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论坛最近发表的论文
民族论坛最近发表的论文
学术著作:1、《朝鲜近代史研究》(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2、《在汉城没有讲完的故事》(主编),(韩国)话和创造社出版,1997年。3、《1930年代延边民生团事件研究》(专著),(韩国)白山资料院,1998年。4、《从军慰安妇》(编著),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年。5、《东满抗日革命斗争特殊性研究》(专著)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6年。6、《朝鲜·韩国历史大事编年》(主编),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8年。7、《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主要学术论文:1.<试论独立协会的历史地位>,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编,《朝鲜史通讯》,第四期,1982年.2.<1876~1893年日本对朝鲜的殖民贸易>,延边大学,《朝鲜问题研究丛书》,第一辑,1983年.3.<独立协会活动始末>,吉林省朝鲜研究学会编,《朝鲜研究文集》,第二辑,1983年.4.<试论俞吉浚“西游见闻”及其基本思想>,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编,《朝鲜史研究》,第五期,1983年.5.<论独立协会>,《延边大学研究生论文集》,1984年.6.<侵略朝鲜是日本明治政权的一项基本国策>,《朝鲜研究论丛》,第一辑.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朝鲜开化思想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编,《朝鲜历史研究论丛》,第一辑,1987年.8.<独立协会活动的历史意义>,《朝鲜学研究》,第一卷,1989年.9.<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与朝鲜人大屠杀事件>,黑龙江《银河》杂志,1989年第三~五期.10.<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反思问题>,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银河》杂志,1989年,第十二期.11.<选择调查延边朝鲜族社会资料分析>,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银河》杂志,1991年,第一期.12.<关于延边朝鲜族迁入历史的若干调查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机关志,《民族团结》,1991年,第四号.13.<关于延边朝鲜族家庭消费品所有状况的若干调查研究>,《民族团结》,1991年,第五号.14.<关于延边朝鲜族人口的社会职业构成与经济收入状况的若干调查研究>,《民族团结》,1992年,第一号.15.<朝鲜族家庭构造>,(韩国)福祉政策研究所编,《中国朝鲜族社会研究》,1992年.16.<延边朝鲜族村落构造>,(韩国)福祉政策研究所编,1992年.17.<中国朝鲜族与韩国关系>,(韩国)《黄海文化》杂志,1994年,第四号.18.<中国朝鲜族迁入史与人口状况>,(韩国)《殉国》杂志,1996年,第五?期.19.<论日本明治政权“征韩论”的几个问题>, 延边大学《朝鲜学·韩国学论丛》(六),1998年.20.<民生团事件与东北朝鲜人游击队>,(韩国)历史问题研究所,《历史批评》,2000年夏天号,2000年.21.<延边人对南北最高级会谈的认识>,(韩国)历史问题研究所,《历史批评》,2000年秋天号,2000年.22.<实现世界化绝非意味着忘却自己>,(韩国)历史问题研究所,《历史批评》,2002年春天号,2002年.23.<试论朝鲜民族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增刊,2002年.24.<中国延边朝鲜族社会与故国南北统一问题>,(美国)国际韩民族财团发行,《民族论坛》,2002年.25.<延边地区朝鲜民族抗日革命斗争的特殊性研究>(1、2),(韩国)《国史馆论丛》,第100辑.2002年.26.<韩国新政权的对北政策与朝鲜的变化发展>,(美国)《第四次世界韩民族论坛发表论文集》,2003年.27.<关于朝鲜‘朝鲜人民革命军’说的一考察>,(韩国)《韩国独立运动史研究》,第21辑,2003年.28.<间岛大韩国民会>,(韩国)《韩国独立运动史词典》,第三卷,2004年.29.<大韩独立期成总会>,(韩国)《韩国独立运动史词典》,第四卷,2004年.30.<赤旗团>,(韩国)《韩国独立运动史词典》,第六卷,2004年.31.<铁血光复团十五万元夺取事件>,(韩国)《韩国独立运动史词典》,第七卷,2004年.32.<关于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与外交关系的若干理解>,(美国)《第五次世界韩民族论坛论文集》,2004年.3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朱德海>,(韩国)海外韩民族研究所,《韩民族共同体》,第12号,2004年.34.<可认定朝鲜的“朝鲜人民革命军”说>,《朝鲜半岛问题研究论丛》(1),2004年12月.35.<关于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与朝鲜南北统一问题的若干思索>,(韩国)《统一研究》,第9卷第2号,2004年.36.<1930年代初中国东北朝鲜民族与抗日武装斗争>,(韩国)《历史文化研究》,第21辑,2004年.37.<试论朝鲜史学界的“朝鲜人民革命军”说>,《朝鲜—韩国文化的历史与传统》,2005年.38.<东北朝鲜民族反日武装斗争与“朝鲜人民革命军”的实体>,(韩国)《现代史诸问题》,2005年.39.