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哈尔滨日报评论文章七谈

发布时间:2023-02-09 13:56

哈尔滨日报评论文章七谈

哈尔滨市“月读一书”活动已经开展3年。“月读一书”活动对推进哈尔滨市机关作风建设和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通过读书培养了机关干部的学习热情,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和谐读书风气;通过读书引导干部少了一点烟酒味,多了一些书卷气,平和了一点浮躁心,丰富了一些情操感;通过读书促进了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不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养,形成了“善于创富,乐于创业,精于创安,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月读一书”活动带动了全社会和广大市民的读书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素质,提升了哈尔滨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品位,形成了书香满城的全民阅读氛围。
一、结合形式 深入调研 迅速启动“月读一书”活动 2007年3月,市新闻出版局在全市党政机关公务员中进行了“读书状况”问卷抽样调查。在问卷中公务员“认为自己读书不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时间”和“书价太贵”两点上。问卷显示,在党政机关公务员中非常喜欢和喜欢看书的人数占80%以上。根据调查,市新闻出版局向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开展读书活动的建议。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促进党政机关公务人员转变作风,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党政机关公务员中开展以“爱读书、读好书、打造书香哈尔滨”为主题的“月读一书”活动。为了确保“月读一书”活动顺利开展,我市成立“月读一书”活动组委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主任,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日常工作。 市新闻出版局迅速制定了“月读一书”活动实施方案,并于4·23“世界读书日”召开启动大会。市委书记杜宇新同志亲自推荐并审定了本年度10本阅读书目,并围绕推荐书目《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撰写了《轰轰烈烈与平静无波》的读书心得,在《哈尔滨日报》上发表,给干部读书活动带了好头,有力地推动“月读一书”活动的开展。市“月读一书”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张鹏同志在《哈尔滨日报》上答记者问,介绍“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及读书知识。市新闻出版局印制了5000张“购书优惠卡”,联系各大书店优惠售书,市内一些主要书店还设推荐书目专柜,新上架的图书可以凭卡打8折。同时组织部分书店走出来,搞“售书一条街”,面向广大读者,方便购书。全局干部上街发传单,对“世界阅读日”和“月读一书”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二、围绕主题 组织指导 深入开展“月读一书”活动 “月读一书”活动启动后,市新闻出版局及时指导各单位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工作实际,纷纷开展了各种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市旅游局开展了“周学一日、月读一书、季写一文”的读书竞赛活动,并提出了“选读一批好书、多看一份报刊、诵读一篇诗文、交流一次读感、提高一份能力、牢记一生廉洁”的口号。市司法局设立了以“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健康情趣,提升文化素养,打造书香机关”为题的“书香园地”,将每个月检查评比的优秀读书心得体会予以展示,为读书交流提供氛围和空间。市委政法委印制了《市委政法委“月读一书”活动心得体会汇编》。市社科院和市文化局联合开辟“哈尔滨讲坛”,请名家讲座。哈尔滨学院创办了“市民学习中心”,邀请老舍之子舒乙先生讲“读书与人生”。 新闻媒体和内部资料出版物,为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鸣锣开道。哈尔滨电台、电视台和《哈尔滨日报》等新闻媒体,开辟了“月读一书”专题节目和专版,宣传报道“月读一书”活动,刊登读书心得。其中,仅《哈尔滨日报》就用50余块专版,刊载300余篇读书心得。哈尔滨新闻网开辟了“月读一书·打造书香哈尔滨”专栏,及时发布“月读一书”活动新动向,为广大公务员交流读书体会提供平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公报》、《哈尔滨政协》和《哈尔滨纪检监察》等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设立“月读一书活动专栏”,全市60种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共刊载相关文章近1000篇。 为了确保“月读一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市直机关目标办将“月读一书”活动纳入到年度思想建设考核当中。从当年开始,局级干部的年度考核表上就多了一项“全年读了多少本书”,读书多少成为考核局级干部的一项内容。

