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3-02-11 15:33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汉施路18号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邮编为430415。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出资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集全日制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涵盖工、管、经、外多学科的专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1270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07个,校外实训基地161个。图书馆纸质藏书83万余册,本地电子文献资源34万册。校园网覆盖五个校区,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环境。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以“双师”为中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68人,其中专职教师45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7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19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243人。学校还聘请大型企业的专家、工程师和技能大师作为兼职教师,拥有一支由校外具有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资深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高职教育前列。现有在校生约13000人。专业以工程学科为主,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汽车与材料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以及技能鉴定中心等多个教学实体。招生备案专业39个,其中3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和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于全省高校前列,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校依托大型企业办学的优势明显,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学校与大型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实行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优势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目前已与全国1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订单式”教育形成“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

学校致力于“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围绕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把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教学、实训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方针,建立了完善的奖助贷制度,设有大学生心理咨询室、学生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等服务机构,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完善的指导和服务。全方位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在校学生可选择学校与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名校联合组织的“专本套读”获取自考本科文凭,符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毕业学生可选择考入普通高校的本科段学习,继续学习两年后,符合条件的可取得本科学历学位。

学校社会培训服务能力强大,是国家“高级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设备管理与诊断技术(武汉)培训基地”、“湖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培训团队,设有经营管理培训部、工程技术培训部、技能鉴定中心、技能培训中心、矿业培训中心等多个培训部门;建立了培训规划、实施、诊断等全流程的培训服务体系,为武钢乃至社会提供企业安全管理系列培训、青年英才培训、技师训练营、武钢防城港钢铁基地冷轧2030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近三年,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每年约5万人次,送培单位满意率高达96.2%。

学校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是全国冶金教育学会高职专门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近几年来,学校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成果丰硕,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市级立项的课题共40余项,承接了武钢的重点科研和技术攻关课题60余项。每年在各类核心刊物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包括《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ISSN1671-3524/CN42-1652/Z)和《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ISSN1009—1980/CN42—1580/TF),入选“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高职成高学报十佳期刊”。

经过60多年的办学积淀和文化传承,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工学结合优势明显、内涵发展特征显著的高职院校。学校先后多次获得 “中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中国职协科研成果突出贡献单位”、“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等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冶金类职业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竞赛、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等全国性、省级竞赛中,获得奖励60余项。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

学长告诉你,这学校无论老校区还是新校区都是坑,老校区在我们学生没接到通知的时候直接给上一个武汉江南技术专校的牌子,然后右边又是一个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牌子,学校绿化可以,宿舍和小城镇的高中初中宿舍差不多,小到离谱,而且公共浴室没有热水,冬天还得自己打水洗澡。新校区唯一的劣势就是交通不方便,你出去一趟要和全校出去的人一起挤那寥寥的公交,至于其他还可以,不过夏天你得走10分钟的路从学校门口到宿舍。反正我就和想报名的人说,这是个巨坑,慎入我是08届的材料班11年毕业,在凤凰山校区,当年就是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骗读了两年出来的,还说是订单班,毕业了可以进武钢防城港那边工作,真的太愚蠢,就在那里浪费了两年的时间,啥都不会,老师就是那些兼几个学校的课程,哪里简直连高中的环境都不如,毕业几年了还是依靠自己来到广东重新学习,现在重事模具行业,本人经历想告诉身边的朋友,选择很重要,别浪费了青春再花费几年的时间来买单,我很庆幸自己能在长三角立足,追寻自己 的梦想!所以填志愿的广西朋友注意啦,师兄留笔!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北校区的简介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由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主办,其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历经武钢工人大学、武钢职工大学的传承演变,于2001年4月,与武汉冶金自动化高级技工学校重组成立。2007年,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武钢第一技工学校整体并入,使学院成为湖北省唯一具有冶金行业特色的高职学院。学院现有五个校区,分布于武钢的十里钢城、百里矿山。校园总占地面积1172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校内实验室、实训室95个,校外实训基地11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979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65万余册,本地电子文献资源近30万册。校园网互联各个校区,实现了教学、资产、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685人,其中专职教师43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83人,具有“双师素质”的310人,享受武钢专家津贴的12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7人。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以武钢工程师、技师和高层管理人员为骨干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长期聘请一名外籍教师。 学院设冶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土木环保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外语系、经济贸易系、基础课部、干部研修部、计算机网络中心、工业实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以及图文信息中心等13个教学实体。招生备案专业35个,其中1个省级重点专业和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高职在校学生9434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位于全省高校前列,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同时,学院每年面向武钢开办200多个培训项目、培训员工3万多人次。学院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十一五”以来,学院的科技成果十分显著。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2项、省部级立项的课题9项、武钢的重点科研和技术攻关课题60项;为武钢各二级厂矿提供科技服务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150项;教职工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编辑出版教材20余套;主办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ISSN1671-3524/CN42-1652/Z)和院内刊物《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是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IACEE)团体会员单位,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中国金属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湖北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武汉市继续工程教育协会企业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全国冶金教育学会高职专门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等。经过五十五年的办学历练和十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企业办学特色鲜明、工学结合优势明显、内涵发展特征显著的高职学院,是湖北省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武汉市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也是社会资源不可替代的武钢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学院先后多次获得“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中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职协科研成果突出贡献单位”,武钢“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1年,学院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探讨新时期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新时期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供电企业在财务管理管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为供电企业抓住财务管理这个企业管理的“龙头”,推动各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为促进单位规范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部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导致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相对混乱,经营成本过高,制约了单位盈利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经济效益。为适应新时期的管理需要,供电企业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内部管理,推动各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以不断规范运作,压缩营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供电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目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内部管理相对混乱