<再论朝鲜史学界的“朝鲜人民革命军”说>,《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2007年.40.<三论“朝鲜人民革命军”说>,(日本)东亚教育文化学会编,《东亚教育文化学会年报》第4号,2007年.41.<关于中国延边大学韩国史研究现状与课题的若干介绍>,(韩国)《韩国学研究》,第18辑,2008年.42.<再论朝鲜民族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中韩交流与韩国传统文化研究》,2008年.43.<四论“朝鲜人民革命军”说>(与博士生张玉红合作),《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2009年.44.<论朝鲜民族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双重使命”及其历史地位问题>,《韩国独立运动研究新探》,2010年.45.<研究会30年历史回顾与几点思考>,《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年.46.<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在中国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地位和贡献>,《世界历史》,2012年第3期.47.<试论朝鲜民族早期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的建立>,《韩国研究论丛》,2012年.48.<试论东满民生团事件及其历史经验教训问题>,《朴文一教授80周年寿辰纪念史学论集》,2012年. 至2012年为止,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评论.史话.随笔等,共计137篇(其中,国外40篇).计178万字.还有翻译文540余万字.至2012年为止,指导培养研究生48名,其中博士生24名.硕士生24名.
王文惠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译文10多篇。其中 AHCI、CSSCI检索论文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篇,EI检索论文一篇。中文及社科核心论文13篇,承担湖北省科教研项目5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项目1项,作为重要成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科教研项目2项。作为第一申报人获2009年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及2009年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5年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部分论文)1)生命和谐之歌:《裂缝》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读解 《外语教学》(外语类核心CSSCI)2013年5期 第一作者2) 《又来了,爱情》:一个女性对男性中心社会的生态伦理思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CSSCI ) 2011年2期 独撰追寻生命和谐的精神家园 《外语教学》(外语类核心CSSCI )2012年1期 第一作者4)生态女权主义批评论对《简·爱》的重新读解《外国文学研究》(重点核心AHCI & CSSCI) 2008年1期 独撰5)《简·爱》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延安大学学报》( CSSCI ) 2008年2期 第一作者6)男权、女性、自然——《简·爱》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解读《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3期 独撰7)在绝望中寻求解放--对“我”和蘩漪的女性解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7年3期 独撰8)背负着传统的反叛--从《简·爱》的“叙述声音”说开去《延安大学学报》(CSSCI ) 2007年7期 第一作者9)《简·爱》的双层文本读解 《外语研究》(外语类核心CSSCI )2006年1期 独撰10)汲取与改造《简爱》与哥特小说艺术 《民族论坛》(中文核心)2006年12期 独撰11)表面的安琪儿与拖着癫狂影子的“疯女人” 《名作欣赏》(中文核心)2005年12期 独撰12)Thinking on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2004) and the multimedia-aided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High Performanc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2011 (EI检索) 第一作者13)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的探索 《民族论坛》(中文核心)2007年6期 独撰14)英语经典诵读文(大学下卷)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副主编 1)多丽丝·莱辛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项目(2011年) 负责人2) 叙事形式政治潜素与意义及其生成模式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0年) 重要成员3)二十世纪欧美经典小说的生态文学批评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2009年) 负责人4)英美现当代女权主义文学作品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2007年) 负责人5)基于网络资源的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省教育厅重点教研课题(2009年) 负责人6)大学英语基础性课程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的探索 省教育厅教研课题(2007年) 负责人7)网络技术资源下的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省“十一五”规划课题(2009年) 负责人 1)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 负责人2)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 负责人
