷斯劳大学及哈雷大学任教。他在前两校各建成心理学实验室,在哈雷大学则将原有的实验室加以扩充。1890年他和A.柯尼希合创《感官心理、生理杂志》。
3、比奈(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1857年7月8日生于尼斯,1911年10月8日卒于巴黎。1889年他和同事V.亨利一起建立了法国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1895年在他的倡导下,法国出版了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报》。
4、费斯廷格(1919-1989)。美国心理学家。1919年8月5日生于纽约市,1989年2月11日卒于纽约。1939年他在纽约市立学院毕业后前往艾奥瓦大学,K.勒温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于1940和1942年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43-1945年在罗彻斯特大学任教。
1945-1948年在马萨诸塞技术研究所供职,随后转往密歇根大学团体动力学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65年到斯坦福大学人心理学教授。1968年又转任美国社会研究新校心理学教授。曾任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家贡献奖(1959)。
5、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也是首先将格式塔心理学原理用于研究动机、人格及团体社会历程的心理学家。
他出生于普鲁士波森省的莫吉尔诺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因心脏病突发逝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牛顿维尔(Newtonville)。
上一篇:毕业论文ppt范文法律
下一篇:3000字通信网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