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作为国家垄断企业的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意识淡漠,缺乏应有的成本控制理念和节约意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难以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力,随意发放各类补贴,公款吃喝、挥霍浪费的现象,导致单位内部管理相对混乱,营运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佳,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资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供电企业资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了资产管理的混乱:一是存在“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现象,增添资产入账不及时,尤其是上级划拨资产长期账外运行;二是由于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部分单位从不进行资产清查活动,导致对资产存量不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难度以保证资金产的安全完整,极易引发资产流失或补不法侵占现象,给单位造成损失;三是单位资产管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入库、领用和报废制度,手续不完备,随意性大,影响了存货管理的规范性,造成核算的'相对混乱,难以准确掌握存货的实际库存量。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单位的资金周转

目前大部门供电企业应收账款明细科目多,余额巨大,占用了单位大量的资金,加上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缺乏健全的管理、清收机制,导致责任不清,意识不强,极易形成陈年积账和坏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近年来供电企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多,实施的项目也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有时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这就形成了一方面巨额资金被其他单位无偿占用,一方面自己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以满足营运需要的局面。      (四)节约意识不强,营运成本过高

供电企业的项目众多,成本构成相对复杂,加上大部分职工存在“供电企业家大业大,不在乎这么一点儿”的想法,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不强,导致在日常施工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导致供电企业成本过高,难以控制压缩,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一)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规范内部管理

作为供电企业的领导要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企业规范内部管理的中枢,加强财务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从而树立全新的资产运营观念,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资本的有效运营,增强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积极性,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序执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各项财务工作规范运作,努力控制压缩各项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二)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1、是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要真正意识到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是确保单位正常运转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从如下方面抓起:一是对新增资产要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同时登记固定资产台账,详细记录各项信息,为日后规范管理奠定基础;二是要加强日常管理,要将保管责任落实到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同时要加强保养维护,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避免因保管、维护不善而造成流失或提前报废现象的发生;三是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及时了解资产状况,并进行账账、账实核对,弄清实际存量,对闲置、报废资产及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处置,避免虚增账面资产,形成闲置浪费现象。

2、是加强存货类资产管理。作为供电企业,存货类资产品种繁多,管理难度大,加强该类资产管理有利于控制和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因此更要加强管理:一是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强化考核;二是要规范入库,领用、报废手续,以此作为财务核算和账实、账账核对的依据;三是要严格执行清查盘点制度。要经常性地进行清查盘点,了解实际存量,保持库存的最佳存量,避免出现库存不足,影响了正常施工的需要,或大量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浪费的现象。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根据对方单位的资信情况,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审批权限,同时加强对对方经营状况的跟踪分析,落实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清收工作,为企业发展提高足够的资金保障,尽可能减少融资,降低资金成本,同时避免出现坏账、呆账,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现象。      (四)大力压缩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在日常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完善和制订各项支出的控制措施并予以严格执行,大力压缩、控制项目施工成本和管理费用,杜绝施工和管理工作中的挥霍浪费行为,同时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和支出控制,以将各项成本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内部运作,这是经济发展形势和现代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供电企业要真正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压缩经营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志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探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04).

