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报创刊于哪一年
营养学报创刊于哪一年
是核心期刊
营养学报
《营养学报》以报导具有相当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的国内营养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就,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内容有食物化学、实验营养、实用营养、临床营养、营养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其他营养学的...
中国农业科学与动物营养学报哪个好
中国农业科学好。
1、中国农业科学1960年创刊,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的综合性、学术性月刊。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任编委会主任/主编。
2、动物营养学报是由我国畜牧科学界的先驱、动物营养学科的奠基人许振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学者于1989年创办的。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哪些基本原理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研究的内容及作用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人们每天必须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与健康,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从事各项活动。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称为营养。食品营养和卫生是研究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科学,它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部分。营养学是研究食品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它除了如何使人类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取得最合理的营养素之外,主要研究:(1)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检测;(2)人体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3)营养素的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营养与膳食问题,不同年龄、生理状态以及不同活动(劳动)强度时的营养素需要量和食物供给量等;(5)营养与疾病的防治问题;(6)食品加工对营养素的影响。
人在不同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不同,当人类摄入必需营养素的量不足时,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发生营养素缺乏,长期营养素缺乏就会引起营养缺乏病。人体营养素不足首先发生生物化学变化,然后出现生理功能变化,最后出现病理变化。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食品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有:(1)食品中可能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防措施(食品卫生学总论);(2)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3)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及食品卫生质量鉴定;(4)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以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如果人体摄取的食品由于变质、污染或其它原因而含有某些有害的生物(细菌 、霉菌、寄生虫、昆虫等)、有毒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就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传染病、食物中毒、寄生虫病、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癌症甚至使后代出现畸形和遗传突变等。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范畴,二者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为提高食品质量和卫生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方面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先决条件,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此外,营养与人们的智商、身高、寿命有着密切的关系。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就是告诉人们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才能更好的保证身体健康,营养素摄取比例不当、摄取不足或营养素过剩,都会影响人体健康。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致命的十种疾病中,有六种与饮食有关,即心脏病、癌症、中风、动脉硬化、糖尿病和肝硬化,所以讲究科学营养、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是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强盛的问题。
作为食品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安全卫生,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食用者的健康与生命。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大量工业三废污染、农药污染及残留,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和食品污染,种类繁多的污染物通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使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威胁。目前已发现由于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而导致的疾病有50余种。全世界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亿多人,我国就有近亿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占死因前三位的疾病是肿瘤、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这些疾病与食品的营养和卫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全国每天死于慢性疾病的约1.3万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70%,由于慢性疾病引起死亡使全国潜在的寿命丧失63%。由于环境因子及食物污染有关的死因占死亡率90%。
目前已经肯定的人类致癌物有20多种,潜在的可疑致癌物则有上百种之多,而且数目和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在食品中存在的强致癌物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类化合物、多环芳烃及其它无机致癌物,都是食品卫生标准中严格限量的。研究表明,目前的致癌因素中与饮食有关的占35%。
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发展历史
人类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对营养逐渐由感性经验到科学认识。我国从三千年前就有食医、黄帝内经以及各家医学著作对饮食的论述,如“医食同源”、“膳食同功”之说,《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物和养生记载。这与现代营养学的配膳原则很相似。现代营养学奠基于十八世纪中叶。K. W. Scheele与ly等人对氮、氧与二氧化碳的发现,Romonosov关于物质守恒的论述,Lavoisier关于呼吸是氧化燃烧的理论,Reaumur关于消化是化学过程的论证等一系列启蒙性生物科学成就,将营养学引上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十九世纪 Li-ebig的碳、氢、氮定量法以及由此建立的食物组成与物质代谢的概念,Voit创立的氮平衡学说,Rubner提出热能代谢的体表面积法则、等热价法则和Rubner生热系数,Atwater完成的大量人体消化吸收实验、创制的氧弹式测热计和Atwater生热系数—这师生三代以其光辉的科学业绩而成为现代营养学的主要奠基人。