秦秀强《侗族丧葬文化及其在当代的矛盾性》文章的下载
侗族丧葬文化及其在当代的矛盾性 下载 好不容易找到的
秦秀强
<正> 丧,是人生旅程的终结。作为一种民俗事象的丧葬仪礼,乃最后一道人生礼俗,它标志着某一家庭成员即某一社会成员从此脱离了他的家庭和社会。有名学者陶立璠先生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人生最后一项“通过仪礼”和“脱离仪式”。透过丧葬习俗,我们可以窥视出某一民族特有的人生礼俗、生死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思想、价值取向、人生哲学,以及家庭结构、亲属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
【作者单位】:贵州省天柱县文化馆
【DOI】:cnki:ISSN:1002-6959.0.1993-01-028
【正文快照】:
丧,是人生旅程的终结。作为~种民俗事象的丧葬仪礼,乃最后~道人生礼俗,它标志着某一家庭成员即某一社会成员从此脱离了他的家庭和社会。有名学者陶立瑶先生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人生最后一项“通过仪礼”和“脱离仪式”。(D透过丧葬习俗,我们可以窥视出某一民族特有的人生礼俗、生死观念、伦理道德、宗教思想、价值取向、人生哲学,以及家庭结构、亲属制度和社会关系的一个侧面。 侗族把丧事称为“白喜”,与结婚仪礼相提并论,谓之“红白喜事”。由是观之,人们对生死大事极为关注。笔者不揣浅陋,在静态把握侗族丧葬习俗的同时,着意对其进行动态…
简介:秦秀强,侗族,1966年生,贵州天柱人,1987年中央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民语三系)毕业。曾在县文化馆、宣传部、政协等单位工作过,现在天柱文联工作。先后在《民族研究》、《学术论坛》、《民族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30多篇论文,在《今古传奇》发表中篇小说《蛇王之死》(与龙新霖合著),2002年在明天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踏歌而行的依兰》。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
侗族实行土葬,非正常死亡的人要用火葬,婴儿夭折用悬葬或水葬。�人一去世,首先要通知舅家。黎、榕、从一带习俗,死者的一切后事均由舅家亲戚办理,自己家族不能插手,甚至回避。丧葬仪式各地略有差异。�对遗体的处理,都要经过沐浴净身。三江等地要带纸钱去河边“买水”来洗。认为买水洗尸,灵魂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
净身后穿上寿衣。寿衣要成单数,一般上衣三五件,裤子二至四条。男的需剃去少许头发,女的则梳髻。若死者是成年人,要置些碎银于口中,称含口银,入棺时取出,个别地方也可入殓。有的人家在死者手中放一团糯米饭和几张纸钱。通道一带要用侗布裹严尸体,连头部也裹住,并用专备的寿带系捆,然后停尸于堂屋或火塘边。在头部和脚边各点一盏油灯,台给死者指路。湖北宣恩侗族在老人垂死时,将其抬到火铺上,由长子扶着背半躺着,其他亲属围在周围,聆听老人遗言。落气后,全家举哀,化纸钱,并为亡人象征性净身。�入殓前都要守灵。守灵之夜唱丧歌,以抒发对亡人的哀思。�停尸三五日或一两天后入殓。棺木均以榫槽扣合,忌用铁钉。又以用同一根杉木合成的为佳。杉木要求枝条均匀,以寓子孙各房富贵均等,无参差不齐之别。
出殡时,要给亡灵开路,以免亡灵迷失方向,变成游魂野鬼。设灵牌的人家,由长子捧着放置香烛灵牌的米升走在前面,其他亲属秉烛随后。房族和亲戚也随之送葬,妇女只哭送至村外,不去墓地。灵柩要用白布牵引,称拖棺布,大多由女儿奉献。抬棺路上,不能让灵柩接触地面,否则灵魂就会在该地停留,变成厉鬼作崇。每过一桥,都要在桥头插三柱香。有些地方,灵柩出门后,家里要留一至亲坐守火塘,称为“守家业”。入殓和安葬都要请巫师(sanhg xeip)选择吉日良时。有的地方入土时还要进行鸡卜和踩棺仪式。
下葬的当晚,丧家以酒肉招待宾客和帮忙之人。设灵牌之家,待亲戚走后,留一至亲在火塘边砌一小灶,将置在米升上的灵牌一起供在灶中。一月后,由一位亲戚摘取三根芭茅草于半夜人静后去坟边“喊魂”,并将草带回放置灵牌上,表示亡魂已带回家中,并请巫师来祭祝一番。然后拆掉灵牌,将升里的米煮熟,合家同食。至此,丧事就告结束。
非正常死亡者(如自缢、溺水、难产而死的,也包括生前患有麻风等顽疾的)要先火化,或直接火焚,或入殓后连棺火焚。然后将骨灰装入棺内再实行土葬。未满月婴儿死亡后,或放在撮箕中,盖上布,悬挂在树枝上;可投入河中,任其随水冲去。�侗族古有停棺待葬之俗。今黎平、从江、新晃、通道等地的不少村寨还保留此遗俗。
各房族都有自己的祖茔坟山,成年有后的都可葬入祖茔。亡者不满18岁或未满36岁无子女者和非正常死亡者不能葬在祖茔,只能另择地埋葬。�随时代的发展侗族丧事从简,其中的一些封建迷信也日逐消亡,使丧葬更符合时代要求。
孙秋云的代表性成果
