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河池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2023-02-10 07:17

河池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河池学院是在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学院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

河池学院坐落于广西宜州市(县级市,由地级河池市代管),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自“升本”以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谋求生存和发展。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本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办学之路。经过八年的努力,学院现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为广西尤其是桂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学院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图书馆藏文献总量110多万册(含电子图书),校园网络覆盖东、西两个校区。有教职工642人,其中专任教师41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12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225人,形成了一支结构趋于合理、乐于奉献、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政治与法律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系、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化学与生命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体育系、艺术系、教师教育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等11个教学系(院、部)和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单位。设有本科专业29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生源来自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8759人(其中本科学生789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90.2%),另有成人教育在校学生880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高职高专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兼办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

学院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逐渐显现。现有2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1个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桑蚕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团队、教育学科教学团队)、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力学、文艺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4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10月,学院被确定为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

学院教师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升本”以来,教师承担科研项目4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2项,地厅级项目161项,院级项目22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87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14篇,被SCI、EI、ISTP、CA收录51篇;出版专著、教材42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奖5项。《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被评为“第六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期刊”,获得“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学院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学院现有各类学生社团58个,其中,刘三姐大学生艺术团、“绿原子”环境保护协会是广西高校“十佳社团”,南楼丹霞文学社、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广西高校优秀社团。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及自治区各类比赛中获奖397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着“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学院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学校”、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绿色大学”、“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称号,社会影响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信息。我个人觉得校园小了点,教学楼建筑现在都起了新楼,还不错。外面的环境也不错。是本科院校,吃的方面也蛮好的。交通也好。师资力量就不是很清楚,不过也不会很差。看你的选择啦

河池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河池学院是一所公办高校,该校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同时也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河池学院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是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河池市宜州区,校园北依会仙山,南临龙江河,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1年的广西省宜山师范学校,历经广西宜山专区师范学校、柳州师专、广西河池地区宜山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广西宜州民族师范学校)、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河池学院,有着近70年的历史底蕴。2011年12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学校获批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2016年初,学校成为广西层面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6亿元,生均超过1.3万元。校外实践基地165个,校内基础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室)197个。馆藏图书130万册(含电子图书)。校园内WIFI达到全覆盖,学生公寓实现空调化。

学校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形成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良好态势。现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化工与生物技术类、教师教育类、经济与管理类、机电信息类、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和数学与统计类6大学科专业群。其中汉语言文学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培育),民族学、生物化工是广西重点学科,文艺学、应用化学是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旅游管理、艺术、体育是硕士学位立项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新闻学专业是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专业,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人才创作培养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基地是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等多个优秀学科专业平台。

学校在职教职工768人,其中专任教师608人,高级职称21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48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等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3600人,生源分别来自广西、山东、四川、海南、江西、福建等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向泰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日利亚等16个国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继续教育学生4100人。

学校是广西专业硕士学位点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其中中国语言文学是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建设点,教育、旅游管理、体育、艺术系专业硕士学位重点建设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英语)、应用统计为重点培育专业。学校正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为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以“扎根河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强化应用,开放合作,突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在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服务社会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发展。

学校立足地方,走产学研用融合、校企合作转型发展之路。依托河池的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长寿之乡、世界铜鼓之乡、刘三姐故乡的“五乡”丰富自然物质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合作共建长寿养生旅游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心、刘三姐艺术学院、新闻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共建吉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河池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深圳爱汇百变教育集团•河池学院教育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合作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河池分院。

学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5项,厅级项目458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获广西自然科学奖1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河池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托校企校行合作平台,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渠道,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了卓越写作人才、卓越教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广泛开展课程置换、学分转换、弹性学制改革,实施全程导师制培养等方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渐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岗位职业能力紧密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为途径,积极践行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近五年来,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上一篇:读写算期刊官网最新刊物

下一篇:格言杂志现在还能买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