我想写一段话赞美可李大钊同志,至少二百字

  当我想到我青年时候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初步接受了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时,我不能不纪念和怀想李大钊同志——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和我党的杰出创始人之一。   一九一九年秋天,我从边远的云南考取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从穷乡僻壤来到了北京。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欺凌宰割,国内军阀混战,祖国的危难,促使很多有志青年探讨救国救民的真谛。有些人向往无政府主义,以为克鲁泡特金的思想能改变中国;还有的人钻进整理国故的圈子,食古不化,标榜“国粹”;也有的人走上了各种牌号的改良主义道路:如所谓基尔特社会主义之类;也有的人标榜所谓国家主义。就在这样生气勃勃却又一切动乱、思想庞杂的环境中,我逐渐地发现高师中有一群青年,他们学习刻苦努力,生活态度严肃,热心公益事业。他们多数属於一个叫“工学会”的组织,而且多数人是和我一样靠本省官费过活的穷学生。我又逐渐知道,他们曾得到李大钊同志的暗中指导。   后来由当时“工学会”的一名活动分子的介绍,我认识了李大钊同志。在李大钊同志的指导下,“工学会”的活动从学习互助,贩卖书刊文具,扩大到办职工夜校;从阅读进步书刊到宣传苏联的十月革命。随著形势发展,蔡和森同志由巴黎回到北京以后,开始在北京酝酿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我也参加了这方面的活动,并於一九二二年春加入了高师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由於李大钊同志的指示,我负责主编一份小报,以公开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这份八开的铅印小报取名为《劳动文化》。这份不定期的小报只出了四期,撰稿者有蔡和森、向警予、施存统、许兴凯等人。李大钊同志仔细地看过我们的每一期小报,以致一九二三年初,两位日本共产党的同志由莫斯科返国路经北京时,李大钊同志曾介绍这两位同志和我们座谈,并让我们捡出《劳动文化》已出版的一、二、三期送给日共同志。   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大经济系教授,已经有很多文章问世。象他这样一位冬一棉袍、夏一布衫、茹苦食淡、苦心孤诣的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是我们一些年青人景仰的先辈。李大钊同志关於“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等论述,和“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科学预言,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看到新社会的曙光。我就是在那个时候,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终身的信仰,走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道路。   一九二三年,我在高师课业结束,被派往安徽阜阳第三师范学校任教(大概是相当於现在“毕业实习”一类的性质)。临行前,李大钊同志曾嘱咐我,可在青年学生中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所到地方越多越好,接触青年学生越广泛越好,任务是“广种薄收”,以学校教师的公开职业作为掩护进行宣传活动。同时也告诉我,不担负发展组织的责任。从当时的环境看,李大钊同志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他重视宣传舆论和思想发动工作。他对我们怎样开展工作的意见,既合乎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这样,李大钊同志在我的心目中,就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启蒙的先辈,而且还是一位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这一宝贵的指示,几乎贯彻在我一生的活动和工作中。   一九二三年底,我回到北京,领到高师的毕业文凭,并按当时的规定,回到云南昆明,担任中学教师。临行前,李大钊同志给我布置的任务是:要尽可能多地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适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和苏联的十月革命,为建立党团组织准备条件。一九二五年冬,由於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形势发展,北方党组织通知我回北京。我回到北京时,已是一九二五年底了,我去向李大钊同志汇报云南情况,当时李大钊同志在苏联大使馆办公,但另开一旁门出入。李大钊同志告诉我:东北(当时叫满洲)很需要人,你赶快去,找吴丽实同志接头。他还向我介绍了东北的情况,布置了在文化教育界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当时由李大钊同志派往东北开辟党的工作除了吴丽实同志外,我知道的还有任国桢、杜继曾等同志。由李大钊同志批准,一九二六年春我在哈尔滨转入中国共产党。   在李大钊同志的具体指导下,在大革命的形势推动下,由於吴丽实同志的具体组织领导,哈尔滨等地党的工作虽是秘密的,但仍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在文化教育界,党组织掌握的或党员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报纸有《哈尔滨日报》、《国际协报》的副刊,并出版了一份叫《灿星》的文艺刊物。党组织派人经办的滨江大戏院经常放映介绍苏联和十月革命的电影。党在铁路工人等方面的工作也有进展。以吴丽实为主要负责人的哈尔滨特区党组织的工作,显得很活跃,因此也就引起了东北反动军阀的注意。   一九二六年底,由於《哈尔滨日报》上刊载了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侵占东北,抗议反动军阀认贼作父的文章,《哈尔滨日报》被迫停刊,滨江大戏院也被封闭。一些同志被捕和被迫转移,工作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吴丽实同志曾派我回北京向李大钊同志汇报情况。我到北京见到李大钊同志,由於繁重的工作,他清瘦多了,但两眼仍然炯炯有神如故,他仔细地听取了我的汇报后,让我赶快回东北,转告吴丽实同志,随著大革命、北伐形势的发展,党的活动还要发展扩大,东北也将成立新的机构。李大钊同志还指示我们,活动要注意隐蔽,不要过於暴露,已封闭的报馆、戏院就不要恢复了。总之,李大钊同志告诉我们,聚集力量,准备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次年,即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们在哈尔滨成立了最早的以吴丽实为书记的满洲省委。党在东北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就在此后不久,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随后英勇地就义於反动军阀的绞刑架下。“江流自千古,碧血几春花。”李大钊同志悼念牺牲了的战友的诗句,也成了后起的同志对李大钊同志作为伟大的革命先烈的颂歌和最深沉的悼念。   从我和李大钊同志的接触中,他给我的印象是:为人敦厚,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是沉默寡言笑的,但一当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却异常精辟而坚定,给人以“言必行,行必果”的极为刚毅的印象。建国以后,林伯渠同志为《李大钊选集》题的诗,其中有两句是:“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总算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为人和工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的时候,我曾想到过这总算是初步实现了先烈的理想,算是对先烈的缅怀和安慰。李大钊同志早年的诗中曾写过: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是对那些以身许国、英勇献身的先烈的纪念,也是神州久经风雨、获得胜利的记录。但是,要在神州建立经得起任何风雨考验的、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我们这些幸存者的任务还很繁重,年青一代的任务就更为艰巨。但愿我们永远记住先烈的献身精神和百折不回的斗争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勤奋地工作和不断地努力!

上一篇:国内核心学术期刊的含义

下一篇:人文社科期刊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