已发表的主要研究论文1、“文科研究生专业阅读的七个问题”(与黄健合作),载《高校教育管理》2014年第3期。2、“中国电视文化研究三十年浅论——基于社会学视野下的分析与解读”(与李欣欣合作),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3、“消费现代性:手机与西江苗寨的社会变迁”(与费中正合作),载《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3期。4、“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区域——谈费孝通的微型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反思”,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5、“电视下乡、打工经历与贵州苗族、侗族乡村妇女家庭生活变迁”(与李欣欣合作),载《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6、“电视与乡村农民的日常生活——基于湖北省石首市五马口村的调查与分析”(与黄健合作),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7、“是谁蚕食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载《社会学家茶座》2009年第2期。8、“民族精神研究的人类学反思——兼议民族精神研究的方法论拓展”,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9、“文化传播视野下的雍乾、乾嘉苗民起义”,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3期。10、“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11、“‘文明’:内涵及其变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概念的探析》,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2、“村民自治与乡村社会的基层权力结构——以湖北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载中国民族学学会编《民族学研究》第13辑,民族出版社2005年。13、“我国民族社会学内涵与方法述论”(与彭红艳合作),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14、“社会学视野下的‘脑死亡’标准及立法问题”(与陈宁英合作),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15、“少数民族山村村民自治的民间基础分析――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八个村庄问卷调查的阐释与解读”,载《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16、“村民自治制度下少数民族乡村精英的心态与行为分析”,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7、“文化类型理论与我国的文化类型研究”,载冯天瑜主编《人文论丛》2003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18、“村民自治与乡村基层社会权力结构――以湖北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与钟年合作),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19、“社会转型期的农村乡村自治与权力结构分析”,载周大鸣主编:《21世纪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3年。 20、“鄂西土家地区宗族组织的历史变迁”(与崔榕合作),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21、“南方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与宗族意识――以湖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为例”,载《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22、“注重田野调查,强调为社会进步服务――吴泽霖学术思想概说”(与钟年合作),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23、“人类学对乡村社会的研究述议”,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5辑,民族出版社2001年。24、“从新旧谱牒的比较看鄂西土家地区宗族组织的变迁”(与钟年合作),载《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25、“田野工作与民族学研究”,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26、“长阳土家族的宗族组织及其变迁”(与钟年、张彤合作)载《民族研究》1998年第5期。27、“城市民族问题:21世纪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与朱绍华合作),载《民族学研究》第12辑,民族出版社1998年。 28、“五十年代广西瑶区社会改革运动述论”(与陈宁英合作),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3辑,民族出版社1998年。29、“由美色、美人谈古人的审美观”(与陈宁英合作),载《历史月刊》(台湾)1998年第131期。30、“从图腾文化看楚越的对抗与交融”,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31、“城市民族问题研究应该重视的几点”,《民族学》(云南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1997年第3期。32、“当前我国城市民族工作刍议”,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33、“宗教人类学述论”,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2辑,民族出版社1996年。