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是发现和研究各种营养素的鼎盛时期。Mage-ndie1816年认为蛋白质是生命所必需,经K. Tho-mas提出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而予以定量的表述。1810年Wollastor发现第一种氨基酸亮氨酸,到1935年Rose 提出苏氨酸之后,迄今再未见新的氨基酸提出。1938年Rose论证对成人有八种必需氨基酸,1929年Burr Schmidt等证明亚油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1844年最先知道血中有糖,1856年Bernard发现肝糖原。1912年Funk提出人体必需的“生命胺”,1920年命名为维生素。随后相继提出维生素A与B族(1913~1915)、维生素C(1917)、维生素D(1922),直至1947年发现维生素B12。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子生物学划时代的进展,推动了营养生理、营养生化的发展。194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与营养研究审议会(NRC)曾首次提出对各社会人群的膳食供给量建议(RAD)。此后其它国家或社会团体也都陆续修订并公布类似的营养素供给量建议,作为人群合理营养的科学依据。我国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建立现代营养学。1913年前后首见我国自己的食物营养成分分析和一些人群的营养状况调查报告,刊载营养论文的中国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27年。1939年中华医学会提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建国初期,国家整顿设置了营养科研机构,在各级医学院校开设了营养与卫生课程,培养了专业人才队伍。开展了多方面富有成效的工作,如粮食适宜碾磨度的研究,提高粗粮消化率的研究,军粮抗氧化的研究,儿童代乳品的研制,各地食物营养成分分析以及食物成分表的整理与出版,不同地区各种人群的营养调查以及特殊条件下工作人群的保健膳食和营养缺乏病的调查与防治等。1956年创刊了营养学报,1958年开展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营养调查,1963年中华医学会营养学会提出我国建国后第一个营养素供给量建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食物需求持续增长,全民营养状况得到全面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学进步已经渗透到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的改造,拓宽了食物发展的空间。我国食物营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人类对食品卫生与自身健康的关系,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不仅能控制一定卫生条件而制造出酒、醋、酱等发酵食品,而且已经设置了“凌人”,专司食品冷藏防腐。东汉时期,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中记载:“六畜且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肉中有如米者不可食之”;“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唐律》规定了处理腐败食品的法律准则,如“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我国自南北朝以来,历代皇帝都设有光禄寺卿,为统治者的肉食安全服务,宫廷御膳中有专职人员检验食品,有时还利用侍从人员进行试验性品尝。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的食品卫生知识被用来为统治阶级服务。1928年国民党政府曾公布《屠宰规则及施行细则》,1935年又发布了《肉类检验施行细则》,但都没有组织人员和经费的保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健康和农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检验规程,1959年制定了《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即四部规程—农业部、卫生部、外贸部和商业部)。1979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肉与肉制品卫生管理办法》。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并于1983年7月开始执行。1995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为加强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管理,卫生部于2003年3月印发了《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最近几年,在食品加工中搀杂使假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偷工减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将于2003年对肉类、罐头、饮料等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依法施行了食品质量监督。另外,我国食品卫生在理论技术等其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如农药、霉菌毒素及其他因素的调查、研究和控制;食品毒理学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建立及应用;为国家经济政策服务及其反馈性管理措施和宏观咨询等。我国食品卫生学无论学科建设、学术进展和监督管理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中国营养协会食品检测中心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你好 中国营养学会(也称中国营养协会) 没有食品检测中心这样的分支机构 如有人这样说 就是假冒我们. 我们的网址 中国营养协会最初于1945年在重庆市组建成立,有十几位营养学家加入,并创办了《中国营养学杂志》,郑集任秘书长。到1948年停止活动,1954年成立了中国生理科学会,下设营养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营养学会的前身,并于1956年创刊了《营养学报》。1981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营养学会。同年《营养学报》复刊。 1985年3月,中国科协正式批准中国营养学会为一级学会,归中国科协领导。并于1984年加入国际营养联合会(IUNS),1985年加入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 中国营养协会复会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了。随着祖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中国营养学会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壮大。在这20年间,中国营养协会成立了6届理事会,召开了多次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和一次国际会议及多次全国性科普工作会议和大约90余次的专业学术会议,还举办了16期营养科学知识更新培训班。 中国营养协会下属共有公共营养、妇幼营养、老年营养、临床营养、微量元素营养保健食品及特殊营养七个分会。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范围内积极主动开展活动,为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队伍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成立了一级地方学会。他们与中国营养协会携手并肩,为发展中国的营养事业共同奋斗。 中国营养学会下设七个工作委员会和七个二级分会。各工作委员会和二级分会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共同为学会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 委员 组织工作委员会 程义勇 贾健斌 崔洪斌 马爱国 黄承钰 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 郭俊生 荫士安 郭红卫 郭长江 夏弈明 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 杨晓光 马冠生 林旭 政策法规工作委员会 翟凤英 孔灵芝(副主任委员) 马冠生 李淑媛 郭长江 杨月欣 马爱国 黄承钰 常翠青 王玉 科普工作委员会 苏宜香 杨月欣(副主任委员) 李淑媛 常翠青 贾健斌 韩萍 华金中 青年工作委员会 张丁 王玉 孙长颢 糜漫天 丁钢强 刘烈刚 景洪江 蒋与刚 营养科研基金工作委员会 葛可佑 程义勇 翟凤英 杨晓光 刘伟 张连龙 二级分会 公共营养分会 妇幼营养分会 老年营养分会 临床营养分会 特殊营养分会 微量元素营养分会 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哪些?
国家一级医学刊物中没有医学院的院刊。国家一级医学刊物有以下:
1、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血液学与输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包括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血液病临床病理、输血血液制品、代血液研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
2、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的消化专业医学学术期刊。1981创刊,规格为国际通用的大16开本,月刊。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高级专业性学术期刊,读者对象为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的中高级医学科学工作者。主要报道泌尿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且与泌尿外科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
4、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1981年创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麻醉学专业学术期刊,以广大麻醉学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中华麻醉学杂志报道麻醉学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对麻醉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麻醉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医学研究。
5、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为我国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专业性的学术性期刊。前身为《显微外科》,1985年更名为《显微医学杂志》,1986年改为现刊名。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令;遵守科技道德和编辑道德,严守国家机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为办刊方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麻醉学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消化杂志
百度百科-中华血液学杂志
上一篇:在哪里可以订阅机械杂志
下一篇:材料类容易中的一区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