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人员简介

发布时间:2023-02-11 14:14

外国文学评论编辑人员简介

1970年出生于河北抚宁,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专业,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在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杂志担任编辑,目前在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从事法国文学研究,研究方向为法国现代文学理论。1982年9月-1988年7月 在河北抚宁第一中学学习1988年9月-1992年7月 在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学习1992年7月-1994年4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保卫局工作1994年4月-2004年5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杂志》工作1994年9月-2000年7月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学习2004年5月至今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工作2005年10月-2006年3月  在法国人文之家和高等社会科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翻译出版[ 1 ] 《艺术的法则》,布尔迪厄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2 ] 《男性统治》,布尔迪厄著,海天出版社,2002年[ 3 ] 《色情史》,巴塔耶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 4 ] 《言语意味着什么》(合译),布尔迪厄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 5 ]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布尔迪厄著,三联书店,即出[ 6 ] 《神话布尔迪厄》,《人籁论辨月刊》,2006年2月,台湾[ 7 ] 中篇小说《发烧》(《世界文学》2009年第2期)

有哪些著名的外国文学评论家?

很多作家本身就是很好的文学评论家,像卡尔维洛《为什么读经典》,伍尔夫的《普通读者》,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黑兹利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帕慕克《天真和感伤的小说家》,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相遇》,托马斯曼的一些评论文章,弗兰岑关于爱丽丝门罗的文章,奥威尔和桑塔亚纳关于狄更斯的文章,以赛亚柏林关于托尔斯泰的文章,屠格涅夫关于《堂吉诃德》的文章。

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简介和内容介绍?

保尔·柯察金:
这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角。
他出身于一个乌克兰的工人家庭,在即几十年的学习和斗争中成为了一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从小城诚实,质朴,浑身是胆,无所畏惧,但对剥削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渴望反抗,同时要求上进,喜爱阅读各种革命书籍,思想觉悟快。他性格坚强,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自我反省,对自己头脑中残存的旧思想开战,克服了自己的无政府注主义影响,克服了缺乏组织记律的观念,再也不成为自己感情和习惯的奴隶。他将自己融入到了人民大众中,工作完全忘我,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面对健康的恶化,他不屈不挠,忍受剧痛,在另一条文学的战线上继续为人民服务.保尔·柯察金有着纯洁、高尚的道德品质,他渴望爱情,但有时又不够勇敢,不敢向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只是把自己的一切力量和全部生命都奉献给建设新世界的伟大事业,他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形象。

钟志清的简介

钟志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2005年获得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博士学位,中国第一位在以色列获希伯来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学者。曾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1995-1997)、英国学术院(2008)、美国哈佛燕京学社(2011-2012)访问学者。  主要专著有:《变革中的20世纪希伯来文学》(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当代以色列作家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把手指放在伤口上”:阅读希伯来文学与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译著:《现代希伯来文学史》(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我的米海尔》(译林出版社,1998, 2007,2012年版;台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黑匣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爱与黑暗的故事》(译林出版社,2007,2013年版;台湾缪思出版,2012年版)、《咏叹生死》(浙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地下室里的黑豹》(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忽至森林深处》(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等。  主要论文有:  1. 《现代希伯来文学对“以撒受缚”模式的再阐释》,《圣经文学研究》2004年第八辑。  2. 《比阿里克的<在屠城>与希伯来圣经传统》,《外国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  3. 《阿佩费尔德笔下旧式犹太人的世界》,《犹太研究》第10辑。  4. 《大屠杀与犹太复国主义》,《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12期。  5. 《希伯来语复兴与犹太民族国家建立》,《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  6. 《解构犹太复国主义神话:阅读伊兹哈尔富有争议的两个短篇》,《犹太研究》第9辑。  7. 黛沃拉·巴伦:把情感与温柔带入干巴巴的希伯来语》,《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第4期。  8. 《身份与记忆:论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中的英雄主义》,《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  9. 《希伯来语大屠杀文学与幸存者作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0. 《旧式犹太人与新型希伯来人》,《读书》,2007年第7期。

上一篇:安全教育论文摘要关键词

下一篇:建设美丽中国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