34、“‘就阳而成’与‘正位乎内’――我国古代妇女观漫说”(与陈宁英合作),《文史知识》(中华书局)1996年第7 期。 35、“乡土精神与乡村建设”,载《学习》(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期。36、“宁静致远的大儒――追念先师吴泽霖”,载《学习》1995年第1期。37、“图腾、祥畜、灵物与劣类的象征――古代狗文化漫说”(与陈宁英合作),载《文史知识》1994年第11期。38、“湘南桂北地区当代瑶人家庭生活方式”,载《新亚学术集刊》(香港中文大学)1994年第12期。39、“灵禽、祥畜、卜具与戏物――古代鸡文化漫说”(与陈宁英合作),载《文史知识》(中华书局),1993年第5期。40、“湘南桂北地区瑶人宗教生活方式”,载《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第3期。41、“汉民族历史文化的一幅壮丽画卷”(与吴永章合作),载《民族研究动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93年第4期。42、“辟邪、祈福、美色与药――古代桃文化漫说”,载《文史知识》1992年第10期。43、“吴泽霖民族研究思想述评”(与钟年合著),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44、“壮族古代社会文化的瑰宝”(与吴永章合作),载《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第3期。45、“湘南瑶族青年劳动和消费生活方式”,载《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1期。46、“谈我国民间的观音信仰”,载《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47、“从人类学观点看海南黎族来源的土著说”,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48、“社会变迁中的瑶族青年”,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49、“国内人类学研究述评”,载《社会科学动态》(湖北省社科院)1991年第7期。50、“湘桂边界瑶族传统婚俗与改革刍议”,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51、“论民族学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载《博物馆学论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52、“浙江畲族传统的‘学师’活动研究”,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53、“仫佬族饮食习俗考”,载《民俗研究》1988年第3期。54、“畲族祖先崇拜问题探析”,载《民族论坛》1987年第2期。 55、“黔东南苗族‘还娘头’婚俗剖析”,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3期。
民族论坛的来稿要求
1.荐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并请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600字,一个版面22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1)图书或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或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译文的著录格式为:作者.论文译名.译者.见(In):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小.作者.论文译名.译者.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4)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为: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5)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为: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时间;(6)会议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见:会议录主要责任者.会议录题名,会议地点,会议时间:页码;(7)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为: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 查阅日期 ]. 获取和访问路径。(8)荐稿勿一稿多投。本刊收到稿件之后,1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5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刊联系确认。(9)荐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10)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刊不退稿,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11)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联系有关事宜。
上一篇:小学语文中生命教育论文
下一篇:中青网三下乡投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