[2]李菡,关于加强对县级供电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学术研究,2010(05).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论文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论文

导语: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住宅与部门的安全防范、单位的文件档案、财务报表以及一些个人资料的保存多以加锁的办法来解决。以下我为大家介绍电子密码锁的设计论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 课题背景和意义

锁是一种保安措施,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私有财产而发明的一种用钥匙才能开启的装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加强,对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安全可靠的防盗,又要使用方便。这就使得传统的锁防盗效果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防盗需要,而且还存在着随身带钥匙的不便。因此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的电子密码锁应运而生。电子密码锁运用电子电路控制机械部分,使两者紧密结合,从而避免了因为机械部分被破坏而导致开锁功能失常的问题,而且密码输入错误是还有报警声,大大增加了电子密码锁的防盗功能。同时因为电子密码锁不需要携带钥匙,弥补了钥匙极易丢失和伪造的缺陷,方便了锁具的使用。传统的'锁由于构造简单,所以被撬的事件屡见不鲜,电子密码锁由于具有保密性高、使用灵活性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子密码锁的种类繁多,例如数码锁、指纹锁、磁卡锁、IC卡锁、生物锁等,但较实用的还是按键式电子密码锁。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电子锁专用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锁的体积缩小,可靠性提高,成本较高,是适合使用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而且需要有电源提供能量,使用还局限在一定范围,难以普及,所以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密码锁技术相对先进,种类齐全,电子密码锁已被广泛应用于只能门禁系统中,通过多种更加安全,更加可靠的技术实现大门的管理。在我国密码锁整体水平尚处在国际70年代左右,电子密码锁的成本还很高,市场上仍以按键电子锁为主,按键式和卡片钥匙式电子锁已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现国内有几个厂生产供应市场。但国内自行研制开发的电子锁,其市场结构尚未形成,应用还不广泛。国内的不少企业也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技术,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希望通过不的努力,使电子密码锁在我国也能得到广发应用。

三、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电子密码锁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方案选择;

2、设计一典型结构的电子密码锁,分析其电路结构及控制程序;

3、选者合适的电器元件;

4、编写控制程序;

5、将程序输入PC机,并修改进行模拟运行;

四、 设计方案

查阅文献技术资料,分析电子密码锁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以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电路,通过软件程序组成电子密码锁系统,能够实现:

1. 正确输入密码前提下,开锁提示;

2. 错误输入密码情况下,蜂鸣器报警;

3. 密码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更改。

五、 工作进度安排

2011.2.22—2011.3.8

2011.3.9—2011.3.19

2011.3.21—2011.4.9

2011.4.10—2011.4.30

2011.5.1—2011.5.10

2011.5.11—2011.5.20 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提交开题报告; 查阅相关论文,调研及收集相关资料; 方案设计、审查和确定,提交中期报告 编写控制程序 整理并撰写论文 完善论文,提交论文

六、 主要参考文献

[1] 石文轩,宋薇.基于单片机MCS-51的智能密码锁设计[M].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 祖龙起,刘仁杰.一种新型可编程密码锁[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2,(01);

[3] 叶启明.单片机制作的新型安全密码锁[J].家庭电子,2005,(10);

[4] 李明喜.新型电子密码锁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4,(03);

[5] 董继成.一种新型安全的单片机密码锁[J].电子技术,2004,(03);

[6] 杨茂涛.一种电子密码锁的实现[J].福建电脑,2004,(08);

[7] 瞿贵荣.实用电子密码锁[J].家庭电子,2000,(07);

[8] 王千.实用电子电路大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p101;

[9] 何立民.单片机应用技术选编[M],北京: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1998;

[10] 8L-8AC,2006,(01);

上一篇:扬州个人出书

下一篇:铁道学报投稿后多久有消息